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环卫"技术提供了共同解决两个关键水难题的办法:如何使世界缺乏用水和卫生设备的人数比例下降一半;如何解决湖泊、水库和内海的富营养化.氮和磷超标,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和农业肥料的流失.尿液和粪便(特别是尿液)含有氮和磷.一个新的人类废物管理办法,有可能使这些物质在农业领域循环.  相似文献   

2.
剩余污泥好氧堆肥生产有机复混肥的肥分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氮、磷等营养元素,是农业生产宝贵的肥源。将污泥制成有机复混肥可以使作物增产,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萧山市山一村农业生态系统中农田、山地和水域3个子系统的氮、磷、钾养分循环。结果表明:该村土壤有机质含量属较高水平,无机氮肥施用量偏大,流失量也较大,磷的总投入量远低于总输出量,钾的输入量也偏低;水体属富营养型,鱼的生长系数仅2.96。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青海省农业资源及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就如何把握和处理好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在有效地保护或改善好自然环境的同时,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农牧业资源来解决青海粮食自给和脱贫致富的问题,从而为使青海农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纯  刘红涛  吴孟李  丘露  黄军如  胡韧 《生态环境》2013,(10):1701-1705
竹银水库是珠海新建的目前最大的对澳门供水水库,总库容达4500×104 m3。氮和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氮、磷的供应很大程度决定着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有机质的微生物循环,而水体氮、磷营养盐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沉积物,即底泥。以竹银水库蓄水前库内不同区域的底泥为对象,对水库内代表不同区域的10个位点底泥进行采样,通过水库蓄水模型装置,模拟无氧条件下各区域底泥在蓄水后短期内向上覆水体释放氮、磷营养盐的情况,并对释放到水体中的总氮、总磷进行2天一次的定期监测,评估该水库底泥氮、磷营养盐的释放潜力。结果表明:竹银水库库底氮、磷营养盐的释放存在空间差异,农业种植区和畜牧养殖区附近的采样点具有较大的总氮和总磷释放潜力;各采样点的总氮平均释放潜力达15 g·m-3,总磷平均释放潜力达30 mg·m-3,磷释放的风险远低于氮,磷仍将是竹银水库最主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预计该水库在蓄水后10 d内最多可释放近1.7×105 kg的氮和1.5×103 kg左右的磷,按满库容计算,则底泥营养盐的释放使水库水体氮、磷营养盐质量浓度分别提高4.25 mg·L^-1和0.038 mg·L^-1。建议对不同区域性质的底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对农业种植区与牲畜养殖场区域的底泥应以清淤为主,对于其他区域可采取底泥覆盖等技术降低其营养盐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时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对研究区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限制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类沉陷积水区内氮、磷时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有降雨、周围农业面源输入、外部河流的互相补给等;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响应,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响应关系更强;两类沉陷积水区均属磷限制性水体.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农田源头排水沟渠截留排水中氮素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尺度野外原位试验,研究排水沟渠水体、底泥和植物中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水体停留时间增加,沟渠对水体氮素的净化能力增强,认为停留8d左右较适宜.沟渠对NH4-N的截留率大于TN和NO3--N.渠水停留11d时,4条试验沟渠[氮浓度高、磷浓度低(NHPL),氮浓度高、磷浓度高(NHPH),氮浓度低、磷浓度低(NLPL),氮浓度低、磷浓度高(NLPH)]对NH4+-N的截留率均达100%,对NO3--N的截留率分别为84.63%、84.35%、75.67%和76.14%,对TN的截留率分别为88.02%、89.89%、90.88%和88.53%.试验结束时沟渠表层(0~15 cm)底泥氮含量降低,植物氮累积量远大于进水TN总量,说明植物生长同时吸收了水体、土壤和底泥中的氮,建议在秋季适时收割植物,以避免植物分解导致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生物法脱氮除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在近些年来一直是水处理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文章对污水生物法脱氮除磷机理做了简要分析,介绍了几种高效、经济、实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并评述了近年来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欧洲国家控制农业养分污染水环境的管理措施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近年来欧洲国家为控制农业养分污染水环境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法律和经济等环境管理措施,鼓励和刺激农民采取更加有利于环境的耕作方法,限制化肥、厩肥等养分投入,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氮、磷等养分流失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对此作了详细介绍,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施肥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小霞  曾思坚 《生态环境》2005,14(3):443-444
化肥的施用,实现了农业的增产,一百多年来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肥料仍然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但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产生了对化肥的错误认识。文章认为必须树立起科学施肥的观念,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形成有机、无机肥料合理配合使用的格局,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认为应加强肥料市场管理,使之有法可依,并能迎接入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南京东郊典型蔬菜基地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调查分析表明:(1)在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下,地表水尚未受Pb、Cu、Zn、Cd和Cr污染,但有不同程度的氮、磷污染。(2)河流氮、磷污染比池塘严重。河流水中氨氮和水溶性磷的比例相对较高,而池塘水中硝态氮、有机氮和有机磷的比例相对较高,这种差别有助于识别地表水中氮、磷的来源。河流底泥中总氮、总磷和重金属含量(Cr除外)比塘泥高,表明河水氮、磷及重金属污染风险比池塘水高。(3)南京东郊蔬菜基地地表水中氮、磷及重金属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其次来自蔬菜栽培中有机肥过量投入造成的流失。因此,保护城郊地表水应从城市生活污水净化和蔬菜栽培中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入手。  相似文献   

