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是目前常用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但是关于该工艺过程对焦化废水生物毒性的去除情况还缺乏研究。研究考察了焦化废水对斑马鱼的生物毒性(急性毒性、氧化损伤毒性和遗传毒性)随A/A/O处理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A/O工艺有效地去除了焦化废水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但对氧化损伤和遗传毒性的去除效果稍差;厌氧池对急性毒性的去除作用最大,缺氧池对氧化损伤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PAHs)是焦化废水的特征污染物,不同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会影响其归趋行为与削减量.基于此,本文追踪了焦化废水厌氧/好氧/好氧(A/O~2)和厌氧/好氧/水解/好氧(A/O/H/O)处理工艺中PAHs的分布行为,使用气质联用色谱(GC-MS)检测并分析了两种工艺中各单元反应器内废水及污泥样品的PAHs浓度,通过通量衡算,评估工艺系统处理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工艺的前置A厌氧池对PAHs的削减不明显,PAHs在A池富集的浓度远高于O池及H池,低环PAHs经水相从A池进到O池后得到有效降解,高环PAHs则大部分富集于污泥相中,风险比较大,应该区别处理;A/O/H/O工艺对低环的PAHs生物削减率略高于A/O~2工艺,对4环以上的PAHs,A/O/H/O则表现出更明显的降解有效性,理解为A/O/H/O工艺的H池促进了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对PAHs具有针对性.综合研究结果认为,A/O/H/O工艺表现出比A/O~2更明显的降解PAHs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朱佳迪  李菲菲  陈吕军 《环境科学》2017,38(10):4293-4301
焦化废水含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生物处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为探索并提高焦化废水生物处理的去除效果,采用实验室构建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n MBR-A-MBR)与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2-MBR)工艺处理实际焦化废水,对比了两套处理工艺在最佳工况下稳定运行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对不同污染负荷的稳定性.采用固相萃取和组分分离、发光细菌Q67测试和三维荧光扫描等手段,对二者各级出水的急性毒性分布和变化以及毒性物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n MBR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为15.3%,显著高于A~2-MBR系统的厌氧段(3.4%),An MBRA-MBR系统能够抵抗更高的污染负荷.An MBR-A-MBR系统各级出水的急性毒性均明显低于A~2-MBR系统,二者毒性当量总去除率分别为85.2%和79.2%.各级出水中极性组分的急性毒性最强,极性和弱极性组分贡献了绝大部分毒性当量.各级出水的急性毒性主要来自Ⅱ区芳香族蛋白类似物,且Ⅱ区芳香族蛋白类似物可能是极性组分中主要的急性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白酒废水中高质量浓度NH4+-N对A/O系统冲击引起的出水水质超标问题,分析比较单级A/O工艺和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进水时间(以min计)分配比为7:3]对白酒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与单级A/O工艺相比,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出水中ρ(NH4+-N)、ρ(NO2--N)、ρ(NO3--N)和ρ(CODCr)均显著降低,其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9%、43.2%、49.7%和8%.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的二次进水能够为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进行提供有效碳源和NH4+-N等,为NO2--N和NO3--N等去除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它通过促进对系统内碳源的利用以及NO2--N的去除,进一步降低了出水中ρ(CODCr).此外,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通过降低NH4+-N和NO2--N等污染物质量浓度,也能有效减弱其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等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为后续好氧阶段含氮污染物的去除奠定基础.但是,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对白酒废水中PO43-的去除效果有限,这主要是因为第二阶段的NO2--N存在使反应系统处于缺氧环境,同时在碳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导致聚磷微生物释磷不充分,降低了第二好氧段的吸磷动力.研究显示,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能够有效强化白酒废水中三态氮和CODCr的降解去除.   相似文献   

