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低成本含磷材料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成本含磷材料包括磷灰石、骨粉、无机磷肥及无机磷酸盐,其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值得引起生态学、环境学更广泛的重视。详细介绍了:(1)各类低成本含磷材料结构性质;(2)含磷材料在修复土壤、沉积物、水体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应用;(3)含磷材料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机理及影响因素;(4)含磷材料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底泥污染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采用模拟试验方式和新型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研究了沼泽化湖泊底泥和受污染河流底泥在不同扰动状态下,底泥耗氧速率、氮和磷污染物释放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1)底泥耗氧速率是同样条件下上覆水耗氧速率的48倍,而在扰动状态下,底泥氧速率达到上覆水耗氧速率的596-936倍,扰动底泥显著增大其耗氧速率,底泥污染越严重,其耗氧速率越大,对水体产生的影响也越大。(2)扰动底泥可以显著增大底泥的氮磷释放速率,氮的释放受到机氮的氨化、氨氮的硝化、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以及氨氮被微生物吸收转化为有机氮等的影响;磷的释放过程受厌氧过程和底泥颗粒吸附的影响,耗氧速率高的底泥具有更大的氨磷释放潜力。(3)微生物数量在底泥污染物释放动力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亲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微生物总量。试验结果对于水环境的管理、受污染水体的修复,以及底泥的处理处置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余杭片)氮磷的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杭市地处杭州东北角,市境内的东苕溪(上游支流有中、北苕溪)和运河两大水域均属太湖流域,素负“江南水乡”和“鱼米之乡”的盛誉。但随经济发展迅猛,东苕溪与运河水网的污染加重,环境承受能力和开发利用矛盾已突出。根据国务院有关治太精神,结合实际情况,1998年余杭市监测站对太湖流域(余杭片)的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对流域的两大水系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太湖流域(余杭片)的氮磷营养元素污染严重,并已成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1太湖流域(余杭片)污染源状况1.1流域内工业废水的氮磷排放情况199…  相似文献   

4.
贵州农业土壤氮素流失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氮素损失的途径、机制、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许多研究.在总结贵州农业土壤氮素含量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壤氮素流失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减少农田氮素损失、优化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体中钼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的重金属钼污染在中国部分地区已经显现,明确钼迁移转化规律是治理钼污染的基础.在总结水体钼污染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水体钼污染物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其中,在水体胶体对钼的吸附研究方面较深入,酸碱条件和胶体种类是钼迁移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目前的研究,对尾矿中不同种类原钼矿物迁移转化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解决实际钼污染同题还需更深入的系统性探索.  相似文献   

6.
环 坑 管 理GM(1*)包络模型及其预测应用——2000年中国每亿元国民收入能源消费量预测 期数 页数……………………………………………………………………………………………………… 李 峰(1)(29)乡镇砖瓦工业大气氟污染对春蚕影响的防治对策及费用效益分析 -“””””””””””””’””’”“““””””””””””””””””””””””·’·’……·’………’…’·”………·傅定法 程冠华 黄东风等(l)(31)浙江海涂水库水质淡化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7.
底泥营养盐的释磷对富营养化湖泊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富营养化是中国湖泊的重大环境问题。当湖泊的污染外源受到控制以后,由于沉积物(底泥)中营养盐内负荷的存在和释放,湖泊仍然可以发生富营养化。底泥营养盐就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特别是溶解态的磷会逐步释放,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沉积物中磷的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富营养化的进程,对水体磷含量有深刻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对底泥磷形态、磷释放与水体水质的关系作了概述,并对底泥磷释放的研究方向以及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发表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煤矿环境地质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内蒙古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其产值几乎占到该区工业产值的一半,由于历史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煤矿开发破坏矿区环境资源、诱发地质灾害和导致环境污染。不同地域矿山开发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不同,露天和地下不同的开采方式诱发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国有大中型老矿区地面塌陷问题较为严重,成为制约矿山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乡镇及个体小煤矿“只开发,不治理”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吸取“先开发,后治理”的历史教训,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矿业之路。  相似文献   

