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决策者易产生过度自信倾向,使应急医疗物资调配环节产生决策偏差。针对这一问题,重点考虑过度自信中的过高估计类型,将疫情防控与物资供应相关联,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应急物资供应链内部子模块的因果反馈关系,建立过度自信影响的应急医疗物资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2020年武汉的防疫实例仿真,探索过高估计因子、政策性产能扩大程度对供应链系统运作的影响,寻找提高应急物资保障效率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提高政策性产能扩大程度会增强指定区域范围内的总生产能力,促使供应主体库存、医疗物资集散点库存和需求满足率随之增加;而过度自信所带来的信息不完全传递,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灾区的需求满足率。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解决在保证高效完成救援任务的同时考虑受灾民众行为,进而提高灾民对救援处置效果的满意度问题,结合行为运筹学相关理论和不公平厌恶理论,提出民众对于应急物资到达时间的风险感知度量模型,以及民众对于所得到的应急物资数量的公平满意度度量模型,构建基于灾民心理感知的应急物资多阶段调度模型,解决应急物资到达时间风险感知、物资分发数量公平满意度等多目标下的调配决策问题;设计基于蚁群优化思想的求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例分析对比验证了模型在提升灾区民众对于应急物资分发策略满意度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应急物资全过程管理需求,便于国家信息平台数据共享,进行应急物资管理平台综合标准化研究,对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综合标准化的思想和方法,确立了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这一总目标,通过对应急物资管理平台分析,提出用户信息、物资信息和平台业务三个相关要素,并进行目标分解,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平台标准综合体。结果表明:通过对应急物资管理平台标准综合体的试点应用,其发挥了准确、高效的特性,使之与应急物资管理平台相结合,极大提升了应急物资的管理能力。同时,及时补充、完善和修订标准综合体,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使其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在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我国先后发展形成了三代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了从部门分散化管理到多部门协同应对再到综合系统专业治理的转变,以及从单灾种灾害应对到多灾种治理再到全灾种全过程常态化应对的转变。当前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治理场景不断暴露出我国在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协同联动、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未来我国在应急预案体系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优化;在应急协同联动方面,要强化政府应急管理联动,深化官民应急管理协作;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要提升应急资源储备数量,健全应急物资准备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应急物资在各类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使用有效性和调度准确性,结合石油石化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现状,以井喷失控、火灾爆炸、水域溢油等7类多发突发事件的116起典型案例为基础,对突发事件发生时,具有跨区域调度需求的重点应急物资进行了分类研究.创建5大类、21中类、66种产品的重点应急物资分类目录,并将重点应急物资类别与多发突发事件类型进行了匹配分析.以企业应急救援工作实际情况为依据,研究建立了包括分类属性、基础属性、存储属性、特性参数、适用条件等5方面信息的重点应急物资数据存储关键属性参数构架,以期为应急物资的科学管理、准确调度、高效实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地震发生后,及时迅速地应急响应是提升应急救援效率、降低震害损失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作为震后灾区应急响应前提和基础的物资需求预测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考虑到震后灾区信息贫乏的特点,引入1种基于模糊案例推理的震后物资需求预测技术。首先,在对已有案例库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取若干影响震后物资需求的地震关键特征属性,通过引入模糊集合的概念,建立地震特征模糊集合;其次,计算新旧案例具体特征属性值对于模糊集的隶属度,为了度量新旧案例之间的相似程度,计算基于新旧案例特征属性权重的修正测度贴近度,贴近度最大者代表新旧案例之间的最佳匹配;最后,使用1个实际案例展示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得到与新案例最近似的已有参考案例,为灾后应急救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降低应急物资政企协同管理下的物资损失,基于协同管理机制的特性,首先,分析协同管理成本、政府补贴力度、企业前景损益、政府惩罚力度等因素对政企双方演化博弈决策的影响;然后,构建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储备政企协同演化博弈模型;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常规环境和非常规突发事件下政府和企业的不同行为对应急物资储备的影响,探究企业行为策略和演化稳定性,并分析影响政企双方行为决策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适当的经济激励既可以提高应急物资储备的效率,又有利于促进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激发企业主导应急机制的落实推进;降低企业参与应急物资储备协同成本,提高企业主导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带来的长期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有利于提高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两方博弈主体的成本收益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将演化至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应急处置阶段对交通事故持续时间演化至关重要,在信息视角下研究处置阶段信息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持续时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处置阶段信息在持续时间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从词频、上报次数、字符数及波动情况方面,采用内容分析法定义了处置阶段信息的评价指标,基于显著性调节变量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持续时间的调节效应模型。通过稳健性检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变量Z1、Z2、Z4、Z5、Z6、Z7、Z8、Z9、Z10分别对事故范围与持续时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调节变量在不同水平时影响幅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Z8、Z6、Z7的调节效应最强,依次为0.049、0.034、0.032。充分发挥处置阶段信息的调节作用,将有助于信息采集、发布和报送的有效性,进而辨识应急处置关键因素以促进处置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石化行业中硫铁化合物自燃的微观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建立了(FeS)m(m=1~6)团簇模型,计算O2在(FeS)m(m=1~6)团簇上的吸附性质与反应过程。吸附性质计算表明,O2倾向于吸附在Fe原子周围,随着FeS团簇尺寸增大,吸附能先增大后减小,当m=3时吸附能最大。O2吸附前后,(FeS)m(m=1~6)团簇的能隙均逐渐减小,其中(FeS)3团簇在所有吸附结构中能隙最小,化学活性最好。反应路径计算表明,反应分不同阶段,反应初期有FeSO、SO等产物形成,随着反应进行会生成S2和FeO,反应后期产物S2会受热氧化生成SO2。各阶段反应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均是可行的。分析认为FeS的氧化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多阶段放热反应,FeS的氧化释放大量的热,引发S2的氧化反应,两步反应形成协同效应,加剧体系的反应进程,使反应体系不断积聚热量直至发生自燃。  相似文献   

10.
