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博斯腾湖小湖水位大幅波动引发了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最低生态水位的湖泊水量盈缺分析对小湖水量调度和生态保护有积极意义。基于1991—2019年达吾提闸实测小湖水位数据,结合湖盆DEM数据和遥感NDVI数据,分别采用年保证率设定法、湖泊地形分析法和曲线相关法计算小湖区最低生态水位;并利用其他水文、气象和农业活动和湖区水量调控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小湖缺水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小湖最低生态水位为1047.18 m,多年平均满足率为31.03%。1991—1998年、2005—2015年和2017年间博斯腾小湖区发生了生态缺水,平均缺水量为0.69×108 m3。上游来水量是小湖生态需水保证情势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活动和宝浪苏木水量调节活动次之,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小。2000年之前,生态缺水主要由湖区水位调控产生;2000年之后,灌区农业取水成为生态缺水主要诱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博斯腾湖小湖水量调控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双重影响下,湖泊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保障湖泊生态系统稳定的生态水位研究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文章围绕湖泊生态水位计算方法进行综述,以湖泊生态水位概念为出发点,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分析该领域研究重点,并总结各方法的提出背景及计算内涵。通过对湖泊生态水位研究的分析可知,我国学者多数的研究存在仅考虑湖泊水量需求而忽视水文连通性的问题,且提出的计算方法多为经验和半经验法。因此,未来应加强考虑研究区域内部空间异质性和水文连通性的湖泊生态水位研究,并在推广3S等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多学科融合的定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环境产权界定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通过对流域生态环境产权的明确界定,科学厘清生态保护投入补偿和污染补偿,综合考虑流域生态环境服务的水量分摊和水质补偿,并将其统一纳入到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针对性地提出了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标准,然后以皖浙两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流域生态环境产权界定,可以从理论上厘清流域生态补偿的对象和内容,将水质和水量因素整合纳入到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2)根据生态环境产权的界定,不同利益主体面对的补偿标准和补偿内容不同,但是上下游共享流域生态环境权益的产权安排相对更为公平合理,并且能够兼顾各方权益;3)上下游共享流域生态环境权益情况下,综合水质和水量因素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明确,补偿内容全面完整,易被各方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需要环保标准的支撑。主要是依法对生态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进行技术性规定的事项,制定其规范性文件;标准是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方法和技术工具。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强化环保标准对生态红线的支撑作用,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综合考虑当前解决各类突出问题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分层、有序地推进环保标准工作。  相似文献   

5.
流域生态补偿从政策治理走向法律治理,需要在政策实践中总结经验。《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水质水量奖罚)暂行办法》效果评估显示: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得到有效实施,形成了水质水量分级考核、奖罚资金统一拨付的体制机制,在补偿范围、考核指标、补偿条件和考核办法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同时,也存在补偿资金量偏小、处罚资金统筹分配欠合理等问题。建议拓展资金渠道加强正向激励;统筹"一湖四水"助推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适时推进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法治化;变革技术性方式方法强化激励与平衡;探索创新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6.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北京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城市化,汉石桥湿地缺水问题严重,导致其生态严重退化。南水北调等输水工程缓解了北京地区的水资源紧张,为汉石桥湿地生态补水奠定了基础条件。然而,根据汉石桥湿地生态水系网络特征与生物多样性需求,制定科学、高效、可持续的生态补水方案,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多年观测数据和实地测量结果,从水域面积、芦苇适宜生境、水文连通性3个角度探究确定湿地最适水位及对应生态补水量。研究表明,维持汉石桥正常生态功能的水位在25.7 m以上,最适水位为26.2 m。当超过最适水位后,生态补水的效用逐渐递减并趋于稳定。基于此,研究利用水动力模型对湿地的水动力过程进行模拟,发现单路补水使湿地北部水动力得到显著改善,但整体效果不佳;双路补水既能改善入水口区域水动力情况,又能提升总体水动力条件;而三入水口补水,则可以使水动力改善空间分布更均衡。该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汉石桥湿地保护区生态补水效率、推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大渡河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预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实施对下游干旱河谷演变的影响,开展了对泸定县城以上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区生态需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干旱河谷生态需水量为能够维系干旱河谷生态功能的基本环境目标、恢复干旱河谷生态景观的生态系统所需求的水量;②研究区干旱河谷总面积1185.00km2,其中干暖河谷250.11km2,干温河谷934.89km2;③考虑输沙需水时,维持研究区干旱河谷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56.3×108m3,其中干暖河谷最小为58.8×108m3,干温河谷最小为97.4×108m3,不考虑输沙需水时,最小生态需水量仅为58.3×108m3;④河道外需水量占总生态需水量的5.7%;⑤考虑输沙需水时,研究区干旱河谷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占总地表水量的68.84%,不考虑输沙需水时其只占总地表水量的25.68%,对生态脆弱区生态需水进行计算时需考虑输沙需水。  相似文献   

8.
