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兽用抗生素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球超过一半以上抗生素用于畜禽养殖,畜禽养殖源耐药病原菌、抗性基因及其传播风险愈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是畜禽养殖和抗生素使用大国,但兽用抗生素使用、病原菌耐药水平及其抗性基因类型等数据却较为缺乏,不利于今后畜禽养殖源耐药病原菌及其传播风险的控制。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的兽用抗生素使用情况、畜禽养殖源耐药病原菌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基因移动元件以及向环境传播的途径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规范合理用药、降低耐药病原菌及其抗性基因传播风险,建立从畜禽养殖场至公共环境全过程的抗性污染控制链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工业开发区区域环评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工业区域开发与单项建设项目的区别入手 ,阐述工业开发区区域环境评价的特点 ,并提出区域环评中在技术方法上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3.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4,(1):F0002-F0002
环评三所为环评中心专职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业务部门,现有高级技术人员10余人,其中,高级环境影响评估专家2人,博士学历2人,硕士以上学历9人。主要负责承接、组织实施规划环评、重大建设项目环评、环境风险评价、后评估及退役环评,清洁生产服务、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环境监理等技术咨询服务及相关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4.
闽江流域畜禽粪便的污染负荷及其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闽江流域畜禽养殖业现状分析入手,根据作物所需畜禽粪尿肥的最大量,估算流域各县市的畜禽污染物产生量和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对各县市畜禽养殖粪便污染进行潜在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闽江流域大多数集约化养殖场集中分布于中上游,并有向下游扩散的趋势;流域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平均达22.95 t·hm-2·a-1;整个流域的畜禽污染已对环境产生风险,尤其是富屯溪、沙溪流域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九龙江流域规模化养殖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 IS支持下采用养分收支平衡法对九龙江流域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规模化养殖污染负荷在不同类型养殖场的分配、空间分布规律以及规模化养殖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规模化养猪业年产粪尿量达107万t,以小型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污染负荷最高;整体来看,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环境风险不大,但由于养殖场的地理分布集中,造成近郊区域规模化养殖的环境风险极高;由于过多施用化肥,中远郊规模化养殖粪尿未得到合理利用而流失。位于水系附近的养殖场对水体影响较大,根据“福建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为减少规模化生猪养殖对九龙江水质的直接威胁,需搬迁主要支流沿岸1 km范围内的规模化养猪场250个。  相似文献   

6.
九龙江流域规模化养殖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GIS支持下采用养分收支平衡法对九龙江流域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规模化养殖污染负荷在不同类型养殖场的分配、空间分布规律以及规模化养殖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规模化养猪业年产粪尿量达107万t,以小型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污染负荷最高;整体来看,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环境风险不大,但由于养殖场的地理分布集中,造成近郊区域规模化养殖的环境风险极高;由于过多施用化肥,中远郊规模化养殖粪尿未得到合理利用而流失。位于水系附近的养殖场对水体影响较大,根据“福建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为减少规模化生猪养殖对九龙江水质的直接威胁,需搬迁主要支流沿岸1km范围内的规模化养猪场250个。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作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世界各国的畜禽养殖,造成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扩散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笔者梳理了国内外在兽药抗生素登记、使用、标准以及防控计划等各环节的管理政策,从不同角度分阶段提出了我国兽药抗生素环境风险控制管理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兽药环境监管机制,从源头控制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制定兽药抗生素环境风险评估导则,从登记环节规避环境与健康风险;加快制定粪便和污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控制标准,从使用末端消除污染;加强含有抗生素的粪便处置与管理,限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环境溢出;推广生态有机农业的开展,以期为我国兽药抗生素的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及其规划环评工作现状。在对10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评价指标体系在结构层次和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建立了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并展望了其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畜禽环境中抗生素的去除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造成养殖环境抗生素大量蓄积,尤其是在畜禽粪便中,长期的积累不仅污染养殖场内土壤环境,残留的抗生素还会随畜禽粪便进入周边水体及农田环境,威胁农作物及人体健康。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生素的降解工艺及降解规律方面,而对其去除效率的影响因素及风险评价研究相对较少。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抗生素的降解转化及去除方式等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抗生素在畜禽环境中的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为抗生素的高效去除、风险预估及畜禽粪便资源化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环评三所为环评中心专职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业务部门,现有高级技术人员10余人,其中,高级环境影响评估专家2人,博士学历2人,硕士以上学历9人。主要负责承接、组织实施规划环评、重大建设项目环评、环境风险评价、后评估及退役环评,清洁生产服务、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环境监理等技术咨询服务及相关科研工作。截止目前,环评三所已完成各项技术报告10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大型环评项目10余项,在严格遵守各级环保部门规定的条件下,遵守与委托方的约定,高效、高质、高水平的完成各项技术服务,受到了委托方和业内专家的好评。1.化工石化医药领域环评主持完成化工石化及医药类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审查的建设项目环评8项,国家重点工程30余项,省部级重点工程10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的"中石化天津分公司100万吨/年乙烯项目"环评项目经  相似文献   

11.
