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目前对于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最准确释明,但从目前来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失灵和缺位,导致改革进程缺少足够的法律文本和法学理论的支撑。结合现实需求和政策导向,建立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和动因。此前的自然保护地相关立法活动中,大多以部门主导的还原性立法为主,这导致相关法律立法层级低、适用范围小、利用率不高的情况长期存在于多种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保护工作中。在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建构、整合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运用整体性思维进行全面考量和制度设计,以期达到自然保护地相关领域的行政主管部门有法可依、权责明确、高效运行的效果,进而建立起完整的在自然保护地基本法指引下的以"国家公园法"、自然保护区法等专项法律及各类地方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加快国家公园立法是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关于国家公园立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现存的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立法基础薄弱、法律位阶低、法律法规不协调以及缺乏国家公园法律法规等突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相关立法首先应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理念和立法目的,制定出台统领各类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法律法规的上位法,以及构建体系完备、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体系框架,组建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机构、确保社区居民的基本权益和鼓励公众参与等具体建议,以期为我国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国家公园立法的几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并在立法保障部分提出了"在明确国家公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有关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为顺应新时期我国建设国家公园体制的要求,为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法律保障,本文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等国家政策要求以及我国环境法治基础,从体系性、超前性、渐进性、本土性、协调性、针对性六个维度,对我国国家公园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21,(1):41-41
2020年12月19日,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成功举办"法与象:国家公园立法与空间形态国际研讨会",同期召开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研究书系》新书发布仪式。本次国际研讨会以"法"与"象"为主题,聚焦于国家公园的立法与空间形态两项内容,重点探讨了如何在立法层面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如何规划国家公园空间布局,以及如何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相似文献   

5.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对我国现行自然保护地体系和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范围交叉重叠、多部门多管理目标影响保护效率、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日益突出等主要问题。本文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经验,认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首先要构建以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由国家公园主导、科学规划国家公园建设重点区域和规模。同时,建议适时与"大部制"改革相结合,由一个部门负责国家公园管理,统一行使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由另一个部门负责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监管、生态保护等职能,实现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然教育功能的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教育是各类自然保护地的主要功能,环境解说系统是发挥自然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论述中国国家公园环境解说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保护地建设进程,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目标、三维结构、主要功能、本底要素及建设步骤,针对性地总结出了管理体系、规范体系、人才体系、设施体系和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重点任务,力图为中国自然保护地提升自然教育成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罗敏  刘伟 《环境保护》2024,(5):17-19
<正>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国家公园法”(“自然保护地法”)纳入立法规划。为更好地了解“国家公园法”推进情况,本刊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  相似文献   

8.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自《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台,至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制度的构建都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现存的问题、时代对于最严格保护制度的需要,阐述了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国家公园作为顶层设计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的区别,并从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最严格的准入制度、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最严格的损害赔偿制度、最严格的法律保障制度以及国家公园范围内各种自然保护地不容许交叉重叠等多个方面进行内涵的理解,归纳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制度的基本特征,以期为实行最严格的国家公园保护制度提供多方位的保障,从而从制度设计和管理实务上促进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总体战略与推进路线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园是我国政府为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特色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源,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探索实施的区域生态保护重大举措,是我国原有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升级版"。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国家公园建设实践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综合效益未充分体现等问题,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定位、总体战略和实施路线图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众多自然保护地,然而,孤立、零散的自然保护地不仅难以满足全方位的生态需求,还存在定位模糊、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空间破碎、交叉重叠、保护空缺等诸多问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利于从宏观的尺度维护景观、栖息地及其包含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确保受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价值得到长久维持。需按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公园资金保障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国家公园是对保护价值高、功能重要、具有完整生态系统的区域实行最严格保护的一种自然保护地类型,其基本特征是以保护为主和公益性。