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几起典型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及其特点,指出,结构性、布局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突出,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仍在凸显,企业非法排污产生的环境风险不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预警手段不足,联合治水模式尚未形成,流域性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尚未建立。提出,应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监控预警网络,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加快产业机构调整和备用水源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以南通市饮用水水质现状及趋势为例,分析了长江口地区饮用水水质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控制水源地污染源、优化污水处理工艺、防治饮用水二次污染、建立长效饮用水安全风险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技术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顾涛  高云  董辉 《干旱环境监测》2009,23(3):162-165
昌吉市一水源、二水源是昌吉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担负着供应全市22.04万常住人口的生活饮用水以及部分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态用水的职责,对于保证整个昌吉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评价了昌吉市一水源、二水源2个水源地的水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些保护水源地环境安全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保障昌吉市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平凉市城区2004-2006年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针对质量现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江苏省环境安全形势出发,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框架思路,构建了环境安全度量的层次指标体系。从环境安全的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确定相应的指数及对应的评估指标,通过基于德尔斐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计算环境安全综合指数,并建立环境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应用建立的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对2006-2012年江苏省环境安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6-2012年,全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中警状态好转为预警状态,江苏省环境安全形势不断改善。但2012年以来,大气灰霾、酸雨等复合型污染有所加重,环境安全接近中警状态,全省环境安全形势亟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研究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的两者发展特征与关系,对于采取经济环境一体化的综合决策、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利用1991—2010年江苏省社会经济、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主要社会经济与环境指标发展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0年间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由此带来的资源能源与环境压力亦持续增加;同时,由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减缓、控制了污染排放和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但仍面临环境承载能力薄弱、经济结构偏重、能源消费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影响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为此,提出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阐述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构建的内容和要素,并介绍了如何建立由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预警响应系统等组成的水源地监控预警平台,以实现水源地环境监控预警信息和技术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为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县级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剖析了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县级环境执法工作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饮用水源地水质和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从饮用水的来源、输送方面解释生活饮用水受污染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新型饮用水.提出饮用水的安全消毒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局.根据监测资料,采用国家有关标准,本文对伊犁州县市饮用水源地(河流、水库、地下水)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县级行政区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基础环境状况,了解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属性、水质水量状况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情况,分析研究影响石家庄市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水质的主要因素,针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并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情况、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Trap I(VOCARB 4000)柱捕集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和条件,建立了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饮用水和地表水样中2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最低检测限在0.04~0.85μg/L之间,20μg/L的挥发性有机物标准溶液经重复6次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基本小于5.0%.该方法已成功地运用于饮用水和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河段范围5处取水口为采样目标,沿相应工程干流采集水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法和美国环保局推荐健康风险评价法(HRA),分析了5处取水口水中3种酞酸酯(PAEs)的含量及健康风险性。结果表明,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5处取水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均可检出,且丰水期仅DEHP含量显著高于枯水期,但含量均未超过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集中式地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水中DEHP、DBP、DEP经饮水途径非致癌风险小于1,DEHP致癌风险小于10-6,均满足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健康风险值小于10-6),亦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 0×10^-5a^-1)。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饮用水源水中DEHP、DBP、DEP污染风险较小。由于PAEs是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长江水体普遍可检出,存在着一定潜在的风险性,在航道整治过程水源地环境风险管理中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5.
准确客观评估区域水环境风险是预防区域突发性污染事故、保证区域水环境安全的基础。基于欧盟Seveso Ⅲ指令,综合考虑风险源管理水平和泄漏风险、污染迁移时间、风险受体脆弱性等重要因素,对指令模型进行优化完善,构建基于欧盟Seveso Ⅲ指令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并应用于北江流域,评估流域内各工业企业固定点源及典型非点源对饮用水水源等受体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北江三水思贤滘以上流域划分的46个子区域中存在7个风险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江干流韶关段,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江干流清远段和肇庆段,评估结果与流域风险分布基本吻合。建议根据评估风险值对北江流域开展分级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6.
对全疆 2 1 0 4个农村饮水工程进行了水源类型、工程类型、水质处理、卫生防护设施、饮水消毒措施及卫生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全疆农村大部分地区在水源类型选择、工程类型选择、卫生防护设施及卫生管理上均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但水质处理、饮水消毒率均较低 ,分别为 1 8.54 %和 1 8.73% ,尚需加强和改善。  相似文献   

17.
辛宏斌 《干旱环境监测》2019,33(2):55-58,83
本研究以锦州市饮用水源地、铁合金厂、石化公司、垃圾处理厂和电厂的周边区域水质为研究对象,共采集25份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样品,分别进行25项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分析,监测数据用于研究典型区域水质的污染状况。采用Rapantetal.环境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石化公司周边地区产生风险的污染物主要为六氯丁二烯,中等环境风险级别的样品占75%;铁合金厂周边地区产生风险的污染物主要为四氯化碳,中等环境风险级别的样品占12%,其他典型区域水质状况良好。由此,针对锦州市典型区域水质的污染状况,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系统整理分析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已有地下水监测网,针对广东地下水监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地下水环境管理需求,提出较大空间尺度和水质监控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框架及广东省\"三层七级\"共237个网点的层级化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方案,并与水文地质单元、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进行了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三大部门监测网在空间上分布总体较为分散,相互补充性好,提出的监测网方案总体上与广东省地下水本底条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环境功能分区、重点污染源空间分布特征等相匹配,契合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和重点污染源监控两大管理需求,构建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框架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提出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方案可为广东省地下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对2007-2013年乌鲁木齐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泉水型地下饮用水源地米东区三水厂受储水介质及当地地质化学结构的影响,溶解盐类常年超标,水质较差;湖库型地表水源地五、八水厂总磷浓度在个别年份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现象,且地表水源地中挥发性卤代烃类、硝基苯和酞酸酯类等有机项目及镍等重金属类检出率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对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及合理开发优质水资源的对策建议,为首府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