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倚 《劳动保护》2012,(11):117-117
编辑同志:工业上使用的化学物质有些会引起中毒。请问:职业中毒是如何分类的?南通庄欣全庄欣全先生:毒物引起全身性疾病,称为中毒。由工业上使用的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分为3种类型。急性中毒。是指一次短时间的,如几秒乃至数小时经皮肤吸收或呼吸道的吸入,如经口时,则指一次的摄入量或一次服用剂量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是指长时间地吸入、经皮肤侵入或经口摄入数月或数年引起的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的,称为亚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组织成分发生生化或生物物理学的变化,引起机体暂时或持久地生理功能紊乱和器质性损害,这样的化学物质叫毒物。从业人员在生产劳动中发生的化学物质中毒,称职业中毒。一般情况下,毒物是固体(态)、液体或气体。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或生产废物还会以粉尘、灰尘、烟雾、蒸气等形式,污染环境,引起中毒。毒物一般经皮肤、粘膜、呼吸道、胃肠道吸收。职业中毒毒物多从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生活中毒毒物以胃肠吸收多见。毒物吸收后首先进入血液(此时血液内浓度最高),然后被运送到全身,随毒物不断进入各器官、组织,血液内毒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组织内毒物的浓度逐渐增大。经过一定时间,毒物在血液、组织、淋巴液内的浓度达刳动态平衡状态。然后毒物又不  相似文献   

3.
化工生产中的原料、中间体、成品大部分有腐蚀性与毒性;在接触与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有所损害,在生产中如果认真的掌握化工药品腐蚀、中毒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做好转化工作,可以使损害转化为无害和有利。腐蚀与中毒规律和化学药品的状态有关: 1.气态:气态药品主要是随呼吸侵入人体,经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而引起中毒,如二氧化硫气体吸入人体就会头晕、头痛以至窒息。 2.液态:液体药品主要是通过皮肤渗透吸入体内使人身中毒,或挥发为气体,吸入人体引起中毒。 3.固态:固体药品主要是接触皮肤或粉尘(包括升华)随呼吸进入人体,或随饮…  相似文献   

4.
冬季,很多女士喜欢用增白粉蜜、增白奶等来美容,但要注意,有的增白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增白化妆品中含有的有毒化合物主要分成两类:一是无机汞盐类,多以汞的氯盐或磺性形式加入增白化妆品中。汞离子能干扰正常酶催化的由酪氨变成黑色素的反应,从而使皮肤增白。但无论有机汞还是无机汞,在与皮肤接触时都很容易被吸收。皮肤搽上这种化妆品五小时内有百分之六的汞被吸收。如果长期用这种化妆品,皮肤吸收的汞元素将造成不可低估的危害。 另一类是氢醌类增白剂,属于苯酚的衍生物,它影响色素颗粒的形成及沉着,对黑色细胞有损害,可以有一些增白剂效果,但高于百分之三的氢醌可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变态性接触过敏,造成皮肤红斑、水肿等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5.
五氯酚中毒     
酚五氯酚是白色针状结晶,工业用品为深灰色到棕色,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和乙醚c它可用于预防微生物侵袭各种工业产品,如木材和其它纤维素制品、淀粉、粘合剂、蛋白质、皮革、油类、油漆、乳胶及橡皮等,也可用于制造除草剂。 五氯酚属中等毒性,人们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而发生中毒症状。眼和上呼吸道接触五氯酚的粉尘和雾,会因受刺激而引起疼痛;皮肤接触后,会出现发红、水疱等接触性皮炎。急性中毒的症状为食欲丧失、麻木、高热、出汗、呼吸困难,并很快发生昏迷。据报道,国内曾发生过人们使用五氯酚溶液浸泡木材时,因背负式喷雾器漏液…  相似文献   

6.
汽油的中毒途径比较广泛,它即可通过直接接触引起中毒,亦可在间接接触过程中出现中毒症状。如直接用汽油洗手、擦试机器,手经常在含铅汽油里浸泡,铅就会慢慢地通过皮肤渗入体内,积累一定量时,就会患上“铅中毒症”。如果穿着沾有汽油的工作服,就可能使皮肤脂溶解,促使皮肤干裂,再加上作业中有灰尘粘附在皮肤上,很易发生毛囊炎、皮炎、疖肿等病症。若直接用嘴吸入汽油,则中毒可能性更大。长期在超过容许浓度(国家规定工作场所汽油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0 ml/m3)的汽油蒸气环境中工作,会引起间接慢性中毒。   预防汽油中毒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认清汽油的含铅标记。为了引起职工的注意,特意在含铅汽油中加红色、黄色或蓝色染料,用来区分一般汽油,并警告大家不要用这种汽油洗手或擦洗机器。   (2)要注意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尤其长期在汽油蒸汽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经常打开门窗,检查室内汽油蒸汽的浓度。避免在超浓度环境中工作。   (3)要保持皮肤清洁。尽量不使皮肤直接接触汽油,一旦接触汽油要及时清洗,更不能用嘴吸油。  相似文献   

