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园丁 《污染防治技术》2009,22(5):118-118
湖北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世界首套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零污染生态板材生产线,并且实现连续化生产,标志着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聚氨酯生态黏结剂生产的秸秆人造板,实现了从源头杜绝家居建材的甲醛污染,也为中国每年超过7亿t的农作物秸秆开辟了高值化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南林大张齐生院士课题组发明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备秸秆炭、秸秆醋液、秸秆煤气新技术,为秸秆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对推进农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课题组从农作物秸秆中提取出了秸秆炭、秸秆醋液、秸秆煤气,并设计制造了农作物秸秆碳化设备。实验证明,采用该设备处理农作物秸秆,每100公斤秸秆能够产生30公斤秸秆炭、50公斤秸秆醋液、18公斤秸秆煤气,秸秆炭是优良的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秸秆醋液是一种绿色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对2015—2016年哈尔滨重污染天气的分布特征与规律进行分析,依据黑龙江省近10年主要作物秸秆产量、草谷比、焚烧比例和排放因子估算秸秆焚烧对PM2.5贡献量,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从气象要素、火点分布等方面分析哈尔滨重污染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哈尔滨2015—2016年重污染天数49d,重污染率6.7%,优良天数515d,优良率70.5%,秋冬重污染天数占重污染总天数的79.6%;2006—2015年黑龙江省秸秆露天焚烧总量18 944.49万t,PM2.5排放总量163.00万t,其中玉米、稻谷、豆类PM2.5排放量最高,分别占PM2.5总排放量的60.73%、23.13%、9.09%;10—11月为秸秆焚烧期,该时段风速小湿度低,稳定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颗粒物沉降,是造成污染物累积从而导致重污染天气的重要原因;当地及周边农业种植区秸秆焚烧是造成哈尔滨2015年、2016年10—11月重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且秸秆焚烧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具有数天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餐厨垃圾不同处置方式的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餐厨垃圾采用填埋、焚烧、综合处理3种处置方式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座日处理能力为500t的餐厨垃圾处理厂而言,如果采用制取沼气和提炼生物柴油的综合处理方式,则年处置费用约为3833万元,年运输成本约为1825万元,年总收益(主要为出售生物柴油和发电)为7093万元,年净收益可达1435万元;一座日处理能力为500t的餐厨垃圾处理厂通过综合处理提炼的生物柴油若替代普通柴油使用,则每年可减少CO2排放量达110000t,而且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也能被有效回收并加以利用。总体来说,综合处理方式既实现了餐厨垃圾的资源化有效利用,也达到了低污染排放的目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均达最佳。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2年长株潭区域生物质产量及露天焚烧数据,结合排放因子,估算了长株潭区域生物质开放燃烧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量,建立了2012年长株潭区域生物质开放燃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2年长株潭区域生物质开放燃烧源SO_2、NO_X、PM_(10)、PM_(2.5)、挥发性有机物(VOCs)、CO、元素碳(EC)、有机碳(OC)排放量分别为783.48、4 248.00、10 325.94、10 117.29、6 882.92、76 002.99、816.09、3 478.28t。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在7、10月形成2个峰值,森林火灾集中出现在夏、秋季。生物质开放燃烧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县区为长沙市宁乡县,其次为湘潭市湘潭县和长沙市浏阳县。在长株潭中心区域(长沙市开福区、湘潭市岳塘区、株洲市石峰区、荷塘区和芦淞区等城市区域)形成一片污染物排放量较小的区域。采用蒙特卡罗法,计算得到区域秸秆露天焚烧源和森林火灾大气污染物排放量95%置信区间的不确定性分别为-84%~168%、-83%~176%。通过定量模拟得到秸秆露天焚烧PM2.5排放量概率密度函数呈对数正态分布。以PM2.5为代表污染物,对其排放量的不确定性贡献率最大的是露天焚烧比例,燃烧效率、水稻产量、水稻草谷比等也是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磷酸热解制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制炭技术,污染低,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但尚未发现对该技术应用于农业生物质秸秆原料制炭的综合效益分析。