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利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浙江省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对主要成矿元素特征、分布范围及目前发现与之相对应的矿点进行总结,将浙江省地球化学场划分为浙西北和浙东南2个地球化学块体,其中浙东南地球化学块体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块体,分别为余姚-龙泉、宁波-泰顺和宁海-温州地球化学亚块体。根据各地球化学块体元素组合、分布区域及受控因素,利用"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进一步明确了各地球化学块体的找矿方向,为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在B元素地球化学讨论基础上 ,采用地球化学场分析研究方法与理论 ,以秦岭柞山泥盆纪沉积盆地及凤太泥盆纪沉积盆地内B地球化学场为实例 ,探讨对B的地球化学场分析与研究。认为B的地球化学场是由热水同生沉积作用所形成 ,B异常场可用于追迹和示踪热水流体场的活动范围。可能在八卦庙含金脆韧性剪切带中 ,部分电气石石英脉及菊花状电气石集合体富集部位是在后期脆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同构造期所形成 ,岩浆侵位及构造动热改造为富B层位中B的活化提供了能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地球化学场元素的分布形式出发 ,探讨了理论分布形式的频率与含量双对数坐标图示特征 ,从而提出了一种确定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简便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南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区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从宇宙获得的丰富情报,对于地球自然资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根据宇宙影象资料,同时借助载人宇宙飞船和无人卫星的帮助,可以研究地球的地球化学场和地球物理场,并对地球的金属成矿新方向进行研究。在矿产地质学中,现今首要的任务,是应用宇宙象片。因  相似文献   

5.
对秦岭碰撞带两侧的宁陕沙沟 -柞水营盘金成矿远景区的地球化学研究 ,包括了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硫铅同位素组成等。结果表明 ,本区金矿成矿具有多期、多源、多种成因机制的特征。不同容矿岩系中的矿化虽有不同 ,但有一定的成因联系。泥盆系与印支期花岗岩体可能是两个主要的源岩和富集系统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甘肃省境内的地球化学景观特征 ,将甘肃省划分为 6个不同的地球化学景观区 ,并依据甘肃省地质矿产局 2 0余年的 1:2 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 ,统计出各景观区元素含量的算数平均值及标准离差 ,与全国相应元素的水系沉积物背景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李飞永  陈金斯 《环境科学》1989,10(6):5-12,22
本文采用一套连续浸提程序,对珠江口海区七个有代表性采样站的悬浮物不同地球化学相中金属元素分别浸取,并作含量测定,分开的地球化学相有6个:离子交换和吸附、碳酸盐、易还原、可还原、有机物和硫化物、残渣相等;测定的元素包括Al、Fe、Mn、Ti、Cu、Pb、Zn、Cr、Co和Ni等。研究结果成功地用于说明在连续变化的河口中,颗粒金属元素的化学行为,与环境的作用机制,相分配,阳相变化;成功地用于说明颗粒金属地球化学、河口化学连续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球化学定量预测理论方法技术,建立了武夷成矿带紫金山铜金矿等7个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圈定了54处AB级预测区,并利用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法分别估算了每类预测区的铜资源量,为科学评估武夷成矿带的铜矿资源潜力和该成矿带地质矿产勘察工作部署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总结了有关地球化学资料,考察了整个地质时期太平洋不同沉积环境中海相沉积物的化学特征,提出了确定古代沉积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方法,最后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一些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石灰土(碳酸盐岩风化壳)形成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选自贵州遵义官坝、安顺天龙和贵阳龙洞堡三个剖面为例,运用ACNK和ACNKFM三角图解、元素对的协变特征及元素质量迁移系数,对石灰土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显示:石灰土形成地球化学过程遵循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之两阶段模式;官坝剖面的风化程度和过渡性具有碳酸盐岩风化成土初级阶段的特征,天龙和龙洞堡剖面与红色风化壳的基本特征相似,体现出所经历的风化作用过程或所处的阶段不同;龙洞堡剖面与天龙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演化过程存在一些不同,可能指示灰岩和白云岩风化壳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油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与理化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我国主要油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等场地信息调查,应用Biolog和统计学方法分析理化因子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性的关系,揭示了不同区域油田土壤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群落代谢的综合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油田区土壤理化特性呈现地理性分布特性;总氮、总磷、速效磷、有效态铜、锌等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正相关;可溶盐含量、pH值、总氮、总有机碳等对样点间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差异性贡献最大.对各油田碳代谢影响因子比较表明,不同区域的油田区土壤中影响微生物群落代谢特性的主要因子各不相同,同一理化因子在不同油田区对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影响程度不同.这种代谢特性与理化因子关系的区域性差异可能是土壤物化性质地理性分布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区域性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云南热海热田中的碱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至1983年在云南腾冲一已知水热区及其毗邻约 60km2 范围内采集了131个土壤样品。