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膜及其组分对4-氯酚的吸附速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4-氯酚在生物膜不同组分上的吸附速率特征.本实验中生物膜不同组分包括生长有生物膜外壳的模拟水体悬浮颗粒物(高岭土)、细菌细胞、胞外多糖、高岭土及有胞外多糖存在的高岭土5个部分.结果表明,生物膜及其不同组分均对4-氯酚发生吸附,以细菌细胞更为显著,但它们的时间动力学过程不同. 在所研究的5种吸附体系中,生长有生物膜外壳的高岭上体系较快地达到近平衡状态.并且吸附时间过程受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室内模拟研究了长春南湖水生物膜中有机组分即胞外聚合物、微生物非活性细胞和微生物活性细胞对Cd^2+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种有机组分对Cd^2+的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和慢速阶段,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分别为360、100和100min;Cd^2+的吸附最均在pH为6h达到最佳;在实验所选温度范围内,胞外聚合物在30℃时对Cd^2+的吸附量最大.而温度对Cd^2+在微生物非活性细胞和活性细胞的影响不显著;Cd^2+在3种有机组分上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sh热力学方程,吸附能力为胞外聚合物〉微生物非活性细胞〉微生物活性细胞。在有Pb^2+共存的条件下,Langmuir和Freundlish热力学方程仍然适合描述3种有机组分对Cd^2+的热力学吸附过程,但Cd^2+的吸附量和饱和吸附最均减小。  相似文献   

3.
使用Volterra模型描述2,4-二氯酚体系中白腐菌生长动力学,建立氯代酚去除部分偶联型动力学方程,描述了生物降解体系中降解菌与目标化合物的反应历程,利用动力学方法初步探讨批次反应时生物吸附在氯休酚去除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模拟在非饱和环境中生长的生物膜,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非饱和生物膜胞内外大分子物质的影响,以及生物膜对重金属Cr的作用.在84 h、219 mmol·L-1 NaCl、pH6.2和35℃条件下,生物膜分泌胞外聚合物的量达到最大,每片生物膜胞外聚合物总量为400.6μg;生长12 h的每片生物膜中胞外聚合物吸附了9.77μg Cr,占生物膜总吸附量的63.8%;三维荧光光谱表明,生物膜吸附Cr后胞外聚合物中色氨酸蛋白类物质与酪氨酸蛋白类物质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渗透压、低pH和高温能促进生物膜分泌更多的胞外聚合物.非饱和生物膜中,胞外聚合物是重金属Cr的主要结合区域,并且胞外聚合物中的色氨酸蛋白类物质与酪氨酸蛋白类物质可能在与Cr络合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腐真菌降解五氯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斌  宁大亮  王慧 《环境化学》2008,27(2):181-185
研究了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对五氯酚的降解.采用土豆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接种后第2天投加PCP,在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极低的真菌反应体系中,五氯酚能够有效降解,4d内10mg·1-1五氯酚降解率达到98%;采用高氮培养基,接种后第6天投加五氯酚,在胞外木质素酶含量极低的真菌反应体系和不含胞外酶的菌丝体反应体系中,五氯酚均能有效降解,1d内降解率分别达到56%和22%;采用低氮培养基,接种后第6天投加五氯酚,在胞外木质素酶含量较高的真菌反应体系、胞外酶液反应体系和不含胞外酶的菌丝体反应体系中,五氯酚均能有效降解,1d内降解率分别达到86%,17%和46%.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在非木质素降解条件下,依赖胞内酶能有效地降解PCP;在木质素降解条件下依赖胞外木质素降解酶和胞内酶降解五氯酚,降解效率高于非木质素降解条件.  相似文献   

6.
白腐菌去除氯代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Volterra模型描述 2 ,4-二氯酚体系中白腐菌生长动力学 ,建立氯代酚去除部分偶联型动力学方程 ,描述了生物降解体系中降解菌与目标化合物的反应历程 ,利用动力学方法初步探讨批次反应时生物吸附在氯代酚去除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质条件对生物膜细胞外聚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对比研究了处于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对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基质条件对胞外聚合物的总量、多糖和蛋白质含量产生影响,另外,基质条件与会对生物膜的表面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深层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高产量和高生产强度的统一,在7L发酵罐中研究不同pH对A.auricula分批发酵生产黑木耳多糖的影响.A.auricula细胞生长的最适pH为5.0,而黑木耳胞外多糖合成的最适pH为5.5.恒定pH有利于合成黑木耳多糖,但降低了黑木耳多糖的生产强度.发酵液中较高的pH不利于葡萄糖的消耗,使得发酵结束时的残余葡萄糖含量随pH的升高而升高.分析不同pH条件下A.auricula发酵生产黑木耳多糖动力学参数,发现较低pH有利于加快底物消耗,而较高的细胞生长速率则出现在pH5.0,pH5.5时细胞则具有较高的胞外多糖合成速率和对葡萄糖的得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A.auricula发酵生产黑木耳多糖的两阶段pH控制策略:0~48h控制发酵液pH5.0,48h后控制pH5.5.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两阶段pH控制策略,A.auricula胞外多糖产量比控制pH5.5时提高了8.1%,残留葡萄糖含量降低了15.2%,产生最大胞外多糖的时间缩短至96h,且黑木耳多糖的生产强度比pH5.5时提高了35.1%.图4表1参21  相似文献   

