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生活污水常检测出含诺氟沙星(NOR)而引起广泛关注,为了探寻含NOR生活污水对人工快渗系统(CRI)处理污水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NOR进水浓度下CRI系统出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等浓度和脱氮菌的空间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进水NOR浓度在300μg/L以下时,CRI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随浓度升高而升高,最终去除率较不含NOR系统升高了2.03%。但对COD、氨氮的去除效果是降低的,最终比不含NOR系统分别降低了3.34%、2.71%。进水NOR浓度超过300μg/L后,系统去除COD、氨氮、总氮的效率下降明显,分别较不含NOR系统下降了19.44%、17.90%、4.04%。NOR浓度对反硝化菌(DNB)的抑制作用强于硝化细菌,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抑制作用强于氨氧化菌(AOB)。初步证明处理含NOR浓度为300μg/L以下的生活污水对CRI系统无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吗啉生产废水的特点,制定处理工艺路线,通过生化试验和化学氧化试验,研究该工艺对废水COD和氨氮的处理效果,并确定生化各段停留时间及氧化剂投加量等工艺参数,最终开发出一套处理吗啉生产废水的工艺路线。试验结果表明:生化段试验进水COD平均7 725 mg/L,平均出水COD为168 mg/L,COD平均去除率为97.7%;进水氨氮平均浓度489 mg/L,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2.3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9.5%。最后经化学氧化处理后,出水COD60 mg/L,氨氮5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肖鸿  杨平  郭勇 《四川环境》2005,24(2):4-7,10
本实验采用新型厌氧—好氧一体化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研究了系统的启动与运行性能,并对系统的NH3 N去除效果作了初步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16℃~24℃的自然温度下,采用递增负荷、厌氧和好氧分期启动的方式,系统可在38天内达到较好的启动效果;在系统负荷运行期内,当系统总进水COD浓度平均值为3601 8mg/L,总出水COD浓度平均值为384 0mg/L,系统容积负荷平均值为2 54kgCOD/(m3·d),系统总HRT平均值为35 1h时,系统总COD去除率平均值达90 6%。实验还发现:当进水NH3 N浓度为280 3~350 7mg/L,整个系统的NH3 N去除率在68 5%~91 7%,平均为81 0%。由此说明,本反应器具有很好的COD去除性能和NH3 N去除效果,适合于处理COD浓度高且含有中等NH3 N浓度的有机废水。  相似文献   

4.
目前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着重于对氨氮的去除,很难达到去除总氮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去除氨氮及总氮,实验研究了不同进水pH、溶解氧浓度、进水C/N比及不同温度条件下间歇生物反应器中氮的存在状态及其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生物反应器运行初期氨氮、总氮浓度均有明显的下降;进水氨氮浓度在30-70mg/L的污水,优化处理操作参数为pH值8.0±0.5,溶解氧(4.2±0.5)mg/L,温度20~26℃,C/N为6,曝气时间6h,沉淀2h,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0%,总氮去除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抗菌素废水厌氧预处理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UASB反应器处理鲁抗制药的高浓度青霉素、链霉素发酵废水、溶媒废水及提炼废水是可以的.通过中温厌氧消化,当进水COD在15000mg/l左右、UASB有机负荷为5kgCOD/m3·d左右时,COD去除率为80%,出水挥发酸(VFA)小于10mmol/l.  相似文献   