7.
酚中毒     
酚又叫羟基苯或石炭酸,是一种白色、半透明、针状结晶体,具有刺激人的甜辣气味,可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它广泛用于生产或制造各种化学物质,如用于石棉制品、酚醛树脂,合成树酯、炸药、肥料、油漆、除漆剂、药品、香料、橡胶织物、木材防腐剂等,还可在石油、皮革、造纸、肥皂、玩具、染料等行业中使用。 酚是高毒类物质,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腐蚀作用,而且易被无损皮肤和粘膜吸收,其蒸气也可经呼吸道吸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酚对人的危害主要是灼伤皮肤,酚的热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温疹、炎症、变色、坏死、腐烂等症状。皮肤被酚污染后,最好用浸…  相似文献   

8.
<正>砷化氢为无色带有大蒜气味的气体。微溶于水,溶于酸、碱、乙醇、甘油等,易着火燃烧形成三氧化二砷,易与高锰酸钾、溴和次氯酸钠等溶剂起反应,生成砷的化合物;在水中迅速水解生成砷酸和氢化物。遇明火、高热易燃烧爆炸。人体通过呼吸道吸入砷化氢,会引起中毒。对人体的损害急性砷化氢中毒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数小时。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是指在  相似文献   

9.
氯气中毒 1964年 9月 14日晚8时许,日本富山市一家化工厂的氯气贮罐的管子端头破裂。倾刻间,氯气猛烈喷出,借助当时1.5米/秒的微风,向低处流动,造成了533人中毒,47人住院,农作物受害,损失约6加万日元的一起世界闻名的重大事件。 氯气对人的毒害是很厉害的。中毒后,轻者咳嗽、咽痛、鼻粘膜和眼粘膜充血红肿;重者有喉头肿胀,支气管痉挛狭窄,气管溃疡性发炎,粘膜碎片剥落,从而出现吐血、急性肺水肿。在发生高浓度急性中毒时,会引起“闪击型”死亡,即吸入氯气几分钟后便致死。皮肤接触高浓度氯,会在暴露部位引起灼伤或急性皮炎。 氯气是化学工业…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4年10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实施,为指导企业做好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性意见。三硝基甲苯(TNT),为白色或淡黄色针状结晶,俗称黄色炸药,无臭、有吸湿性;熔点80.35~81.1℃、达沸点240℃时爆炸;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苯、甲苯、丙酮,突然受热也能引起爆炸。三硝基甲苯作为炸药广泛用于采矿爆破、隧道开凿、建筑拆毁、染料制造,  相似文献   

11.
一、铬及其化合物中毒与预防铬(Cr)是一种钢灰色、坚硬而脆的金属。它有二价、三价和六价化合物。金属铬毒性较小,二价、三价化合物的毒性也不大,而六价铬化物,如铬酸、铬酸钠、铬酸钾、重铬酸钾等都能溶于水,对人体的毒性特别大,可引起皮肤溃疡、刺激性皮炎、粘膜溃疡和鼻中隔穿孔,甚至引起支气管癌。铬中毒主要是六价铬化合物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石油化学工业正在飞速发展。为加强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广大职工的安全和健康,石油化学工业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写了《常见化学毒物中毒的防治丛书》,介绍丙烯腈、二硫化碳、有机磷、三硝基甲苯、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机氟、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羰基金属、汞等常见化学毒物中毒的防治知识,即将陆续出版。目前,己由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了《丙烯腈中毒的防治》和《羰基金属中毒的防治》。书中主要介绍丙烯腈和羰基金属的毒性、中毒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中毒…  相似文献   

13.
怎样防治苯胺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胺是一种带有芳香气味的棕色油状液体,具有高度脂溶状,在工业上广泛用于染料、医药、印染、油墨、橡胶、香料、制药等行业。在投料、出料、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可经无伤皮肤吸收或经呼吸道吸入蒸气而发生_中毒。气温过高、饥饿、热水淋浴和饮酒等均可加重或诱发中毒。  相似文献   

