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硼泥复合混凝剂处理浴池下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硼泥复合混凝剂处理COD150~300mg/L、阴离子洗涤剂(LAS)50~100mg/L、悬浮物(SS)35~110mg/L的浴池下水,最佳工艺条件为:硼泥复合混凝剂投加量40~60mg/L,PH值范围6.0~9.8,搅拌速度120r/min,搅拌时间3min,沉淀时间30min,取混凝沉降后的上清液进行测定,出水的PH、SS、COD、LAS均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随水温  相似文献   

2.
用二相UASB反应器处理碱法草浆黑液,酸化相为8.87L的普通升流式反应器,甲烷相为28.75L的UASB反应器,系统温度35±1℃。结果表明:当酸化相进水COD5513 ̄955mg/L,SO4^2-8370 ̄1041mg/L,pH值为5.5时,二相系统COD去除率为76.18%。  相似文献   

3.
滇池烷基苯磺酸钠的分布,降解及对鲤鱼的危害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滇池水中LAS含量为0.018~0.029mg/l,局部水域达0.2~0.7mg/l;ABS强烈地吸附在底质中,以湖体呈曲线分布,平均含量高达0.43mg/kg,16h内LAS动态降解率比静态降解率高2.2倍,不同浓度的LAS对滇池鲤鱼的结果表明,5~35mg/l浓度水中,溶解氧下降,pH值升高,产生急性危害效应,半致死浓度48TL50为3.0mg/l,完全浓度为0.3mg/l。当LAS含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测用多参数光纤化学传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发光二极管、光导纤维和硅光电二级管检测器研制成可供环境水pH值和大气中SO2、NH3检测的光纤多参数传感系统.仪器对pH值的响应可低达001pH,对水中NH4+的检测限为2×10-6mol/L,SO32-的检测限为2×10-4mol/L;仪器体积小,可用电池供电、便于野外监测,检测准确、稳定,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5.
微电解法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刘振宇  王栋 《环境工程》1998,16(3):24-27
利用微电解反应器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溶液、洗浴废水和采油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电压、停留时间、pH值和电导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处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LAS废水的最佳处理电压在20V以下,停留时间60~90min,CODcr、LAS的去除率在65%以上,处理电耗受原水电导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UASB处理淀粉废水的工艺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燕  韩卫清 《环境科技》1996,9(4):10-12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装置,对面粉厂中的淀粉废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应注意UASB装置的反应区高度,酸化现象的发生,pH值的严格控制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当淀粉废水的COD浓度为4000mg/L~8000mg/L处理效率可达90%摇上。  相似文献   

7.
河流水体中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含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盐河中水体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在水体中的分布状况、自净和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污水中LAS主要迁移到底泥中,底泥中LAS同系物在各个时期中含量和波动幅度的顺序是:C12>C11>C13>C10.  相似文献   

8.
铁锈及Fe(OH)3处理硫酸盐废水厌氧方法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投加铁锈或Fe(OH)3可明显改善含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能力,使趋于失败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恢复正常工作对SO42-为5000mg/L,CODCr为15000mg/L的合成脂肪酸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d,由40%以下的COD去除率提高到投加铁锈或Fe(OH)3后的73%和82%,出口pH值由53上升到73,产甲烷气量由0.3L/d上升为22L/d.并提出了Fe(OH)3比铁锈在去除S2-干扰更有效,去除S2-干扰可使厌氧处理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SBR法在屠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屠宰废水的工作应用,设计的SBR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当废水CODcr值在900-1100mg/L时,经SBR处理,出水可达地方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酸解一氧化絮凝法处理二基二硫合成废水这一新工艺,能够脱除不可生化有机废水中高浓度的COD和S^-2。本工艺较佳运行条件是:酸解一级处理,PH值1.5以下,反应时间为1.0-2.0h;反应温度100-120℃,二级氧化絮凝处理;PH值在10-12之间;反应时间2.0-3.0h,在此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为11000mg/L和S^+240000mg/L以下时,出水完全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CO  相似文献   

