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生态利益法律补偿制度指的是运用经济手段实现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及恢复的一项重要的资源保护制度,我国目前的生态利益法律补偿机制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生态利益法律补偿制度是人们通过反思工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深重灾难之后所制定的一套环境资源管理制度,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于我国现存的生态利益法律补偿制度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我国的生态利益法律补偿制度建设指明发展方向,从而推动我国生态利益法律补偿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的逻辑基础与法律价值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蕾 《上海环境科学》2009,28(6):250-252,270
生态补偿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1个具体制度,其本质上是对经济利益和生态资源的分配和调整.从现实和理论2个方面分析了生态补偿的逻辑基础,阐明分配正义和可持续发展是其法律价值目标,这种价值目标体现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1种新的主客体价值认识,并呈现出分配正义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3.
流域综合管理中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是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对河流进行综合管理的基本单元。由于流域同时具有自然水文特征和经济社会属性,因此是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流域不仅涉及不同区域的不同主体,而且涉及多种交叉利益,流域整体利益协调是流域内人类社会整体利益与自然生态整体利益的有机统一,而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内多元利益协调的一个有效经济手段。文章在阐述流域综合管理目的、方法、内容和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虽然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形成一定的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生态补偿性质、基本原则、生态功能价值、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等规定不明确的缺陷;针对存在的缺陷,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态补偿涵义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峰 《环境保护》2008,(10):18-20
本文将前人界定的生态补偿概念归纳为四种观点,在分析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效益与生态价值、补偿与补贴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将生态补偿界定为"生态服务消费者通过公共支付、市场交易等方式给与生态服务提供者补偿的经济活动";同时提出生态补偿主要是对社会主体的补偿、是对生态效益而非生态价值的补偿,生态补偿不同于补贴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问题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转型中出现"类发展困境"的典型表现,以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境遇的检视为切入,从制度层面论证了生态补偿的可能贡献,并以批判的思维对中国当前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的解构与反观,进而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法治化做出了制度的现代性重构.  相似文献   

6.
生态功能区补偿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功能区补偿法律制度是落实我国主体功能区布局战略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内容虽已比较系统丰富,但在补偿主体制度、补偿标准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等方面还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生态补偿的主体,优化生态补偿的标准,健全生态补偿监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政策、法律尚未规定贯通流域—海域的生态补偿制度,分立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和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无法弥补流域—海域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基于科学考虑海陆连贯性、创新传统海洋行政管理模式、响应社会需求而提出的流域—海域生态补偿,其实质是以海定陆,对各种入海污染物以区域联动方式在各流域加以管制。遵循流域—海域具有的"海陆过渡相"生态规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生态补偿制度;确立制度的构建主体和立法基本原则,明确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资金来源,解决流域—海域生态补偿制度入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青海、福建、湖北、甘肃等地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地方立法为其提供法律保障,生态补偿制度是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地方立法文本中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的规定,概括了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地方立法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地方立法的对策。结果表明:我国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制度已初步建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呈现出政府主导补偿,资金补偿为主、其他方式为辅,补偿事项多元、因地制宜等特点;当前我国国家公园关于生态补偿的地方立法存在着生态补偿概念内涵不明确、生态补偿原则缺失、生态补偿标准难法定、生态补偿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不足;未来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的地方立法应明确生态补偿概念、确立生态补偿原则、规范补偿标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概念演进、辨析与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补偿制度创新的要求,本文梳理了生态补偿、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环境服务补偿和奖励机制、广义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等国内外生态补偿概念的演进,并对不同理论基础下的概念进行辨析。指出生态补偿概念差异源自理论基础的差异;生态补偿概念一方面体现对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对生态补偿政策设计有着引导作用,旨在为新时期生态补偿理论创新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4年通过的《环境保护法》第31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紧随其后,2014年5月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了《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彰显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生态补偿这一法律制度的重视.农业生态补偿作为生态补偿的一个具体分支,法律制度的建设,将对当前中国日趋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一个现实的解决路径.文中找出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设意见,为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构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协调调水沿线各方利益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本文从分析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特征出发,探讨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政策法规进展,分析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设想,并从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生态补偿标准以及制度和机制建设方面明确了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围绕煤炭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相继出台了一些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政策,建立起包括资源税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在内的一些生态环境补偿法律制度,但现有的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存在法律体系和政策设计不完备,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参与,部门化利益倾向,政策手段较为单一,生态补偿资金没有来源保障,缺乏统一的补偿标准等问题。为此,要不断健全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体系,将矿区开发的生态环境补偿纳入到法制化和市场化轨道,完善煤炭资源税费制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补偿概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生态补偿,有利于加强对生态保护区、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区的扶持力度,促进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维护社会公平,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准确地理解生态补偿概念,有利于解决实施生态补偿制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文在分析以往生态补偿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括生态补偿的目的、主体、对象、范围、手段和形式等主要内涵的生态补偿新概念,期望为业界进一步认识生态补偿内涵、早日就生态补偿概念达成共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法律体系、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笔者认为,为使流域生态补偿有法可依,在实施中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体系,这种法律体系应当是法律与法规相结合,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相配套,程序立法和实体立法相协调的体系.具体来说该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其一,在<环境保护法>中对生态补偿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包括规定生态补偿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种类等内容,以此来指导生态补偿实施.  相似文献   

15.