6.
山西沁水盆地某区块煤层气采出水水质相对清洁,其主要超标项目为:悬浮物87.57±116.61mg/L,COD35.13±26.46mg/L,BOD5 7.94±6.17mg/L,氨氮5.16±6.37mg/L,氟化物6.38±2.38mg/L,挥发酚0.02±0.0043mg/L,石油类1.28±0.71mg/L。文章采用“混凝沉淀+化学氧化+活性炭吸附+活性氧化铝除氟”技术工艺处理后,采出水各超标项目降至COD 7.25±3.80mg/L,BOD5 0.94±0.48mg/L,氨氮0.10±0.06mg/L,氟化物0.41±0.25mg/L,挥发酚0.0023±0.0011mg/L和石油类0.02±0.01mg/L,均满足GB3838—2002《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Ⅲ类要求;悬浮物降至5.90±2.74mg/L,满足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 标准》一级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可以有效解决山西沁水盆地某区块煤层气采出水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鉴于城市生活污水缺乏易降解的碳源,且处理过程中可能导致碳排放量和运行成本的增加,提出基于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革新与污水自身产生能源的开发再利用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厌氧硝化反应—短程硝化反应—厌氧氨氧化反应结合的新工艺,成功运用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并对反应过程的沿程水质与COD、氮素去除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TN去除率达到91.8%时,反应过程中TN出水量低至3.7 mg/L,此时NH3-N和NO2--N去除率分别为99.6%与97.0%,且NH3-N与NO2--N能量损耗比值为1∶0.96;当出水溶解性的COD浓度低于12 mg/L时,去除率可以达到98.9%;使用厌氧氨氧化技术后,TN的容积负荷与去除容积后的负荷分别为0.92 kg/(m3·d)与0.79 kg/(m3·d),比同类生活污水处理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8.
SBR系统中pH与MLSS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SBR系统中pH值、MISS的变化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和反应条件相同时,将pH值控制在8.5,出水水质最好,COD去除率达到90.0%,总氮去除率达到99.4%;在进水水质和反应条件相同,反应器中MLSS为520mg/L时,出水水质最好,COD去除率达到85馏%,总氮去除率达到99.1%。  相似文献   

9.
张俊  张道斌  陈曦 《四川环境》2006,25(2):9-13
本文初步研究了用SBBR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在驯养结束后的20个连续运行周期里,控制曝气量为250 L/h,温度为27℃,有机负荷为0.4 Kg(BOD5)/m3.d。当系统进水CODCr,NH3-N分别为810 mg/L和93 mg/L时,系统出水CODCr,NH3-N分别为160 mg/L和28 mg/L,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此条件下可以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维持有机负荷和温度不变,在曝气量为150 L/h,200 L/h,250 L/h时分别测定不同进水水质时CODCr,氨氮的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当气量为250 L/h时,CODCr的去除率随进水CODCr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当进水CODCr为790 mg/L时,CODCr的去除率随气量的升高而升高,去除率为65.78%~79.68%,并且在1小时以后有较高的去除率。稳定运行8小时之后,去除率较接近各自的最高去除率。当气量为250 L/h时,氨氮的去除率随进水氨氮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进水氨氮较低时(低于50 mg/L),氨氮的去除率随曝气量的升高而升高,去除率为62.07%~97.69%。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西部某污水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对该水厂进行工程改造及优化运行。通过采用投加耐冷微生物、好氧池投加填料,改造微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以及调试运行参数以及间歇曝气等措施观察COD、氨氮、TN和TP去除效果的变化,最后辅以高效混凝沉淀池保证出水达标。实验结果表明:好氧池末端DO降到1mg/L时,出水TN浓度减少到17.57mg/L,TP浓度减少到0.48mg/L,氨氮和COD仍去除稳定;TN去除效果随着分点进水量增加而提高,出水TN平均浓度降到14.13mg/L;污泥回流比由100%减少到60%,TN去除率提高,出水TN平均浓度降到13.14mg/L;通过将好氧区改为间歇曝气后,氨氧化菌和反硝化除磷菌成为优势菌种,加强了氮磷的去除,出水TN、TP浓度分别为11.80mg/L和0.35mg/L,TP仍需。经过优化运行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要求,并有效的解决了氧化沟反应池内溶解氧盈余、污泥浓度控制等问题,同时起到很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非离子氨的换算工作在我国才刚开始,由于存在不少问题,给标准执行中带来一定困难。本文从水化学实际出发,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导出了水体中非离子氨分布系数(或百分率)的计算公式及其浓度的换算公式。既引入了水温,pH,还引入了离子强度,且介绍了两个水中离子强度的经验计算公式,使计算手续大为简化。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不仅能满足淡水水体的需要,也能满足其它水体,如海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化肥厂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经济效益分析;完善造气、合成氨和锅炉冷却水闭路循环系统,正确选用循环水药剂;改进脱盐水工艺,机泵密封冷却水和其他设备冷却水处理措施;如何搞好氨、水平衡,杜绝跑冒滴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An investigation of treated municipal wastewaters discharged into Texas streams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robable effect of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in receiving waters, based on existing data on ammonia levels which are lethal to various species of fish. Recorded data for most Texas citi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existing toxicity criteria for ammonia of 1/10 TLm= 0.31 mg/1 NH3-N, employing known discharge flow rates, and 7-day, 5-year or 7-day, 10-year low flows in Texas streams, appreciable numbers of sites were found to pose a threat to various species of fish. Using the bluegill (Lepomis macrochirus) as a median tolerance limit species, data from 65 cities which met the aforecited requirements, were analyzed. Those included a total of 92 wastewater effluents. Sixty-nine percent of those cities and 70% of their effluents exceeded the 0.31 mg/1 NH3-N limit in the stream below the discharge point. Thirty-seven percent of the cities equaled or exceeded the 96-hour TLm concentration limit of 3.1 mg/1 ammonia. Based on the 10 mg/1 NO3-N standard for intake water for potable supplies, 32% of the effluents resulted in a stream concentration which exceeded 10 mg/1, assuming a straight conversion of NH3-N to NO3-N.  相似文献   

