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激素对男性生殖系统和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危害,已引起生命科学领域各国专家的高度重视。欧、美、日等国投入巨资和大量人力,对环境激素进行研究,以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文中阐述了环境激素对男性性功能产生影响的机理、危害以及我国环境激素污染的现状,并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环境激素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环境激素污染,使生物与人类的持续生存和繁衍受到威胁,有关环境激素的研究在整体上尚属起步阶段。该文通过以下3方向:环境激素物质快速筛选的方法研究;环境激素对生物与人体的毒理影响研究;环境激素的表生行为和环境效应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环境激素的研究及进展。有机污染在我国相当严重,已发现许多有机物具雌激素作用,故开展环境激素污染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环境激素类物质在工业生产、农业、医疗和畜禽养殖业中大量使用,并通过废水、排泄物等方式进入到水体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美国在环境激素污染控制和防治对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环境激素污染控制特点:一是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明确了对环境激素的监管规定;二是建立了环境激素监管机构;三是开展内分泌干扰物筛查项目,为环境激素的监管提供科学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着环境激素污染现状不清、排放标准缺乏、科学研究不足等问题。结合中国的现状,建议:完善环境激素监管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我国针对环境激素的标准;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源头治理,建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合成化学品日益繁多的今天,环境激素因其对动植物以及人类健康的威胁而倍受关注。文章简述了环境激素的来源与分类;总结了环境激素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并对其危害机理做了简要解释。通过研究国内环境激素的存在水平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最后对环境激素今后的研究重点做出了展望。文章旨在增加公众对环境激素危害的认识和了解,呼吁政府加强对环境激素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减少环境激素对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合成化学品日益繁多的今天,环境激素因其对动植物以及人类健康的威胁而倍受关注。环境激素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不仅对生物的繁殖具有一定影响,而且还对生物的许多行为和感知能力产生影响。本文简述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总结了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阐述了其作用产生机理,探讨了环境激素物质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环境激素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激素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的又一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环境激素污染问题的认识、研究与防治已经开始受到全球的重视。环境激素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危及生物安全,对人类未来构成潜在威胁。环境激素发挥着类似激素的作用,它们进入体内,扰乱了激素的正常分泌,使人和动物的生理程序发生紊乱,导致生殖、免疫等功能发生障碍,对机体、后代或种群引起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本文就环境激素的种类、作用机理、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环境激素都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指出POPs物质绝大部分是环境激素,同时阐述了POPs类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及野生动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环境激素对水生动物干扰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激素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它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的激素,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威胁水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文章介绍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提出了环境激素污染的防治措施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环境激素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苹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Z1):42-45
探讨了环境激素的来源、分类、特性和分布,尤其是分析了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指出化学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干扰激素和发育,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未来.建议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制止环境激素的蔓延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激素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它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的激素,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威胁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文章阐述了环境激素给野生动物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可能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控制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铝穹顶储罐雷击问题,开展了回击后长持续时间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的铝合金板烧蚀损伤试验研究,分析了铝穹顶储罐损伤及油气燃爆风险。结果表明:当直流分量为164 C时,2 mm铝板发生穿孔,铝穹顶储罐存在雷击燃爆风险;当直流分量≤157 C时,未穿孔,背面温度最高为480℃,存在燃爆风险,铝穹顶储罐存在雷击燃爆风险;当直流分量196 C时,4 mm铝板发生穿孔;当直流分量为196 C时,6 mm铝板未发生穿孔,背面温升为125℃,小于205℃,铝穹顶储罐不存在雷击燃爆风险。  相似文献   

12.
微波活化制备麻疯树果壳活性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微波法制备麻疯树果壳活性炭,以磷酸为活化剂,在800W固定微波功率下,辐照时间和活化剂的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为辐照时间8min,磷酸浓度40%。最佳条件下制得的果壳炭碘值达704.4mg/g。测得该果壳炭比表面积为651.6m2/g,总孔容达0.49mL/g,孔结构以1~10nm孔径为主,达到商业活性炭的标准。表面官能团以含O官能团和含C官能团为主,其中C-C类和C-O类官能团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混凝吸附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混凝吸附法对丹东某焦化厂的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吸附剂为粉煤灰,当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0.4g/L,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4mg/L,粉煤灰的投加量为0.9g/L时,采用混凝剂和吸附剂同时加入的方式,可使COD值降至41mg/L、色度为50倍,达到辽宁地方排放标准,处理成本仅为0.74元/t。  相似文献   