11.
ISCL(S)T软件功能分析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巍 《福建环境》1999,16(1):8-12
中英合作COZEE项目选择泉州市为试点开展综合环境管理计划,在大气环境规划的制定中,首次采用英国咨询专家推荐的ISCL(S)T软件,并取得了良好的计算效果,合理地制定出泉州市规划区大气污染物分配、控制方案。该文分析了ISCL(S)T软件的功能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ISCL(S)的先进性、实用性,探讨其在环境规划中的运用方法。这对ISCL(S)T软件在我国环境科学研究中的推广运用具有良好的借鉴作  相似文献   

12.
序列间歇式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好氧SBR法处理生物制药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废水中不需另加氮磷营养物质,当进水CODCr为911~3280mg/L时,在曝气16h条件下,出水CODCr在350mg/L以下,BOD5在80mg/L以下,SS在150mg/L以下,皆达到生物制药工业废水二级排放标准。本文还对好氧SBR法的有机物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含水量和有机碳的大量研究,本文用纯化学参数沉积物的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定义了一个新的沉积物粒度标准,即“粒度标(GSL)”,GSL=ψ.Corg,把其数值0.05,1.0,10.0作为砾、砂、粉砂,泥的分级标准,与原有的φ标准-φ,4φ,8φ分级相对应,用GSL研究黄河口北部海域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实践证明,GSL粒度分布与用筛析法得到的粒度分布结果完全一致,GSL为纯化学工作者研究海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制的新型混凝剂ASDⅡ,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的处理效果优于氧化沟法。CODcr去除率高达70~80%以上,处理水CODcr约20~40mg/L,pH值呈中性,SS几无,为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新型混凝剂ASD—Ⅱ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愿新型混凝剂ASD-Ⅱ,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的处理效果优于氧化沟法。CODCR去除率高达70-80%以上。处理水CODCR约20-40mg/L,PH值呈中性,SS几无,为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用A—A—A法处理羽绒加工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玉兰 《环境工程》1995,13(5):10-12
用缺氧-厌氧-好氧(A—A—A法)处理工艺治理羽绒加工废水。原废水的COD1000~2000mg/L,BOD400~500mg/L,SS>1000mg/L,经治理后,COD<100mg/L、BOD<30mg/L、SS<70mg/L、pH6~9,达到新、扩、改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法处理羽绒加工废水具有运行稳定可靠、耐冲击负荷,出水水质好、无污泥排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海水烟气脱硫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海水对电厂烟气进行脱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气SO2浓度为3429~5714mg/m^3,在装有一块塔板的筛板塔中,液气比为25L/m^3时,脱硫率可达80%以上,吸收SO2后的吸收液经30min的空气曝气,SO^2-3转化为SO^2-4的氧化率可达到100%,经氧化后的中吸收液用未吸收的SO2的海水以1:1中和后,PH值可达到7左右,仍可排放海中。  相似文献   

18.
水葫芦强化预处理-两相厌氧生物处置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葫芦强比预处理后再进行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其平均产气量可达134L/kg鲜水葫芦,较之单纯两相厌氧处理,产气量提高40%;气体中甲烷含量为75.1%左右;系统出水CODCr320mg/L左右,SS在40mg/L左右.在系统稳定运行过程中,产酸相处于酸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某丝绒印染废水难生化降解,水质多变,CODcr,色度和SS分别为817-1930mg/L,229-800倍和542-1000mg/L.采用传统的生物接触氧化一气浮组合处理工艺系统,出水CODcr和色度分别在400mg/L和200位以上,远不能达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应用缺氧/二级好氧废水处理新工艺对原生化系统进行改造后,出水CODcr,色度和SS分别小于69mg/L,40倍和17mg/L.达国家太湖流  相似文献   

20.
乳状液膜法处理造纸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液膜法处理造红黑液的传质机理及膜配方:黑液中有机物选择性透过液膜,属Ⅰ型促进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以煤油,LMA-1,H2SO4组成的体系较稳定,且LMA-1含量为3g/100mL煤油,内相试剂H2SO4溶液浓度为4mol/L,黑液中COD去除率为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