在分析热解制炭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工程效益理论,采用动态评价方法、工程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法,环境因子法,结合乡村社会学理论,以高淳地区为例,从经济、环境和社会3个层次以及定性、定量2个方面分析了生物质热解制炭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磷酸热解秸秆制炭技术的投资收益远大于风险,可行性高;不仅为当地每年创造241 504万元的经济收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0 389.55 t,一氧化碳排放2 596.15 t,氮氧化物排放47.96 t,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排放15.31 t,雾霾颗粒污染源4.60×1020个,有效提高环境效益,同时可以增加7.31万人就业,促进当地的生产变革。研究不仅从量化角度诠释了磷酸活化秸秆制炭技术的经济、环境、社会和可行性,并为生物质秸秆工业项目综合效益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评价与精确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固定燃烧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007年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与.OH的反应是对流层臭氧形成的重要化学过程,是导致城市光化学烟雾的根本原因。为建立沈阳市固定燃烧源VOCs排放清单,选取了电力热力行业、钢铁行业和秸秆燃烧3个主要排放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7年,沈阳市固定燃烧源VOCs排放总量为8 544.539 t,其中排放量最大的是秸秆燃烧,为6 317.115 t;其次是电力热力行业,为2 225.780 t;最小的是钢铁行业,为1.644 t。(2)沈阳市各区县固定燃烧源VOCs排放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新民市、法库县、东陵区、康平县、辽中县、于洪区、苏家屯区、大东区、沈北新区、铁西区、沈河区、皇姑区、和平区;VOCs排放强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大东区、沈河区、铁西区、东陵区、皇姑区、和平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法库县、康平县、辽中县、沈北新区、新民市。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将小麦秸秆化学改性成一种可以有效吸附水体中磷酸根的生物碳质吸附剂,重点考察了氯化锌法改性小麦秸秆制备生物碳质吸附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产品对水体中磷酸根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氯化锌溶液质量浓度为250 g/L、浸渍比为2.2∶1、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45 min时,所得的小麦秸秆生物碳质吸附剂的得率为37.85%,对磷酸根的去除率为99.33%。  相似文献   

9.
一、应用总体状况 根据6个案例研究国家(在西德和美国限制于联邦一级)已证明在施行中的经济手段特定案例计算,1987年中受到报道并已施行的经济手段总计为85种,平均每个国家14种,1986年寄出的征询问题单和其它收集到的材料导致了其它8个OECD成员国的一系列反应,表明还有68种手段正在施行,平均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与实地跟踪形式调查青岛市4个主城区餐厨垃圾现状并提出关于餐厨垃圾管理和处置的建议,力求为该市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餐厨垃圾产量为265.00 t/d,含水率为74.93%、含油率为6.06%、营养物为12.22%(质量分数);54.4%的调查餐饮单位将餐厨垃圾分为剩饭菜、废油和生活垃圾3类排放,需进一步加强餐厨垃圾分类放置的管理工作;所调查餐饮单位中有64.4%的剩饭菜、54.3%的废油由政府统一收运,统一收运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正规回收的餐厨垃圾为197.66 t/d,被用于堆肥或进行填埋处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底物浓度对玉米秸秆乙醇发酵过程中乙醇产率和乙醇发酵剩余残渣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在中温(37±0.2)℃条件下,利用实验室自制小型厌氧发酵装置,在底物浓度为2%、3%、4%和5%下开展周期为50 d的序批式厌氧发酵实验,探索不同底物浓度下玉米秸秆发酵乙醇产率和乙醇发酵剩余残渣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底物浓度对玉米秸秆乙醇发酵影响显著,当底物浓度为3%时,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乙醇产量最大,达到39.04 g;底物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适合后期厌氧发酵产甲烷的进行,当底物浓度为3%时,玉米秸秆乙醇发酵残渣表面纤维结构被破坏最明显,残渣厌氧发酵产甲烷实验最早在3 d出现产气峰值,挥发性固体单位甲烷产量为26.82 mL·g~(-1),并且累积产气量最高,挥发性固体单位累积甲烷产量达到270.01 mL·g~(-1),玉米秸秆乙醇发酵残渣还有较高的产气潜能;通过质量平衡分析得到,底物浓度为3%时,玉米秸秆生物转化过程中TS和VS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9.12%和79.07%。