14.
郝凤桐 《劳动保护》2013,(12):112-112
误吞服了家用温度计中的水银,是否会引起汞中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通过临床试验和长期对中毒医学的研究,为我们做了细致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认为,在工农业生产中。毒物主要从呼吸道吸入人体。其实,这仅对了一半。近年研究表明,约有四分之一的职业中毒是皮肤吸入了毒物所致,有些毒物经皮肤吸收已成为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全国农药中毒调查表明,71.4%的职业中毒是经皮肤吸收引起的,TNT炸药粉尘甚至在国家最高允近浓度1毫克/立方米之下也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白内障。 毒物是如何从皮肤进入人体的呢?这主要是由人体皮肤结构的特点造成的。一般成人约有2平方米的体表。皮肤分表皮和直皮两层,表皮含脂质多,且结构紧密,能阻止多种非脂溶性物质的自由通过,但多数脂溶性物质很容…  相似文献   

16.
氯丁二烯为无色有刺鼻气味的易挥发液体,沸点59.4℃,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甲苯、甲醇、汽油等。 氯丁二烯属中等毒性,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氯丁二烯经呼吸道吸入后,仅有2%从呼吸道和尿排出,大部分在体内与谷胱甘肽赵作用,将氯脱去而成氯化氢。当氯丁二烯使动物中毒时.体内还原型谷腕甘肽的量明显减少。因此,测定血液中谷腕甘肽量可作为毒作用的指标。筑丁二烯有致突变性,在接触氯丁二烯的工人中,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多。 氯丁二烯可引起急性中毒,一般由事故引起。主要症状有眼、鼻及上呼吸道粘膜亦撇、轻咳、胸痫…  相似文献   

17.
三氯乙烯为无色、似氯仿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遇火生成光气。 三氯乙烯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通常约有50~60%的吸入量贮留在体内,经肺排出的三氯乙烯占吸收总量的19%。 三氯乙烯属于蓄积性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有一定的后作用。其麻醉作用仅次于氯仿。 三氯乙烯可致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当吸入较高浓度时,可发生轻度吸入性中毒。一般在吸入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疲乏、耳鸣、酪酊感,易激动、嗜睡或失眠、步态不稳、肢体发麻、震颤、肌肉和关节疼痛等。当吸入高…  相似文献   

18.
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是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发生率最多的几种事故之一,不仅会导致生产作业人员急性职业性中毒其至死亡,同时也会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2012年以来,一些行业与企业又连续发生急性氯气中毒事故.如8月20日江苏省如东县海宇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水处理工人李俊中毒晕倒在地.为救工人,公司老总徐建、车间主任张正福带头冲进去施救,但因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结果双双中毒身亡.另外2名前去施救的工人也发生中毒事故,幸好经过抢救脱离危险.由于缺乏或不落实科学的应急预案,不掌握应急处置原则,盲目施救,从而使事故扩大,后果令人震惊.掌握急性氯气中毒的应急处置原则,是有关行业与企业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钒是灰白色光泽金属。绝大部分钒用于炼制合金钢。在钢铁工业中对人体危害毒性最大的钒化合物是五氧化二钒。它对眼、鼻、咽喉、呼吸道、皮肤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可引起支气管炎哮喘及神经系统改变等。由于钒在体内蓄积量少 ,钒中毒多为急性中毒。在接触钒烟尘数小时后 ,工人出现流涕、眼烧灼感、流泪、咽痒、咳嗽、头晕、血压升高等症状 ,几天后病状加重 ,有胸闷痛、疲乏无力、嗜睡、手指震颤、下肢活动不灵、皮肤瘙痒等。急性钒中毒症状较轻者 ,及时脱离接触 ,可逐渐恢复 ;较重者可用大量维生素 C等对抗钒的毒性 ;对肺部感染等可采用对…  相似文献   

20.
炮烟中毒事故属于矿山事故类型之一。炮烟中的有毒气体是导致井下作业人员中毒的根源。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炸药的爆炸反应偏离零氧平衡、炸药组分混合不均匀导致爆炸反应不完全、炸药爆炸时周围岩石成分及环境因素是有毒气体生成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利用轨迹交叉事故理论模型探究了炮烟中毒事故发展过程,揭示事故发生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空间的交叉,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途径。针对防治炮烟中毒,提出了预防炮烟中有毒气体超标和炮烟中毒的实用技术,对矿山炮烟中毒预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