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季盘溪河水质日变化规律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0年春季对盘溪河水质进行了采样监测,分析了春季盘溪河水质的日变化规律,运用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评价了盘溪河1 d内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盘溪河的t、DO、COD、Pb、Cd、Zn和Cu在上、中、下游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pH、EC、TP、TSS、BOD5、NO3--N、TN和NH4+-N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盘溪河各水质参数日变化情况差别较大,TN、TP和EC的日变化趋势在上游呈波浪式逐渐增加,中游波动较小,下游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COD变化曲线呈"单峰"型,上游和中游峰值都出现在10:00,下游的峰值在12:00;盘溪河Pb、Cd、Zn和Cu的浓度较低,中游Pb、Cd、Zn和Cu浓度的峰值出现在12:00;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评价了盘溪河水质级别:上游在18:00和20:00为劣Ⅴ类,其余各时间段河流水质为Ⅱ类;中游在12:00时水质为劣Ⅴ类,其余各时间段河流水质为Ⅱ类;下游各时间段水质均为劣Ⅴ类.  相似文献   

2.
利用发光菌对辽宁大伙房水库的底泥进行了生物毒性测试,测试结果,整个库区底泥的生物毒性等级为Ⅰ级,毒性级别为低毒.结合库区水质理化分析数据,水库水体较清洁,符合生活用水水源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生物毒性检测在水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建英  赵春桃  魏东斌 《环境科学》2014,35(10):3991-3997
水质安全不仅关乎生态系统的健康,更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借助水质标准浓度限值的传统方法评价水质安全存在一定不足,生物毒性测试能直观反映水体中所有共存污染物的综合毒性特征,已逐渐发展成为水质安全评价的重要补充.在大量文献资料调研、整理的基础上,首先从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出发,总结了常用的致死毒性、遗传毒性、内分泌干扰性等效应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其次,讨论了水质毒性评价中常用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和相应的毒性评价指标;最后,归纳总结了基于生物毒性测试的水质安全评价方法,包括潜在毒性法、毒性单位分级评价法、潜在生态毒性效应指数法、基于成组生物毒性测试的水质安全评价等,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既系统梳理了毒性测试在水质安全评价领域的研究进展,也为该领域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袁立娟  何孟常 《环境科学》2009,30(10):2918-2923
鉴于腰鞭毛虫(dinoflagellates)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各种污染物相应的毒性评价标准.利用美国海军研发的高新技术QwikLiteTM测试腰鞭毛虫发光量变化,应用腰鞭毛虫对重金属的响应关系评价水体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单一重金属的生物毒性Hg2+>Cu2+>Cd2+>As5+>Pb2+>Cr6+;2种、3种和4种重金属联合毒性基本以协同作用为主,个别有拮抗现象;pH对腰鞭毛虫影响不显著,可以直接将其应用于天然水体的生物毒性测试,但是pH对Hg2+和Cu2+的毒性有较大影响,测定这2类离子时需扣除pH影响;腰鞭毛虫不易受水体中营养物质影响,COD变化对腰鞭毛虫与Hg2+、Cd2+的响应关系影响显著.腰鞭毛虫对重金属污染敏感性好,响应范围窄,稳定性高,是水体重金属生物毒性测试的良好物种.  相似文献   

5.
重庆盘溪河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消除重庆盘溪河黑臭水体为目标,结合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了导致黑臭现象的具体原因,按来源计算了盘溪河的污染物负荷。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占比最大,其次是雨水径流,内源释放量相对较低。以"控源截污-水质净化-生态修复"为治理思路,拟定盘溪河流域黑臭水体治理方案为外源治理主要实施管网改造、污水处理、溢流污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内源治理主要实施河道、湖库清淤,采用再生水作为沿河公园的景观水和湖库的清洁水,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和环境容量,并对局部河段进行生态恢复改造。  相似文献   