14.
沸石粉吸氨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粒径、起始氨氮浓度、钾钠等阳离子、pH值、温度、城市污水有机物等因素对沸石粉吸附氨氮能力的影响,为沸石粉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粒径、起始氨氮浓度、钾钠阳离子等对沸石粉吸附氨氮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已在我国水质监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水体中氨氮自动监测分析仪器和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目前市场上占有率较大的仪器类型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目前氨氮水质分析仪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硼酸吸收液对含氨样品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用硫酸溶液吸收馏出液,对测定结果无影响;若用硼酸作吸收液,特别是微量测定,要将pH值调至10.0±0.5,才能达到溶液显色反应所要求的碱度,确保测定的精密度和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生物膨胀床技术处理含氨臭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自伟  李顺义  王岩 《四川环境》2007,26(3):15-17,24
针对传统生物除臭方法的一些不足,本试验提出采用生物膨胀床技术处理含氨臭气。文中系统研究了不同填料、进气浓度、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兰石和活性炭的混合物做填料时膨胀床对氨的去除率较高;当进气浓度低于100mg/m^3时,反应器对氨气的去除率在98%以上;适宜停留时间是28.6s。对反应器溶液中各形态氮浓度的分析可知氨在反应器中的转化以硝化反应为主,主要被氧化为硝酸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沸石是一种天然、有效、价廉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其对氨氮具有很强的选择吸附性。本文就国内在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机理、影响因素、沸石的改性及沸石研究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广泛探讨。阐述了国内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应用现状和进展,并指出沸石的推广要依赖于沸石改性和与其他工艺的联用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9.
氨氮降解菌最佳培养条件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效氨氮降解菌AD-5,研究了温度、pH值、摇床转速以及接种量对降解菌AD-5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解菌AD-5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宜培养基pH为7,最适宜摇床转速为120r/min,100mLLB液体培养基,最适宜的接种量为6.0mL。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菌株AD-5具有更高的活性。菌种AD-5对氨氮的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氨氮的残留浓度Y与时间X符合方程Y=73.3836e(-0.07722)X。  相似文献   

20.
牟文  孙卫平 《四川环境》1997,16(2):18-20
本文对氨电极测定空气中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其平均变异系数为47%;平均回收率为998%,测定结果与纳氏试剂比色法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适用于空气中氨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