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9年入冬以来北半球经受了创记录的严寒侵袭,联合国IPCC报告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地球气候变化趋向陷入纷争的境地.从地质学和考古学的视角,以更长的时间周期去认识和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和成因机制,或许对将来气候的长期预报有所启示.地球在漫长的演化史中经历了以千万年计的"地质气候旋回"、千百年计的"史前气候周期"及近现代以百年计的"世纪气候波动".不同级次的周期均为内在自然因素所制约,CO2含量在地球演化史中趋于波动下降过程,当代的CO2浓度和气温均处于地质史的低点.人类活动可能在百年尺度内存在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自20世纪初开始至今近百年升温趋向中,令人关注的是在中国曾有1941年、1969年、2009~2010年之交极度低温的出现,"低温节点"时距约为30~40年,似与海洋存在数十年为变化周期之说相近.由此引发对人为因素导致持续增温的质疑. 2009年入冬以来的严寒是否为近百年升温波动周期的终结抑或只是次级的突变因素所致,尚有待观察.但自然因素主导的周期波动规律不可逆转,不能被未经实证而被夸大了的"人为因素"所左右.  相似文献   

2.
本文不仅论述了气候对齐齐哈尔市卫生填埋场填埋作业和填埋设备的影响,而且根据齐齐哈尔市的气候特点,结合卫生填埋技术在齐齐哈尔市的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齐齐哈尔市卫生填埋场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飞机气候试验   总被引:22,自引:18,他引:4  
现代战争要求飞机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飞机气候试验是在进行复杂气象条件试飞前需要完成的气候环境试验,用以验证飞机和地面保障设备的气候环境适应性设计,保证飞行安全。结合国内外气候试验发展情况,介绍了飞机气候试验的目的、重要性、试验内容、试验管理及工作程序等。  相似文献   

4.
早始新世气候适宜期发生在53?—?51 Ma,是新生代早期一段气候持续温暖时期.与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和上新世气候适宜期相比,早始新世气候适宜期更加温暖.对于该时期驱动机制的理解有助于深入认识未来温暖气候状况的变化.本文总结了前人提出的构造尺度气候变化的假说,推断出早始新世气候适宜期可能是由于板块构造活动变化导致的温室气体变化所造成,而星际暗物质变化对早始新世气候适宜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中系统地论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分布和生产力的潜在响应,以及森林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气候保护联盟是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创立的非赢利性、无党派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开展游说运动来推动解决气候危机的政治意愿。现任董事会主席是阿尔·戈尔,他倡导和领导气候保护行动已达30多年,并将自己获得的诺贝尔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气候保护联盟。  相似文献   

7.
气候组织     
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于2004年由时任英国首相的托尼·布莱尔先生和来自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的20位商业精英和政府领袖共同发起成立。到今天已发展成为在全球最享有盛誉的专注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非政府、非营利性机构之一。发展至今,气候组织的活动和项目已涵盖应  相似文献   

8.
当下,基于气候变化而出现的贸易壁垒(以下简称气候贸易壁垒)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比如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所规定的碳关税条款便是典型的气候贸易壁垒。气候贸易壁垒将对我国外贸产生全方位的负面影响,进而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气候贸易壁垒既属于政治问题,也属于法律问题。对我国而言,一个好的消息是WTO目前尚未承认气候贸易壁垒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气候融资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推动力量。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气候融资的发展演变,并在综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资金常设委员会评估报告、CPI以及OECD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气候融资的规模和组成。研究发现,当前气候融资总体呈上升趋势,私营部门是主要来源。同时,国际气候融资呈现出多边资金规模低于双边、适应资金占比较低、优惠度整体不高、亚洲系主要受援地区等特点。结合发达国家的出资承诺和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本文认为国际气候融资未来发展将呈现私营部门资金占比逐渐增大、多边气候基金发挥核心作用、双边气候资金占据主导地位、多边发展银行保持引擎效应等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气候金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所出现的金融解决方案,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趋势。文中主要就气候金融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研究指出,从全球来看,气候金融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而形成,也必将伴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深入而发展。气候变化减缓化、适应化和气候友好技术市场化将是气候金融支持的三大领域。未来10年是中国气候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十三五"期间碳强度减排的投融资需求肯定超过"十二五"期间投融资规模;如果考虑到气候变化适应化的投融资需要,资金规模将会更大。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也是气候金融发展的良好机遇。总而言之气候金融日益发展和壮大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过程中的大趋势。相关金融机构和综合决策部门需要顺应这一大趋势,开拓金融可持续发展思路,创新金融政策和工具,服务发展绿色经济,服务建设环境友好、气候友好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衣服气候     
人穿上了衣服,衣服与人体之间便形成了局部气候环境,称之为衣服气候。适宜的衣服气候有助于调节体温,维持健康。辐射和对流散热是人体调节体温的重要方法。当外界温度低时,皮肤表面辐射出大量的热,通过体表空气的对流,身体就会发冷。如果我们穿上棉衣,盖上棉被就感到暖和。这并非是棉衣棉被可以产生热量,而是在它们中间含有松松的棉絮或其它絮状物,如丝棉、腈纶、驼毛、合成羊毛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气候危机愈发严峻,国内极端气候事件突发频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何维护气候安全、构建气候适应型社会就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暖战》一书系统剖析了国外气候安全治理的经验与措施,对国内统筹推动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气候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其核心观点和...  相似文献   