5.
焦化废水水质复杂,COD、氨氮浓度高,给污水处理站运行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通过大量工艺指标,对A2/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中的影响因素和操作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A2/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生物流化床A/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过程中有机组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在自行设计的2000m3·d-1规模的生物流化床A/O2工艺中,以实际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法分析各单元工艺的有机物组分,解析了污染物的降解规律.结果发现,焦化废水中酚类物质占有机物总量的90%以上;厌氧阶段对废水COD的去除率为10%~15%,主要为大分子复杂有机物分解为有机酸、有机醇类,此过程使废水BOD/COD值由0.30提高到0.45;一级好氧阶段可去除大部分的酚、胺、喹啉、吡啶、呋喃、吲哚、萘等组分,COD的去除率达到65%~70%;二级好氧阶段的COD去除率为40%~50%.间甲苯酚、哌嗪、哌啶、长链烃类、苯类等在生物处理出水中可被检出,属于难降解成分,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度处理.采用TTC脱氢酶法测试了不同工艺段废水对酶活的影响,在相同的TOC浓度时,厌氧出水和一级好氧出水的酶活达26~29μg·h-1,滤池出水的酶活为几个工艺段水质的最低值7.02μg·h-1,显示其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7.
引言本文介绍以人工合成污水、鱼品加工废水以及曹杨污水厂生产污水采用悬浮态A/O工艺处理的初步研究结果,主要探讨A/O工艺对除氮、除磷的可行性及其对三种污水的除氮、除磷的效果。A/O系统是七十年代初期由南非、美国等开发具有同时去除废水中碳、氮、磷的新工艺。它主要是由单级污泥系统(Single-Sludge System)构成的具有碳氧化、氮的硝化及反硝化复合的厌氧——好氧系统。目前国外许多国家正在研究并进行实用规模的工程运行试验,我国还处于初步开发研究阶段。本文主要目的是在验证该工艺基本参数的基础上,着重对废水水质的适应性与去氧率以  相似文献   

8.
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UV(紫外线)照射、O3氧化及厌氧酸化作为预处理方法来提高焦化废水生物降解性能的可行性和作用机理,并由此提出了一条新的工艺路线:A-A/O工艺。研究表明,以A-A/O工艺去除焦化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效果显著,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处理效果和减少投资,是处理医疗废水的重点.A/O强化二段生物接触氧化 二氧化氯接触消毒工艺综合了厌(兼)氧、好氧以及A-B法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通过对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废水处理,证明该工艺是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行之有效的工艺.  相似文献   

10.
针对饮料废水可生化性较好的特点,可采用气浮+A/O+接触氧化+转盘过滤组合工艺处理饮料废水。采用气浮工艺物化处理单元,可有效去除大部分不溶性有机物和悬浮物,实现大分子链断裂转化为小分子,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生化处理,可使水质达到一级B标,采用转盘过滤深度处理总氮和总磷,出水达到一级A标。通过云南某饮料企业的实践,该方法可高效处理饮料废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焦化废水A/O2生物处理工艺的流程和开工调试中污泥培养驯化的方法,并讨论了影响硝化和反硝化工艺的因素及实际运行中控制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丁波涛  李刚  程柯森 《环境工程》2015,33(11):58-62
以人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建立新型好氧/缺氧/好氧/延长闲置(O/A/O/EI)序批式反应器,探究了初始p H为6.0,7.0和8.0时对O/A/O/EI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最后控制初始p H=8.0来处理实际生活污水。通过比较不同初始p H值作用下新型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分析微生物体内代谢储能物质的周期变化,探讨了初始p H值对O/A/O/EI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合成废水初始p H=8.0时,O/A/O/EI工艺能表现出良好的生物脱氮(93±2)%除磷(92±3)%性能,单位VSS的除磷量为(4.01±0.15)mg/g,脱氮量为(5.23±0.27)mg/g。控制p H为8.0时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分别为(85±2)%和(87±3)%,效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实际污水的可利用COD有限(130~240 mg/L)。  相似文献   

13.
厌氧酸化在焦化废水脱氮和毒性削减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分别用厌氧酸化-缺氧-好氧(A1-A2-O)生物膜法和缺氧-好氧(A/O)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比较了二者对废水毒性的削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的毒性大于0.19mg/L氯化汞的毒性.其毒性削减与有机氮去除有一定关系,厌氧酸化在提高废水有机氮去除率和降低废水的毒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废水经A1-A2-O生物膜系统处理后,毒性大大降低,当HRT为37.9h时,出水对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度可达96.8%,其毒性相当于0.023mg/L氯化汞的毒性.  相似文献   

