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际始终存在重大分歧。在国际竞争中,国际环境关系从全球环境问题的冲突为主要矛盾转变为环境与贸易的竞赛。国际环境履约的不协调,充分反映了国际环境关系中南北之间、贫富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未来的国际环境关系将长期处于合作与冲突并存的两个极端中。  相似文献   

2.
黄淼  方莉 《世界环境》2007,(4):72-74
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努力随着其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经历了从变革国内政治经济体制到改变世界秩序,诉诸国际合作与良政治理。而发展援助在全球环境治Noon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以发展援助视角分析全球环境问题治理,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建立起全球公平合作关系,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国际制度安排理论与实践;二是区域成员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利用区域合作机制与政府间合作的援助框架;三是国家间进行的、针对环境问题所开展的发展援助。  相似文献   

3.
努力把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全面推向21世纪(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振华 《环境保护》1999,(10):3-5,11
一国际环境合作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我国政府派代表团出席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揭开了中国环保事业的的序幕。可以说,从事业的起步开始,中国的环保就与国际合作紧紧结合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保事业逐步发展壮大,国际环境合作工作也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各级环保部门抓住时机,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环境管理水平和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环保工作,进人90年代,特别是19…  相似文献   

4.
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大使艾德和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欧合作重点在环境政策.欧盟正在加强与中国在环境政策领域的合作,并制定了宏伟的涵盖气候变化、化学品以及全球贸易品生态设计在内的环境议程,同时鼓励中国实施类似的政策.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大使马库斯.艾德和在近日接受中国环  相似文献   

5.
耿进 《环境导报》1997,(4):12-14
环境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前提,而国家环境权与国际环境合作是国际环境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着重论述了国家环境权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国际环境合作的必然趋势以及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和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环境保护的重要理论进行了回顾与评述,对环境与贸易以及国际环境合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环境科技合作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并就指导方针、原则、建议,论述了当前国际环境科技合作的总体思路,还针对近期需要地方环保科技部门配合开展的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8.
陈燕平 《环境保护》2006,(7B):27-31
2006年是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直属的综合研究、管理执行机构和实施国际环境技术合作、开展国际交流的窗口,十年来,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在中日两国政府、各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在中国的环保事业及区域环境合作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作用,已成为政府之间环境技术合作的典范。在7月2日的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高度肯定了中日中心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同时指出,继续加强中日环境合作,对于提高我国环境保护能力,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日本外务省金田副大臣、科技部靳晓明司长等中日官员也分别向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表示祝贺。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主任陈燕平在庆典仪式上全面回顾了中日中心成立的历史和十年来所进行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项目。本文为陈燕平主任讲话的摘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环境》2005,(1):62-62
一直以来,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都非常重视环保事业,也非常重视与本刊——国内惟一的环境科普类月刊《环境》杂志社的合作,并在与本刊长期交往合作中结下了不解之缘。为达到增进双方进一步了解、加强沟通合作的良好愿望,新年到来之际,由本刊副社长林庆明带队的一行6人来到大亚湾核电站,与大亚湾的核电人进行了一次热情洋溢的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的重要区域之一。在整体趋势比较积极的区域合作大背景下,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区域性环境问题,东北亚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逐步加强了区域合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东北亚区域或者包括东北亚的更大范围内,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众多环境合作机制。本文对东北亚地区环境合作机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提出了东北亚当前环境合作机制的成绩与不足,并对东北亚地区未来的环境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