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Al2O3催化臭氧化处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Al2O3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溶液臭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可以显著提高臭氧氧化的效果,反应120min后,TOC的去除率从单独臭氧氧化的23.9%提高到55.1%.实验中还考察了制备条件对Al2O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实验考察的范围内:焙烧温度600℃,Al2O3粒径为0.5~1.0mm时催化活性最高;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20g/L,混和气体流速200mL/min,反应温度15℃.通过单独臭氧氧化,单独臭氧氧化后再进行催化剂吸附,催化臭氧化的对比实验证明了Al2O3催化剂对体系TOC的去除主要是基于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O3/H2O2与O3/Mn氧化工艺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石枫华  马军 《环境科学》2004,25(1):72-77
以硝基苯为代表性有机污染物,对比研究了O3/H2O2与O3/Mn氧化工艺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能与机理结果发现,2种催化氧化工艺均可以提高不易被单独臭氧氧化的硝基苯的去除效果,并且催化剂H2O2和Mn(Ⅱ)存在着最佳投量从已知的O3/H2O2工艺反应机理,并根据硝基苯的化学性质和水中剩余臭氧动态监测结果推断,O3/Mn降解硝基苯可能同样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向反应系统中投加H2O2和Mn(Ⅱ)还提高了臭氧的传质效果和有效利用率.对2种催化氧化工艺的特点和在实际水处理中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O3/UV降解水中有机物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少平  王梓  马淳安 《环境科学》2007,28(2):342-345
利用O3/UV降解了水中的硝基苯、乙醇酸和乙酸. 在硝基苯的降解过程中,当加入对H2O2具有催化分解作用的MnO2时,O3/UV降解效率明显下降,TOC的去除率甚至比单独臭氧化还低,在相同条件下处理40 min后,O3/UV、O3和O3/UV+MnO2对溶液TOC的去除率分别为44%、41%和39%.该结果表明中间产物H2O2对O3/UV降解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有机物本身对自由基链反应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也直接影响着O3/UV的降解效率,当目标有机物是对自由基链反应具有促进作用的乙醇酸时,O3/UV降解效率较高,30 min后乙醇酸的去除率即达76%; 而当目标有机物是对自由基链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乙酸时, O3/UV对其几乎无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工甜味剂(AS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水体中被广泛检出,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糖精(SAC)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紫外/过氧化氢(UV/H2O2)和UV/过硫酸盐(PS)两种高级氧化工艺(AOPs)降解SAC的动力学、影响因素、矿化率、转化产物和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单独的UV、PS和H2O2对SAC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5%),UV/H2O2和UV/PS工艺对SAC的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99%)且降解符合伪一阶动力学,速率分别为0.38 min-1和0.09 min-1.降低溶液pH值、增大PS浓度均可促进SAC降解;但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SAC降解效率先增加后减小.相比UV/PS工艺,UV/H2O2工艺降解SAC的矿化率更高(可达43%).产物鉴定结果表明,两种UV-AOPs氧化降解SAC均会生成开环产物,表明反应会破坏SAC分子中的N—S结构.此外,UV/H2O2工艺更易生成羟基化产物,二聚体产物仅在UV/PS工艺中被检测到.  相似文献   

5.
γ-Al2O3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嗅味物质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γ-Al2O3粉末为催化剂,研究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体中典型嗅味物质2-甲基异茨醇(MIB)的效能与机理.结果表明,γ-Al2O3能够明显促进臭氧氧化去除MIB,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叔丁醇对γ-Al2O3催化氧化去除MIB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催化臭氧氧化去除MIB过程中,γ-Al2O3表面电荷状态及表面羟基的带电性质与溶液的pH值有关.当溶液pH值与γ-Al2O3 的pHzpc接近时,γ-Al2O3的催化作用最为明显.γ-Al2O3催化臭氧氧化过程中自由基的相对量值Rct比单独臭氧氧化过程高出近1个数量级,这进一步表明γ-Al2O3能明显促进臭氧分解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最后还考察了不同摩尔比例的臭氧分解促进剂与抑制剂对γ-Al2O3催化臭氧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TiO2/Ti光电极,并通过电助光催化的方法研究了恒电流法和恒电压法对甲草胺的降解效率.实验证实了在光催化和电催化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反应溶液中加入Na2SO4电解质后,SO42-可以被价带空穴氧化成强氧化性的S2O82-,继而可以氧化处理物质,提高甲草胺的降解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甲草胺在羟基自由基的作用下通过羟基化作用和脱烷作用,发生断键、开环等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生成CO2和H2O等无机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7.
UV/H2O2液相氧化净化烟气中NO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UV/H2O2液相氧化技术净化气体中的NO,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H2O2浓度、温度、初始pH值、NO浓度、光照条件、O2含量和气体流量等因素对N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UV/H2O2液相氧化体系对NO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可以获得80%左右的NO去除率, 温度、H2O2浓度和初始pH值对NO去除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和H2O2浓度对NO去除率影响较大.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 当H2O2浓度为0.2 mol/L、初始pH值为6~7时NO去除率较高;溶液中H2O2浓度过高或过低、溶液过酸或过碱均会抑制·OH的产生而不利于NO的去除;净化NO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0 ℃,低于一般湿法脱硝温度(50 ℃);NO的去除率随紫外光辐射强度和O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NO的去除也受气液传质面积和气液传质系数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气相正己烷的光催化及臭氧/光催化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初步研究了气相中低浓度的正己烷在较大流量(5L/min~17L/min)臭氧/紫外(O3/UV),光催化(TiO2/UV)及臭氧/光催化(O3/TiO2/UV)3种方法的降解的动力学,考察了正己烷的初始浓度、流量、水蒸气浓度、臭氧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正己O3/TiO2/UV降解效率远高于O3/UV的降解效率,明显高于TiO2/UV降解效率;相对于初始浓度,正己烷的TiO2/UV及O3/TiO2/UV反应符合L-H模型,对于O3/UV过程用L-H模型不能得到较好的拟合;随着流量的增加正己烷在TiO2/UV与O3/TiO2/UV降解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先增加后保持不变,但是在O3/UV过程中其反应速率变化不大;湿度对正己烷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正己烷O3/UV和O3/TiO2/UV的降解速率呈直线增加,在O3/UV过程中正己烷的反应速率增加更快.  相似文献   