水位变化是湖泊演变的首要问题。近年,滇池出现了许多不良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的是水量不足、水质下降和湖面收缩,这些问题与滇池水位变化密切相关。本文探讨滇池水位的变化规律和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东部引水工程,是一项缓解深圳市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的管理必须考虑水量、水质、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基于水量,水质统一管理的可靠性计算,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决策与管理是必需的和有实际意义的,分析传统水资源系统可靠性准则的不足之处,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基于水量、水质统一的水资源系统多准则可靠性评价准则,通过可靠性分析,为深圳东部引水水源工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运行管  相似文献   

10.
省委召开大庆可持续发展现场会,是贯彻江总书记关于大庆要"未雨绸缪,考虑长远发展问题"的重大举措,对大庆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促进大庆乃至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以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官厅水库的日均进出流量、水库水位-面积-库容曲线、官厅水库站点日气象数据等,建立不同控制条件下官厅水库水量变化与平衡模型,对水库水位和坝址下渗量的验证结果表明:水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利用模型计算了2002—2016年官厅水库水位、水面面积和水量变化,水库原调度方案下的流量收支(包括降水...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景观水体的特点、水质要求、污染成因和改善措施,设计了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景观水体,确定了水体的水级水位、补水水源、水量平衡、护岸形式。综合应用物化法、曝气法和生态法,保障校区景观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滇池入湖河流治理未考虑河流分类的特点,几乎按照统一工程治理,一些技术应用较少考虑适用条件(如地域性)的影响,使得目前入滇河流治理尽管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包括污水收集率低,面源治理效果有限,水源补给量少等。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入滇河流后续治理的重点与方向。为此,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套包含14项适合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污染治理的新技术体系,并从点源、面源、底泥、生态需水量、水质及水生态6方面详细分析相关治理技术指导不同类型入滇河流治理的适应性与可行性;同时,以盘龙江为案例,结合新技术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后续治理技术体系建议,以期为入滇河流后续治污工程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红旗河"方案确定的基本目标是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600亿m~3至新疆等干旱区,发展2亿亩农田(1亩=1/15 hm~2),建15万~20万km~2绿带,以此彻底改善西北干旱区的生态与环境。"红旗河"通过上述河流的各调水点以上的年均径流量总和为1 444亿m~3,占被调水河流总径流量的35%;"红旗河"计划年调水量约占可调水量1 444亿m~3的42%。如果不考虑国际河流、调水口以下的水电站及工程的正常运行等因素,单纯就水资源而论,600亿m~3总调水量是可行的。"红旗河"是跨流域调水的宏大设想,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这个宏大的设想也面临地质、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多重严峻挑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600亿m~3的水能解决什么问题?在实施工程之前应该充分论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减轻这些风险带来的危害。从自然地理、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角度看,以下问题值得商榷:从主要受水区域新疆看,依据现有农田的净灌溉定额(大约600 m~3/亩),即使完全不考虑渠道(干渠及农田灌溉支渠)中途渗漏与水面蒸发,理论上最多发展1亿亩农田。同样,根据新疆为了维持塔里木河下游大海子水库以下的511 km~2湿地所调用的水量估算,15万km~2生态绿带建设每年至少需水1 100多亿m~3。600亿m~3引水量既无法实现建造2亿亩农田的需要,也无法满足15万km~2生态绿带的需要,二者同时实现更无可能。何况这600亿m~3的水要经过6 000多km的长途跋涉,渗漏和蒸发非常大,最终能有多少水达到受水区?该项目计划建设期10 a、投资4万亿元,每亩农田(以2亿亩计算)2万元,每m~3水费近66元。工程建成运行时,谁来为昂贵的水费买单?调水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和生态后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如调入区是内流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地形封闭,缺乏排水出路,环境条件特殊。大量引水,在灌溉不当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跨流域调水工程不仅仅是一个复杂的水利工程,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工程。环境效应、生态后果和社会经济影响涉及复杂的地球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也涉及复杂的人地关系和谐平衡过程。"红旗河"同时涉及国际河流,潜在的地缘政治关系需要引起重视。在现有认识水平下,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分析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规律,提出理性的评价系统和论证方案。此外,在"红旗河"的舆论造势中,还存在几个有悖科学认知的观点,如"改变中国气候格局"、"森林致水作用"、打破千百年来的"胡焕庸线"等。文章均进行了分析和澄清。  相似文献   

15.
