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疆伊犁州直地区燃煤放射性调查的157个有效燃煤样品的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和40K比活度结果表明,数据离散,大小顺序为238U>40K> 226Ra> 232Th;放射性比活度在各煤田的分布不均,伊北煤田煤中的放射性比活度小于其它煤田;各煤种238U和226Ra比活度为长焰煤>不粘煤>焦煤,232Th与40K为焦煤>长焰煤>不粘煤;伊犁州直地区燃煤中238U、226Ra和232Th比活度低于全国煤炭的平均比活度,而与美国和世界的相当,但40K高于全国煤炭的平均比活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986至1987年成都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调查方法和结果。全市共采集19个土壤样品,样品采集与分析按国家环保局《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进行。结果表明,成都市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各测点平均值与面积加权平均值相吻合,其中总β为786.5Bq/Kg;1 m高处空气中的γ吸收剂量率为5.78×10-8Gy/h;238U,29.5Bq/Kg;232Th,45.7Bq/Kg;226Ra,36.0 Bq/Kg;40K,525.2Bq/Kg;137Cs,14.2Bq/Kg。成都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比四川省和全国略低,但总体上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3年、2014年对嘉陵江、白龙江和涪江水体的放射性水平调查,得到了天然核素U、Th、~(226)Ra、~(40)K和人工核素~(90)Sr、~(137)Cs以及~3H的放射性水平数据,发现嘉陵江、白龙江和涪江等江河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并未因流域内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出现明显的上升。此调查对四川省核应急工作以及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4.
谭涪江 《四川环境》1991,10(2):45-52
本文介绍了四川原煤及其废渣与制品的γ辐射剂量率、附加γ辐射人均年有效剂量量。同时,用低本底Ge(Li)多道γ能谱仪测定了原煤、矸粉与矸砖,煤渣与煤渣砖、粉煤灰及粘土砖等样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的比活度。经比较和研究,找出了这些物质的放射性水平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本底多道NaI(Tl)γ能谱仪对湟水河西宁段河流沉积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进行测定,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湟水河西宁段河流表层沉积物中40K、226Ra和232Th的含量均小于西宁市土壤中相应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沉积物被用作建筑材料时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内外照射指数、居民年外照射以及居民接受有效剂量均不存在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6.
张晓兰  卢新卫 《四川环境》2007,26(5):111-113,118
报道了咸阳市常用装饰石材及彩釉砖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调查分析结果,并据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含量最新标准进行分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装饰石材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40K的比活度范围分别为9.92~330.21 Bq/kg,12.86~300.20 Bq/kg,41.57~1830.64 Bq/kg。依据国家最新标准,24个装饰石材样品中1个样品属于B类、2个样品属于C类,这些样品不能用于住宅的内装饰;其余21个属于A类,使用范围不受限制。4个彩釉砖样品均属A类。  相似文献   

7.
以高纯锗伽马能谱分析仪测量了准东煤矿开采区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和~(40)K的比活度,测量值分别为24.53(13.82~36.71)Bq/kg、33.29(20.34~47.76)Bq/kg、48.7(27.98~72.64)Bq/kg和700.31(560.29~866.95)Bq/kg。将其同新疆及昌吉州的平均放射比活度进行了比较,并计算了距地面1 m高处空气中γ辐射吸收剂量率和年有效剂量率,最后对γ辐射外照射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准东煤矿开采区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克拉玛依一家有代表性的油气田工业,按照国家规范和相关标准对关键点的γ辐射剂量率进行了监测,对土壤、泥浆池泥浆、污泥、水垢、原油、水样等样品进行了~(238)U,~(232)Th,~(226)Ra,~(210)Pb、~(210)Po等核素实验室分析。对油气开采及加工过程中天然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水平进行了研究,为我国油气工业中天然放射性物质排放量及天然放射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评估提供了有效依据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煤灰渣利用中对人群所产生辐射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的开发与利用产生了大量的灰,渣等固体废物,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和水源,成为四大公害之一,因而对煤灰,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煤灰渣中的天然放射性水平较高,因此,在煤灰渣的综合利用,尤其在用作建筑材料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放射性核素的危害。本文在对四川省各燃煤电厂排放灰渣中的^238U,^232Th,^220R,^40X并无然放射性核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用UNSCEAR1982年报告所推荐的计算模式估算了各电厂煤灰渣制度建材对公众所产生的附加辐射剂量,评价了煤灰制度建材对环境和人群所产生的辐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煤灰渣在建材中的最大掺合量,为其它作用的使用煤灰渣提出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对四川省环境辐射本底的影响主要核素是气溶胶铯-134和铯-137;2011年~201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四川省典型地区的环境介质、粮食和蔬菜中锶-90和铯137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制浓度值。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未对四川省大气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及农作物和奶牛食物造成放射性污染,未对牛奶、水果、蔬菜、猪肉类、鱼类等省内居民食物产生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原子能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核试验的进行,人工放射性核素进入了自然环境,通过生物链、食物链进入人体,参与人体的生物代谢,与天然放射性一起构成了人类的本底照射。有关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和对人群的影响,越加引起人们的重视。乌鲁木齐和伊宁地区处于苏联中亚核试验场的下风向。因此,监测环境植物样品中总β放射性含量,以便了解核试验对我区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一九八一年我们在调查伊宁地区植  相似文献   

