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丹  邓洪平  周剑 《四川环境》2012,(4):99-102
本文通过官地水电站施工期陆生、水生生态调查与环评阶段调查成果的对比和分析,验证了环评对施工期生态影响的预测结论、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合理性,证明了施工期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必要性以及施工期生态调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环评法涉及的环评主管部门、规划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三个主要对象之间的关系,规划环评、跟踪评价、后评价、公众参与,以及环境评价与环境工程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环评有效性问题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环评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我国环评在环评启动时间、建设项目分类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环评报告内容和结论、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环评启动时间、环评报告审批与稽查分离、环评机构和环评工程师市场化、提高公众参与的专业化程度的制度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路工程属易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易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项目,但由于重大变动判定标准不清晰、重新报批环评的时间节点不统一、变更环评文件形式和内容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环评违法违规现象频发,变更环评制度管理效能难以有效发挥。根据公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有关定义,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原则、公路建设项目工程特性,及调查和分析四川省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重大变动重新报批情况,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重大变动环评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可为公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和审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集中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上。本文首先将城市规划环评指标分为总体规划和下位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两个层面,再分别系统论述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和结构,指出当前城市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立、内容、实施、总体与下位规划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奠定城市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研究基础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春玲 《青海环境》2008,18(2):62-66
文章对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在评价目的、决策作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和探讨,分析寻求建设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探求未来环评工作开展的思路,提出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环评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环评的评价内容、方法与评估体系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为积极探索环保新形势下环评工作的发展方向,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环评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现有评价与评估方法,建立有效的环评监管体系,厘清责任以"瘦身"环评,强化规划环评引领作用和利用大数据提高环评工作现代化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产业园区类型和规划类型、园区扩区后的规划环评范围、规划环评审查主体和审查权限、规划环评主体责任,以及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和项目环评联动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当前园区规划环评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和对园区规划环评工作造成的影响。结合当前规划环评面临的形势和要求,针对当前规划环评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和衔接要求等方面逐一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推进解决当前规划环评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实园区规划和规划环评工作、细化园区规划环评相关要求、动态调整“三线一单”成果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综述环评法的国际背景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法制化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现有环评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制定我国环境评价法的必要性,进而从评价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建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化体系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对其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农业科技园区应按照规划环评的方式进行;指出现阶段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环评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从规划环评环境保护目标、总体技术路线和程序、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框架、评价内容与重要专题设置4个方面对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环评共性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干旱生态敏感区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要求,设计备选指标集,采用频次分析法进行指标初选,采用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精选,建立由4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干旱生态敏感区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给每个指标赋予权重.将该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某水电站建设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水电站运行以来总体上有利影响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对水电工程建设的环境管理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主抓环保审批和竣工验收两个环节,在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相对薄弱,因此在水电资源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实现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以某梯级电站为例,结合所参与的水电建设项目,对水电建设环境监理进行梳理和探讨,以期为水电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现场调查及类比分析等方法,结合瓦岗河水电规划成果,本文围绕小型河流水电梯级开发对环境影响的特点,重点分析瓦岗河水电梯级开发对植被、水土保持、水生生物、水质的影响。针对不利的影响,本文提出适合小型河流水电开发的环境减缓和补救措施。通过对环境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后,如下泄生态流量、外购鱼苗放流等,规划实施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将得以有效控制和减缓。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eed to consider the coverage of socio‐economic impacts with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cess. It goes on to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review of British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s which highlights the failur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Fewer than half of those reviewed address any social or economic impacts, and of those that claim to address the issues, the focus is more on economic than social and the quality was found to be poor. A case study is undertaken of power sta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socio‐economic impacts merit a higher profile with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上游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岷江上游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它已成为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干流及支流的电站建设加速进行。自源头至汶川上游河段,实行六级梯级开发方案。但由于岷江水电工程主要是涵洞引水式,原来奔腾的河流变成了地下暗流,使得岷江的多处河段变得干涸,河谷的自然生境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干旱河谷气候变得更加干旱。也使河流生物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作者在对长江上游考察的基础上对岷江上游水电开发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应该进行流域统一规划,强化执法监督,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建设并重;加强上中下游统一管理,注重流域综合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水电建设与环境影响研究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国阶 《四川环境》1994,13(1):6-11
长江上游是我国水能资源富集区,对其开发具有全国战略意义,但开发会引起若干重大的生态与环境问题,需要尽早组织对上游地区环境本底研究,移民环境容量研究,生物物种保护研究,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环境地质评价研究和水电工程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农业政策的生态化,即农业政策以环境保护为导向,减少农业政策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对农业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深入分析农业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法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认为在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少相关政策层面环评的情况下,应当先对农业政策进行环评,通过确立政策环评范围、主体,对其进行阶段性设置,从而完善环评的法律体系,实现农业政策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栖息地模拟方法原理及步骤,以姜射坝水电站减水段为例,应用栖息地模拟模型PHABSIM计算了重口裂腹鱼繁殖期适宜生境需水量。结果表明,该河段内重口裂腹鱼繁殖期适宜生态流量为40.6m3/s,其与水文学法的结果对比表明,该流量可以满足维持水生生物良好的生存条件的要求。指出当工程河段涉及珍稀鱼类关键生境时,采用栖息地模拟法确定受影响河段的生态需水量,可以更好地保护珍稀鱼类关键生境。研究结果可为已建电站减水河段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为拟建电站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系列梯级水电站的建成运行,因上游电站泄水引起下游河道型水库水体中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导致库区鱼类患气泡病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针对河道型水库过饱和TDG释放预测问题,建立河道型水库的纵向一维过饱和TDG释放预测模型,研究不同洪水条件下河道型水库在变水位运行条件下的水动力学和过饱和TDG释放特性,分析了过饱和TDG沿程释放和代表性断面的TDG过程,探讨了横断面滩地区域的水深变化和鱼类补偿水深的满足性。结果表明降低来流的TDG水平是减小其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在来流TDG饱和度一定时,河道型水库适当以高水位运行能够为滩地区域鱼类提供足够的躲避水深。本文结果对梯级电站优化调度以减缓TDG影响的研究和方案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梯级水电开发河流的水生态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赠曲河流域开发规划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该流域实施梯级电站建设,存在淹没实物指标较大、破坏保护鱼类栖息地和淹没尾矿库等问题。论文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和防护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调整规划河段范围、放弃支沟引水、调整梯级正常蓄水位和枢纽布置以及搬迁尾矿库等优化调整方案,为规划的合理实施和规划环评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