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固体废弃物清运及处理工程,从垃圾的来源,收集,清运到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以及垃圾渗析液的处理,通过分析,比较,设计出一套完整高效的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国内外近期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的处理模式和存在的缺点,指出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对垃圾的预处理,提出了基于垃圾预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系统,介绍了废塑料制作建筑板材的工艺和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分析了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利用,并着重分析了城市垃圾的成份随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几种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同时就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谨慎、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结合国外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提出了两种新型的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并对其在我国今后的市场应用前景做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浅析城市垃圾综合处理与再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城市垃圾综合处理与再利用的优点、可行性,指出城市垃圾综合利用是加深垃圾再利用的关键,对如何促进城市垃圾综合处理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我国城乡垃圾污染问题,以辽宁省盘山县为城乡代表,对城乡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进行了探讨。根据县城、场、乡、镇、农村排放垃圾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模式,并对城乡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贵州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及省情,得知省内有较好的条件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处理,可以达到城市生垃圾的“三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特点简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有机物、氨氮浓度高的难处理废水。介绍了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并结合工程实例以及处理效果予以简要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填理场及压缩站的环境影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韦献革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2):577-578,579
简述了填埋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全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垃圾压缩站和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并探讨了控制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法国垃圾渗透液的性质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允良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37-40,55
在法国、填埋和焚烧法垃圾的采用率约占到80%,在填埋和焚烧前的垃圾储存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渗透液,根据垃圾性质、垃圾储存时间、气候等因素、渗透液的成分变化成大,该文介绍了法国一些垃圾填埋场渗透液的性质及其主要参数情况,列举并分析了法国对渗透液的一些处理方法,通过比较指出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张涛  白冬锐  孙煜璨  郭含文  杨婷  陈坦  王洪涛 《环境工程》2022,40(3):173-180+146
为掌握分类投放全面推广对城市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的影响,系统回顾了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行历程,从生命周期角度预测了不同分类水平下上海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的环境效应。上海垃圾分类经历了试点、推广、调整、强制推广4个阶段,指导思路从资源化主导转变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行,减量效果从调整阶段开始逐渐显现,其他垃圾热值提高。在模拟的8种场景中,当湿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混合投放并处置时,总环境影响潜值最高,达到1.22×10-13 PET2000/t;湿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出量占比分别为30%、20%和50%时(上海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焚烧和回收的最大处理能力分别占总处理能力的25%、60%和15%),可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并获得最佳环境效益,环境影响潜值降为8.13×10-14 PET2000/t。从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角度看,分类投放是前提条件,配套适当的处理处置设施才能更好地显现环境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徐州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对生活垃圾中常见成分比例和垃圾热值进行了测定.应用MATLAB7.0软件,以影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主要因素(人口数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燃气化率、源头减量及资源化利用率)作为输入,来建立预测城市垃圾产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发现当隐含层的节点数为8时,网络收敛速度较快,预测偏差最小,于是确定预测模型的结构为4-8-1,应用该模型对徐州市生活垃圾产量进行了预测.最后,以所得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徐州市垃圾综合处置和资源化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部分城市生活垃圾热值的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收集和整理大量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提出了较适合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热值的估算公式,并对中国垃圾的成分与热值的关系作了分析探讨,为各城市寻找适宜的垃圾处理方法特别是垃圾焚烧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杨凌城区不同功能区生活垃圾的现场采样,由垃圾的物理组成、含水率、低位热值全N、全P、全K含量以及垃圾中可堆腐物和筛下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应用填埋、焚烧和堆肥法对杨凌城区生活垃圾进行处置的可行性,对采用填埋、焚烧+填埋、堆肥+填埋处置生活垃圾的投资、社会等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焚烧+填埋的处置方式虽然在占用土地量、稳定化时间、减量化程度以及废物削减率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但由于投资和处理费用过高,使这一方法在应用中受到限制。从技术、经济、政策等方面综合可虑,采用堆肥+简易填埋的处置方式是比较适合杨凌生活垃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小波  刘安琪  钟慧琼  赵增立 《环境科学》2023,44(11):6421-643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活垃圾特性是终端处理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从全国超30个城市共采集400余个生活垃圾样品,分析了垃圾的物理组成、污染物含量和热值等基础物化特性.并以深圳为例分析了采样时间和垃圾分类措施等对生活垃圾物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垃圾组成与热值间的关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湿基中厨余类仍是垃圾中占比最高的组分,大多数样品的占比在40%~60%之间;可燃组成中橡塑类和纸类占比较高,分别在20%~30%和10%~20%之间;无机物占比通常不超过5%;垃圾含水率在50%~60%之间. 2019年实施垃圾分类后生活垃圾中厨余类占比明显降低,橡塑类占比增加,其他组分变化不大,垃圾热值得到一定的提升.生活垃圾中S、 Cl和N这3种污染元素的含量均在1%以下,其平均值规律为:N>Cl>S;垃圾样品中的Hg、 As、 Cr、 Cd和Pb含量随组分及采样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垃圾中Pb、 Cr含量受到环境背景值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橡塑类和垃圾水分是生活垃圾热值的主要影响变量,85.96%的样品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偏...  相似文献   

16.
Analysis of ingredient and heating valu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MSWincludesvariouswastesgeneratedfrom people’sdailylifeandindustrialprocess.Withtheimprovementofpeople’slife ,theincreasingamountofMSWisbecomingaproblembafflingeverygovernment(Sino UN ,1999) .Withouteffectivehandling ,MSWmayseriouslythreatenpeopl…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水葫芦和生活垃圾在中温条件下联合发酵的可行性,研究了系统总固体含量(TS)、发酵母液添加比例(IR)以及水葫芦添加比例(WR)对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5%的水葫芦能够有效防止因TS和IR的变化对系统pH值所带来的影响,缩短发酵启动时间,使产气高峰集中出现,并提高产气量。但是当水葫芦添加比例增加到10%时,沼气产量反而下降。发酵70 d后,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为38.18%~58.10%。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水葫芦与生活垃圾联合发酵制沼气的较优工艺条件为:系统总固体含量23%,发酵母液添加比例100%,水葫芦添加比例5%。  相似文献   

18.
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寻求一种城市垃圾中转站优化选址方法,根据城市垃圾收运系统的特点,引入逆向物流系统选址规划的理念,选用集合覆盖模型对中转站的位置进行初步优化,确定了垃圾中转站的待选点;在此基础上,运用整数规划构建整个城市垃圾收运系统费用现值最小模型,对城市垃圾中转站的初步规划进行二次优化,从待选点中选出垃圾中转站的最优组合,并计算出其分别接纳的垃圾量.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城市垃圾中转站二次优化选址的可行性、实用性,可为垃圾收运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垃圾焚烧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大城市、沿海地区中小城镇和内地中小城市垃圾焚烧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我国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生活垃圾组分是选择处理方式的基础,与地域、季节、居民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系统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组分时空分布特征。近20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最高(接近或超过50%),可回收物占比呈升高趋势(由22%左右升高至约30%),垃圾低位热值呈上升趋势(已超过6000 kJ/kg)。第1季度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高(城市地区约为61%),第3、4季度灰土占比升高(农村地区可达到29%)、含水率低、热值高(城市地区可达到6600 kJ/kg)。全国范围内,各地生活垃圾组分占比差异显著,厨余垃圾占比由东(65%)向西(50%)递减,可回收物占比由南(25%)向北(17%)递减,灰土占比由北(27%)向南(11%)递减。生活垃圾热值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该结论可为生活垃圾因地制宜处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