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生态环保事业的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长江的生态环境治理虽然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总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环境风险等问题亟待解决。2018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大保护工作的力度只会增强、不会减弱。污染物排放基数大是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突出表现,而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闸口"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生态  相似文献   

2.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4月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战,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其中就包括"长江保护修复"。为助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本文在辨析长江保护修复面临突出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治理、空间管控、三水共治、区域联动等战略重点,并明确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完善治污体系、强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防范环境风险、实施精准治理以及推动区域间联防联控几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3.
优化长江经济带化学工业布局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冯琦  陈宁 《环境保护》2016,(15):25-30
化学工业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在对长江经济带现有化学工业布局、化学工业供应链、需求链剖析的基础上,考察产业布局对长江水环境负荷的影响,进而分析目前长江经济带化学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尽管长江经济带经长期发展形成的化学工业布局有其合理性,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以及潜在的不合理的演变趋势,主要表现在长江经济带化学工业布局仍然较为分散,环境污染负荷难以集中监管;产销地分离、长距离运输,环境风险较高;尤其是以规模经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石油化工产业近年来有沿江向上游扩张的趋势,这使得长江流域环境污染负荷随之向上游转移,环境风险加大。有鉴于此,长江经济带化学工业应统筹规划布局,发挥产业集聚效益,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等手段,引导石油化工企业进一步向沿海大型基地集聚,化工企业向原料产地或消费地集聚,向园区集聚,引领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本文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原则,进行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总体设计,明确了识别生态环境风险及成因、支撑流域区域水质目标管理、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综合解决方案、推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先进适用技术、创新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协调机制和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六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了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1+X"模式和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高度融合的联合研究组织方式。目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启动会已经召开,联合研究一期项目(涉及水质目标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和智慧决策平台)已经启动,联合研究的58个驻点工作组已经完成与地方的需求对接和方案编制,以水专项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荐技术手册(第一册)和"三磷"综合整治技术为代表的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形成初步成果,长江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智汇长江"正在加快搭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正在从设计迈向现实。  相似文献   

5.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吉喜 《环境保护》2016,(15):21-24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尖锐矛盾,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均面临不同程度威胁,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挑战。在长江经济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在划定过程中存在的落地难度大、与各类规划有交叉重叠、配套政策缺失等问题,提出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大区域生态修复和保护、建立统筹协调的红线管控制度等对策和建议,以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相似文献   

6.
正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流域上游是"中华水塔",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中下游是战略性饮用水水源地和润泽数省的调水源头。长江经济带发挥着确保我国总体生态功能格局安全稳定的全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目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恶化、流域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5月24-25日,由中国环境报社、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举办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论坛在武汉召开。此次论坛包括主论坛、沿江省市厅长市长局长圆桌会议、环保企业家长江论坛、"无废城市"建设与固废处置利用沙龙等,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战略,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来自长江  相似文献   

8.
尾矿库坝体地质安全和生态修复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本文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新闻媒体相关报道,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梳理了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修复特别是尾矿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标准储备不足和恢复目标不明,同时提出对策建议:制定尾矿库生态环境监管标准政策、严查尾矿库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建立健全尾矿库生态环境治理长效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将生态环境保护居于"压倒性的战略地位",凸显了当前长江经济带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绿色发展、工业污染防治、船舶污染治理、流域污染治理、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近期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对策建议,供政府职能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不仅是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带,更是关系子孙万代的生态屏障带。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长江经济带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确定了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夯实长江经济带"绿色本底",要按照科学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战略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保护好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整个经济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上游生态环境问题,识别生态屏障建设面临的屏障与难题,提出了按照"功能分区—工程措施—制度保障"三个层次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体系的思考建议,以实现"最大的绿色覆盖、最优的水源水质、最小的水土流失"三个目标,保障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保障长江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2018年4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屏障,编制并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定标、护航。规划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明确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目标、任务和路径,成为推进长江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共享的具体行动指南。规划是落实"共抓大保护"理念,打造美丽中国的"绿腰带"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确保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做好规划实施,需要在细化多级管控目标、加快推进重大工程落地、促进形成多元共治体系、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加强督促问责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支撑。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及生物资源宝库、中华民族的重要水源地,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的高强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造成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局部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跨区域多要素生态环境问题交织,已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本文系统剖析了长江经济带存在的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下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饮用水安全隐患明显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流域综合管理、空间开发秩序、产业结构调整、生态补偿制度、环保科技支撑等方面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若干建议,以期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6月9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司法保障理论与实务高端论坛在重庆大学举行。由重庆大学、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主办。论坛设置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司法理念""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司法体制和机制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保护法律问题"等议题,旨在充分发挥司法在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保障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面向长江保护修复的环境管理需求,梳理了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长江经济带涉矿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协同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有8个省份发现涉矿生态环境问题,涉及石英砂矿、稀土矿、磷矿、锡矿、石灰石矿和石煤矿;有3个省份出现保护地采矿生态破坏严重问题,涉及自然保护区内违规设置的采矿权、探矿权和违法生产,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以治理地质灾害之名开采磷矿。(2)11个省市中均发现了涉保护地违规管理问题,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滨湿地、长江岸线和重要湿地、海洋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矿山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包括:(1)科学制定矿山生态修复目标;(2)定期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3)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监管执行力。  相似文献   

17.
全国八大生态脆弱区中半数都分布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近20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忽视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性,导致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更加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4个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问题以及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针对长江经济带不同脆弱区特征,要因地制宜,分别制定生态恢复的基本措施和技术对策;有序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整体治理;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后续监管;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要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前,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后期;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水环境质量改善,但水生态状况堪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进入攻坚期.通过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形势的研判,阐述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和目标,并提出了四项战略.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从单一要素、单一指标、部分区域转向水生态环境的系统保护和综合修复.②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由水环境质量改善转向水生态环境安全提升,未来将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健康改善.③空间管控战略需要整合多项区域规划,研究构建流域与区域协同、水陆统筹、山海一体的统一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空间单元划分体系.④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在影响水生态环境安全的相关产业领域加强防控.⑤科技创新战略要突出科技平台的作用,推进数据、人才、技术、成果的汇集和创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由投资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⑥现代治理能力提升战略要求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率先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研究显示,把握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和目标,推行空间管控、产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现代治理能力提升战略,能更加有效地支撑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园区的水污染防治现状、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水环境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长江修复保护攻坚战的要求,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对策建议。具体建议包括: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专项整治,推进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科学选择工业废水处理模式,建立园区环境管理平台,提升园区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步入"十三五",长江经济带迎来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背景下,2016年5月,环境保护部李干杰副部长应邀在北京大学为来自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和有关部委的厅局级干部,作了题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专题讲座。本文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摘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