9.
李绍峰  梁媛  张荣全  叶非 《环境科学》2009,30(5):1425-1429
利用O3/H2O2降解莠去津,对氧化产物进行了色谱分析,以评价该体系降解莠去津效能.莠去津初始浓度2 mg/L,7.5 mg/L的O3单独氧化去除率为27.2%;相同O3投量下,H2O2/O3摩尔比0.75时,5 min莠去津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6.5%,表明H2O2/O3体系对莠去津的去除效果良好,降解速度快.以离子色谱对产物的离子进行分析,莠去津浓度下降的同时,硝酸根和氯离子浓度增高.GC-MS检测的产物和对LC-MS谱图的分析表明,有机产物中存在脱乙基、脱异丙基和脱氯莠去津,说明H2O2/O3并不能彻底氧化莠去津,因此工程中作为主要去除单元或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手段可能还需要与活性炭等单元联用.  相似文献   

10.
以某制药企业的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UV/TiO2、UV/H2O2、UV/TiO2/H2O2 3种高级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利用自主设计的一体化光催化装置进行了连续动态试验,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三维荧光光谱(EEM)、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处理前后有机物特性和生物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UV/TiO2和UV/H2O2体系相比,UV/TiO2/H2O2光芬顿体系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好,当TiO2投加量为1 g·L-1,H2O2投加量为100 mg·L-1时,处理效果达到最佳.一体化光催化装置能够利用UV/TiO2/H2O2光芬顿技术快速高效地降解二级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反应30 min时COD去除率达到50%以上.经UV/TiO2/H2O2深度处理后,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转换为小分子,有机物中的不饱和结构明显减少,腐殖质等溶解性有机物基本降解完全.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二级出水的生物毒性经深度处理后显著降低,对斑马鱼胚胎不存在致畸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11.
蒽的不完全臭氧氧化及中间产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迪  王建龙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2):1586-1589
对蒽进行了臭氧不完全氧化实验研究,利用HPLC、UV、TOC监测了臭氧氧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蒽被臭氧降解时有中间产物生成,臭氧可以与中间产物继续作用,但是难以使之矿化.另外,氧化体系中水溶性有机物的TOC变化及其对活性污泥OUR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改善了蒽的可生化降解性.因此,臭氧氧化与生物降解组合技术,有望成为处理废水中蒽的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臭氧氧化水中壬基酚的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胡翔  李进  皮运正  王建龙 《环境科学》2007,28(3):584-587
采用臭氧氧化浓度为20 mg/L的壬基酚溶液,研究了臭氧氧化去除壬基酚的效果及氧化过程中中间产物的变化情况,探讨了臭氧氧化壬基酚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涉及2种氧化方式,臭氧分子的单独反应和臭氧/羟基自由基的联合氧化.2种氧化方式在18 min内均能完全去除壬基酚,联合氧化方式在4 min内即能达到96%的去除率,而单独臭氧分子氧化需要12 min.氧化过程中检测到甲醛的产生,单独臭氧氧化下甲醛产生量在8 min左右达到稳定,而混合氧化方式下甲醛量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3.
紫外光在臭氧降解不同有机物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O3/UV分别对与臭氧有不同反应活性的对氯苯酚、硝基苯、乙酸和草酸进行了降解试验,结果表明,UV与臭氧化降解的协同作用与目标有机物本身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在本实验条件下,UV与臭氧的联用反而降低了对氯苯酚的臭氧化降解效率,30min后体系的TOC去除率仅有59%,而单独臭氧化TOC的去除率达到了66%;对硝基苯和草酸而言,UV均明显地提高了臭氧的降解效率,40min时两者TOC的去除率分别为44%和90%,比单独臭氧化处理分别高出了6%和33%;但是,O3/UV对乙酸几乎无降解活性.在这4种有机物的单独臭氧化降解过程中,除对氯苯酚外,水中均可检测到溶解臭氧.以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目标有机物对紫外光的吸收及单独臭氧化过程水中溶解臭氧的存在是O3/UV降解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除UV对目标有机物的活化作用外,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H2O2也是O3/UV降解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UV分解溶解臭氧在此过程可能仅起了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Decomposition of alachlor by ozonation and its mechanis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composition and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of alachlor, an endocrine disruptor in water by ozo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alachlor could not be completely mineralized by ozone alone. Many intermediates and final product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process, including aromatic compounds, aliphatic carboxylic acids, and inorganic ions. In evoluting these products, some of them with weak polarity were qualitatively identified by GC-MS. The information of inorganic ions suggested that the dechlorination was the first and the fastest step in the ozonation of alachlor.  相似文献   