9.
武汉东湖秋季水体中光合自氧生物膜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种自行设计的光合自氧生物膜采样装置,在武汉东湖(重富营养化湖泊)20和100 cm水深处自然培养和收集光合自氧生物膜,研究其生长发育及活性特点.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合自氧生物膜生长经历了潜伏适应期、增长期、脱落期和恢复生长期4个阶段;光合自氧生物膜生物量、胞外多糖含量、COD含量和脱氢酶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呈稳定增长趋势;20 cm水深处光合自氧生物膜生长总体上快于100 cm水深处,并且其生物量和活性也较高;光合自氧生物膜的生理特征与一般天然水体中生长的相似,说明重富营养化水体对生物膜的胁迫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酚类化合物在矿化垃圾中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苯酚、2-氯酚、4-氯酚、2,4-二氯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性能.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是一个比较迅速的过程,经过6h的吸附即可达到平衡.pH值对酚吸附容量的影响较大,低pH值有利于矿化垃圾对酚的吸附.四种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4-氯酚>2,4-二氯酚>2-氯酚>苯酚.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sh等温吸附方程.四种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是酚在矿化垃圾有机质的分配作用和化学吸附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灵芝深层发酵生产胞外多糖和灵芝酸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igmoidi函数构建了灵芝深层发酵生产胞外多精和灵芝酸的非结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Boltzmann拟合求解出模型参数,模型预测值能够较好地吻合实验所测值.细胞最大比生长速率цmax为4.63x10-2 h-1,葡萄糖最大比消耗速率qs,max为6.70x10-2 h-1,胞外多糖最大比合成速率qEPs,max为4.65x10-3h-1,灵芝酸最大比合成速率qGA,max为9.09xlO-4 h-1.灵芝胞外多糖的合成与细胞的生长呈现部分偶联关系;灵芝酸的合成与细胞的生长呈现偶联关系,偶联系数αGA为0.020 4 g g-1.胞外多糖对葡绚糖的最大得率系数(YEPS/S)为O.214 g g-1;灵芝发酵40~80 h代谢碳流迅速从菌体自身生长迁移至胞外多糖合成,用于合成胞外多糖的最大碳流为23.60/0.  相似文献   

12.
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紫球藻及藻粉降血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搅拌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搅拌速度、通气量对紫球藻生长、胞外多糖和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光照(1000μmolm^-2s^-1)和培养温度(25℃)条件下,当搅拌转速为200r/min、通气量为0.71vvm时,藻生长速度和胞外多糖含量最高;增加通气量有利于藻细胞胞外多糖及生物量的提高.对藻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与摇床培养相比,搅拌式光生物反应器使藻细胞淀粉颗粒明显增多,粘质鞘层变薄,光合片层增多.动物实验表明,紫球藻能明显降低摄食高脂饲料SD大鼠血脂TC、TG、LDL-C水平,并提高HDL-C含量.实验结果预示,紫球藻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图2表3参26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pH、吸附时间、竹炭投加量、邻氯酚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对不同炭化温度(500℃、700℃和900℃)下烧制的竹炭对邻氯酚的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值有利于3种竹炭对邻氯酚的吸附,其平衡吸附量均随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增大而增加,相同条件下,吸附量的大小依次为q900℃q500℃q700℃;500℃和700℃炭化温度下烧制的竹炭对邻氯酚的吸附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吸附时间为13h时基本达到平衡,而900℃炭化温度下烧制的竹炭的吸附则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30min内即达到吸附平衡;3种竹炭对邻氯酚的吸附皆是一个吸热过程,实验进行的吸附温度下,其吸附量的大小依次为q40℃q25℃q15℃.  相似文献   

