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工业污染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工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企业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 ,工业的快速发展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又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工业迅猛发展过程中 ,造成了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渡开采及大量消耗 ,同时产生了大量有毒有害的废弃物 ,对周围的水、大气等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同时也造成自然资源大量浪费 ,据统计我国大约有70 %河流湖泊的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而不能使用 ,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业污染的严重后果。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  相似文献   

2.
王克全 《山东环境》2000,(7):178-178
当今社会工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工业的快速发展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又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工业迅猛发展过程中,造成了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渡开采及大量消耗,同时产生了大量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对周围的水、大气等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也造成自然资源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一种形式早已存在,只不过在产业革命之前,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仅具有短期性和局部性的影响,还不足以构成对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真正发生质的变化并成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在产业革命之后。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界在力量对比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自然力在以技术为主导力量的人类面前显得无比弱小,技术在盲目、自发、缺乏控制的情况下,对自然界造成了致命破坏。  相似文献   

4.
曾艳辉 《环境》1996,(6):22-22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其中包括人类与生物活动的附加作用引起的自然变异,当这种变异的强度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时,就构成了自然灾害事件。一、灾害损失巨大从古到今,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地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据美国1987年统计,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由于自然灾害已  相似文献   

5.
善待洪水--还河流于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给人类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损害,近年来许多国家对待洪水的态度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是这种变化的思想动力,自然现象不等于自然灾害,建造避灾型的社会体系、经济体系是尊重自然规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自下而上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己经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面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到国防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的消耗保障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被污染。本文对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土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土壤受到来自工业、农业等多方面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本文从我国土壤现状,土壤污染源及危害、土壤防治及修复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张凯 《环境保护》2012,(15):15-18
政府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为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生态环境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日趋加重,环境的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从大地到海洋到天空,处处都能看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痕迹。人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也是人类一切生活与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随着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对于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未来人类的生存。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措施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环境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全面地评估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已成为当前可持续性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在国家、区域和省三个尺度上系统评价了中国人类-环境系统1990—2010年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为中上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1990—2010年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表现为增长趋势,中西部可持续性增长快于东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指标呈增加趋势,环境可持续性指标为下降趋势。可见,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的空间格局与动态变化均不协调,需进一步促进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丰富和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往往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各种废弃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随意排放,引发环境污染事故,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自身也造成了严重影响。下面,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本世纪发生的重大环境公害事件。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山东环境保护战略的思考●济南市环境保护局翟立哲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处理不当,尤其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地阻碍着...  相似文献   

14.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不合理,造成了现代社会水资源利用与开发形势严峻。本文阐述了有效利用与开发水资源的意义。并从工业方面、农业方面以及生活方面如何有效利用与开发水资源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对人类安全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丰富的.但水不等于水资源.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人类需求的不断膨胀以及水资源污染等,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关乎着人类的安全:冲突、战争因水而起;水污染威胁人类健康;水资源缺乏威胁着食品(粮食)安全;水资源制约着经济乃致社会的发展,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通常有两方面的措施和行动:减缓和适应。减缓偏重于影响气候系统,阻碍变化进程和幅度;适应则是要控制气候变化的风险,减轻不利影响。目前,通过《京都议定书》的谈判、生效和执行,人类在减缓方面已经做了一定工作。然而,气候、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惯性决定了即使全球21世纪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实质性的减少。气候变暖及其不利影响仍将会持续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这就给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极大的适应压力。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使得社会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是这种掠夺式的改造自然却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极大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文章通过分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内涵,总结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野生动植物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革命以来,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攫取和利用造成了许多物种的减少和灭绝。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是造成对物种过度利用、使世界范围内许多物种迅速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应对这种情况,196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开始组织一项谈判,以起草一项管制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出口、过境和进口,以保护这些物种的国际公约。但是,经过  相似文献   

19.
水作为人们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形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但是由于这些年来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浪费。本文通过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分别从农业、生活和工业方面去探讨水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已造成森林植被的毁坏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破坏,引起了生态失调甚至造成生态系统崩溃.森林植被破坏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了气候异常、温室效应等恶果.为此提倡中国的森林植被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从法制和管理方面入手,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持续发展及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