许宁  杨锦  成俊平  杨健  郝永梅 《安全》2023,(3):36-42
为掌握不同因素和不同条件对H2/空气管道预混气体火焰传播的作用和影响,应用FLACS软件在不同的当量比、燃料中的CO2体积分数、障碍物数量和阻塞率等条件下,分别以火焰传播速度、超压、升压速率和温度等特征参数为表征,对半开口管道中H2/空气预混火焰传播过程及其参数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量比为1.2时,半开口管道中H2/空气预混火焰最高温度最大,当量比为1时,H2/空气爆炸压力的最大超压和最大升压速率最大;CO2对H2/空气预混火焰的传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燃料中CO2体积分数的增加,抑制效果越突出,预混火焰最高温度、最大超压和最大升压速率也就越小;障碍物的存在对预混火焰的传播具有激励作用,且激励效果在一定程度内随着障碍物数量和阻塞率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灾后初期应急物资调度过程中不同灾区之间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影响,引入不公平厌恶效应模型,量化灾民公平偏好心理,综合考虑成本因素,构建公平效用最大、综合物流配送成本最小的多目标应急物资调配模型。设计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汶川地震为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保障灾区的物资满足率和公平性,公平损失与效益损失之间是悖反关系,效益比公平更为敏感,决策者可以根据自身对公平损失和效益损失的偏重程度合理规划调度方案,确保应急救援的顺利进行,稳定灾民的心理情绪。研究成果对灾后初期多受灾点多配送中心的应急物资调配决策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消防设备智能化、自动化趋势愈发明显,消防现场机器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消防机器人的热防护能力是保障其在救援现场发挥作用的核心问题。基于热障涂层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的基本属性及火灾现场环境,建立以多种热障涂层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为主体的消防机器人热防护系统,通过传热模拟量化分析了热障涂层材料、隔热保温材料和热障涂层厚度对热防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热保温材料的热防护性能从高到低为陶瓷纤维毡、陶瓷纤维纸、莫来石陶瓷、玻璃纤维、岩棉、气凝胶和矿渣棉;热障涂层材料的热防护性能从高到低为MgO、含钇气凝胶、石墨、SiO2、Si3N4、MgZrO3、Al2O3、NiCrAl和ZrO2;当隔热保温材料为玻璃纤维、热障涂层材料为Si3N4时,5 mm为热障涂层的最佳厚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面活性剂对SiO2粉尘润湿性影响,对SiO2粉尘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SiO2-表面活性剂-水模型为基础,采用蒙特卡罗和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结合沉降试验,探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SiO2润湿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SiO2的吸水量,且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条件下吸水量提升得最多;分子动力学模拟后,SiO2-CTAB-水模拟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能最大,表明CTAB对SiO2润湿性的影响最大;当CTAB和月桂基葡萄糖苷(Alkyl Polyglucoside, APG1214)以物质的量比3∶1复配时SiO2的吸水量最高。沉降试验表明,SiO2粉尘在单体CTAB和物质的量比3∶1复配的CTAB/APG1214溶液中沉降时间较短,说明这2种溶液对SiO2的润湿效果较好,与模拟结果一...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了解杭州地铁运行环境,于2021年7月采用实地监测的方法对杭州地铁1号线部分车站站厅、站台、车厢内的PM1、PM2.5以及PM10的质量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杭州地铁现有空调通风设备能够较好地控制车站及列车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仅PM2.5最高质量浓度(67.7μg/m3)超出国家一级标准;站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普遍高于站厅颗粒物质量浓度,且两者相关性强;地铁运行时车厢内PM1、PM2.5以及PM10的质量浓度变化平稳,客流量对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两者相关性低;各地铁车站站厅ρ(PM1)/ρ(PM2.5)均值为0.73,站台ρ(PM1)/ρ(PM2.5)均值为0.74,站厅ρ(PM2.5)/ρ(PM10)均值为0.88,站台ρ(PM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吸附速率拟合公式缺乏而解吸经验公式众多的问题,通过替换解吸参数、定性和对比分析各经验公式对煤吸附CO2,N2,CH4吸附速率的适用性,选取4种不同煤质的煤样在0.5,1.0和2.0 