12.
余强  李元东  余鹏  严磊  王亮 《四川环境》2021,(1):198-202
车载环境γ能谱测量系统探测器是环境γ能谱测量技术领域研究热点。为提高探测效率,缩短测量时间,针对车载环境γ能谱测量系统设计了双NaI(Tl)晶体探测器,并测试了探测器主要性能指标。研究表明,探测器能量分辨率为6.73%,计数稳定性优于4.2%,可识别238U、232Th、40K等核素,可清晰分辨152Eu各能量峰,温度稳定性优于2.93%。可见,该探测器性能优异,具有较强的能量分辨和稳定性,为车载γ能谱测量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大体积探测器的设计提供了实验基础,有望在辐射环境监测等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调查了煤、炉渣及烧煤的火力发电厂附近的落下灰所含有的放射性核种,并就这些物质对环境及居民的影响作了进一步探讨,在某些方面有所前进。作者还提出了在大规模火力发电厂附近放射能蓄积情况的测定结果。另外,本文在讨论烧煤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放射性影响的同时,还从放射能角度比较了火力发电与原子能发电的相对危险性。煤正如自然界中存在的其它许多物质一样,含有~(238)铀(~(238)U)、~(232)钍(~(232)Th)及其子体和~(40)钾(~(40)K)等放射性元素。美国年煤消耗量1974年是3.6×10~9公斤,1984年可能要达到8×10~9公斤。据推测,美国煤的贮藏量约为4×10~(15)公斤。煤在直接燃烧或转变为其它形式的燃料时所含放射性物质便与煤中不能燃烧的物质一起,或随煤烟漫天飞扬,或随垃圾遍地堆放,从而使天然放射能的分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居民的健康是否有影响,这是社会上、科学上都关心的一件事。本文对过去有关煤放射性的资料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新资料,探讨了煤放射能对环境及被照射居民所产生的结果,比较了火力发电与原子能发电的不同影响,最后对这方面研究所想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评价。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放射性物质进入了环境,造成了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随着人类对放射性物质的发现,进而到原子能事业的发展(铀、钍矿的开采冶炼、核燃料的加工、核能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科研等方面的应用)和核试验的进行,从而增加了环境中的放射性成分(~(131)碘、~(89)锶、~(90)锶、~(137)铯等人工放射性核素等进入环境),产生了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问题。概括起来,环境中放射性污染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由于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全世界高度关注核污染,14C作为影响人体健康8个主要放射性核素之一,在核电站的运行过程中随流出物大量排入周围的环境中,因此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采样及测定水中14C的分析方法,并确定出了该方法对水中碳取样效率、NaOH溶液对CO2捕集效率、CaCO3沉淀制备效率、液闪对Ca14CO3的探测效率等的最优化条件。实际测得探测下限为0.12 mBq/L。  相似文献   

16.
<正>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四川省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是2005年成立的省级直属事业单位,是四川省核事故应急的技术支持单位,隶属于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拥有四川省金核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及四川省创晖德盛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两个控股公司,承担着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核应急与核安全技术支持、核与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岩矿及环境样品的分析测试、环境污染防治和工程治理五大领域的大环保产业业务。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省内某大型γ辐照装置~(60)Co源倒装过程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分析~(60)Co源倒装前、倒装中及倒装后(升源状态)对环境辐射影响。对γ辐射剂量率,贮源井水中pH、氯离子浓度、电导率、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60)Co放射性活度浓度,土壤中~(60)Co放射性比活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0)Co源倒装前、倒装中及倒装后(升源状态)辐照装置周围辐射环境无明显变化,所有样品的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本次~(60)Co源倒装过程未对环境造成放射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四氯化碳萃取法分析测定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131Ⅰ对牛奶、羊奶、人奶和牧草的污染水平,探讨了131Ⅰ在该生物链中的转移规律及其所致居民待积有效剂量当量。结果表明,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131Ⅰ,使新疆地区牛奶、羊奶、人奶和牧草受到了明显污染。污染从5月8日开始,5月10-16日为污染高峰期,持续四十天左右降至本底水平。131Ⅰ对牧草、牛奶、羊奶、人奶的最大污染水平分别为504.2Bq·Kg-1,44.3Bq·L-1、55.6Bq·L-1和5.2Bq·L-1。 131Ⅰ由牧草向牛奶、羊奶和人奶的转移系数,两实验点分别为牛奶/牧草0.081±0.04,0.25±0.08;羊奶/牧草0.22±0.12,0.40±0.14;人奶/牛奶0.18±0.07;人奶/羊奶0.11±0.02。131Ⅰ在牧草、牛奶、羊奶和人奶中的有效半衰期分别为4.3、4.0天;6.3,6.0天;7.0、7.0天和6.4天。牛奶加热煮沸后,可除去5.2%的131Ⅰ。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131Ⅰ,经奶类所致成人(1.15μsv)和婴儿(117.8μsv)最大待积有效剂量当量,仅为乌鲁木齐地区天然辐射外照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的1.2‰和12.8‰,且远低于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的年剂量限值,对居民健康不致于产生严重的影响。 ~(131)I主要来源于核武器爆炸和核工业事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造成局部地区,甚至全球性放射性污染。~(131)I不仅裂变产额高,而且又是重要的生理元素之一。主要经食入和吸入进入到动物体内,污染牛奶、羊奶和人奶,并选择性蓄积在甲状腺中,对人体,特别是甲状腺造成内照射损伤。为了解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释放出的大量放射性物质对新疆地区的影响,我们于5月8日开始对乌鲁木齐等地的奶类和牧草样品中的~(131)I进行了分析研究。该项工作的研究结果,为制定核事故污染时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进行卫生学评价,保护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