14.
酚类化合物高效吸附剂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自制的吸附剂对苯酚、 4 氯酚、 2 4 二氯酚和五氯酚钠的吸附行为 ,以及pH值和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 ,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都能够较好地表述这四种酚类化合物的吸附行为 ;在pH 6 5— 7 5 ,投加量为 8g·l- 1 ,振荡平衡后 ,自制的吸附剂对苯酚、 4 氯酚、 2 4 二氯酚和五氯酚钠的去除率可以达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共价三嗪有机框架材料(CTF-1)对4-氯酚(4-CP)、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等4种不同氯原子取代数目的氯酚类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探讨了底物结构对氯酚脱氯降解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氯酚脱氯降解过程明显受苯环氯原子取代数目的影响,氯原子数目越多,脱氯降解效率越高,氯原子数目与表观速率常数呈显著正相关,氯酚降解及脱氯速率均为:PCP>2,4,6-TCP>2,4-DCP>4-CP.对CTF-1光催化降解氯酚机制研究表明,活性物种在反应中不起作用,体系反应机制为针对氯酚上取代氯位点进行水解脱氯过程.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氯酚脱氯降解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光催化技术处理卤代酚类废水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的胞外多糖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为获得新型的具有药用价值的胞外多糖产生菌,从山药、地瓜、马铃薯和胡萝卜的根茎组织中分离、筛选到11株能产胞外多糖的植物内生菌,利用苯酚–硫酸法对这11株菌的多糖产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多糖产量最高的S-1菌株,检测其在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胞外多糖生成以及发酵过程的pH变化,绘制其胞外多糖发酵代谢曲线.通过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S-1菌株在产糖培养基中可以产生1.50 g/L的胞外多糖,在11株菌中产量最高.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属于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且与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fusiformis)亲缘最近.综合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将S-1菌株鉴定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该菌在胞外多糖产生菌中少有报道,为胞外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制的简易生物膜反应器,在3500 lx的光照和14∶10的光暗比下,以Zn2+为模式重金属,利用模拟氮磷废水驯化培养鞘藻(Oedogonium sp.)使其形成藻类生物膜,研究不同Zn2+浓度对鞘藻形成的藻类生物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综合考虑藻类对Zn2+的耐受范围,选定模拟氮磷废水中Zn2+5个质量浓度水平:1.0、3.0、5.0、10.0、20.0 mg·L-1,定时从反应器中取一定量的藻类生物膜,测定以下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硝酸盐还原酶(NR)、蛋白质及胞外多聚糖,并以藻细胞干质量为基准。研究结果表明:藻类生物膜对Zn2+有一定的耐受性,且质量浓度为5 mg·L-1的Zn2+对藻类生物膜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当质量浓度增大至20 mg·L-1时,藻体大量死亡,藻类生物膜生长明显受到抑制。Zn2+质量浓度为3 mg·L-1的实验组对鞘藻的叶绿素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当Zn2+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鞘藻内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不同Zn2+质量浓度对鞘藻的生理生化指标也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其中SOD含量随着Zn2+质量浓度的升高明显受到抑制;10 mg·L-1的Zn2+对NR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实验组蛋白质含量在实验初期均有增加,但随之又均有降低;在实验前2 d,20 mg·L-1的Zn2+对胞外多聚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含量为对照的1.4倍。以上现象均表明藻类生物膜在重金属的作用下其生长代谢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使藻类生物膜能够在一定重金属浓度范围内较好地生长,为藻类生物膜的进一步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精喹禾灵在高岭土和蒙脱石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研究了精喹禾灵在蒙脱石和高岭土中的吸附行为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精喹禾灵在这两种供试黏土矿物中的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和吸附平衡3个阶段,吸附平衡时间都约为12 h;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在两种供试黏土矿物中的吸附行为;蒙脱石和高岭土对精喹禾灵的最大吸附容量的关系为蒙脱石>高岭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在吸附过程中精喹禾灵分子进入了蒙脱石层间,而未进入到高岭土层间;蒙脱石主要是通过其层间结构对精喹禾灵进行吸附,而高岭土则主要是通过硅氧外表面发生吸附,其吸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吸附实验、选择性萃取技术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吸附双酚A(BPA)的影响规律,及CTMAB不同加入条件下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选择性萃取(铁氧化物、锰氧化物、有机质)后的组分吸附BPA的影响.CTMAB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吸附BPA起到促进作用,且随着CTMAB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增强;CTMAB掺杂顺序对表层沉积物吸附BPA的影响较小,但对生物膜吸附BPA的影响较大;CTMAB的引入导致BPA在选择性萃取后的表层沉积物(生物膜)组分上的吸附量显著增加,并且CTMAB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吸附BPA的促进作用远大于表层沉积物(生物膜)自身主要组分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性萃取证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引入能降低BPA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2.4 二氯酚对作物幼苗生长抑制及对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2.4二氯酚溶液处理高梁、玉米、小麦、西红柿和芥菜种子后,对种子萌发除西红柿外基本无明显影响,对根系及幼苗生长不同作物中反应不同,芥菜对2.4二氯酚不敏感,而在其它四种作物中,根系及幼苗生长严重受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与根系及幼苗生长受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这种酶似乎可以作为一种生化指标供检测作物受氯酚毒害用.40ppm的2.4二氯酚已可引起作物根系及幼苗生长受抑,因此用含氯酚污水灌溉作物时,其氯酚浓度应控制在40ppm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