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以某型汽车自然曝露试验过程中通风盖板老化发白现象为例,研究建立影响汽车零部件自然老化的主要环境因素综合作用计算模型.方法 以试验大数据库为基础,利用互信息理论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汽车通风盖板发白的主要环境因素,并推导主要环境因素综合作用计算模型.结果 基于不同地区试验过程中每5 min记录1次的汽车通风盖板表面太阳辐照量和温度数据,精确计算了通风盖板出现发白现象的环境综合作用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光热等效辐照值大于1882.8 J/cm2时,该通风盖板就会出现发白现象.结论 依据汽车外饰塑料件在典型地区的自然暴露试验结果,通过该模型可以预估其他地区的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自主研制的基于"冷光"反射镜户外高加速光老化系统特性展开研究。方法利用大气环境条件监测技术获得系统样机关键性能数据。结果"冷光"反射镜在295~700 nm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达到90%以上,增强了系统样机在该波长范围内的反射太阳光谱,在310nm波段处获得约3.5倍太阳直射辐照强度。聚光太阳辐照分布均匀,靶板处平均辐照强度最大可达0.655 W/(m2·nm),标准偏差为2.6%。白天样品表面温度不超过直接暴露样品表面温度10℃,样品周围空气湿度与大气相对湿度接近,并可通过喷淋系统控制样品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以模拟多种自然气候环境。结论经过对比系统太阳光谱、辐照强度及温湿度等特性数据,系统增强了紫外辐照强度,并有效控制了试验样品的温度和湿度,可为系统自然加速试验老化机理及相关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试验方式下聚碳酸酯的光老化行为。方法对比聚碳酸酯在自然暴露试验、自然加速光老化试验及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中的缺口冲击强度变化,分析各种加速试验方式对自然暴露试验的模拟性。结果聚碳酸酯在拉萨户外自然暴露中,其缺口冲击强度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单轴跟踪暴露和跟踪太阳反射聚能暴露这两种自然加速光老化试验方式对户外自然暴露的模拟性均较好,加速倍率分别约为1.5,6。氙弧灯下的暴露试验对自然暴露试验的模拟性比紫外冷荧灯、金属卤素灯高。结论跟踪太阳反射聚能暴露、氙弧灯下暴露可推荐为评价聚碳酸酯光老化行为的加速试验方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飞机部件周期控制律电加热防除冰的应用,提出基于机器学习以预测电加热防除冰表面温度的变化趋势.依靠大型结冰风洞及其电加热防除冰控制系统完成防除冰试验,获得有效的试验数据,以通、断电周期为分割单元,将试验数据划分成验证集和训练集.根据电热防除冰过程的换热情况,构建样本的特征参数,利用机器学习的有监督学习方式,选择KNN近邻回归算法和局部线性加权回归算法预测温度变化率,再转换为温度,得到的温度变化与测量数据的线性相关性达到80%以上的高相似度结果,表明使用机器学习可快速预测电热防除冰部件的表面温度变化趋势,且不同的回归算法针对模型不同测温点位置的预测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密闭空间条件下已知外部温度时间序列对内部实时温度的预测推理问题。方法 选取密闭空间内外温度时序预测典型场景,抽象为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分析变量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借鉴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多任务模型等思路,结合物理机制与数据特征,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基本网络单元,构建密闭空间内外温度时序预测模型,并在万宁、敦煌、漠河对某型密闭空间进行数据采样,基于三地数据集进行不同模型试验。结果 多变量模型比单变量模型具有更好性能,注意力机制对该场景没有显著性能提升,结合物理机制的模型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能显著提升预测精度,双输入双输出的多变量时序预测模型具有相对最高的精度和最稳定的鲁棒性,是面向密闭空间内外温度时序预测的相对最优模型。结论 研究结论可指导密闭空间其他环境特征建模,研究思路可为其他多变量时序建模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联性、依赖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严酷海洋大气环境下,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腐蚀老化规律.方法 通过实海大气环境试验,分析了南海岛礁大气环境下,复合材料暴露不同周期后的腐蚀形貌特征以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建立了腐蚀老化性能预测灰色模型GM(1,1),并与青岛、厦门和三亚等典型海洋大气环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随暴露时间的增长,南海岛礁大气环境下的复合材料发生严重的纤维裸露,其弯曲强度呈下降趋势,基于弯曲强度建立的灰色模型GM(1,1)精度达到1级;与其他典型海洋大气环境相比,随着纬度的降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 灰色模型GM(1,1)对复合材料在岛礁等严酷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老化性能预测精度较高.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最主要环境因素为辐照,其次为相对湿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典型金属材料在自然太阳辐射环境下的热效应,并分析试验件属性及环境参数等不同因素对材料热效应的影响规律。方法 通过设计自然环境下太阳辐射热效应试验方案,分析涂层颜色、粗糙度等对7075铝合金材料太阳辐射热效应的影响,建立一种太阳辐射环境下稳态温度的计算算法。结果 获取了在9月前后20 d内的外场辐照度及10组试验件的温度测量数据,得到了涂层颜色、粗糙度等对材料热效应的影响规律。此外,建立的简化算法和试验数据误差在5%以内,具有精度高、形式简单等优势,可以应用于给定辐照强度下典型材料热效应的预测。结论 针对特定试验件,辐照度和风速是影响其热效应的主要因素。当辐照强度在较高的范围内变化时,试验件温升基本和辐照度成正比。随着自然环境风速的增加,试验件温度的下降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8.
