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灾害应急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类的灾害心理行为机制及其特点的研究揭示出:要特别重视缓发性灾害的应急管理;要及时地进行心理干预,引导消极行为转向积极行为。为了形成团体有效一致的减灾行为,必须从普及灾害知识入手,从而树立正确的灾害态度。同时,在灾害应急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团体的凝聚力、战斗力,个体行为要服从团体行为。灾害应急管理是链接灾前风险管理与灾后风险管理的一环,虽然时间短暂,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伤亡,且为以后的重建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在灾害应急管理中要搞好自助、共助与公助责任的合理分割。  相似文献   

2.
孔锋  王一飞  孙劭 《环境保护》2021,49(8):25-28
气候巨灾风险具有全球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特征,仅靠单个国家和地区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危机。气候巨灾风险防范对全球反饥饿、反贫困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梳理近40年来的全球气候巨灾,发现其呈现快速且剧烈的增加态势。近十余年来,气候巨灾风险的影响在全球风险格局中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面对当前气候巨灾的风险特征,本文从物理防御能力、社会防御能力和人文防御能力三个方面对当前的气候巨灾防御能力建设的特征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打造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全球机制的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应对气候巨灾风险的全球长效监测、预警、响应和学习机制;二是建立并完善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资金保障机制;三是建立并完善保险业的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参与机制;四是建立全球气候巨灾风险教育科研网络平台;五是建立气候巨灾风险应对能力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赤潮灾害是目前已知海洋最大的生态灾害之一,它危及海洋渔业资源、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造成的海洋经济损失逐年增加。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各种自然灾害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赤潮灾害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赤潮灾害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本系统集成卫星遥感、浮标、船载快速监测和走航等多源监测数据,实时或准实时地监测赤潮灾害的环境、生物和灾情各相关要素的状况与动态变化,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和赤潮灾害的决策信息,并按照赤潮灾害的生消变化分成灾前、临灾、灾中和灾后四个阶段,以达到快速、实用、准确地提供专门的赤潮灾害决策成果,为有关部门的赤潮灾害预测预报及选取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和救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的演化机理及演变路径,提高应急指挥决策的准确性,本文在定义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和介绍突变理论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轨迹交叉理论对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的致因进行分析,建立了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的尖点突变模型,并描述了此类灾害事故的五种具体演化模式;同时,基于灾害事故、承灾体、致灾体、应急救援活动四个要素,分析了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几个关键情景的可能演变路径,旨在为针对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的可能演变路径而进行应对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前夕浒苔灾害暴发与青岛市应急行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青岛突发历史罕见的浒苔灾害,严重威胁到奥帆赛的举办.本文全面回顾了青岛市在应对这场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并运用现代应急管理理论,对其整个事件进行客观评述,总结了青岛市在信息公开、决策指挥、应急准备、科技支撑、综合治理、善后处置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应急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查找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应急避难场所对于救灾及灾后恢复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重点逐渐由场地选址转移到了空间优化配置及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避难者的需求出发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水平;对城市应急避难服务能力评价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整理,总结归纳了相关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认为目前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评价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应该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为提高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人肉搜索"看网络媒介灾害信息的非主流传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汶川地震“人肉搜索”事件集中代表了网络媒介灾害信息的非主流传播,成为灾后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汶川地震“人肉搜索”事件入手,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网络媒介灾害信息非主流传播的特点、功能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人肉搜索”事件集中代表了网络媒介灾害信息的非主流传播,成为灾后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汶川地震“人肉搜索”事件入手,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网络媒介灾害信息非主流传播的特点、功能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过2008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洗礼,湖南省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他们在应急管理工作的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减灾实效.本文根据湖南省的经验和灾后的反思,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五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滨海核电项目已发生多起海洋生物暴发导致取水系统异常的事件。当前核电厂建设前期海洋生物调查与评价缺乏对致灾海洋生物的针对性。本文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致灾海洋生物与核电厂冷源安全的现场工作反馈,分析了现有核电项目建设前期海洋生物调查工作的不足,提出了调查方案的优化措施,以尝试增强海洋生物调查、筛选评价与核电厂冷源安全纵深防御体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齐平 《海洋环境科学》2006,25(4):81-83,87
在分析我国海洋灾害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必要性。目的已经建立起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加强海洋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抓好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加强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建设等血个方面对加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府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凸显出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严重缺陷.本文旨在比较研究美日等几个先进国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以期为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总的来说,我国灾害处理者对灾害管理的科学认识还不够,灾害法律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也不完善,救灾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救灾人员和非专业救灾设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应尽快完善救灾应急管理系统的法律法规,促进我国救灾组织机构和以及设立培训机构以培养优秀的专业救灾队伍.  相似文献   

13.
陈丹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2):114-116,127
突发灾害事件的处置将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如何对其予以健全和强化社会控制是一个亟待加强的研究视角.本文从探讨社会控制的一般理论入手,重点解析突发灾害事件中如何进行社会控制,在此基础上剖析当前我国突发灾害事件社会控制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深入分析了重大冰雪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提出了评价体系结构.首先根据全过程管理理论及系统论中的层次分析法,构造了重大冰雪灾害应急管理能力集,在此基础上结合冰雪灾害的特点提出了能力因素集.其次调研湖南省30位政府部门应急管理专家,根据专家意见最后确立重大冰雪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结构,为能力评价研究打下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造成城市地震灾害严重的多种因素,从搞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动城市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队和避难场所的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防灾减灾问题是必须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问题。通过对引起图书馆网络灾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制度建设、网络业务人员的培训、制定应急预案、加大网络安全建设的投入、加强网络的软硬件管理和创建异地容灾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防灾减灾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1509号台风"灿鸿",2015年7月10日至14日,中国气象局组成联合调查组,选取浙江省宁波市区、余姚、象山,舟山市区和朱家尖等地一些典型受灾点,对"灿鸿"的预报服务情况、灾害影响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和致灾原因分析。台风"灿鸿"造成浙江受灾严重的原因主要包括:降雨强度大、大风持续时间长是致灾严重的主要原因;强降雨与前期梅雨偏多的叠加效应加重了洪涝灾害;当地孕灾环境特征和2015年强台风影响相对偏早也是造成浙江受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长输油气管道沿线河沟道水毁灾害调查为基础,详细叙述了管道河沟道水毁灾害的发育及危害特征,拟定了河沟道水毁冲刷深度计算方法;构建半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长输油气管道河沟道水毁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模型,设计了基于WebGIS的长输油气管道河沟道水毁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该风险预警系统基于B-S架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最少人机交互下的数据管理、可视化展示、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等核心功能,有助于提升长输油气管道河沟道水毁灾害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可为管道抢险维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杨娟  王龙  徐刚 《地球与环境》2014,42(2):252-259
在重庆市灾害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靠性和简明性的原则,结合实际选取评价因子,初步建立了重庆市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统计资料及政府公开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使用模糊综合评判(FC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采用二级综合评判对重庆市各评价单元灾害风险度进行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将重庆市各区县灾害风险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使用GIS软件生成"重庆市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最后对评判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整体灾害综合风险水平较高;(2)全市存在两个灾害高风险等级中心;(3)沿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的各区县综合灾害风险等级高于其他各区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