13.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是距离现今最近的一个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气候适宜阶段,现有记录大多显示全球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期间气候以暖湿为特征。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作为北半球中纬度面积最大的干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气候如何响应全球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气候变化对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内陆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实现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西北内陆干旱区具有年代控制的15个剖面的孢粉、同位素、磁化率等19项记录,并选取各记录中指示意义明确的气候代用指标进行集成、分析,发现多数剖面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不同时段出现了湿润化特征,但湿润化的出现、结束时间不同,自西向东,湿润事件结束(或适宜期后干旱化增强事件出现)的时间变晚。推测西北内陆干旱区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气候演化主要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但湿润事件结束或适宜期后干旱化增强事件出现及其呈现出的时空差异则受区域构造活动及气候系统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风险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中国亚热带地区273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IPCC SRES A2情景下未来亚热带地区温度、降水模拟数据,综合考虑柑桔气候适宜性水平及其变率变化,构建柑桔的风险度模型,对未来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风险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风险度出现了不同速度和形式的趋势性变化,近46 a来,柑桔气候风险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以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增加最快;同时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气候风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着区域分异性,中国亚热带柑桔气候风险在其北部边缘地带和西部高山地区风险度是降低的,在中部和南部风险度是升高的,尤其以中部地带升高最快。  相似文献   

15.
<正>气候工作基金会(Climate Works Foundation,简称“CWF”)是一家全球性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公益慈善力量助力解决气候危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气候工作基金会于2008年3月26日在美国注册成立,总部位于旧金山市。自成立以来,气候工作基金会已向全球50多个国家750多家组织提供了超过13亿美元的慈善捐款,用以推动这些地区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中国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进程中的重要战略伙伴,也是气候工作基金会关注的重要国家。目前,气候工作基金会正在积极筹备中国办公室组建。  相似文献   

16.
<正>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定地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明确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框架,积极兑现承诺、加强合作,与各国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气候投融资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气候投融资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和窗口期。为持续有序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我国需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标准体系,助力"一带一路"绿色低  相似文献   

17.
中亚地区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根据中亚5 国100 个气象站1901-2000 年月平均温度和降水资料,运用Miami、Tho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对中亚地区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 法、并结合ArcGIS 和SPSS 对其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亚地区100 a 降水气候生产潜力(Yr)和蒸散气候生产潜力(Ye)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温度气候生产潜力(Yt)趋势相反,Yr 和Ye 均发生了4 次突变,Yt 没有发生突变;②气候生产潜力区域差异明显,其中,Yt 呈从西南向东北减少的趋势,Yr 和Ye 变化比较复杂,大致具有东部大于西部的规律;③增温增湿的气候变化趋势有利于中亚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中亚气候生产潜力对增湿的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正>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热浪到东非的饥荒,我们深处气候紧急情况的迹象变得日益明显。在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C的气候下,世界各地都已受到影响。正如过去12个月发生的事件所显示,人们正遭受深刻的气候影响,包括生命、土地、文化、家园和生计的损失,农业系统的破坏和混乱,以及流离失所和粮食无保障情况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网虫 《沿海环境》2000,(7):29-31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越 来越热,1997年开始席卷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让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但随着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类对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会日益加强,忧心忡忡的科学家在新世纪乍始便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展开了新的一轮争论,而这场拔河拉锯战的焦点则集中于一关注全球气候冷热走势。 地球气候的冷暖变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将对人类的全球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产生作用。 借助先进的气象卫星和大型计算机,人类对全…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下淮河流域冬小麦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参照已有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和冬小麦生理气候阈值,建立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选取淮河流域及周边地区43个县市4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对该流域冬小麦气候适宜性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温度、降水、日照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和温度、降水和日照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一致性,它们和气候适宜性都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降水和温度是影响该流域气候适宜度的重要限制因素,尤其是降水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气候适宜性倾向率主要受日照的影响,以0.002/10a的倾向率下降;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性倾向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