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锂和铷的异常能圈定两个已知水热区,且与若干已知热田地球化学指示元素的异常相当一致,从而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前景。与此同时,对区内水样中的钠钾含量也进行了测定并做出解译。锂铷和已知地球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确存有某种内在联系,同时可看出盐湖与古地热系统之间的一些联系。最后得出结论:土壤中的锂铷可作为圈定热田的地球化学指标;地热系统不仅能作为能源资源而且也应视作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省河台金矿矿山采取土壤、植物样品,并对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采用ICP-MS法测定,研究了金矿矿山土壤、植物的根、茎、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成矿和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金矿土壤各层的微量元素发生迁移和分异,在表土层和心土层含量高于底土层;土壤各剖面层中Au及Au的伴生元素As、Hg、Cu、Pb明显高于背景对照区和中国土壤背景值;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受所处土壤环境影响,同时表现出每种植物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和对金矿环境的耐性机制;运用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表征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以及在各个器官的迁移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讨用分形与多重分形的方法研究地球化学场中元素的分布规律的重要意义,运用Q Q图和直方图探讨了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随后运用多重分形矩方法研究了安徽省长江以南以北各约22000km2和18100km2区域内5489个和4524个水系沉积物样品中14种元素的分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金属地球化学场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并不是简单的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而四连续多重分形分布,其α f(α)曲线上凸且连续,拥有主要大型矿床的安徽江南地区α f(α)曲线的开口明显大于成矿相对较弱的安徽江北地区。元素的多重分形谱函数的形态特征对区域成矿潜力研究将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南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海南四种不同母质来源的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砂岩母质外,海南省其它母质的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量都高于全国土壤、世界土壤和地壳中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各母质类型土壤中Eu亏损明显。花岗岩上发育的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最高,总量达419.42mg/kg。砂岩和花岗岩上发育的土壤中LREE相对富集。LREE和HREE在不同母质来源的土壤剖面中的富集、迁移等地球化学行为不完全相同,这说明:土壤发育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不仅仅和成土过程、气候及其它地球化学因素有关,而且与母质也有重要的关系,母质往往制约着风化成土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玄武岩母质土壤肥力高,适于培植多种优质高产作物,是一种长期被忽视的重要土壤资源。在不同地球化学演化阶段的3种土壤类型上,开发利用条件有明显差别。弱风化淋溶的幼年土壤,多种营养元紊及其它肥力因子均较优越,具有更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土壤高度富集氧化铁,含量为20.75%(n=23),游离态达9.08(n=18)。因此土壤“假砂”结构尤其发育,对开发利用有多种特殊影响。不同地质层位、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的玄武岩母质土壤,地球化学变异很大,与合理开发利用关系密切,但以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17.
锦州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锦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规律,据此得出了对沉积物重金属实测含量进行修正的粒度校正方法.经校正后,该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未校正者高3—40倍.对该地区≤2μm样品进行分相测定的结果表明,污染程度、沉积物化学组成均对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相分布有影响,而重金属在不同粒级样品中的相分布无明显差异,在向人工海水-沉积物系统中投放各种污染物的模拟实验证明:金属向沉积物各相转移的动力学过程是迅速的,在一天内基本可达平衡.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矿山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基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是将某一地区或数据集合作为参照时某一元素在特定物质中(土壤、沉积物、岩石)的自然丰度,并可以表述为区分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的单一的极限,是区分自然的和人为的环境影响的重要参照,是进行环境污染状况分析的基础。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矿山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o、Cr、Cu、Hg、Nn、Ni、Pb、Zn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为下一步评价矿山表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岩溶山区表土中7Be、137Cs、226Ra和228Ra地球化学相分配的实验研究表明,4种核素绝大部分(85%以上)存在于FeMn氧化物、有机质及残渣相中.它们在表土的迁移过程中具微粒迁移性,能较好地随土粒般运,可作为土粒侵蚀或沉积的示踪剂.但其微粒示踪类型又各具特征:7Be的化学形态与其季节性微粒迁移示踪一致;137Cs的化学形态适用于示踪土粒累计性迁移和沉积计年;226Ra和228Ra存在于粘土矿物结晶骨架中,在表土中主要以残渣相存在,由矿物化学风化作用而转入可溶解、可交换及碳酸盐结合相的比例很小,二者比活度的形态变化分异具有很好的侵蚀堆积示踪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