9.
跨国污染是国际环境法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国际(环境)法是解决跨国污染的重要手段。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对跨国(全球)污染的分析表明,跨国污染实质是产生了国家间的环境不公平,即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扩散到污染国之外的国家,而受害国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总体上可能有效率的经济收益只为污染国占有;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跨国污染环境不公平的国际法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煤矸石排放大国,全国有较大的煤矸石山1500多座,侵占大量土地,并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环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承担的863项目:“煤矸石瓷质砖研制与开发”通过鉴定。他们以煤矸石为原料制造出白色-灰色-黄色-红色-紫色系列瓷质砖,性能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制备技术可行,成本优势明显,产品附加值高,为煤矸石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而且为煤炭行业和资源型城市调整产业结构、盘活煤炭资源枯竭的老企业、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作出贡献。该成果已产生广泛的影响,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1.
农药污染与土壤微生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业的发展,“三废”、农药、化肥、塑料制品对农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了。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既污染了环境,又使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其活动是衡量生态系统中各种功能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微生物在转化有机质的过程中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机毒物的分解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而能减少污染物的毒性。但是,高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却能使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本文仅就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转化或解毒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呼伦湖目前水体的氮磷污染状况,以呼伦湖的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夏季水体中氮磷污染现状及各形态氮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氮磷比解析了克鲁伦河入湖后对呼伦湖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克鲁伦河水体受氮素污染严重,TN严重超标,氨氮为TN的主要赋存形态,TP整体维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平,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沿途居民的生活污水及河流两岸发达畜牧业导致的大量有机物入河;各形态氮磷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水体中氮磷的输入途径较一致,均来源于外源污染,且具备点、面源共存的污染特征;适宜的氮磷比为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条件,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大量入湖,将使湖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增加呼伦湖水华暴发的风险,进而改变湖体生源要素的营养结构及循环特征,直接导致湖体水环境的继续恶化,严重威胁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是农业径流最重要、最普遍的水体污染物。滨河湿地因受到陆地生境和水生生境双重影响而显得非常独特,作为重要的陆地和水生环境的生态交错带,滨河湿地能够阻断和改变水运污染物,特别是农业径流中的氮排入临近的小溪和河流。植物吸收和反硝化作用是滨河湿地两种最重要的截留和缓解氮负荷的有效途径,氮素可以通过生物转化、植物吸收、微生物暂时固氮等方式去除,但是永久性的去除氮却是通过反硝化过程来完成的。为了系统认识和了解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过程,通过大量文献分析讨论了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的净化能力、净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的控制作用研究将成为滨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和退化滨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焉耆盆地石油开发石油污染物水环境污染途径特点的分析。认为落地油将通过风蚀作用由大气传输以降尘的形式落入水体,对水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以土壤侵蚀的风洞实验求得污染源源强,采用高斯模式对地表风蚀作用的传输量进行估算,进而对石油开发区落地油通过大气传输途径对区域水环境(博斯腾湖)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建立了相应的模型。为人们了解干旱区石油污染物风蚀作用水环境污染影响提供了初步依据。对干旱区湖泊石油污染的全面防治提供了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15.
自从五十年代日本发生了“水俣病”后,对于汞污染环境及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生物富集等问题,引起了世界有关部门的共同关注.汞在水中,迅速为悬浮颗粒所吸附而沉降到底质,经微生物甲基化作用,变成毒性更强的甲基汞.再通过水生食物链的生物学放大作用,使受汞污染的水域中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微囊藻毒素污染以及对微囊藻毒素生物毒性的调控研究成为全球环境关注的热点。基于对微囊藻毒素结构特性、生成机制、迁移转化规律和污染现状的探讨,归纳总结了微囊藻毒素的典型生物毒性及其毒性作用机制。为有效防控微囊藻毒素环境风险,深入探讨了微囊藻毒素的源消减调控策略、针对微囊藻毒素迁移过程的调控策略及针对微囊藻毒素毒理过程的调控策略。最后,对微囊藻毒素生物毒性作用机制及调控策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微囊藻毒素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李氏禾人工湿地净化Cr(Ⅵ)污染水体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湿生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构建的三段式波形潜流式人工湿地,研究了湿地系统对Cr(Ⅵ)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李氏禾湿地系统对Cr(Ⅵ)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明显好于无植物的对照。当进水Cr(Ⅵ)浓度为2.50 mg/L时,李氏禾湿地系统出水Cr(Ⅵ)浓度显著低于对照,说明李氏禾在湿地系统净化Cr(Ⅵ)污染水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进水Cr(Ⅵ)浓度超标150倍(7.50 mg/L)时,李氏禾湿地系统出水Cr(Ⅵ)浓度仍可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0.05 mg/L),表明李氏禾湿地系统具有很强的Cr(Ⅵ)污染净化能力。沿程Cr(Ⅵ)浓度的变化显示,湿地系统对Cr(Ⅵ)的去除效率随水流方向逐渐降低,Cr(Ⅵ)主要在湿地系统的前两个阶段被去除。  相似文献   

18.
复合型人工湿地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面源污染管理中。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对氮素的去除机理和去除性能是不同的。氮素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去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研究中氮素的去除效率变化较大。通过对韩国西部一复合型人工湿地中氮素的去除能力研究,分析了氮素的去除效率以及水力负荷对去除性能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人工湿地去除氮素的主要机理。结果表明,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凯式氮(TKN)和总氮(TN)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13%、29%、35.3和26%。其中有机氮的去除是该复合型人工湿地中氮素去除的主要原因。水力负荷和先行干期天数对氮素的去除能力有一定影响。较长的先行干期天数和较低水力负荷可以提高氮素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9.
VC废水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VC生产工艺复杂。它以山梨醇、玉米浆、多种无机盐、盐酸、乙醇、丙酮等18种原料,经发酵、提取、转化、精制而成。国内VC生产,原料利用率平均为19.13%,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没利用的原料、副产物就成为高浓度有机废水排放。如不加治理直排江河,会破坏水体的自然生态平衡,使水质恶化,导致渔业生产、水产养殖和淡水资源的破坏。严重时,还会污染地下水和饮用水源。1 生物接触氧化机理 有机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属好氧生物处理。它是在有氧的情况下,借助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该过程中,废水溶解性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微生物所吸收。一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例:CO_2、NH_3、H_2O等),另一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转化为生物体所必需的营养  相似文献   

20.
酸雨对污染环境中重金属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综述了酸雨对污染环境中重金属化学行为的影响。在酸雨作用下,不同环境介质中重金属活性明显增强,化学形态转化明显,迁移能力和生态危害能力亦明显加强。探讨了控制酸雨发生、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技术以及开展复合污染环境化学风险评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