畜禽养殖氨排放核算方法和模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氨排放核算方法体系及相关模型,比较和评价了基于物质流核算和基于阶段管理模型的两类模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在地区范围基于总氨态氮的物质流核算方法得出的结果较基于总氮的核算方法得出的结果更准确,而基于阶段管理的氨排放估算方法则更适合养殖场尺度氨排放核算;基于目前我国氨排放研究重点关注区域宏观核算和对微观管理指导不足的客观现实,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阶段管理模型和区域统计模型的自下而上畜禽养殖氨排放核算框架新思路;指出未来氨排放核算研究重点包括阶段管理模型的精度提升、区域统计量的收集和数据准确度的提升、规模化畜禽养殖管理模式基础信息收集和粪污处理技术优化等方面,以期为我国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和精准治污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工业集中区的属性,比较了规划环评与区域环评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以镇江新区姚桥镇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为例,提出了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即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为主导,参考《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在污染源强和环境影响预测方面进行定量评估,在清洁生产及环境准入门槛设置方面加以约束,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刚性要求.该文提出的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可为同类区域规划环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蕾  王郑  曹世玮 《生态环境》2014,(2):359-364
环境雌激素是一大类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干扰生物体内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活性等,或与生物体内激素结构相似而发挥激素作用,对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及行为产生不利影响。环境雌激素包括天然雌激素及人工合成类雌激素。随着国内畜禽养殖的规模与数量的不断扩大,养殖场成为了一个很大的环境雌激素的产生源,其环境风险应得到相应的重视。目前对畜禽养殖过程中环境雌激素的产生量以及雌激素进入环境后的迁移转化行为已有很多的研究,包括野外的调查与实验室内机理研究。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的大量雌激素进入环境后能够被土壤吸附及微生物降解。室内的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土柱迁移试验及降解研究均表明雌激素进入环境后绝大部分迅速被吸附到土壤颗粒或悬浮胶体、沉积物颗粒上,同时发生转化与生物降解,由此推断其对周边环境中的雌激素贡献很小。然而,野外调查结果却表明实际情况下雌激素的迁移性高于理论期望值。因此,畜禽养殖对周边环境中雌激素的贡献量的大小尚未明确。本论文综述了畜禽养殖过程中环境雌激素的排放情况,结合国内外的调查研究,阐述了畜禽养殖产生的环境雌激素在土壤及水体中的迁移与降解行为,探讨了影响准确评估畜禽养殖排泄物对周边水体中雌激素贡献大小的因子,并提出了今后应开展原位吸附与迁移的实验,重点考虑天然有机质及抗生素等共存物质对雌激素环境行为的影响,建立综合模型来估算不同时期养殖场对周围水环境雌激素的贡献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是优化畜禽养殖业空间布局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从禁养区划定依据和划定历史2个方面总结我国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情况,对比分析了"水十条"后时期各地区禁养方案中禁养范围的差异性,进一步系统分析了部分禁养区划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禁养区畜种及养殖场规模界定模糊;(2)禁养区范围设置不合理,起始边界描述不明确;(3)禁养区考虑的环境要素尚不统一。最后,提出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的编制建议,以期为管理部门开展畜禽养殖禁养区方案划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杨 《生态环境》2005,14(2):271-274
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快速发展,行业污染危害日益严重,对自然环境和居民健康威胁很大。由于技术经济原因,只有综合利用、农牧一体的方法才能根本解决养殖场污染问题,但这种方式在我国存在着诸多推广障碍:环境标准和监管体系有缺陷、资金和技术门槛较高、副产品没有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等。