林楚翘  易雨君  刘铁 《环境工程》2020,38(10):21-25
为探究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状况,基于2000—2018年博斯腾湖大小湖的水质、水量、生物数据,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了该流域的水系现状,分析了博斯腾湖大小湖与开都河的水量状况,并初步提出了水系的优化调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开都河径流量、博斯腾湖大小湖水位总体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014年后,博斯腾湖流域的水量开始盈余;博斯腾湖流域水系生态需水保障程度整体较差,呈现先恶化后逐渐恢复的趋势。针对博斯腾湖水系连通现状,提出了增加路径、原位加强、节点调控3种博斯腾湖水系网络的基本调控方式,通过水量调控可以满足博斯腾湖大小湖生态需水,增加孔雀河生态输水。3种调控方式的有机结合可为改善博斯腾湖水质,满足孔雀河下游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供更好保障。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中的核心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指标体系,能够确保规划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实施.通过回顾分析"十一五"、"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指标体系,结合广西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与国家和广西同期规划、计划、方案等衔接基础上,研究提出广西"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指标体系,设置了环境质量改善、总量控制、污染治理、风险防范、生态保护和生态公共服务等6个方面共29个指标,以期更好地指导"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乐"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向明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Z1):118-120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生态经济是我国整个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农家乐"的生态建设问题在农村具有以点带面的典型意义.从生态的角度来研究"农家乐"的开发、利用、建设方面的问题,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在分析水电能源系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基于综合指数法思想,建立了动植物生态用水、工农业生活用水、污染净化用水等生态指标,配合水电站发电、灌溉、防洪效益要求,建立了水电能源生态系统的模型,并分别研究了在非固定生态指标和固定生态指标的条件下,水电站的运行状况。仿真结果表明,在非固定指标状况下运行时,1020 s由于水位降低和一定的波动导致指标的下降和波动;2020 s由于水位降低和一定的波动导致指标的下降和波动;2030 s水量较多,对生态环境有利,指标接近1;3030 s水量较多,对生态环境有利,指标接近1;3040 s小旱,但是由于配水比较合理,指标也接近1;4040 s小旱,但是由于配水比较合理,指标也接近1;4050 s大旱期间,生态水量不足,指标最低为0.5。在固定生态指标状况下运行时,生态指标固定为1、0.95、1、1、0.7、1对应6个阶段,输出结果与预期数据基本一致。综合指数思想在建模仿真中的应用是科学、合理并且可行的。同时,所建立仿真模型对解决水电站的经济运行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目前从已发表的这方面的文章看,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四种看法:一是侧重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较少涉及到这些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二是着重研究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把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只看成是静态的自然资源、强调经济规律主导着自然规律,不认为后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虽然把生态经济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但把二者的关系看的过分简单,不注重揭示二者的内在规律性;四是不仅把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单位体制建设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蕾  卓杰  苏杨 《环境保护》2016,(23):40-44
国家公园归谁管,即确定管理单位体制,明确国家公园宏观和微观管理机构的设置方式及其权责利范围,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的难点。但因为其直接关系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既得利益结构调整和权责重新划分,当前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愿景和路线图都仍不清晰。由目前的资源管理部门来主导体制改革和机构设置,易于造成激励不相容和国家利益部门化;照搬某些国家做法与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地"约束和"钱、权"体制矛盾不相适应。因此,建议依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把握"大部制"改革契机,在中央未来设立的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大方针下,设置对全国国家公园体制下的基层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行业管理的国家公园管理局;基层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则是独立设置的对国家公园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事业单位,其拥有规划权、人事权、资金权、经营监管权和执法权,与相应层级地方政府形成明确的权责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