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深海环境腐蚀试验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从开发海洋和军事应用前景等方面分析了材料深海环境腐蚀性能研究的实际需求和必要性;介绍了深海环境因素的特点——压力大、温度低、氧含量低;综述了美国、苏联、印度、挪威等国进行深海腐蚀试验的情况、试验研究方法。深海腐蚀试验的特点是困难、复杂、危险和昂贵。简述了我国进行深海试验的必要性和前荣。  相似文献   

2.
环境标准物质的作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描述了标准物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应用方法。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和国际上大气、飘尘、水、生物、水生生物、沉积物、土壤和优先监测有机污染物环境标准物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今后发展环境标准物质将遇到的技术挑战与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砷的发生、形态、污染源及地球化学循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首先总结了砷在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沉积物、岩石、大气中的含量和分布;归纳了砷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分析了砷在水和土壤/沉积物固相中的形态;并重点阐述了砷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机理。砷通常与Fe、Al、Mn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粘土矿物、硫化物、磷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结合,砷的生物可用性和迁移性与其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形态有密切关系。文章最后定量阐述了砷的污染源,包括金属开采与冶炼,化学燃料的燃烧和含砷化学品使用。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能、制备方法和应用,并简要叙述了碳纳米管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碳纳米管在防腐涂层中的研究和应用,其主要应用有化学复合镀、电镀和涂料。最后分析了碳纳米管在腐蚀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由于报废含有大量有价值的材料和有害物质,所以引发了人们对改进手机回收和回用的兴趣。近年来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回收制度。本文的目的是就这些回收制度进行动机、组织、运作、资金提供和收集绩效进行评估和比较。我们对四种制度进行了分析,它们是:电子电气设备废弃物的定期收集制度、部门的制度、商业计划以及慈善翻修方案。比较了这些方案的收集率,结果表明对用户而言便捷和广泛的信息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最后,特别关注了计划对回收、回用和相关环境影响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根据环境监测站以往的业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引入了基于监测站特色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笔者重点介绍了西安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系统组块,反映出系统灵活、严谨的运行特点,以及全面的系统应用功能。此外,描述了本站LIMS快速、高效的运行状况、常见弊端和LIMS实施的局限性。为今后同行业监测站LIMS的建设、实施和应用提供范本和应用经验和建议,促进了环境监测行业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任勇  成光 《装备环境工程》2019,16(12):93-98
总结了国内外海洋金属腐蚀与防护仿真文献,分析归纳了电偶腐蚀、点蚀和缝隙腐蚀仿真的研究现状,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均得到了验证。然后从涂层、电化学保护(牺牲阳极、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缓蚀剂、表面处理和改性等方面简要叙述了海洋装备腐蚀保护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海洋装备阴极保护仿真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数值仿真技术在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发展前景,提出了重点发展任务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严重威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产量和成分的预测已成为生活垃圾管理研究的热点,是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规划、实施和优化的基础。文章总结了城市生活垃圾预测的基本框架,认为尺度、因素和方法是三大核心问题。在界定研究的时空尺度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影响生活垃圾产生的因素,将其分成内在、社会人口学、个体、自然和政策5类,列举了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灰色系统模型和系统动力学等预测方法的原理、特征和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临近空间环境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临近空间和临近空间环境的概念,分析了临近空间大气温度、风场、大气波动、电磁特征和光化学作用、电离层与中性大气的耦合、电流和高能粒子加热等物理变化过程,总结了临近空间天气探测、预报手段和技术,讨论了临近空间天气对飞行平台和仪器设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后有效性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如何量化评价建设项目环评事后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和方法学上的初步探索,重点研究了评价基本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界定了建设项目环评事后有效性评价的含义,提出理论框架和工作流程,设计了1套指标体系.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建设项目环评事后有效性的内涵,由此实现了对建设项目环评事后有效性的量化评价。并通过上海市某区项目案例研究,验证了文章中评价理论和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全数字化环境监测系统的拓扑网络结构、逻辑结构和系列关键技术。监测系统构建了基于信号获取层、数据采集层、片区管理层和中心管理层的数据流动模型,用户客户端群由片区客户端、中心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构成,通过Interanet和Internet构建了可视化环境监控平台。提出了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工业烟尘浓度和排放量的识别算法。运行实际情况表明,系统具有实时可视化监控、准确浓度排放数据、终端用户使用简单可靠、系统可扩容性好等特点。该系统可为其他大型企业的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与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辽河三角洲是我国四大河流(长江、黄河、珠江、辽河)三角洲之一。其所处的核心位置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既有平坦的土地资源,地下还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有面积广阔的芦苇、湿地和滩涂资源,具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论文对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实地调查了土地利用优化结构的有关参数,应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在模型中,设置了以水田、旱地、芦苇、油田、盐田、养虾池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为变量,写出了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线性不等式。通过在计算机上选优计算,得出了辽河三角洲现状、近期和远期土地利用优化构成,并得出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优化结构的目标函数值(最大经济效益)。最后提出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持续利用的12项对策,并对每项对策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状况、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废旧电视机、冰箱、空调器和洗衣机的处理工艺和废塑料的再生利用,并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阐述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兴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结合国情和发展阶段,分析了我国应如何认识和定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并从理念先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污泥和粉煤灰混合填埋稳定化过程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反应器分别装了污泥、污泥和粉煤灰的混合物。模拟了污泥的单独填埋、污泥和粉煤灰的混合填埋。分析对比了两种反应器的COD、有机质、TOC和VS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粉煤灰能够加速污泥的降解,从而缩短稳定化时间。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为了配合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掌握环境污染现状,提高对污染源数据的管理效率,利用Visual Basic和Microsoft Acess数据库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了环境污染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的总体设计、结构构建和操作界面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利用Vb控件和SQL语句设计了六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对污染数据进行编辑、浏览、查询、统计分析和打印输出等功能。为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的环保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新疆阿尔泰地区多拉纳萨依、萨尔布拉克和赛都等成型金矿床的包体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并对其成矿温压场、盐度、密度、逸度、pH值、Eh值、还原参数和矿化度作了研究;从金元素地化特征、黄铁矿特征、包体成份及氢氧同位素等方面.阐述了成矿物质来源,从而得出金矿具多期次、多来源和多成因的认识。并讨论了金的活化、迁移和沉淀。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制备和发光性能方面的改善性研究,以及在多色发光、白光材料、生物环境检测、光动力学治疗、太阳能电池、多功能纳米探针和医学成像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阐述了核壳型上转换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最后,展望了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市场前景,总结性地评述了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研究和改性过程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伍曌  陈建平 《环境保护》2011,(19):49-50
3S技术是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实现对区域环境实时、动态、准确的监测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其发展过程及污染损失情况,为治理决策提供依据。这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提高了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人们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简称《指南》)发布2年(2016—2018年)以来,在国际国内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企业调研、专家研判、培训宣教、访谈测试等方法评估了其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结果表明:《指南》实施2年来,在国际标准、科学文献和国际研讨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中国CCUS环境风险研究热情,推动和规范了中国CCUS示范项目建设,提高了企业和环境管理者对CCUS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的认知,提高了中国对于CCUS技术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指南》、加强其内容与应用成果宣传和提高其国际影响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