15.
The ozone oxidation of endocrine disruptor bisphenol A in drinking water was investigated. A stainless completely mixed reactor was employed to carry out the degradation experiments by means of a batch model. With a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11.0 mg/L,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BPA (bisphenol A) could be measured up to 70%, 82%, and 90% when the dosages of ozone were 1, 1.5, and 2 mg/L, respectively. The impacts on BPA degrad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ozone dosages, water background values, BPA initial concentrations, and ozone adding tim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zone dosage plays a dominant role during the process of BPA degradation, while the impact of the contact time could be ignored. UV wavelength scanning was used to confirm that the by-products were produced, which could be absorbed at UV254. The value of UV254 was observed to have changed during the ozon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change of UV254,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BPA is not completely degraded at low ozone dosage, while shorter adding time of total ozone dosage, high ozone dosage, and improvement of dissolved ozone concentration greatly contribute to the extent of BPA degradation. The effects of applied H2O2 dose in ozone oxidation of BPA were also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O3-H2O2 processes proved to have similar effects on the degradation of BPA by ozone oxidation.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7(2): 294–299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态浸泡实验考察了臭氧对聚醚砜(PES)和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透水能力、截留性能、力学性能等的影响,分析了与臭氧接触前后膜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室温(20土 1)℃下与饱和臭氧水接触2h后,PES膜的透水率增大至原始膜的3倍以上,对腐殖酸(HA)的截留率降至0左右,结合膜表面组成和性质分析,臭氧在...  相似文献   

17.
O3/UV降解水中的乙酸和硝基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O3 /UV和O3/H2O2降解了水中的乙酸,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处理60min后,O3/UV对乙酸的去除率仅比单独臭氧化处理提高了3%,而O3/H2O2在此条件下完全降解乙酸.O3/UV在处理硝基苯过程中却显示较好的氧化降解能力,通过分析表明,硝基苯降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物H2O2对有机物的去除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O3/UV氧化降解能力的提高可能有2方面的原因,紫外光对有机物的活化作用;中间产物H2O2催化臭氧分解产生了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 单独紫外光催化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效率极低.  相似文献   

18.
滤后水中NOM经臭氧氧化产生的小分子醛、酮和酮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鲁金凤  张涛  马军  陈忠林  王群  沈吉敏 《环境科学》2007,28(6):1268-1273
以富集、分离得到的滤后水中6种不同特性的天然有机物(NOM)为对象,测定了臭氧氧化NOM各组分后小分子醛、酮及酮酸的生成情况.NOM各组分臭氧氧化后甲醛和丙酮酸产量最大,特别是憎水中性物质(HON)的甲醛产率是其醛、酮总产率的70.58%,单位DOC丙酮酸的产率达103.2 μg/mg;憎水性NOM组分的小分子醛、酮、酮酸产率比亲水性组分的高,特别是憎水中性物质(HON)和憎水酸(HOA)的小分子醛、酮及酮酸类总产率最高,二者之和分别占NOM各组分的醛酮总产率及酮酸总产率的55.56%和60%; NOM碱性组分的醛、酮、酮酸产量最低.用小分子醛、酮、酮酸总量折算DOC占氧化后NOM的DOC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氧化后各组分可生物降解性的参考,则臭氧氧化后HON和HOA的可生物降解性比其他组分高得多.  相似文献   

19.
TiO2光催化联合技术降解苯酚机制及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主要研究了TiO2光催化体系结合H2O2或外加电催化(EC)体系对苯酚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评价比较TiO2/UV、H2O2/UV、TiO2/UV/H2O2、TiO2/UV/EC体系下苯酚降解机制及动力学.结果表明,TiO2/UV/H2O2和TiO2/UV/EC体系下苯酚降解效率明显高于TiO2/UV体系,当苯酚溶液pH值为6,TiO2质量浓度0.2 g·L-1,紫外光照2 h,光催化降解效果达到86%,当电流密度为12 mA·cm-2,则苯酚可达到100%去除.比较了不同催化体系下的能量利用率,苯酚降解15 min,TiO2/UV/EC体系能量利用率最大为0.030 6 g·(kW·h)-1,其能量消耗为0.0640 kW·h-1,说明采用TiO2/UV/EC体系能更多地利用能量降解苯酚.通过不同催化体系下中间产物分析,建立苯酚及其中间产物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和苯醌的拟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验证各催化体系下苯酚的降解历程,同时也说明了TiO2/UV/EC体系有利于苯酚及其中间产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