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以大连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近5年来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情况,通过中间需求率确定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通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度系数衡量产业关联效应大小。结果表明:①大连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②目前除了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所起的制约作用不大;③从演变趋势上分析,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政业受到的社会需求压力在增大;④大连市经济发展仍处于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而没有流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当中;⑤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引发的软投入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在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应遵循经济发展引发的需求,适当匹配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谨慎使用生产性服务业筑巢引凤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县(市)绿色食品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发展绿色食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生态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县(市)发展绿色食品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脆弱生态环境耦合下的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表明,中国贫困地区的分布与脆弱生态环境的分布存在一种地理空间意义上的耦合,这种耦合是一种非良性的耦合,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我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革新现有的贫困人口生存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据此,本文提出了实现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应是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发展绿色食品和开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使我国大城市地区普遍实现了建成区空间的大规模扩张过程.以2004年我国大城市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我国大城市空间增长动力的现状特征.研究认为,我国大城市在普遍呈现出建成区空间快速增长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多元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等各种因素共同驱动了我国大城市空间扩张的现实进程;在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具有主导性的作用,道路交通条件改善也发挥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影响较为复杂、尚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探讨.研究建议,致力于空间紧凑型城市建设、适当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加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来促进城市空闷的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结合循环经济理论,建立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山东半岛近十年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其发展的动力因素。同时通过建立"因子贡献度"和"指标偏离度"两个参数,建立关于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模型,对各单项指标的障碍度进行排序,找出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为进一步分析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山东沿海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最后,本文在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和障碍因素的定量分析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山东省海洋循环经济财税政策建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渝鄂湘黔接壤贫困山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渝鄂湘黔接壤地区是位居我国腹心,需要加快开发的重要贫困山区,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是关系本区域综合开发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其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优势资源市场导向综合开发和集约规模发展,突出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发展与旅游业和商贸业发展,加强新产品和名牌产品开发,组建生物医药和植物日化,精细化工等高技术产业,强化科学采矿和提高加工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国1995-2010年关于高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且进行了误差修正,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存在的长期以及短期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且彼此的作用影响将长期持续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消费需求扩大可促进高技术产品升级和产业增值,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转型;高技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长期来看会促进需求结构的调整,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主导"、"消费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8.
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泛长江三角洲2002~2012年市域面板数据,并借助面板SDM及空间效应分解方法,对区域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及其动力因子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都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当邻近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每提高1%,将促进本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增加约0.257%和0.312%;2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各动力因子的空间交互作用也较为明显。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入境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服务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内旅游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较显著。3保障性因子多为正向溢出,吸引性因子多为负向溢出。前者体现了动力因子的空间模仿效应,后者反映了空间竞争效应。保障性因子和吸引力因子的空间效应强度及作用路径差异推动着区域旅游发展格局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需求是促进环保产业成为朝阳产业的根本动力,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绿色需求与绿色市场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甸发展绿色高科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村庄布局优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基于河南省巩义市开展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践案例,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巩义市村庄的发展潜力,结合内生驱动型区域的特点,确立了村庄布局优化的方案,并讨论了不同类型村庄的未来发展指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应注重村庄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对内生驱动型区域村庄的未来发展指引,宜基于村庄未来发展动力,即城镇带动型村庄和中心村带动型村庄,以巩固和增强区域的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约有9年的发展差距。居民社会文化素质高、大中型企业多、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等是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匮乏的矿产资源则是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石化、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电力等是南京市循环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拉长产业链,减量化生产是循环工业及其生态园区建设的重点;大力发展绿色餐饮,合理布局物流业是循环服务业的主要建设方向;建立绿色社会消费体系,实施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管理是循环社会建设的关键;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继续加强循环型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循环农业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论绿色经济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经济的发展过程是对传统经济的扬弃过程,在这一过程形成了各种形式的绿色经济系统,这些系统组成了一个绿色经济网络。绿色经济网络本身也在不断演进,范围逐步扩大,绿色内涵逐步深化。本文论述了绿色经济网络的形成与演进过程,并构建了绿色经济系统演进的推进模型。  相似文献   

13.
港口发展与广州南沙地区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 ,而港口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赋予了港口以及港口城市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广州南沙地区开发应顺应这种发展变化 ,以港口建设为动力 ,以港口经济开发为重点 ,形成广州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新的滨海城市中心区 ,使广州由只有“云山珠水”的内河港口城市向拥有“山、城、田、海”的滨海城市转变 ,并进一步奠定其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产业是21世纪国际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内蒙古地域辽阔,绿色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绿色产业开发潜力。因此,必须把绿色产业作为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尽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本文通过对绿色产业概念的界定,首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绿色产业体系的概念、绿色经济链条的构成,分析了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思路、基本原则,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的构成与建设,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的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5.
汉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汉江流域地跨陕、鄂、豫三省,所在均为三省较发达的农业区和产业区,是我国经济承南启北、连接东西的中部枢纽。由于在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经济总量在长江流域举足轻重,若干产品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尤其是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带动作用,流域经济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汉江流域经济发展应在向沿海经济为主的基础上,突出流域产业特色和中西部结合的区位优势,全方位对外开放,以武汉为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以襄樊为流域中心发展极,沿汉江、铁路、公路为发展轴,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产业集团,地方经济创名牌效应,抓好水电梯级开发,发展绿色产业和教育,消灭贫困。尤其要注意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流域的环境管理,重点作好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河流水体的保护,搞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全流域的层次上建立资源环境数据库,对流域实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城市系统用电量变化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江苏省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领先的地区,在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电力供应有限的情况下,气候变化加剧了电力需求的紧张局面。根据江苏省50年来的用电量资料和1985年以来夏季平均温度距平资料,分析了城市系统用电量在随社会经济发展增长的同时,因气候异常特别是因夏季高温波动而引起的居民和城市系统用电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夏季高温异常是居民和城市系统用电量增加的重要气候因子,指出未来气候变暖可能导致电力需求更加严峻的形势。对于现阶段长江流域各地区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科学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cultural in the 21st century, more and more intense attentions will be paid o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Thus, while the world green tendency and the green demand rise increasingly, the research on the green cultural management is becoming more important. The study of the green cultural management is not only of vital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but also exchanging the way of the economic growth from extensive pattern to intensive pattern,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the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company, and accelerating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oreover, the research has another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science of enterprise of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三角洲和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2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建设和港澳回归对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将共同成为2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通过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特点和未来趋势三方面对这两大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响其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对比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提出未来经济发展中既竞争又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通过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特点和未来趋势三方面对这两大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影响其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 ,对比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 ,提出未来经济发展中既竞争又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从丹江口水库向我国北方每年调水145亿m^3,汉江丹江口以下地区的水资源量将随之相应减少。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盐化工、机械、石油、食品、化肥、电力的重要生产地区,是湖北省的汽车工业走廊,其经济在湖北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下世纪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从现在的140亿m^3增加到250亿m^3以上,需水量将达到水资源量的58%,潜伏着严重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