14.
多级A/OVTBR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解酸化、多级A/O垂直折流生物膜反应器(vertical tubulant biological reactor,VTBR)、混凝和Fenton氧化组合技术对实际焦化废水进行处理。其中水解酸化预处理阶段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混凝降低了生化处理的有机负荷,一级A/O VTBR以脱碳为主,二级A/O VTBR主要脱碳和脱氮,三级好氧VTBR强化对氨氮的去除,Fenton氧化则对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ρ(COD)为3 000~3 500 mg/L,ρ(BOD5)为1 212 mg/L,ρ(NH3-N)为109 mg/L条件下,保持好氧段ρ(DO)为3~7 mg/L,缺氧段ρ(DO)<1 mg/L,总停留时间HRT 56 h,该工艺对COD、BOD5、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8%、99%、95%,出水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催化氧化-A/O工艺-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以高浓度有机胺废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该工艺对进水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催化氧化预处理工艺,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抑制性物质,提高废水的B/C;A/O工艺能去除大量的有机物和总氮,但出水氨氮有所升高;末端采用生物滤池处理该废水,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氨氮和COD。当进水ρ(COD)为3 000~4 000 mg/L、ρ(NH3-N)为15~60 mg/L、ρ(TN)为350~450 mg/L时,出水水质可达当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ρ(COD)≤300 mg/L、ρ(NH3-N)≤35mg/L,表明该工艺可应用于高浓度有机胺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对大型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两种溴系阻燃剂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危害,测定对比了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48h-LC50,48 h半数致死浓度)和慢性毒性(包括21 d繁殖量、内禀增长率、净生殖率毒性影响的EC5(5%效应浓度)或NOEC(最高无效应浓度)等),在此基础上采用评估因子法外推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对大型溞21 d敏感繁殖毒性终点EC5(内禀增长率、净生殖率)均比48 h急性毒性LC50低2个数量级,且低于其对繁殖量毒性影响的NOEC.危害评估结果显示,三溴苯酚和四溴双酚A基于慢性毒性的PNEC低于基于急性毒性的PNEC.以繁殖量、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毒性危害的EC5值作为大型溞繁殖毒性指标可能比NOEC更能敏感地表征化学品对溞类的危害,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对大型溞的慢性繁殖毒性作用相比急性毒性作用更应引起关注,采用以慢性毒性数据为基础的危害评估结果可以较好地保护物种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焦化废水属于高毒物质,其中的大部分多环芳烃都具有"三致作用"。为保护生态环境,焦化废水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阐述了焦化废水的生物危害性及生态毒性效应,分析了处理焦化废水的A1-A2-O生物法,并分别对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去除规律,难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生物污泥相中的吸附累积效应,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生物学原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浅谈A/O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晓如  杨开 《环境工程》1996,14(4):12-15
本文论述了A/O生物脱氮工艺的特点,讨论了A/O工艺的合理设计问题,并介绍了用于计算A/O生物脱氮效率、缺氧池、好氧池及需氧量的公式.  相似文献   

19.
生物滤池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赖鹏  赵华章  叶正芳  倪晋仁  曾明 《环境科学》2007,28(12):2727-2733
采用具有特定载体的生物滤池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废水含有高浓度酚类化合物,COD和NH+4-N分别约2?000 mg/L和260 mg/L.在HRT为60 h时,COD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0%和91.6%,最佳条件下出水NH+4-N浓度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生物滤池A/O工艺高效去除了原水中小分子质量的酚类化合物,出水中有机物主要分布于10?000~30?000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且含有—OH、CO、C—O等官能团和苯环结构.由于载体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大量微生物固定于载体的表面和内部,实现了COD、NH+4-N和TN的同时去除.生物滤池A/O系统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两级缺氧/好氧(anoxic/oxic, 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转化和细菌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实际运行的焦化废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官能团与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进行分析,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级A/O工艺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沿程变化. 结果表明:①两级A/O工艺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硫氰酸盐(SCN?)、苯并[a]芘(BaP)、苯酚、挥发酚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 ②各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与醇类、脂类、醚类、多糖类及羧酸类等物质的C≡N、C—N、C=C、—CO—伸缩振动,以及—NH2和N—H弯曲振动等官能团运动有关,原水中大部分DOM被去除. ③微生物分析表明,硫杆菌(Thiobacillus)为两级A/O工艺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为18.85%~31.06%),Fluviicola和norank_f_JG30-KF-CM45的相对丰度与BaP浓度均呈负相关,Arenimonas的相对丰度与挥发酚、苯酚浓度均呈正相关,Bradyrhizobium、Nakamurella、Nitrospira、norank_f_NS9_marine_group、unclassified_f_Rhizobiaceae的相对丰度与挥发酚、苯酚浓度均呈负相关. ④两级A/O工艺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与氟苯甲酸酯降解、多环芳烃降解、苯甲酸酯降解等多种代谢途径有关. 研究显示,经两级A/O工艺处理后,焦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均显著去除,并且有机污染物变化均会影响功能微生物相对丰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