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如何实现甲烷减排是当前油气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工作,而甲烷排放的准确定量对于推动确定减排目标与对应技术手段至关重要。从目前油气行业采用的甲烷排放检测方法来看,车载甲烷检测方法具有不需要进入场站内部、检测覆盖范围较大、可以准确定位甲烷泄漏位置的优势,具备较强的推广应用潜力。文章详细介绍了示踪剂、下风向和走航式检测3类车载移动式甲烷排放检测方法的原理、移动实验平台搭建、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并结合国外油气行业生产过程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检测方法的优势与不足。示踪剂法检测较易操作,甲烷排放量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但在现场实际应用时,示踪气体获取、场站安全许可(示踪气体扩散通过场站)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下风向检测法估算结果较为准确,但风向、风速等现场条件会影响方法的准确性,误差在30%;走航式检测法目前更多用于天然气管网泄漏点定位,对于甲烷排放的估算还需继续开展研究。在针对石油天然气生产过程甲烷排放检测的实践中,建议充分考虑现场道路、气象、源强特征、油气地面工程布置特点等因素,针对性地选择检测方法,并考虑同步开展多种方法的对比检测。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但甲烷排放的短期温室效应影响更加显著,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天然气全产业链甲烷排放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针对甲烷控排制约管输企业高质量发展,文章论述了甲烷排放对管输企业、天然气价值的影响,通过研究甲烷控排现状,分析了天然气管网在甲烷管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起步发展较晚、基础工作不足、数据核查不准、减排路线不精等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加强对甲烷排放管控对策的完善与细化,完善甲烷排放管控的顶层设计,实施甲烷排放监测和核算体系,建立甲烷排放控制标准及规范,优化管网运行方式,加强重点排放源控制和技术研发试验,使用新工艺、新设备减少甲烷排放,推进LDAR风险管理,强化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对美国油气田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要求、排放系数、可行技术及相关治理费用进行梳理总结,为我国油气田VOCs排放标准、排污许可申请技术规范、污染源核算技术指南等制定以及油气田企业VOCs治理提供借鉴。美国新建污染源控制标准主要对油气田油气井完井、储存、气动阀、气动泵、压缩机、设备泄漏、无组织逸散等VOCs污染源提出管控要求。参照我国当前石油化学工业VOCs管控理念,可将上述污染源归为设备和管道组件密封点、物料转移和输送、工艺无组织、储存4个源项进行管控。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油气系统温室气体逃逸排放清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系统温室气体逃逸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在清单中统一考虑了油气系统可能存在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清单中不仅包括了温室气体的逃逸排放(泄漏、排空),还考虑了能源燃烧中的气体排放,所考虑的温室气体种类既包括甲烷,也包括二氧化碳。采用的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层次方法(Tier3),即设备清单法、操作时间法和活动水平法三种计算方法,详细地将排放源分类进行估算。该国对数据的管理、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不确定性分析以及在如何保证数据的持续性方面的作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油气行业作为甲烷排放的主要领域,探索及量化甲烷排放更有利于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为了加快我国油气系统中甲烷排放测量与估算的研究,文章提出天然气长输管道甲烷排放的量化案例,深入调研了某公司部分甲烷排放数据,并结合样本法和活动水平确定了甲烷排放量,最后预测了6种减排技术所产生的甲烷减排量。通过对系统使用减排技术前后的甲烷排放量比较,充分应用减排技术后系统全年甲烷排放量为409 043.644 Nm3/a,减排效果可达94.453%。应用该方法进行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甲烷减排量化,对油气行业早日达到“双碳”目标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甲烷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大幅度减少甲烷排放有助于降低近期温升,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相比其他排放源,油气行业的甲烷减排最快、最有经济性。而有效的减排政策和监管必须建立在完整、准确的甲烷排放清单基础上。文章以甲烷为重点,概述了美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和油气行业的报送制度,介绍了两个报送体系的覆盖范围、要求等相关差异,说明了设施界定、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来源、监测方法以及有待改进之处,并针对中国油气行业甲烷排放数据的质量改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天然气业务推动低碳转型是目前各石油公司的共识。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国际石油公司近几年纷纷对天然气业务进行投资、发展LNG业务并扩展天然气产业链。但天然气生产链中甲烷逸散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争议,甲烷相比二氧化碳具有更强的全球增温潜力,因此发展天然气需注意甲烷管控问题。文章基于天然气产业链中甲烷排放的主要环节,分析国际石油公司的甲烷管控策略和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视甲烷逸散基础数据的监测、对已有减排技术进行总结推广应用、开展进口天然气环境效益研究和开展甲烷与VOCs协同管控等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8.
