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27届会议于1989年3月13日至17日在其伦敦总部举行。会议主席是A.Wallace(美国海军退役少将)。有51个国家,联系会员香港及20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会议。海安会和散化分委会的主席也出席了会议。会议议程共16项。我国代表团参加了全部议程的讨论,还派员参加了“油水分离器与监控装置工作组”的工作。会议的主要情况如下: 一、关于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 公约情况  相似文献   

2.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31届会议于1991年7月1日至5日在其伦敦总部举行,会议主席为S.A.Wallace(美国),有53个国家、联系会员香港和20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海安会主席和散化分委会主席也出席了会议,会议议程共21项。我国代表团参加了全部议程的讨论,并派员  相似文献   

3.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33届会议于1992年10月26日至30日在其伦敦总部举行,会议主席为S.A.Waiiace(美国),有57个国家,联系会员香港和26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与会,海安会主席和散化分委会主席也出席了会议,会议议程共20项。会议主要情况如下: 一、关于73/78防污公 约附则生效情况 73/78防污公约已生效的附则Ⅰ、Ⅱ、Ⅲ、和Ⅴ加入国继续增加,根据最新统计,加入附则I、Ⅱ的国家已达74个,占世界商船总吨  相似文献   

4.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26届会议于1988年9月5日至9日在海事组织总部举行。会议主席是J.Cowley博士(英国)。有46个国家、联系会员香港、19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会议。散化分委会(BCH)和危险货物运输分委会(CDG)主席也出了会议。会议议程共24项。我们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全部议程的讨论;还派员参加了“附则Ⅴ(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实施指南工作组”和“油水分离器与监控装置工作组”的工作。会议的主要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29届会议于1990年3月12日至16日在其伦敦总部举行,有54个国家、联系会员香港和21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了会议,会议议程共22项。我国代表团参加了全部议程的讨论,并派员参加了“防止机舱油污染”和“国际油污防备和反应合作会议”两个工作组会议,现将会议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32届会议于1992年3月2日至6日在海事组织总部举行。会议主席是A.Wallace(美国)。有51个国家、联系会员香港、4个政府间组织和18个非政府间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会议。海安会和散化分委会主席也出席了会议。会议议程共20项。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全部议程的讨论,并派员参加了议程6和7的新油轮设计和对待现有油轮条款工作组的工作(即第13F条和第13G条)。会议的主要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志刚 《交通环保》1999,20(1):45-46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42届会议于1998年11月2日至6日在伦敦总部召开,有74个成员国、联系会员中国香港和37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或观察员出席了会议,澳大利亚的MichaelJulian先生担任本届会议的主席。现将会议情况作一简单介绍。1船...  相似文献   

8.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39届会议于1997年3月10日至14日在伦敦召开。有69个国家的代表团、联系会员香港、澳门以及对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荷兰的PieterBergmei.hr先生为本届会议的主席,另外,海安会(MSC)主席、散化液危险品分委会(BLG)主席、履约分委会(FSI)主席、稳住、载重线和渔船安全分委会(SLF)主席和MSC/MEPC联合工作组主席也参加了本届会议。现将会议主要议程的讨论情况作一介绍。1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将作为73/78防污公约新附则的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的草案文本,…  相似文献   

9.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30届会议于1990年11月12日至16日在其伦敦总部举行,会议主席是A.Walace(美国),有54个国家、联系会员香港和19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海安会上席和散化分委会主席也出了会议,会议共有议程24项。我国代表团参加了全部议程的讨论,并派员参加了“防止机舱油污染”和“防止油污染(对决议A.675(16)的反应)”两个工作组的工作。会议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志刚 《交通环保》1998,19(5):43-45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41届会议于1998年3月叨日到4月3日在伦敦召开。有觎个国家的代表团、联系会员香港以及33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澳大利亚的MichaelJulian先生为本届会议的主席,另外,海安会(MSC)主席、便利运输委员会主席、散化液化危险品分委会(Bio)主席、履约分委会(FS)主席、稳性载重线和渔船安全分委会主席也参加了本届——。1(7r防污公约》的修正1.亚西北欧区域作为特殊区域的生效时间环保会上届会议批准了按(73N防污公约》附则1第10条规定,指定西北欧区域为特殊区域的决议。…  相似文献   

