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通常具有扩散性、持久性和难治理的特点,尤其是其通常具有一定的联合生物致毒效应,已经受到极大关注。常规的化学检测方法操作过程复杂、繁琐,难以保证数据可信度,而且临时采样所测得的结果随机性比较高,通常不具有代表性。大量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会对生物体某些生理指标造成差异性影响从而可以指示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该文综述了用于重金属监测和评估生物的抗氧化防御系统、DNA损伤以及金属硫蛋白等几种不同指标监测重金属原理在国内外研究状况。结果显示这些指标在重金属污染物下通常具有特异性、灵敏性,可以快速指示重金属污染状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各项因子的干扰作用,生物体样本之间的差异及环境因子变化会导致同种条件下重金属及有机物生物监测指标的差异性。多种污染物耦合作用和暴露时间及方法也会影响生物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参考性。目前,关于海水中生物体污染物富集量及致毒害方面的报道较多,但是关于海水中重金属含量与相关生理指示物之间的关系大多集中在响应层面,关于海洋水体重金属生物监测机理、数据挖掘方面的报道并不多见。这将是海洋水体污染物监测的重点研究之一。  相似文献   

2.
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对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吸附固定作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生物炭是由植物或动物废弃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条件经裂解炭化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化、抗分解能力极强的碳质固体物质,是一种富含碳元素的有机连续体。生物炭比表面积大、疏松多孔,含有羟基、羧基、羰基等活性官能团,对多种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固定作用,可以用来去除或削减水体中的有毒有害重金属。此外,利用酸、碱、石墨烯等物质对其进行修饰或改性,可提高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根据当前研究现状,综述了不同生物炭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作用,并比较了一些生物炭改性前后与重金属的作用效果差异,同时归纳了生物炭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生物炭在去除水体环境中有毒有害重金属的研究方向,以期望生物炭得到更好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水体重金属污染由于其具有危害大、分布广、持续长等特点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等各种途径随着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进入水体,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极大影响,还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综述了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以及水体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及其机制,并展望了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的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为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进一步研究和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同时可为重金属的水质基准和风险评估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兰文  陈明  杨泉  陶美霞  杨涛 《环境工程》2017,35(12):115-118
底泥是水体中重金属的主要富集地,底泥中重金属是水生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污染物,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今,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介绍了我国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分析表明我国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总结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技术对底泥重金属修复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国内外各学者对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态P对Cu、Zn、Cd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永贵  熊焱  林初夏  袁玲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2045-2051
运用水潘趋光行为的抑制试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磷形态和重金属(Cu、Zn、Cd)共同存在时的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水体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取决于它们的种类和浓度,也与溶液中共存的P形态有关.重金属对水溞的生物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Cu2 >Zn2 >Cd2 ;当溶液中存在不同形态的P时,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发生了改变.中等P营养水平(TP为0.05mg·L-1)时,不同形态P的存在可显著降低Cu、Zn、Cd的生物毒性,在某种程度上减轻重金属对生物的伤害.不同形态P对重金属生物毒性的拮抗作用顺序为H2PO-4≈HPO24->PO34-.因此,重金属污染与富营养化双重胁迫水体的生物毒性,将可能因水体中P形态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前,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是我国环保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重金属元素在水中很难降解,且易在某些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因此,重金属不但会使水体遭到污染,水生态遭到破坏,还会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须开发各种有效的重金属检测技术,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监控。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水质重金属检测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在检测重金属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进入环境后会广泛分布于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中。它会长期积累、长程迁移或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害物质。大气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有来自工业生产中的排放物,机动车的排气,燃煤燃油的产物;也有来自天然来源,如风砂、土壤或扬尘。这些重金属一般以颗粒状态分散于大气中,会进入人体呼吸系统,被血液吸收而危害健  相似文献   

8.
袁立娟  何孟常 《环境科学》2009,30(10):2918-2923
鉴于腰鞭毛虫(dinoflagellates)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各种污染物相应的毒性评价标准.利用美国海军研发的高新技术QwikLiteTM测试腰鞭毛虫发光量变化,应用腰鞭毛虫对重金属的响应关系评价水体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单一重金属的生物毒性Hg2+>Cu2+>Cd2+>As5+>Pb2+>Cr6+;2种、3种和4种重金属联合毒性基本以协同作用为主,个别有拮抗现象;pH对腰鞭毛虫影响不显著,可以直接将其应用于天然水体的生物毒性测试,但是pH对Hg2+和Cu2+的毒性有较大影响,测定这2类离子时需扣除pH影响;腰鞭毛虫不易受水体中营养物质影响,COD变化对腰鞭毛虫与Hg2+、Cd2+的响应关系影响显著.腰鞭毛虫对重金属污染敏感性好,响应范围窄,稳定性高,是水体重金属生物毒性测试的良好物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目前研究最多的汞、铬、镉、铅和砷等重金属,详细分析了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价态变化、吸附与解吸附作用、吸附和共沉淀作用等动态过程;简要地阐述五种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重点讨论了对水体重金属污染采取控制与消除土壤污染源、含重金属工业废水的排放和生物修复技术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在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好人口的增长,使得水体内重金属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各种有毒的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含量不断增加,对人们和各种生物的健康有极大的影响,还使整个环境不断恶化,正在逐渐引起全世界的重视。因此,这就需要强化对水体内重金属的污染进行修复的研究,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和国际上对水体内重金属的污染修复金属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为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工作提供借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节杆菌属细菌处理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节杆菌属细菌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特别是土壤和水体中。研究发现该属菌株具有高效降解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被用于污染水体和土壤等的生物修复研究与应用。该文从节杆菌属降解污染物菌株、降解污染物的种类、降解机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节杆菌处理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发光细菌能发出一种蓝绿色的可见光,利用发光细菌这种独特的发光特征作为环境监测指示生物的指标,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细菌发光特性可以用来快速监测水体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毒性,其中包括重金属离子,各种有机的和无机的以及各种能損害生物新陈代谢的有害物质;可以用来快速监测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和评价空气污染程度;可以用来快速评价工业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可以用来测定环境中的致癌物质等。在这些测试中,以发光细菌作指示生物,比用其他生物如用鱼和无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3.
