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然悟语     
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不仅仅在于它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在于它以无私和广博的胸襟孕育了人类丰富的精神生活。“名家走笔”刊登的《自然悟语》,提出了这个曾经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无论是中国的古典名作《诗经》,还是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交响乐和莫扎特的小夜曲,艺术家的创作灵感,都感悟于自然的造化,是朴实无华、宽广神奇的大自然给人们以灵魂深处的震撼,使之创作出永存于世的不朽之作。大自然给人类以生命,给艺术以源泉,我们应当加倍地珍惜这一切,珍惜给予我们太多太多的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流传着“天下山水窟有二,曰嘉州,曰桂林”和“天下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之说,而“嘉州”正是如今的四川省乐山市。得益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乐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祥瑞之地。在这块1.2万平方公里的沃土宝地上,孕育了具有盛唐风貌的乐山大佛,1991年,峨眉山、乐山大佛双双入选中国旅游胜地40佳;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目前世界上23个、中国4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这样优越的旅游资源使乐山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珠联璧合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3.
一、天人合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环境古今谈我国古代哲学十分重视天人合一,认为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匍伏在大自然脚下的奴隶,而是参与天地化育、维系阴阳谐调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人是大自然的朋友,同时参加大自然造化养育万物的活动。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身上。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管仲提出,“为人君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那时他就注重保护山林川泽,并且认识到山泽林薮是国家的“天财  相似文献   

4.
肖毅彪 《环境教育》2006,(10):55-58
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区,大自然的骄子。她横空出世于高天厚土之间,劈地摩天于徽州腹地,是造化华夏子孙的大块文章,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精髓。游黄山,自古以来就有东、西、南、北4条路线。我们选择西线,从徽州区出发,经汤口至黄山大门,直奔云谷寺,稍事休息,在云谷寺坐上空中  相似文献   

5.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而惋惜、而奉献、而反思的时候,今年第一期的《环球》杂志竟然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在这篇文章中,著名科学家何祚庥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这篇文章说,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而就我所知,我们人类的早期恰恰是敬畏大自然的。这在我们传说中有很多记载。像二郎神就是守护神,现在去九寨沟的路上有川主寺来敬奉。只是到了我们人类制造了工具,有了一些发明之后,才不知天高地厚地提出了人定胜天,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6.
这是由台湾著名野外摄影师、著名的环保人士徐仁修奉献给大陆读者的一部精美摄影集。作者选取了蜥蜴、蝶类、蜘蛛、甲虫等各类动物的“拟态”作为表现主题,以细腻、精美的图片淋漓尽致地传达出大自然的美。使读者从中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爱护自然,感受自然的奥妙。每幅照片都有相应的配文和主题。此外,在这部摄影作品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动物们跟自然和谐生存的状态。此书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刘秀娟)《与大自然捉迷藏》@刘秀娟  相似文献   

7.
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区,大自然的骄子。她横空出世于高天厚土之间,劈地摩天于徽州腹地,是造化赋予华夏子孙的大块文章,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精髓。这样的名山、名景,我多么想一睹她的风姿!  相似文献   

8.
春天是诗,夏日如画,秋景似金,冬日如银。我们徜徉于大自然的和谐律动中,在四季轮回里领悟风情,寻找灵动;在日月交替下思忖过往,守望明天。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态环境却被无情的践踏。雨果曾说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往昔的明净天空,如茵绿草,清澈水源所绘成的天然画面开始让我们满怀憧憬。  相似文献   

9.
“感恩”一词原本是个舶来语,《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的心,就是对世间万物给予我们的帮助表示感激并铭记在心!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的日子;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绿色,世界将会是一片血腥和黑暗。而我们“感恩”的心,就是地球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正当大脑遇到大自然,大自然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提升50%;漫步森林中,可以慢慢恢复我们的注意力,这些都是脑神经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做事的时候总是想原因,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我们为什么要去那里。我们来一个地方总是有某些理由,这影响我们做某些抉择。我们在自然中长大,我们和自然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时候的关系?在哪里产生的互动?这种互动频繁吗?和谁在一起?这些相处到底有什么意义?很多时候,  相似文献   