该研究可为玉米秸秆乙醇发酵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贵州遵义松林镍(Ni)-钼(Mo)多金属矿区土壤和农作物钒(V)污染情况,采集矿区旱地土、水稻土、森林土和农作物样品进行V含量分析,并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危险商法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矿区土壤V平均值为406mg/kg,分别为对照样品V(82mg/kg)和贵州土壤V背景值(139mg/kg)的4.95、2.92倍。其中,旱地土、水稻土和森林土V平均值分别为446、303、470mg/kg,均出现V富集现象。(2)矿区3种类型土壤V污染程度主要集中在轻度污染。水稻土和旱地土的危险商指数(HQ)均小于1,V造成健康风险的可能性较小。(3)6种农作物V为16.25~22.42mg/kg。水稻、玉米、甘薯、白菜和萝卜的HQ分别为13.25、1.44、1.40、6.36和2.57,表明长期食用这5类农作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V健康风险,尤其以水稻和白菜的V健康风险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肥农药施用总体特征及减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文献数据和统计资料,分析了中国1990—2016年化肥农药施用的总体状况,包括施用总量、施用结构和施用强度的历史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2014—2016年全国各省份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2015年和2016年全国各省份化肥农药"双减"实施状况。1990—2016年,中国化肥农药施用总量稳步上升,但结构不断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复合肥使用占比逐年增加,新型高效低毒农药成为发展趋势。2014—2016年,全国化肥农药减施明显,其中2015年全国化肥施用总量增幅仅为0.4%,2016年化肥施用总量增幅为-0.6%,首次实现负增长;2015年和2016年,农药施用总量连续两年实现负增长,增幅分别为-1.3%和-2.4%。施用总量上,2015年全国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省份共有10个,2016年增加到19个;施用强度上,2015年全国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省份有11个,2016年增加到18个。2015年和2016年,总体上全国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减施效果优于施用总量减施效果,农药减施效果优于化肥减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温室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不同镉污染农田土壤上不同的作物秸秆和炭化作物秸秆还田后的分解动态和还田秸秆材料对污染土壤中镉的吸附特征,探讨秸秆和炭化秸秆还田做为重金属镉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还田的油菜秸秆和玉米秸秆在2种镉污染水稻土壤上6个月分解了43%-65%,秸秆炭化后还田则很稳定,2种镉污染土壤上还田6个月时累计分解量小于5%。2种镉污染土壤上还田的秸秆和炭化秸秆随还田时间延长镉含量逐渐增加。模拟镉污染土壤上,相同时期油菜秸秆中镉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秸秆,油菜秸秆炭中镉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炭。在镉污染土壤上,还田的玉米秸秆、油菜秸秆、玉米秸秆炭和油菜秸秆炭对土壤镉的净吸附量相近,均小于1.1μg/g。在模拟镉污染土壤上还田的油菜秸秆和油莱秸秆炭对土壤镉净吸附量最高分别达到2.74μg/g和7.03μg/g,分别是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炭的2倍,且显著高于其在镉污染土壤上的净吸附量,具有高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1993-2006年中国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对中国农业产生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区环境突发事件造成的农作物和鱼塘受害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环境突发事件总体呈减少趋势,环境突发事件总数与其造成的农作物、鱼塘受害面积总体呈现正相关关系.(2)1993-1997、1998-2002、2003-2006年这3个阶段,环境突发事件造成农作物年均受害面积较多的地区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农作物年均受害面积较多的地区逐渐减少;绝大多数的地区农作物年均受害面积呈减少趋势或持平,少数地区呈现持续高危害和危害加重的趋势.(3)1993-1997、1998-2002、2003-2006年这3个阶段,环境突发事件造成的鱼塘年均受害面积总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鱼塘年均受害面积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南部、新疆和黑龙江.环境突发事件对中国渔业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还波及到东北甚至是气候较为干旱的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6.
