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因担心"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而遭到地方抵制的能源消费总量方案终于即将上报,在努力控制总量的同时调整结构将成为两大核心内容。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昨日参加第十五届科博会2012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时表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通过,准备报国务院审批,我国将进行实行"能耗总量"和"能源强度"双控制的措施。能源消费总量指的是全社会的能源消耗总量,能源消费强度指的是单位GDP能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方案明确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由于我国煤炭占能源结构70%以上,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1.4%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年初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至"十二五"末,争取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1.4%.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十一五"以来南京市煤炭消费利用现状情况,并按高、中、低3种情景分析了未来煤炭消费趋势;从环境空气质量约束、污染物减排约束以及资源约束等方面指出南京市必须进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最后,从制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加快主要用煤产业升级改造、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提出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是综合反映生态环境建设及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指标,透过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及其时空变化,不仅可以检视人类活动及其行为是否符合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要求,还可以检视城乡融合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否处在预期状态。本文在对能源消费及CO2排放数据整理和计算的基础上,先后分析了北京能源消费总量及不同品种能源消费量变化、北京能源消费所形成的CO2排放总量、主要产业与分行业以及不同城区的CO2排放情况,最后针对"燕山石化"异地迁建、实施"交通节能降耗减排战略""将房山、顺义、通州和大兴作为全市节能降耗减排重点监管区"以及"将建筑节能和社区节能作为微观节能降耗减排重要领域"等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I0008-I0009
<正>2013年我国的节能工作重心开始向宏观规划、政策调控、能源改革等方面转移。与此同时,多地区被雾霾笼罩,节能形势严峻,因此,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培育低能耗战略新兴产业成为突破关键。TOP 1《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限定能源消费总量1月23日,《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公布,提出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煤"控制目标。为保证目标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山东省2004-2010年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数据及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量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山东省能源消费的GM(1,1)预测模型,并对山东省"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年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仍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7.21%,与"十一五"期间的9.24%相比,上升的速度明显变缓。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但煤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石油、天然气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了明显地改善。经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较优,其预测结果可信,可为山东省以后制定能源战略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最后,结合预测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增速虽有所放缓,但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总体上仍在增加,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改变。"十二五"期间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对能源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源生产布局、加强能源行业污染治理等方面展开探讨,力图寻找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研究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分析广东省"十一五"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可达性,同时探讨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对策.要在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必须从经济、能源和污染治理三个方面同时着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业态的乡村已经成为我国乡村发展转型的4种类型之一。显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乡村农户能源消费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户人均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以及最终消费用途为切入点,探讨了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演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费总量上,乡村旅游农户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显著增加,比传统农户高42.96%,达到707.35 kgce。在消费结构上,乡村旅游农户商品能源占主导地位,新型能源(太阳能)广泛采用,传统能源比重逐渐降低,三者的比例93.10 ∶5.15 ∶1.75,而传统农户比例是46.30 ∶0.48 ∶53.22。在能源最终用途上,乡村旅游农户生活用能(炊事、取暖、家电、交通、热水、照明)总量大幅度增加,而与传统农业生产耗能有关的饲养和农机耗能已基本消失。传统农户能源耗能仍局限于炊事、取暖、饲养等基本的生产生活方面,与生活享受相关的家电、照明、热水、交通仍处于较低水平。研究还表明,农户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家庭生产方式、农户用能方式、农户人均收入以及主观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在乡村旅游发展诱导下,六盘山生态旅游区乡村家庭农户能源消费正经历着由内向型"生活-生产系统"内部自循环模式向外向型"生活-旅游系统"外部输入型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何利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1):160-163
在环境经济系统中,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驱动要素,是经济活动的自然基础。本研究以河南区域的资源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选取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1978年-2010年样本区间内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耗总量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等计量经济统计模型,研究河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耗生产总量与能源消耗总量在时序维度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性关系,揭示河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存在的关系,探寻能源与经济的作用关系。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在河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存在着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是国内生产总值的Granger原因,能源消费总量是能源生产总量的Granger原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与能源供给的长期依赖关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秦皇岛市在"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及单耗的具体情况,总结了能源消费的结构特点、技术特点及今后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根据模型,对秦皇岛市"十三五"期间的能源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对三大产业能源利用形式及能源利用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秦皇岛市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总量及单位GDP能耗值分别为1 800.91亿元、1 228.69万t标煤和0.68 t标煤/万元。通过对测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工业内部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开展工程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NASA反演PM_(2.5)浓度遥感影像,结合ArcGIS空间分析、灰色关联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了北京市1998-2016年PM_(2.5)年均浓度时空变化,分析了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SPSS 22.0软件构建了北京市PM_(2.5)浓度与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北京市1998—2016年PM_(2.5)年平均浓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出南高北低,南北差距逐渐减小的特征;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总量、一次电力及其它能源消费总量占据较大部分,煤炭消费总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石油消费总量与PM_(2.5)浓度之间关联度最大,一次电力及其它能源消费总量与PM_(2.5)浓度之间关联度最小;经多元线性分析,构建了北京市PM_(2.5)浓度与煤炭消费总量、石油消费总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家正在制定"十三五"能源规划,能源规划或呈现两大特点,即发电端优化产业、地域布局,用能端节能优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只有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做好节能工作,才能推动能源总量低水平增加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马恒 《环境》2005,(8):9
一方面是能源短缺,另一方面是高能耗行业的飞速扩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基础上.目前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而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又占整个工业消费的70%以上.也就是说,中国高能耗行业差不多消耗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正是这些行业的大规模低水平扩张,致使中国的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如果今后我们继续依靠这种发展模式,中国势必会面对更大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能源消费数据,采用IPCC报告中碳排放估算方法,对我国1978~2010年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增幅较大,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达到32.5亿t和76.13亿t,但是能源强度和碳强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不论是总量上还是强度上,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均较大。  相似文献   

16.
1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特点 1.1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5年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为15.8亿tce.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1%。2005年相较于1990年增加了8.2亿tce.年均增长5.6%。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各时期呈现不同的增长特点。  相似文献   

17.
何建坤 《环境保护》2013,41(8):15-18
我国必须走出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才能从根本上在全球低碳发展竞争中占据优势,在国际谈判中占据主动和引导地位。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  相似文献   

18.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是我国当前能源消费革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我国对于煤炭总量控制从试点到当前虽然只有仅仅六年时间,但是却经过了三个阶段:提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阶段、煤炭等量替代阶段、煤炭减量替代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并且减量替代试点的范围逐步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重点地区向其余省份扩展。基于对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三阶段的特点和政策分析,从加强非工业煤炭消费替代、提升煤炭消费终端电力化、煤炭减量替代需区别对待、坚持煤炭减量和替代统一等方面提出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恒 《环境》2005,(8):9
一方面是能源短缺,另一方面是高能耗行业的飞速扩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基础上。目前工作部门的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而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又占整个工业消费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2013,(8):14
我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使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几近极限,空气质量日益恶化尤为明显。煤炭消费总量大、地区分布不均衡、消费结构不合理及技术水平低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为了改善城市及区域的空气质量,需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实施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加强节能降耗,在重点区域有效实施煤炭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