11.
不管是在汉语还是在别的语言中,"敬畏"并 不是害怕的意思。当我们说敬畏大自然、敬畏生 命、敬畏传统,或敬畏某种超验的东西时,并不 是说我们害怕自然、害怕生命或害怕传统。而是 说,我们清醒地知道人的理性有局限性,因而,对 于自然、生命、传统等应秉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我们敬畏大自然,所以,在面对自然的时候, 我们应当审慎。不是说我们就不可利用自然或者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以改进人类的处境。但 是,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应当非常小心地权衡 其中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鉴赏     
道法自然人们常说”道法自然”,这是一切从艺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老庄思想的核心。我理解它的是两层含义:其一,从艺者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艺术作品浑然天成。其二,艺术家要想进入自由王国,必须深入大自然去寻找艺术作品所需的营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获得书本知识,而“行万里路”则是汲取大自然的灵性,激发创作灵感。因此,自然环境对艺术家来说极为重要,我们必须珍视和爱护它,使之永远成为艺术家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3.
春天是旅游的季节,猫了一个冬天的人们,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没有哪个不想去大自然中走一遭,去体会绵延的春色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可身为旅游者的你,是否听说过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业内人士也预测,以“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普遍兴起。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的任务是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种子。”白龙认为,现在的孩子们离自然还是太远了,“我希望他们能在大自然中发现自己的天性,发现生命的奇妙”。白龙在乡里小有名气。“那几个‘00后’的娃娃,来了之后就不走了。”这个乡叫龙观乡。当汽车驶入浙东四明山麓,狭长蜿蜒的车道从山间探出头来,和着青草汁和雨水的空气瞬间钻进人的五脏六腑,司机师傅提示,龙观乡到了。  相似文献   

15.
阿盖 《环境教育》2004,(6):36-37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又快放暑假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利用这个暑假.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出去郊游?与大自然亲近亲近?或许你会说、到野外郊游太危险了,还不如呆在家里玩电脑,如果你这样想、就特错大错了,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野外生存的技巧.只要我们从现在起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学习野外生存知识,摸透大自然的“脾气”.大自然肯定会张开她热情的双臂,迎接我们走近她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实践与畅想吧!  相似文献   

16.
几天前读到一篇文章,是《环球》杂志刊载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先生的一篇访谈。我看到的文章标题是:“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何院士访谈的第一个小标题是“人与自然,以谁为本?”何院士在访谈中说:“在这里,我要尖锐地提出一个理论问题: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奉行的应该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环境为  相似文献   

17.
仿自然法是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研究新的环境工程工艺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思想是“师造化”。本文通过对环境仿自然法的成果及其理论进行论述,揭示了仿自然法丰富的哲学内涵,指出其符合“天人和一、道法自然”的伟大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一座红白相间的轻钢结构活动房,童话般地凸现在楚玛尔河畔的荒原之上。屋顶上‘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一排大字,像烈士生前一样屹立在无际的旷野上,深情而警惕地守望。”  相似文献   

19.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随着历史而变化的,在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出现了对太阳、对月亮、对火的崇拜;在农业社会,人们顺应自然,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在工业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认为可以去征服自然。实际上恩格斯在1886年的时候就指出"我们不应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应该说他是很  相似文献   

20.
米丘林说过一句话:“大自然是不会错的,因为它没有脑子。”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自然没有主观主义。只有人有主观主义,习惯于不尊重现实,不尊重自然,不尊重传统,不尊重历史。你违反自然规律,自然会报复你;你违反社会规律,社会同样会报复你。积此生的经历,算是深知了此理。——摘自唐锡阳《做自然的奴隶,当社会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