建立完善合理的资金保障机制则是实现保护为主和公益性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各类自然保护地的资金保障还存在着总量不足,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投入和使用结构不合理和为了获得运行经费,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等突出问题,指出应根据国家公园试点探索和稳定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资金保障机制,试点探索阶段主要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构建多元化资金渠道投入方式,稳定发展阶段则以中央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地方财政投入为辅,社会积极参与的多渠道资金筹措保障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资金投入,以期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数量众多的各级保护地,已建成较为成熟的多种保护类型。为响应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推广与实践,本文提出建立"长江国家公园大廊道",以实现对长江流域自然资源和保护地整体保护和管理的目标。文章从长江流域建设国家公园大廊道的自然资源优势显著、多种保护地模式并行等基础研究出发,分析了建立大廊道的生态、游憩、美学、科研、经济和历史等多重价值意义,提出整体性与多样性兼备、荒野性与敏感性并存的建立原则,论述了明确"四层次+三重点"之空间策略、建设共享信息库之数据策略、实施统一管理之管控策略、建立绿色共享基础设施之网络化策略的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然保护地目前已经在数量和保护面积上达到较高水准。近些年来,以国家公园体制为代表,自然保护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在回顾自然保护地发展历史基础上,本文认为自然保护地的科学管理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因此总结了与自然保护地关联最为密切的五个学术热点话题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别是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自然保护地与社区的关系、生态补偿和生态旅游。本文认为在自然保护地相关的政策研究领域,未来需要在自然保护地立法、与自然保护地相关的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的划界、自然保护地治理以及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几个方面展开更为细致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自然保护地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十分突出,近年来开启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本文从环境伦理的维度审视了新时期我国自然保护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根源上厘清症结,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地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树立的环境伦理观,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不同层级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形成了基于自然价值的顶层设计初步设想,同时建议在自然保护地建设实践中秉承自然为本、和谐共生、公正共享的环境伦理观,以肩负起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使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家公园法律管理体制的问题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在国家公园法律体制领域进行了诸多国家层面整体性立法的尝试,并从立法目的角度明确了国家公园在保护地体系中的位置。而我国国家公园的法律体制尚待建立,应制定统一的"国家公园法",并根据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国情,对公众参与制度、分区管理制度进行借鉴。创设我国的国家公园法律体制,需要解决立法缺乏整体性,立法目的不协调,法律位阶较低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背景下,“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我国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提出了系列要求。福建省正在进行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泰宁县是全省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最复杂的区域之一。以泰宁县为例,基于实地调研和专家意见,构建了三个优化整合的情景规划方案:(1)维持现状,不整合;(2)以泰宁国家地质公园为主体的整合;(3)以泰宁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整合。基于对方案的成本效益比较,结果显示:方案3的存在和使用价值最高,成本持中;方案1的价值保护持中,成本最低;方案2价值最低,成本最高。研究为福建省县市尺度开展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持,亦为国内外自然保护地的边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美国保护地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的保护地体系是世界性的保护地管理体系,而美国以国家公园系统为代表的保护地管理体系,是世界上最为科学、完善的体系之一.本文结合文献,介绍IUCN体系的定义、分类及美国保护地体系的管理现状,分析IUCN体系在美国的应用情况.研究美国的保护地体系建设,对于同样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大国的中国,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的保护地体系是世界性的保护地管理体系,而美国以国家公园系统为代表的保护地管理体系,是世界上最为科学、完善的体系之一。本文结合文献,介绍IUCN体系的定义、分类及美国保护地体系的管理现状,分析IUCN体系在美国的应用情况。研究美国的保护地体系建设,对于同样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大国的中国,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改革角度看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从国土空间治理角度看是做实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和维护其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首要地位。为了更好地理解与诠释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规律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我们邀请了七位来自生态文明和国家公园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自然保护地的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共生转换机制、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体系和中国治理体系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保护地的日常管理与监督、自然保护地的生态补偿和特许经营等。主要结论有:(1)只有生态文明体制才能真正使各地地方政府处理好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发展关系,而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整体进展最快、制度改革最系统的领域。(2)要实现“最严格的保护”,在关注自然保护地“地”的同时,强调在“因地制宜”“恋地主义原真性”等视角下考虑“人”(尤其本地居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参与方式。(3)自然保护地人与自然冲突的制度成因主要源自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利益结构冲突。解决冲突、实现人与自然共生,需要优化治理体系尤其是调整各级政府的责权利...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自然保护地进行区别保护的传统分散监管模式存在重叠性和碎片化等弊端,而国家公园体制形成了对自然保护地的整体化保护和类型化利用,是自然保护地监管的新方向。但是,当前建立国家公园面临不能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失衡的困境,而生态补偿不仅可以平衡国家公园内的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而且能平衡国家公园生态利益受益者与生态保护者的经济利益,进而促进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生态补偿以实施生态保护行为产生的生态利益为客体,以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受偿原则确定生态补偿的主体,以财政转移支付形成生态补偿多元化方式,并遵循国家公园生态补偿资金的专款专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