闸控河段水质多相转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闸控河段水质转化机理复杂的特点,提出在“水体-悬浮物-底泥-生物体”界面内开展水质多相转化研究的总体思路,推导了描述各种相态水质之间传质过程的数学表达式,构建了具有一定物理机制的闸控河段水质多相转化模型.结合槐店闸调度影响实验数据,对水质多相转化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和验证,进而模拟了不同相态水质成分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来水流量和闸门调度方式使闸上和闸下断面各相水质浓度发生变化,同时影响到藻类的生长和富集状态;闸门调度会改变闸上、闸下河段的水质主导反应机制;由于闸门调度增加了对水体的扰动,水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效果增强;在实验前期蓝藻数量的变化主要受水流的迁移作用影响,在后期闸上断面主要受闸门阻隔的影响,闸下断面主要受流速、流量和营养物质浓度改变等作用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
10种典型重金属在八大流域的生态风险及水质标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10种典型重金属在我国八大流域水体中的暴露浓度和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分别应用概率密度重叠面积法和联合概率分布法对重金属在各流域水体中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并与现行水质标准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u和Zn在各流域水体中生态风险均较高,现行水质标准对水生生物Cu、Zn的暴露不能实施有效的保护;Hg和Ni现行标准对水生生物存在过保护的现象;Se、As和Sb在各流域水体中生态风险均较低,现行标准对水生生物保护程度适中.建议对现行水质标准适度修改,同时增强高风险重金属监测水平,以合理有效的保护我国水生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15.
调查测定了马銮湾养殖区海水、不同生物体重金属含量,阐述了水域污染水平并着重分析了贝类、虾类、蟹类和鱼类体内重金属富集特征,同时根据有关标准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值,对海洋生物体内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马銮湾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 Benson)对Se具有很高的富集性,与水体中的Cu、Ni与Cr含量分别具有极显著(p0.01)与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可潜在的作为Cu、Ni与Cr污染的良好指示生物;贝类、虾类和蟹类等杂食性甲壳类生物体重金属的含量明显高于鱼类;目前马銮湾被调查的生物体中Cu,Cd和Pb的含量均未超标准,但Se和部分生物体内的Zn,Cr则超过了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的进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中国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现状,并为水体重金属的治理提供一定依据,通过对地表水体重金属来源、中国各地区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状况、水体重金属污染防治现状、风险及趋势分析和防治对策这五个方面进行综述.道路雨水径流的无处理排放易造成地表水体重金属的污染;中国许多地区的河流、湖泊等水体都存在重金属污染现象,不同地区污染来源不同,外源污染物输入是重要因素;致癌物镉、铬和砷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要远远大于非致癌物.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已经成为危害最大的污染之一。综述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并对水体重金属污染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有机配体,是控制水体中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该文分析了DOM的组成、分子结构特征及其成分鉴别、分离常用的方法,总结了DOM与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从DOM分子量和三元配合物的形成探讨了DOM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作用机理。文章指出金属元素-DOM-藻类的三元配合物的模型能较好地弥补现有的二元模型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解释。在探讨DOM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作用机理时,区分不同分子量、不同组分的DOM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采集南通某污染场地和周边背景区不同水体和上覆土壤样品,采用ICP-MAS测定了水体中稀土元素含量,并测定了水体中其他化学组分的含量,通过对比不同物质来源、不同成因水体中水化学类型和其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识别地下水中污染物来源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受重金属污染潜水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未受污染的潜水,其页岩标准化分配模式与天然状态下未污染水体差异明显,轻稀土富集程度最低并呈现Y的正异常最大;与自然状态下的潜水、承压水和地表水相比,受污染潜水与上覆土壤中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和异常特征更为接近。利用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的差异,识别平原区松散层潜水中污染物的来源是可行的,这为地下水污染调查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生物炭作为新型土壤改良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生物炭制备方法,分析了生物炭与土壤重金属作用机制,探讨了生物炭联用技术。分析认为:原料、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生物炭去除重金属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热解温度影响程度最高,可以通过优化热解温度等条件制备生物炭;生物炭与土壤重金属间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方式,不同生物炭与重金属间的作用机理也存在差异,需要深入了解作用机制并选择合适的生物炭;相比于单一生物炭施用,与碱性物质和堆肥技术联用可强化协同作用并优化土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