14.
利用西北地区气象台站资料以及北京市沙尘天气资料,根据西北地区的气候状况对气候影响指数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因素与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1~2010年10年间,受全国沙尘天气过程的影响,北京市在2001、2002和2006年的沙尘天气日数均超过了30d,其中在2001年全年沙尘天气日数达到了39d;西北地区D指数年平均值的高值区位于盆地和沙漠地带,春季平均值最高,为2.0,冬季次之,为0.9,夏季为0.8,秋季最小,为0.59;在D指数与沙尘天气的相关性分析中,宁夏地区的相关性系数平均值为0.84,甘肃地区相关性系数为0.82,陕西为0.81,青海为0.78,新疆为0.74,内蒙古地区为0.72;西北和北路传输路径对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影响更大,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交界地以及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附近地区气候影响指数与沙尘天气日数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达0.9,该地区气候对于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生活污水作为处理对象,采用双泥折流板反应器,进行了反硝化除磷的启动运行试验研究。在进水有机负荷为0.5kg/(m^3.d),m(C)lm(N)=5,t=30(+0.5)℃,HRT=11.08h,R=0.4,r=0.38,SRT=20d的条件下,系统对CODCr,TN,TP,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7%,63%,50%和82%,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70mg/L,18mg/L,2.8mg/L,6.8mg/L.表明采用该装置进行反硝化除磷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混合菌处理高盐含油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固定化微生物的除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甘蔗渣和海绵为载体的固定化微生物的除油效果比游离状态的微生物除油效果好。甘蔗渣的最佳投加量为20 g/L(干重),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为36 h、pH为6、温度为40℃,在最佳固定化条件下菌种接入废水24 h后,除油率达62%;海绵的最佳投加量为5 g/L(干重),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48 h、pH为7、温度为35℃,在最佳固定化条件下菌种接入废水24 h后,除油率达75.8%;以甘蔗渣为载体的固定化微生物在处理时间为108 h时,除油率达最高为84.5%,以海绵为载体的固定化微生物在处理时间为96h时,除油率达82.4%。  相似文献   

17.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4株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将4株菌进行相互复合培养后,发现1号和2号菌株构建的复合菌群(XL1)所产MBF的絮凝率达到65.5%。优化XLI的培养条件及其所产MBF的絮凝条件后,发现XL1在培养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60rpm、培养基初始pH为8.0、菌液用量为15ml/L、种子液接种量为10ml/L、1%CaCl,溶液用量为40ml/L、高岭土悬浮液pH为4.5、静沉时间为12min等的条件下絮凝率可达到92.5%。16S rDNA测序鉴定1号菌属于沙雷菌属(Serratia),2号菌属于芽孢杆菌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18.
VOCs污染场地挖掘过程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在典型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VOCs散逸浓度检测实验,并且建立了3条暴露途径对修复过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单污染物多途径累计非致癌指数最高的是四氯化碳,高达8.86E+01,其对综合非致癌影响贡献率为74.45%.多污染物质同一暴露途径危害指数最高的是呼吸暴露途径:1.01E+02,占综合危害指数的84.87%,非致癌综合危害指数为1.19E+02.单污染物多途径累计致癌指数最高的是1,2-二氯乙烷:3.08E-02,其对综合致癌影响贡献率为69.53%.多污染物质同一暴露途径危害指数最高的是呼吸暴露途径:3.96E-02,占综合致癌指数的89.39%,总致癌危害指数达到4.43E-02.  相似文献   

19.
牛粪对互花米草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广银  郑正  邹星星  杨世关 《环境科学》2009,30(7):2130-2135
以互花米草和牛粪为原料,采用中温(35℃)批式发酵的方式,考察了添加牛粪对互花米草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单独发酵时,单位VS产气量为222.61 mL/g,发酵过程出现酸化现象,pH最低为5.60;添加牛粪改善了厌氧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系统的缓冲能力,发酵过程未出现酸化现象,pH经短暂下降后很快恢复到7.2~7.5,累积产气量提高了38.83%,互花米草单位VS产气量为309.05 mL/g.混合发酵对消化液中有机酸产量影响不大,但有机酸高峰提前5d出现.FTIR表明,混合发酵促进了微生物对互花米草中易分解有机物的利用.发酵前、后和混合发酵互花米草的结晶度指数cri分别为0.617 6、 0.620 0和0.615 4.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从城市污水中回收磷和水资源并同时减少后续处理反应器容积的目的,采用正渗透膜对城市污水进行浓缩,并探究城市污水的初始pH值对浓缩效果和磷回收的影响.首先采用合成城市污水进行正渗透浓缩试验,当提高原料液(FS)的初始pH值至9.5时,FS体积浓缩接近初始体积的1/10后,膜上及垫网上吸附磷含量约为其初始总量的44%,有利于磷的回收.当采用实际城市污水作为FS时,在初始pH值为9.5条件下进行浓缩后,污染膜面存在松散团聚的圆球颗粒,使得该条件下膜面污染物更易被洗脱,膜清洗后水通量高于不调节pH值条件下的水通量.膜原位超声清洗后,浓缩污水变为悬浊液,经静置沉降后收集沉淀物,其主要成分为CaCO3、鸟粪石和磷酸镁类物质.当初始pH值为9.5时浓缩所得沉淀物中的CaCO3和鸟粪石含量更高.调节城市污水初始pH值至9.5左右,对其进行三轮42h的连续运行浓缩后,污水的体积浓缩倍数约为8倍,磷回收率可达到63.9%.浓缩结束后,对膜先后进行原位超声清洗和碱洗加酸洗的化学清洗,清洗后膜通量约为初始通量的78%.浓缩后污水的pH值在8.5~9.1之间,且COD/TN值明显提高(从3.6至11.5),有利于后续的生物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