6.
水质安全不仅关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更与人类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对水体进行毒性检测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从生物种类出发,总结了鱼类、藻类等受试生物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综述了在不同生物学层面上毒性的表征指标,其中以细胞水平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可实现快速、在线的毒性检测。并对毒性检测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盘溪河水质不同季节日变化规律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2010年不同季节对盘溪河水质进行了采样监测,分析了盘溪河水质的季节日变化规律,运用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评价了盘溪河不同季节的水质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中,除了Zn和Cu以外,其余各污染物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盘溪河各水质指标季节日变化情况差别较大,DO的浓度在冬季最低,而BOD5、COD和TOC的浓度在冬季最高;NO3--N的浓度在夏季最高,而TN、NH4+-N和TP的浓度在夏季最低;Pb、Cd、Zn和Cu的日变化在不同季节波动都较大.有机污染物(BOD5、COD和TOC)和营养物质(NO3--N、TN、NH4+-N和TP)浓度的峰值多数在12:00~16:00之间;重金属(Pb、Cd、Zn和Cu)浓度的峰值多数在12:00.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评价了盘溪河水质级别:春季在06:00和08:00为Ⅱ类,其余各时间段河流水质为劣Ⅴ类;夏季各时间段河流水质都为Ⅱ类;秋季在06:00和16:00为劣Ⅴ类,其余各时间段水质均为Ⅱ类.冬季在08:00为Ⅱ类,其余各时间段河流水质为劣Ⅴ类.  相似文献   