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促进综合利用:提高养殖场的排污标准和排污费征收标准,按照工业污染治理的办法进行养殖场环境监管,对这类污染在重点地区开展专项整治,从税收、土地价格、贷款等方面扶持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畜禽养殖场周边地表水污染特征及环境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珠三角畜禽养殖场对周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珠三角广州、东莞、惠州、肇庆和佛山地区畜禽养殖场周边地表水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样品中13项污染指标:氨氮(NH_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_(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全盐量(TS)、悬浮物(SS)、粪大肠菌群(FC)、酸碱度(pH)、砷(As)、镉(Cd)、六价铬(Cr)、汞(Hg)和铅(Pb)的含量,采用《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GB/T 19525.2—2004)、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地表水中各污染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及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除pH和TS外,其它常规污染指标的平均浓度和最高浓度均远高于综合标准限值,重金属指标中除Cr和Hg的最大浓度超标外,平均含量均低于综合标准限值。从污染物来源分析结果初步推断,地表水中NH_3-N、TP、COD_(Cr)、BOD_5、FC、Cr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废水的污染,As、Cd、Hg、Pb受环境背景值影响较大,pH和SS和水体理化性质有关,TS与底泥中盐分释放有关。环境质量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畜禽养殖场周边地表水达到重污染级别,综合污染指数为3.86,主要污染因子为FC、TP、CODCr和NH3-N,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628、7.08、6.19和3.16,长期暴露于畜禽场周边极易导致水体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7.
结合从事基层项目环评管理工作的体会,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现状调查、评价方法、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今后环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种养结合是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防控畜禽养殖污染和减少农田化肥施用的重要途径。2001—2013年江苏全省及各地市普遍存在农田氮磷盈余现象,氮磷盈余强度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性特征,苏北各地市氮磷盈余强度普遍高于苏南、苏中地区,化肥过量投入是农田氮磷盈余的主要驱动因素。与2001年相比,2013年全省及多数地市氮磷盈余强度下降幅度较大,全省农田氮磷平衡状况正在改观。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养殖场种养结合意愿的影响因素,发现养殖场是否获得过养殖环保政策补贴、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养殖规模和配套土地面积等因素对养殖场种养结合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类畜禽养殖数量为基础,采用参数估算法估算了该区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及其中的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氮(TN)和总磷(TP)质量,结合各县(市、区)耕地面积计算得到畜禽粪便耕地负荷量,并以畜禽粪便耕地负荷警报值评价各县(市、区)畜禽粪便负荷量的承受程度。结果显示,2011年该经济区畜禽养殖共产生3 129.42万t粪尿,83.34万t CODCr,6.97万t NH3-N,17.19万t TN,5.79万t TP,该区这些污染物产生量约占全省的40%。对畜禽粪便耕地负荷警报值的分析表明,该经济区有9个县(市、区)畜禽粪便负荷量尚未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其余26个县(市、区)畜禽粪便负荷量从理论上来讲都对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尤以南昌市青云谱区和九江市浔阳区畜禽粪便负荷量对环境的污染威胁最大。  相似文献   

20.
畜禽养殖氨排放清单研究现状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在雾霾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从源头上控制氨排放,对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尤为重要,而畜禽养殖作为人为源氨排放的重要来源备受关注。准确的畜禽养殖氨排放清单对于核算氨排放量、识别主要排放源进而制定有效的畜禽氨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畜禽养殖氨排放清单的发展历程,总结欧盟、美国和中国畜禽养殖氨排放清单的运用情况,结合某生猪养殖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中国指南和欧盟方法(EEA方法)。结果表明,畜禽氨排放清单归纳总结为整体系数法、阶段系数法;用EEA方法核算的栏舍、存储环节氨排放系数显著高于中国指南核算结果和实测结果,中国指南核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大致接近,归因于中国指南对于关键参数如总氨态氮(TAN)进行了本土化取值,但氨挥发率等核心参数的本土化研究的缺乏仍然制约清单的准确性;清单参数结构与中国现有的畜禽基量统计数据匹配度不高。亟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畜禽排泄物中TAN量、氨挥发率和非氨转化率等基础核心参数的实测研究,以便为中国养殖业氨排放清单本土化编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