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泥沙灾害与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分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泥沙灾害是泥沙在其侵蚀、输移和沉积运动发生变异时产生的特殊灾害过程,在本质上不同于通常的气象灾害、水灾害、生物灾害和地质灾害.泥沙灾害有着自身的分类系统和分级规则.泥沙灾害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从而获得不同的分类结果.泥沙灾害链是泥沙灾害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基于泥沙灾害特征及泥沙圈与其他圈层相互关系的考虑,从强度和破坏程度两个方面提出了泥沙灾害系统的分类方法,获得了较为完备的泥沙灾害分类.在泥沙灾害分类分级的基础上,还研究了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分级.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可以从受灾体和致灾体两个角度采用单指标和分级分类两种方法进行划分,但采用分级分类法更能体现出泥沙灾害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泥沙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师长兴 《灾害学》1999,14(4):40-44
基于黄河下游对泥沙运动与泥沙灾害发生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下游泥沙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洪水、河岸侵蚀、土地沙化、水涝和土地盐碱化, 并认为改造下游泥沙灾害环境应通过改变泥沙堆积分布入手。  相似文献   

3.
泥沙灾害链及其在灾害过程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泥沙灾害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灾害之一.泥沙灾害具有链锁式反应机制,在一定条件下构成泥沙灾害链.阐述了泥沙灾害链的概念、特点及类型,并以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泥沙灾害为例,对其链式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泥沙灾害链是泥沙灾害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反映了泥沙灾害中隐含的渐发特征和强次生灾害特征,泥沙灾害链是研究泥沙灾害过程规律和特征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泥沙灾害可以看作是泥沙环境突变或渐变积累到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异时的表现形式,各类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都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方面, 因此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的评估应具有不同的对象。一旦研究的对象被确定,泥沙灾害的表现因子组合便可明确。类似地泥沙环境的环境变量和总体状况的指示怀变量也可确定。为了便于了解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的关系,并提高评估效率,可将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快速评估的参照组建立在能够包括影响二者表现特征的诸环境变量的最小图斑上,通过选取适当参照点,分类确定不同参照组,利用待评估地点孕灾环境因子(或环境变量)与不同参照组的相似分析。预测评估点的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表现因子特征和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河流泥沙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河流泥沙灾害有河道,水库淤积、土地沙化、湖泊、城市或建筑物淤积及工程设施被冲刷破坏等表现形式。中国是河流泥沙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每年河流泥沙造成的损失在100亿元量级,其中因河道泥沙淤积造成的损失约20亿元,土地沙化损失在10亿元左右,河流泥沙造成的其它灾害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岸侵蚀灾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全基 《灾害学》1992,7(4):39-42
文章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展现了我国海岸侵蚀灾害的严重性;从入海泥沙、人类活动、地面沉降、海岸特性、海平面上升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海岸侵蚀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海岸侵蚀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溢频率为泥沙灾害的代用指标,研究了人类活动,历史地震及地形因子对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的影响,研究表最,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下游泥沙灾害的重要因素,历史上人口的增加使下游决溢频率增大,人口低谷与决溢频率的低值时段相应,历史上农牧交错带的南移与下游决溢频率的减小相伴发生。北移则导致决溢频率的增大,历史地震对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有一定的影响,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这种分异与平原地貌条件的沿程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海岸侵蚀灾害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了海岸侵蚀灾害的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的选取和灾级的划分,特别提出了利用综合指数进行灾害评估的建议,采用1992年山东省海岸侵蚀灾害的有关资料和1991年有关区县的经济指标,对海岸侵蚀灾害进行了评估,采用经济总损失量,单位岸线损失量,人均损失量,国民生产总值损失率,国民收入损失率,预算内收入损失率,受灾率和土地损失等指标作为评估参数,将海岸侵蚀灾害分为特大灾,大灾,中灾,小灾,轻灾五种,依法给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海岸侵蚀灾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根据大量外业调查资料,阐述了山东海岸侵蚀灾害状况.并探讨了山东海岸侵蚀原因,认为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引起海岸侵蚀的原因,作者强调指出,人类活动在海岸侵蚀和灾害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阙维民 《灾害学》1994,9(2):90-93
灾害地图,作为一种专题地图,是地图方法在灾害研究中运用的基础。本文就灾害地图的组成、分类、编制、应用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灾害分析与减灾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肖功建  韦晓 《灾害学》2001,16(2):70-75
随着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城市灾害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针对上海市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现状,分析了这些城市灾害的主要特征及其潜在的致灾防患,并总结论述了上海市防灾减灾建设的措施和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江西省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征,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阐述了综合减灾的重要性。针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综合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杜国林  韦庆海 《灾害学》2000,15(4):66-72
对黑龙江省主要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生态环境恶化致灾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初步总结了灾害的发生及发生规律,提出了未来灾害趋势预测,以便人们实施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4.