MPa下进行定温吸附实验,分析压力和煤质对吸附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函数式对3种气体在不同压力和煤质下的吸附速率拟合效果最佳;压力和煤质对3种气体吸附速率的影响既存在共性又具有差异性,气体吸附速率与压力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与挥发分呈现出二次函数关系,并且压力升高会导致最低吸附速率趋向于较高变质程度煤样;CH4和N2的吸附速率随压力升高而升高,而CO2的吸附速率因煤样而不同,且在同压下,不同气体的最高和最低吸附速率煤样的变质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打破对物资送达时间的绝对性限制,均衡关注关键考量因素,提出需求时间的概念,借助ArcGIS绘制需求时间服务范围;考虑救援需求的不确定性,在需求时间服务范围内建立模型对应急资源进行分级调度,并对关键路段及交叉口制定应急交通管控预案。模型包括2部分,在路径决策方面,建立带需求时间和畅通可靠度阈值约束的路径选择决策综合评价模型;在资源调度方面,考虑救援时间和调度物资数量提出救援效率概念,建立救援成本最低、救援效率最高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基于NSGA-Ⅱ算法引入TOPSIS法求解。结果表明:采取需求时间服务范围分级调度和应急交通管控,可充分满足救援需求、保障救援时间,为应急资源调度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N2、CO2及其混合气体对丙烯爆炸特性的影响,使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试验装置,将气体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从爆炸极限与危险度、临界氧体积分数和惰化效果3个方面研究了N2/CO2混合气体对丙烯爆炸的影响。结果表明:1)N2和体积比分别为2∶1、1∶1、1∶2的N2/CO2混合气体,以及CO2的添加对丙烯的爆炸均有抑制作用,且使丙烯的爆炸范围缩小,爆炸危险度减小,变化趋势近似为线性;2)随着惰性气体体积分数的增加,爆炸极限对应的氧体积分数呈下降趋势,CO2惰化丙烯比N2惰化丙烯时的临界氧体积分数提高了约1.87个百分点;3)结合爆炸三角形图,对比发现,在5种不同的比例下,CO2惰化丙烯时的爆炸区域面积最小,表明CO2对丙烯的抑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全氟己酮及其与CO2、N2协同下的抑爆能力,通过改变全氟己酮用量和CO2、N2的压力来观测其对甲烷爆炸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单喷CO2和N2不能实现对甲烷的完全抑爆;而单喷全氟己酮能实现对甲烷的完全抑爆;全氟己酮与CO2或N2混合喷出有利于全氟己酮完全汽化、提升其抑爆能力;与N2混合,抑爆所需的全氟己酮最小量由23 mL下降到17 mL,与CO2混合,阻爆所需全氟己酮最小量从23 mL下降到5 mL,全氟己酮与CO2混合使用的抑爆能力强于全氟己酮与N2混合使用的抑爆能力。全氟己酮/CO2的协同抑制机理在于全氟己酮产生的自由基F会优先替代氧气产生的O参与基元反应,CO2作为第3体参与反应会优先阻断OH的放热反应,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互补关系,从而更好地抑制和阻断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晰跑道侵入事件致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生演变规律,收集整理了国内2011—2021年的跑道侵入事件案例,通过对案例进行解析,建立了跑道侵入事件致因网络模型,随后对该网络划分社团;利用复杂网络的各指标分析致因网络的结构特征,并找寻需要防控的关键致因;采用相继故障中的负载-容量模型,构建跑道侵入事件致因关联网络模型,挖掘出事故致因最可能形成的致因链。结果表明:网络的直径为5,平均路径长度为2.231,平均聚类系数为0.303;得到培训和经验不足A12、注意力分配不当A6等9项关键致因;挖掘出109条致因链且由注意力分配不当A6引发的跑道侵入事件占比较大。可见,该网络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和较短的传播距离;负载-容量模型可对关键致因进行客观分析,避免了只依靠事件数量判断关键致因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20.
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甲烷抑爆效果,深入分析尿素抑制甲烷爆炸的微观机理十分重要。采用光谱分析方法,利用试验获得的甲烷爆炸初期火焰发射光谱,分析了CHO、NO、HNO、C2、OH、CN、CO、HNO2和C3含量随时间的变化、随尿素粉体质量浓度的变化以及存在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O、HNO、C2、CN、CO和C3自由基含量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HO、OH和HNO2含量随时间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HO、NO和HNO含量随加入尿素粉体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C2、OH和CN含量随加入尿素粉体质量浓度增大而降低,CO含量随加入尿素粉体质量浓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加入尿素后,CHO、NO、OH、CN、CO和HNO2自由基的存在时长会有明显的缩短,而尿素的加入对HNO、C2和C3自由基的存在时长基本没有影响。NO和HNO自由基是关键抑爆自由基,尿素在甲烷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