石油石化企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简要阐述石油石化企业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全过程,确定石油石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种类、识别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列举重点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方法,为石油石化企业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工作、为完成国务院规定的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奠定数据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甲烷排放检测与量化测定需要注意的两方面问题,指出油气行业甲烷排放量检测不准确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检测仪器的精度和采样的精度(包括时间与空间因素)。对目前油气行业甲烷排放检测设备包括成像相机和路径集成传感设备、大气甲烷采样器、遥感卫星等进行梳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检测技术和设备的原理和特点,以及部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步在我国开展全面系统的甲烷排放检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甲烷是强势的短寿命温室气体。甲烷深度减排是实现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相比其他排放源,油气行业的甲烷减排最经济高效。但是仅靠部分企业的自愿减排行动将无法实现全球气候目标。明确减排责任、建立和健全甲烷法规标准体系是实现减排的重要 保障和依据。文章以美国为例,概述了联邦《清洁空气法》框架下国家空气质量标准、排放源控排技术绩效标准 和大气排污许可证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联邦油气排放源甲烷等大气污染物控排技术绩效标准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最新绩效标准提案的重点措施,并对中国未来油气甲烷法规的制定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不断加剧,碳排放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尤其是钢材生产的碳排放情况更是重中之重。针对国内钢材生产碳排放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碳排放抵扣计量方法,该方法以钢材生产碳排放计量基本方法——质量守恒法和活动水平因子法为基础,着重分析了钢材生产过程的理论碳排放、实际碳排放、碳排放抵扣以及企业理论直接减排潜力。并以某钢材生产企业为实例,对该企业生产流程中碳排放进行抵扣分析,识别与企业直接减排潜力相关的物质及流程,增加副产品及二次能源利用度,最后对企业碳减排潜力的研究方向做出初步展望,提出碳减排潜力的有利发展方向。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实用性,为该方法在钢材生产企业碳排放权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积极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共识。文章介绍了2011年以来最新的国际和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环境,分析其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特别强调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还提出积极参与行业碳减排政策研究、注重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抓住低碳经济重点发展领域、积极呼应碳金融和碳交易的发展趋势、注重天然气应用技术开发、加强余热余压回收节能等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温室气体统计边界确定、活动水平数据收集、排放量统计到编制形成石油企业需要的温室气体清单,介绍了石油企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做好编制工作的一些做法,为石油企业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国际有色行业协会和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常用算法,总结归纳应用于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估算,从估算方法和结果上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以原铝生产CO2排放估算为例,对有色金属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实证分析,为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提供参选方法,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5.
In vitro methane emissions from different rice paddy soils and algal mats were studied under anoxic an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Methane production from rice paddy soils cultivating different strains of rice was found to be appreciable under anoxic conditions, but considerably reduced under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nd dependent on rice cultivars (strains). A contradictory result was obtained with a Gobindabhog cultivated rice field (a strain of rice with aroma), where methane yield under anoxic was greater than that under atmospheric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aerotolerance of methanogens or 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microaerophilic methanogens. The results from algal mats corroborated these findings.Methane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greenhouse gas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global thermal warming (GTW). Flooded rice paddy fields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a most prominent source of abiogenic methane emission, though considerable uncertainty exists regarding the true estimates of methane emission. Factors affecting methane emission and its abatement have been examined. In spite of increasing methane emission, rice cultivation leads to enormous utilization of the green house gas carbon dioxide and release of oxygen to the atmosphere. Thus, the contribution of methane to GTW (from rice paddy cultivation) is more than compensated by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Appropriate steps have been suggested for the reduction of methane emissions,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is the restoration of methane sinks.  相似文献   

16.
有色金属行业CO2排放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国际有色行业协会和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常用算法,总结归纳应用于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估算,从估算方法和结果上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以原铝生产CO2排放估算为例,对有色金属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实证分析,为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提供参选方法,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