12.
选取3个耐低磷水稻基因型99011、580和99112及1个磷敏感基因型99056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比较了它们在不同磷水平下苗期根系的生长状况及对氮、磷、钾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耐低磷基因型适应低磷的能力较强,它们具有较长的根系、较大的根体积和根干重,其中99011和580表现尤为突出,且它们的根系受磷水平变化的影响明显小于敏感基因型99056;0.081~0.161mmol/L的磷处理更有利于耐低磷基因型根系的发育,并且促进氮和钾的吸收,此时,植株能够吸收较正常磷处理更多的氮和钾;而磷敏感基因型99056吸收氮和钾的量随供磷水平的下降而减少,并且吸收磷的总量受磷水平变化的影响显著较3个耐低磷基因型大。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新琪村为例,通过污染源及水环境调查,分析平原河网农村小流域面源污染的产生来源与特点,并估算调查区域面源污染负荷及比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水产养殖业、农村生活污水和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氮、磷污染负荷占总污染负荷的31.73%和21.59%;农村生活污水对磷污染负荷贡献最大,占39.48%;氮、磷养分投入过高,导致种植业氮、磷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27.69%和28.53%;畜禽养殖业氮、磷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10.75%和10.40%,对区域氮、磷污染贡献率最低.建议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重点从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区转移到高投入密集型种植业,通过合理的工程和技术措施降低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国内外污泥用作农肥处置的现状,全面分析了农田施用污泥产生的重金属积累,水处理凝聚剂及有害有机物的影响,过剩氮、磷的二次污染,恶臭及病原菌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加强管理,恰当处置,农田施用污泥是实现污泥资源化,解决污泥出路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磷水平下中肋骨条藻对营养盐的吸收及光合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下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对营养盐的吸收动力学、生长和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氮或磷浓度的改变对中肋骨条藻比生长速率影响不大,各种条件下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约为1.51—1.60d^-1,其中,藻细胞在低氮条件下的比生长速率略高,为1.60d^-1;低氮和低磷条件下藻细胞稳定期的生物量明显下降,分别比中氮和高氮下减少了27%和41%,而比中磷和高磷减少了64%和65%,低营养源(低氮或低磷)状态下生长的藻细胞具有较低的单位细胞表示的光饱和的光合作用速率(Pm^cell)和光合效率(α^crll)。尽管在低氮或低磷条件下生长的藻细胞单位叶绿素a的含量较低,但具有较高的活性,以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饱和的光合作用速率(Pm^chla)和光合效率(α^chla)均与高氮或高磷条件下生长的藻细胞相当,这可能是不同氮、磷水平下比生长速率差异不大的原因.中肋骨条藻细胞对氮和磷吸收的适当比值(N/P)为0.8-2.6.图3表4参17  相似文献   

16.
土壤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97年的土壤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空白区的产量更能反映耕地基础地力的高低;在目前的施肥水平下,氮、磷、钾配合施用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增施氮、钾肥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监测点较好地反映了广东省目前的农业生产状况,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欧洲国家控制农业养分污染水环境的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欧洲国家为控制农业养分污染水环境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法律和经济等环境管理措施,鼓励和刺激农民采取更加有利于环境的耕作方法,限制化肥、厩肥等养分投入,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氮、磷等养分流失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对此作了详细介绍,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政策情景下农业土地利用效应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土地利用政策的实施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路径.构建了一个土地利用政策效应的多准则分析框架,并以上海市淀山湖地区作为案例区,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情景分析方法,采用TechnoGIN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分别对基础情景、基准情景和3种不同政策干预情景下的农业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模拟和评价.结果显示,测土配方施肥政策使农民提高了施肥的钾氮比,同时对提高水稻产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氮的总投入量及淋失量的降低作用较为微弱.而精细养分管理技术在使投入的钾氮比更为合理的同时,也降低了氮的总投入量及淋失量,但过多的劳动力投入需求限制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劳动力使用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外出就业机会.该研究的方法框架可为评估和预判不同农业政策的土地利用效应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乳源县砂泥田和红火泥地氮、磷、钾养分的供应特性;白肋烟各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以及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上氮、磷、钾肥的不同配比对白肋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统计,提出了优质白肋烟因土施肥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草地生态农业与产品革新是西北地区农业的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西北地区农业越来越依赖化肥、农药来提高产量以及污染问题日趋 严重的现状,提出将发展草地生态农业与革新产品作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建议先主抓多途径开辟有机肥源,大田作物资源化增值,快速解决奶牛牛源与增加系统生物多样性4项,可改善生态环境,使农民增收,将农业生态系统导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