8.
水中存在的多种有毒生物严重影响水体质量,对水质生物的毒性进行检测,可有效提高环境治理效果。采用毒性检测仪对水质生物毒性进行检测,通过分析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的光电探测器、分压器等硬件结构的工作原理,完成对水质生物毒性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相差较小,其具有的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和实验周期短等优点,可有效的应用到环境治理中,为环境治理提供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水体中汞的转化与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自然水体中汞的存在形式,揭示了不同水体中PH、Cl-和腐殖酸浓度的变化对汞存在形式的影响,定量分析了甘汞、氢氧化汞、腐殖酸汞的毒性,提出了综合评价水体中汞化合物毒性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质毒性快速检测可以及时提供水体的污染信息,为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和水质毒性的预警提供依据。常见的水质毒性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于细菌的发光检测技术、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呼吸作用的检测技术、光合作用检测技术、电化学检测技术等。文章综述了主要水质毒性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现状,并展望了相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1997年平水期水质同步监测的W值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W值法对1997年5月5日上午10时整在长江干流三峡库区段和嘉陵江、乌江进行的水质同步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库区水质沿程分布情况,并与1996年同步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提出控制库区水污染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湖连通是保障城市水体水生态健康的一种常用工程手段,但对于蓝藻水华严重的湖泊,湖泊出流携带的藻团颗粒会对河道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了分析富营养化湖泊引水对受水河道水质的影响程度,以太湖梅梁湾连通河道梁溪河为例,连续3a开展夏季河道蓝藻颗粒通量及其水质的高频监测,分析河道蓝藻水华颗粒物通量变化规律及其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梅梁湾藻情的好转及河道入口加压抑藻井运行显著降低了梁溪河的叶绿素a浓度与藻颗粒通量,2019年夏季河道叶绿素a浓度与通量均值分别为54.34 μg·L-1和84.7 t·d-1,显著低于2017年;②连通河道调水工程对改善受水水体的水质效果显著,除DTP外,梁溪河其余各形态氮、磷浓度2017~2019年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调水工程将湖水外排后,对梁溪河水质有一定改善效果;③携带大量蓝藻水华颗粒物的湖水进入河道后,显著增加了河道颗粒态氮、磷等营养盐含量,2017~2019年梁溪河水体中氮、磷均以PN和PP为主,分别占TN和TP的62.5%和70.8%;④梅梁湾水体大量携带的藻颗粒未对连通的京杭大运河等其他河道产生水质影响,2019年8月京杭大运河水体中叶绿素a相较于6月下降了65%,说明蓝藻颗粒物未在运河中积累;⑤在湖泊藻情未能得到有效改观的前提下,调水携带的藻颗粒态会对连通河道局部河段水质和景观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水体重金属污染由于其具有危害大、分布广、持续长等特点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等各种途径随着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进入水体,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极大影响,还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综述了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以及水体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及其机制,并展望了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的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为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进一步研究和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同时可为重金属的水质基准和风险评估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自然水体中汞的存在形式,揭示了不同水体中pH、CI^-和腐殖酸浓度的变化对汞存在形式的影响。定量分析了甘贡、氢氧化汞、腐殖酸汞的毒性,提出了综合评价水体中汞化合物毒性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珊  郭渊  王琛  吴丰昌  何佳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5):2339-2351
目前镍的毒性评价大多基于单一指标和室内控制实验研究,如何综合考虑镍在水环境中的形态及天然复合水化学条件的影响,进而准确预测水体中镍的生物毒性是水质基准及生态风险评估领域的难题.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镍的来源、形态、生物有效性、毒性机理、水质基准和标准及污水处理工艺等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围绕镍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展开,剖析了水化学因子对镍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概述了镍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毒性表现,总结出镍对淡水水生生物的六大毒性作用机理,展望镍的生物有效性对毒性效应的影响趋势,对我国镍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2年Toxcontrol生物综合毒性监测系统应用于天津市饮用水源地,对2013年1月-3月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毒性数据未超过30%。根据与毒性监测同步进行的其它4项水质指标,可判断该点位水体质量达到生活饮用水质要求,与TOXcontrol生物综合毒性监测仪所监测的结果相一致。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水质应急和预警监测,分析结果也表明毒性监测数据与部分污染物的浓度呈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十年来汾河沿程21个断面的常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5项主要污染指标,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分析汾河及上、中、下游各河段水质变化趋势,运用沿程水质变化和几个重要水质指标的比值变化分析汾河水质状况和污染特征,总结主要污染指标的变化趋势,结合汾河流域实际排污情况探讨水质污染和改善原因,并对进一步改善汾河水环境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光细菌监测沿岸水质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郑天凌  王斐 《福建环境》1997,14(1):9-11,33
采用发光细菌测试毒性法(MICROTOX)检测了取自厦门大学海滨浴场、厦门大学医院排污口、厦门大学东大沟排污口的海水水样毒性;比较了四种稀释液:30‰NaCl溶液、陈海水、人工海水I及人工海水Ⅱ对发光菌发光强度的影响和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发光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前两个站信水体无毒性反应,后一个站位水体存在毒性物质;(2)除人工海水Ⅱ对发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外,其它两种稀释液的活化作用与常用稀释  相似文献   

19.
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我市水体造成的危害,对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类、农药类等特征污染物对水质毒性的研究,对各类污染物水质生物毒性的进行研究建立毒性评估模型及其指标体系,以便在事故中快速了解污染扩散范围以及确定污染物造成的毒性危害,为水环境应急监测污染事故的及时处置争取宝贵时间和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工业园区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复杂、毒性大、去除难,在处理出水水质达标的情况下仍可能存在生态健康风险,因此,有效评估园区废水的处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斑马鱼胚胎毒性实验和基于液相色谱-质谱的非靶标污染物筛查方法分析了两家典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毒性检测和非靶标化学分析可从不同侧面解释废水中毒害污染物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沿程变化情况,两者的研究结果相互支撑.两类分析方法都发现,生化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工业废水中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物质.高级氧化技术、吸附技术和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可以进一步有效削减污染物丰度及毒性,市政污水的混入提升了工业废水中毒害污染物的去除率及生物毒性的削减率.本研究结果证实了斑马鱼胚胎毒性与非靶化学分析可用于确定工业废水处理的效率,对工业废水处理过程的设计和调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