流域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域生态补偿是指实现流域内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公正性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这项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上中下游跨区域调水的生态补偿、上中下游生态环境效益补偿以及下游滞洪区退田还湖的生态补偿等三项主要内容。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中,上述三项生态补偿内容暴露出较多的问题;这些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阻滞着流域内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进一步加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是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有效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在我国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但在法律规制方面一直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文章认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法律机制首先应厘清其法律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目前生态补偿法律机制运行的现状,揭示其还存在法律制度方面的缺失、补偿资金来源单一、公民环境意识淡漠等问题,近而提出应从立法方面规范生态补偿法律行为、实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普及环境意识,推进公共参与制度等方面来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达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有的依赖公共财政支付的生态补偿机制,给生态补偿机制的长期维持带来了不确定性.本文着重探讨一种"创新方法"--生态有偿服务制度在中国的前景,以及如何促进其进一步广泛使用:在回顾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和实践之后,探讨生态有偿服务制度的概念和方法,并以长江上游区域的一个小自然保护区为例,评估了在中国采用生态有偿服务制度的潜力,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奇伟 《环境保护》2020,48(17):27-33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规范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活动,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新时期,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也存在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政策叠加冲突、制度激励不充分等问题。未来,我国应构建完善生态补偿法制体系,尽快出台"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办法";结合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整合空气、水、森林等环境要素的生态补偿政策,衔接横向、纵向与其他市场化补偿手段;通过制定流域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总量控制和区域限批等制度,在强化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健全激励机制;按照"四个统一"联防共治要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实施联合执法,推动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9.
流域生态补偿从政策治理走向法律治理,需要在政策实践中总结经验。《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水质水量奖罚)暂行办法》效果评估显示: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得到有效实施,形成了水质水量分级考核、奖罚资金统一拨付的体制机制,在补偿范围、考核指标、补偿条件和考核办法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同时,也存在补偿资金量偏小、处罚资金统筹分配欠合理等问题。建议拓展资金渠道加强正向激励;统筹"一湖四水"助推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适时推进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法治化;变革技术性方式方法强化激励与平衡;探索创新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国区域发展水平、生态资源本底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性,致使生态补偿实践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生态补偿的补偿类型、利益主体(谁补偿、补给谁)、补偿形式、补偿标准(补多少)及补偿方式与渠道等是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核心。中国生态补偿实践格局存在省域差异,在补偿类型上,涉及综合型、森林生态补偿、湿地生态补偿、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等各个方面,且省级差异较大;在补偿形式上,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实施的生态补偿和省域政府对生态保护者的补偿是中国各省域生态补偿利益关系的两种主要形式;在补偿标准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广东等省的补偿水平相对较高,而新疆、西藏、甘肃、贵州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较低;在补偿方式与渠道上,财政转移支付在各省普遍采用,赔偿金、资源价值费、资源税在各省得到不同程度的运用;在补偿利益主体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农户”的生态补偿利益格局在全国各省均有,“企业-农户、企业-地方政府”作为补充。之所以在不同省域之间会存在生态补偿的差异性,这与国家的政策方针导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资源禀赋及地域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众对生态资源价值的认识、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既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客观性,同时需要从政策、管理、公众参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加以管控与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