Ray-Bennett NS 《Disasters》2009,33(2):274-290
'Multiple disasters' or disasters that occur in 'one specific place' are regular events in coastal parts of the state of Orissa in eastern India. Yet the policy framework for addressing multiple disasters is weak. This paper aims to show that policy responses in pre- and post-independence Orissa have overlooked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disasters. Evidence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onfieldwork indicates that Orissa has a long history of experience of multiple disasters due to its unique geographic location, political dislocation, and ineffective disaster policies that have focused only on single events. One can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is even today in Orissa, notably inadequate measures to counteract the consequences of multiple disasters at the household level and to build people's capacity. This study posits, therefore, that multiple disasters deserve good representation in integrated disaster reduction strategies designed to mitigate their impacts.  相似文献   

15.
Vulnerability of community businesses to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usiness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community functioning. 2 However, disaster research has been disproportionately focused on units of analysis such as families, household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This paper synthesises the major findings within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research field and the disaster research field. It constructs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business vulnerability to natural disasters. Our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of the research conducted to date addresses five major issues. First, it defines the ways in which businesses are subject to the impa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Second, it identifies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magnitude of business impacts after a disaster. Third, it identifies how and when businesses return to their pre-disaster level in the disaster stricken community. Fourth, it describes measures that can be taken by individual firms and community planners to reduce the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Fifth, it identifies needs for public policy and future research to reduce business vulnerability to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系统中最大的部门灾害,其大面积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灾害表现为规模增大、程度加深的趋势。农业灾害的遥感监测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当前主要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要提高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范围和精度,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灾害遥感机理的研究,采用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相结合的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17.
减灾事业的发展和综合减灾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史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几千年,减灾活动以赈灾为主,帝王“祭天求恕”,“防灾吏制”,安抚于民。清末民初1800至1949年间计发生巨灾25起,死亡4993万余人,总灾亡则近亿,年均灾亡60万人以上,这段惨痛的灾况记下了十分难得的灾情史,泣血于残野。新中国成立后,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为减轻灾害损失,逐步建立了气象、水利、农林、地震、海洋、地质等专业的灾害科技与减灾工程,政府并组织社会兼事抗灾、救灾、应急减灾,国家减灾实力快速增长,已取得突出减灾实效,这个阶段比第一阶段灾亡人数下降了90%以上,但年均灾亡人口仍有1.2万人左右。该阶段的工作特点是以单灾种纵向体系为主,不同灾类的监测、预报水平尚高低不一,这与成灾机理的难易程度和工作条件的强弱有关。21世纪初,随全球增温之势锐升,多类极端灾变遍及各洲,促使许多国家发动全社会人众共同探求“综合减灾”之路;我国政府已迅即开展全社会应急减灾行动,开启了“综合减灾”之先声,这是减灾事业步入第三阶段的先导。综合减灾应该是全社会相关部门和民众的统一行动。目前尚有3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一是多种自然灾害之间成灾机理相关性的研究,其对象是灾害群与灾害链;二是全社会减灾要素综合运作预案的优选;三是如何核算减灾投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正、负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为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以ArcIMS为平台,引入模糊神经网络构建了雪灾预测模型,建立了基于网络的突发性灾害联动预警及救灾系统.系统可以自动/半自动地进行不同灾害等级的分类,发出灾害预警警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对灾害诱发条件的预报,提出预防的工程技术措施,方便具有不同用户权限的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