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根基。生态文明产权制度可划分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和气候资源产权制度三大类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包含水权、林权、矿权、渔权和能权,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包含排污权和生态权,气候资源产权制度包含碳排污权和碳汇。在大国责任的国际背景下,生态文明产权可用总量控制是硬性约束,必须以自然、环境和气候资源的产权总量控制为前提,确保全国总体生态水平在可预见的时间达到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有效地推进自然、环境和气候资源的初始产权界定,运用生态文明产权价格机制促进生态文明产权交易,并运用生态文明产权保护制度确保初始产权界定、产权交易机制和产权价格机制的顺利推进和开展。形成以产权总量控制为前提,以初始产权的界定和分配为基础,以产权交易机制为手段,以产权价格机制为核心,以产权保护制度为保障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
温州市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国家标准(GB/T18972-2003)进行旅游资源普查所获的资料为依据,从资源丰度、品质、空间分布对温州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得出温州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资源类型丰富;资源品质优良;自然山水型旅游资源占相对优势,但人文旅游资源份量也较重;级别较高,单体分布相对集中,级别较低,单体分布则相对均匀;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学角度看,自然遗产保护中必然涉及产权问题,建立合理的自然遗产产权制度是自然遗产保护的关键。我国目前的自然遗产产权制度暴露出许多弊端,如所有权基础上的自然遗产管理混乱,自然遗产经营权配置不合理,以及欠缺对自然遗产相邻权的规定等。这些产权制度方面暴露的问题,对于自然遗产的保护无疑是不利的。通过对自然遗产保护中产权问题的探析和国外在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经验的借鉴,对我国自然遗产保护产权权利束中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相邻权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对于开发区域丰富的资源及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沙漠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国际上沙漠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积极开发沙漠旅游资源,既利于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演进,又利于全面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沙漠中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分析,探讨了沙漠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对乌兰布和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区情,提出了开发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全面推进乌兰布和沙漠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现代人文旅游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如郭一新、李乃英等对现代农业旅游进行了研究;姚宏等对现代工业旅游的研究。笔者从产业划分的角度对现代人文旅游进行划分,可分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和政治、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可持续性:虽然现代文明时间不长,但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却数不胜数,内容和种类包括社会的方方面面,远远超过古代文化。并且随着人类的发展,无论是旅游种类还是旅游内容都将是既丰富而又持续不断地发展深化。开发利用的方便性:一般,我们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  相似文献   

6.
浙江山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山水旅游资源美感特征突出,水体旅游资源是浙江山水创造特色旅游产品的基础,山、水结合完美是浙江山水旅游资源构成的又一个特色,文化景观提高了浙江山水旅游资源内涵。浙江旅游开发和利用应以独特的山水旅游资源为基础,科学保护和利用山水旅游资源,遵循人造景观与山水景观相契合原则,努力创造文化旅游特色,完善区域旅游整体形象,重视旅游意境和引景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7.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白城市以湿地生态、风电景观、民俗风情和草原风光四大旅游资源为主,区内旅游资源丰富、资源品位较高、区位优势明显,与邻近区域的旅游资源构成互补,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旅游季节性明显,因此白城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立足于白城市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联系当前旅游业发展实际,对白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提出看法,根据其实际情况提出白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马丽 《青海环境》2007,17(3):121-124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产权的关系入手,对环境资源产权作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部环境资源产权的现状,进而指出了西部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创新的一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云南和四川都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然而,近几年来在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四川却远远地落在了云南之后.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两省旅游资源的分析比较,找出两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观念差异,才能促进四川旅游业的新跨越.首先我们从定量方面对两省的旅游资源进行客观分析比较,从表中看出,在自然旅游资源总量上四川远远超过云南,而在人文旅游资源总量上四川几乎与云南相当,只是各具特色而已.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貌类型和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本文将浙江省的旅游资源分为3个大区,介绍了各区的主要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提出了发展浙江省旅游业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经济强省.要真正把旅游业树立为四川省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彻底扭转当前对旅游文化资源的粗放式经营管理局面.只有实现内涵式旅游开发,把未来旅游吸引力放在自然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方向上,四川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哈密地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晓华  菊春燕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5):464-465,415,F0004
按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对哈密地区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并结合前人所获得的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从资源的丰度、品质、空间结构和空间分布等方面评价了哈密地区旅游资源,总结出哈密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类型较丰富、分布不均衡、资源品质一般、特品级旅游资源缺乏;人文旅游资源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且特色明显,但自然旅游资源仍有较大开发潜力等主要特征。该分析与评价结果可为该地区决策的制定提供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13.
滇东南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以喀斯特山水风光为其主体特色;人文旅游资源绚丽灿烂,以少数民族风情为其鲜明特征。本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运输形成网络,潜在客源市场广阔,为该区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根据该区旅游资源的分布、交通条件、经济承受能力和接待条件,笔者认为近期开发的重点是:①开发喀斯特景观系列旅游产品;②建设建水、罗平、邱北3个旅游集散中心;③开辟4条旅游主干线;④开发8大旅游商品系列。  相似文献   

14.
综合旅游资源各种概念表明,多数概念建立在二分法的基础上,其结果失去了客观、全面的基础。在自然界中资源类型是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资源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只是在属性上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不能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很多类似旅游资源的资源类型,在学术研究和规划实践中应重视旅游资源隶属程度描述。在解析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分类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方法——基于模糊数学的旅游资源隶属程度分析方法,破解旅游资源认识误区,为正确分析、评价及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西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古称“百越”,聚居着西团、骆越等部族,他们是广西壮族的先人。商周至春秋时期,广西已与中原、江淮地区有了经济文化的交往。各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物古迹众多,民俗、民风丰富多彩。1广西人文旅游资西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1.1人文旅游资源特征广西人文旅游资源特征主要有:①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广西是我国旅游资范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开发历史较早,其中不少在汉、唐时期就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资源丰富多样、特征鲜明(附表)。②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融为一体。凡风景优美的地方文物古迹较多…  相似文献   

16.
对开发三峡库区旅游文化资源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曦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16(3):186-187,138
运用旅游文化学理论 ,并结合三峡旅游的实际 ,对三峡库区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开发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经济强省。要真正把旅游业作为四川省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彻底扭转当前对旅游文化资源的粗放式经营和管理局面。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和云南省在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和宣传上的不同做法和和态度的比较,总结了云南成功经验,希望从中得到启示。总之,只有实现内涵式旅游开发,把未来旅游吸引力放在自然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方向上,四川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界定了6种要素来评价山水景观型自然旅游地自然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力:周边的自然吸引物聚集体、自然吸引物聚集体、可进入性、旅游基础设施、当地社区与区域环境、环境损害程度评价,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6种要素进行了权重赋值,对每一种评价要素又设定了若干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山水景观型自然旅游地自然旅游资源评价的等级结构,并以江苏省10个山水景观型自然旅游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旅游资源价值的实现最终体现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以历史文化名城———钟祥市为例,在分析钟祥旅游资源和产品状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进行了对策性探讨,旨在促进钟祥市旅游的大发展,同时也为区域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上海潜在滨海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的海岸线蜿蜒460km,涉及5区1县,潜在滨海旅游资源亟待开发。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潜在上海滨海旅游资源的现状,结合上海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在对上海潜在滨海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潜在滨海旅游资源分类,分析了潜在滨海旅游资源特征和资源富集区状况,选划出上海应重点开发的6大潜在滨海旅游资源区,并分别就各资源区的开发对策与建议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