汽车整车在典型环境下大气暴露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考核汽车整车在典型环境的耐候性。方法选取国内5个典型环境开展整车大气暴露试验,积累汽车的耐候性数据。结果获得了车体温度分布情况、整车的外观变化以及行使用性能方面的环境试验数据。结论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在各种典型气候环境条件下,车体温度的分布情况及整车外观、内外饰材料的腐蚀老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为了能够全面考核汽车的耐候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气候环境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比DIN 75220标准阳光模拟试验与我国海南户外暴露试验,以某型汽车整车和PC、PS标准板为研究对象,对自然曝晒试验和基于DIN 75220标准的整车阳光模拟试验中汽车典型部位微环境、汽车典型部件失效行为以及温度校正太阳辐射量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2种试验方法中各统计量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结合2种方法下的油漆件色差、内外饰件间缝隙变化结果以及关键部件典型失效问题,提出了适合用于模拟我国海南典型湿热自然环境的定制化阳光模拟试验循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DIN 75220标准的1个周期整车阳光模拟试验可以反映约80%的湿热自然环境整车曝晒试验3~6个月出现的失效问题。DIN 75220标准中,潮湿气候循环试验可以较好地模拟我国海南湿热自然环境,35个潮湿气候循环可以模拟海南整车自然曝晒1 a。  相似文献   

10.
叶朋峰  顾晓辉  邸忆 《装备环境工程》2016,13(2):123-128,133
目的研究某弹用O型橡胶密封圈的性能参数退化规律,并准确预测其贮存寿命。方法设计4个不同温度下的恒定应力加速退化试验,记录每个温度下不同时间点的性能退化数据,根据退化参数利用高分子材料性能变化与退化时间关系式及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建立O型橡胶密封圈压缩永久变形率与贮存时间的老化动力学方程。结果对照当地各个季节的平均温度值,建立了寿命评估模型,并由此预测了该型密封圈在自然环境贮存条件下的失效寿命在8年左右。结论该寿命评估值比较接近实际测量值,精度良好,可为O型橡胶密封圈在自然贮存条件下的寿命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太湖梅梁湾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梅梁湾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太阳总辐射、综合消光系数、水温、总无机氮、pH和当前的叶绿素a浓度等作为输入变量,以7d后的叶绿素a浓度作为输出变量,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了针对"三号标"监测点的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输入变量的敏感性分析.通过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7d后叶绿素a的浓度变化情况.模型输入变量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预测结果的最重要因子,然后依次为pH、太阳总辐射、综合消光系数、水温和总无机氮.  相似文献   

12.
对美国航天器试验的军用标准的发展进行了调研,系统地整理了MIL-STD-1540标准到SMC-S-016A标准的发展脉络,针对系统级、组件级试验基线的修订进行了整理、分析。以热试验为典型研究对象,整理了不同标准对于系统级、组件级热试验在试验温度范围、循环数、剪裁方法上的修改,对比了试验基线、试验量级的变迁,结合美国航天器型号与验证理念的发展,分析了其修订的依据,为我国相应标准的制定、修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塑料大气环境老化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塑料老化行为预测提供简易而可靠的途径,充分发挥环境效应数据的内在价值。方法分别运用GM(1,1)模型、幂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多项式模型预测9种工程塑料在3种典型大气环境下的拉伸强度、延伸率和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变化,并与自然环境试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拉伸强度、延伸率、弯曲强度等3种力学性能中,弯曲强度预测效果最好,延伸率预测效果最差。4种模型之中,GM(1,1)模型在预测小样本数据方面具有最好的预测效果和最高的正确率,且在数据具有一定波动性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在挖掘分析塑料大气老化评价指标和试验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不仅要考虑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好坏、相关系数高低、预测误差和预测正确率高低,还应注意预测模型反映出来的塑料性能变化规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这样得到的预测模型才能尽可能地反映塑料老化程度与试验时间关系的全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供一种预计空空导弹的外场贮存温度的方法,以确定空空导弹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方法基于热网络模型,预计不同环境条件下导弹的贮存温度与日高温极值。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对导弹热环境的综合影响,建立导弹内外各节点的能量守恒方程。将实测数据代入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方程系数建立预计模型,将实测结果与模型的预计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热网络模型预计的温度结果和实测结果较为吻合,95%置信度下实测数据与预计的日高温极值误差均值为0.3℃。结论该方法对舱内温度的预计结果较好,可用以确定空空导弹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长期贮存后机械陀螺的性能退化会影响制导系统侧偏和射程的问题,提出一种性能退化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用于掌握机械陀螺长贮性能退化规律。方法 首先,针对机械陀螺结构特性和贮存环境,确定敏感应力为温度,加速模型为阿仑尼乌斯模型,开展机械陀螺的加速贮存试验。其次,对加速贮存试验过程中的机械陀螺进行周期性的参数检测,分析各性能参数随试验时间的性能退化演变规律,确定垂直漂移为其退化敏感参数。最后,拟合垂直漂移参数在各温度应力下的性能退化曲线,建立性能退化轨迹模型。结果 采用实际自然环境贮存6、7、8、10 a的性能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6.70%、96.28%、91.53%、85.92%。结论 建立的性能退化模型评估准确度在85%以上,该模型可应用于指定贮存时间下机械陀螺仪的性能退化行为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飞机结构件的腐蚀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其寿命预测及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以2A12铝合金试件为对象,利用加速腐蚀试验设备,对其进行7个周期的加速腐蚀,以获得蚀坑深度的原始数据。在此基础上,将灰色GM(1,1)模型与马尔科夫链模型相结合,建立起能够预测蚀坑深度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结果将预测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精度在0~4.5%之间,预测结果比较准确。结论该灰色马尔可夫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型铝合金在腐蚀过程中蚀坑深度的变化趋势,建立起了一种新的腐蚀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