11.
徐翠明 《交通环保》2000,21(5):42-43
国际油污基金组织于 2 0 0 0年 7月 5日至 6日在IMO总部召开 1 992年基金执行委员会第八届会议和 1 992年基金第三次会间工作组会议 ,再将会议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  1992年基金执行委员会第八届会议审议事故情况1 992年基金执行委员会第八届主席、副主席分别由韩国代表L S Chai先生和英国代表J Wren先生担任。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 1 4个执委会成员 ,8个已交存相关文件但尚未生效的国家和 6个非成员国 ,1 3个国家和 1 0个国际组织派出的观察员。本次会议主要是审议有关Erika轮、Nakhodka轮、A1Jaziah 1轮…  相似文献   

12.
一、会议概况 在国际海事组织第16届大会期间,于1989年10月17日在伦敦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召开了海上环保会第28届会议。会议主席是S.A.Walace(美国海军退役少将)。出席会议的有59个国家的代表,联系会员香港派代表列席。政府间组织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欧洲共同体(EEC)和8个非政府间组织派代表出席会议。海安会主席T.R.  相似文献   

13.
国际散装化学品小组委员、在主席斯图贝鲁德先生(挪威)主持下、于一九八二年五月十日至十四日在英国伦敦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召开了第十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 澳大利亚 意大利 比利时 日本  相似文献   

14.
应加拿大政府环境部长的邀请,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咨询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83年6月20—22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东道主是加拿大纸浆和造纸研究所。来自11个国家和UNIDO(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议程包括:回顾第三次会议以来UNEP的主要活动以及在技术和立法方面的进  相似文献   

15.
国际海事组织于1990年11月19日至30日在伦敦召开了外交大会。93个国家和17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与会。海事组织联系会员香港也派观察员列席了会议。生议选举摩洛哥驻英国大使阿·蔡尼纳德先生为主席;智利、中国、丹麦、尼日利亚、菲律宾和苏联代表团团长为副主席。大会下设全体。起草和证书三个委员会,经过两周激烈争论和反复协商,最后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以下简称《油污防备公约》)以及十个决议和会议最后文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科协工程学会和香港工程师学会共同组织的第四届94城市环境国际会议于1994年11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蒙古、新加坡、中国和香港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专家出席了这次大会。煤炭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范维唐为本届年会的主席,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出席大会并作了题为“中国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政策”的专题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光亚到会祝贺。 大会的主题是“发展与环境—亚洲的前景”,来自亚太地区及世界各地的环境专家就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2月5日至9日在伦敦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召开了第19届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会议议程如下: 1.通过会议议程; 2.有关海上污染国际公约的现状; 3.散装化学品小组委员会的报告; 4.73/78防污公约拟议中的修正案和统一解释; 5.接收设备的提供; 6.油水分离器和监控设备; 7.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8.与原油洗舱有关的事项; 9.73/78防污公约规定的报告体系的指南;  相似文献   

18.
邹宪荣  夏堃堡 《环境科学》1981,(6):64-66,40
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会第九届会议于1981年5月13日至26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按惯例每次会议都要集中讨论几个比较突出的具有国际意义的环境问题,本届会议上主要讨论了地下水、有毒化学品与人的食物链和环境经济三个问题。现将讨论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CAS)、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EPA)和瑞士工程院(SATW)联合主办的第七届3R-循环经济国际会议及工业展览会将于2005年9月25~2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担任会议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担任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20.
<正> 第十一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简称INQUA)会议将于1982年8月1—9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 “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创建于1928年,原名“欧洲第四纪研究协会”,在哥本哈根国际地质会议上确定每一个国家派一位代表参加协会,联合会的主席和工作人员由下届会议的东道国任命,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在苏联列宁格勒召开的第二届会议上,决定协会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从而产生了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1933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地质会议中,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得到了正式承认。所以1982年在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