石化工业区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及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某石化工业区周边20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其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水平及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各采样点土样中16种PAHs的总质量浓度在268.16~3 304.60μg/kg,平均为1 032.24μg/kg,除芴、苊外,其余14种PAHs在各采样点土样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该研究区周边土壤已经普遍受到PAHs的影响,且污染程度主要集中在中重度污染;总的来看,各采样点PAHs的组成结构规律基本一致,所占比例以4环为主,5~6环居中,2~3环较低;根据PAHs特征比值法判断,该石化工业区周边土壤中PAHs污染主要来源于煤等生物质的高温燃烧,小部分地区受到石油燃烧源输入的影响,而机动车尾气排放也可能是PAHs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浙江省科委联合下达的“浙江省萧山市山一村农村生态良性循环与系统管理研究”课题历时6年的研究,于1991年6月25日在杭州通过鉴定。该鉴定由国家环保局组织,省科委主持。该课题密切联系农村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实际,以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的统一观、综合观、生态经济学与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采用点、面调查,实验分析,工程调控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农村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宏观含义的实质是系统内人口、资源、粮食、能源、经济、环境诸因素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农村系统管理的目的是实现  相似文献   

18.
汽爆秸秆高温固态发酵沼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沼气液态深层发酵及秸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预处理方式存在效率低、污染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蒸汽爆破预处理方式以及固态发酵在玉米秸秆沼气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秸秆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在50℃的高温条件下进行固态发酵沼气,甲烷产量达到138.2 mL/g TS。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固液比1∶7,初始pH值7.5,接种量35%,NH4HCO3添加量0.04 g/g干汽爆秸秆,纤维素酶用量30 IU/g干汽爆秸秆,发酵温度50℃。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汽爆秸秆的甲烷产量提高至153.0 mL/g TS,是未汽爆秸秆的2.9倍。发酵后秸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59.86%和67.22%。因此,蒸汽爆破预处理有助于提高秸秆的产气量和降解率。高温固态发酵不仅可以缩短发酵延迟期,提高产气效率,而且发酵结束后不会产生大量废液,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视角下中药行业药渣催化裂解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企业节能减排,解决能源安全等问题的工作重点,其关键是研发和采用低碳、零碳能源技术。采用沸石分子筛、介孔分子筛、Al2O3作为催化剂,研究了中药渣催化裂解资源化技术;通过实验得出,燃油产率最高为34.26%,所得燃油热值为24.91MJ/kg。在此基础上,以天津某年产3000t废弃中药渣的制药企业为例,估算出该企业采用中药渣催化裂解资源化技术后,可节约煤炭使用1040.28t,减排二氧化碳4161.12t,减排废弃中药渣2277.9t。表明采用催化裂解资源化技术可以实现中药渣的生态化利用,将成为中国中药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秸秆-复合菌-污泥联合修复铬污染土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新方法,以模拟某化工厂铬渣堆存场内Cr(Ⅵ)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秸秆-复合菌-污泥修复铬污染土壤单因素和3因素条件下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添加3%的秸秆时,土壤中Cr(Ⅵ)还原率可以达到25.88%;单独添加3%复合菌时,土壤中Cr(Ⅵ)还原率可以达到72.07%;单独添加50%的活性污泥时,土壤中Cr(Ⅵ)还原率可以达85.65%。3个因素中复合菌对土壤中Cr(Ⅵ)还原率的影响最大。综合考虑秸秆、污泥和复合菌3个因素对土壤中Cr(Ⅵ)还原的影响,设计了秸秆、污泥和复合菌的3因素联合实验,最后从修复的经济成本和修复效率考虑,确定最优物料组合为1%秸秆+1%复合菌+30%污泥,对土壤中Cr(Ⅵ)还原率可以达到96.6%。秸秆-复合菌-污泥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明显高于单独对铬污染土壤修复的效率。该技术在实现对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同时,为秸秆和活性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实现了"以废制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