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广州市氮氧化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瑜  于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2):47-48,61
氮氧化物是生成臭氧光化学反应的主要前体物,氮氧化物可以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硝酸盐气溶胶,导致城市能见度下降,出现灰霾现象。氮氧化物也是造成酸雨污染的主要物质。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近年来氮氧化物的污染不容忽视。本文以2003年-2008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广州市氮氧化物浓度的日变化、月际变化、年际变化作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氮氧化物浓度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氮氧化物的月际变化呈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污染较严重,夏季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2.
近地层氮氧化物和臭氧的区域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地层氮氧化物和臭氧的区域分布研究方法,使用简化的区域尺度大气污染物传输模型和光化学反应模型,模拟计算了1990年中国主要城市排放氮氧化物的情景下,夏季(7月)主要城市的氮氧化物和相应的臭氧在近地层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出现严重污染的主要因素为城市交通工具排放的氮氧化物,城市中国汽车所排放的高浓度有害气体主要出现在道路两侧和交通较为密集的区域,其对于行人的影响作用极大,更会引发大量健康问题。但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对于城市交通造成环境污染的氮氧化物的研究极为有限。基于此,现对交通道路大气氮氧化物的监测技术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诸多研究表明,机动车作为氮氧化物的主要贡献源之一,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以南京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南京市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从机动车淘汰工程、机动车油品替代工程2方面对机动车的氮氧化物减排潜力进行情景分析,以期为南京市机动车氮氧化物的减排工作提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环境》2000,(8)
一、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本季度城市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指标已由二氧化氮代替,本季度所有城市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总悬浮颗粒物均未超标;二氧化硫浓度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总悬浮颗粒物和降尘浓度均比去年同期下降。本季度降水质量比去年同期下降。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机动车辆迅速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全省城镇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1996年广东全省已拥有机动车辆517万辆,比1990年增加2.3倍;年耗汽油350万吨,排放大气污染物60万吨,是1990年的三倍。全省21个市有10个城市的氮氧化物日平均值超标,其中广州市最严重,氮氧化物日平均值超标率达45.2%,是全国氮氧化物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大气污染已由原来的煤烟型向光化学雾发展。为了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管理,全省大部分市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建立了机动车尾气年检制度,把机动车尾气检测纳入年检必测项  相似文献   

7.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它们都是对人体有毒的气体。一氧化氮和血红蛋白素结合生成亚硝酸血红素而引起中毒。二氧化氮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到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它刺激呼吸系统,威胁人类生命,对农作物的危害也很严重。空气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主要来自于石油和煤燃烧、汽车尾气、制硝酸工业的废气等。世界上某些大城市,已多次出现过光化学烟雾,我国一些城市的氮氧化物污染十分严重。氮氧化物  相似文献   

8.
对安徽省城市空气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利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得出空气质量的优劣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属轻度污染且呈下降趋势,其中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下降趋势明显,氮氧化物浓度则有所上升,未来将成为安徽省城市空气质量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9.
重型柴油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排放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周磊  王伯光  汤大钢 《环境科学》2011,32(8):2177-2183
通过对柴油车污染物排放的特征和机动车排放清单的分析,探讨了重型柴油车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排放的控制.重型柴油车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其中氮氧化物为大气中产生二次细粒子以及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导致区域性灰霾的形成,而柴油颗粒物是影响健康的一个主要有毒空气污染物,尤其是其中粒径为30~100 nm的超细粒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重视,光化学烟雾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北方某城市夏季臭氧监测的时间浓度,对臭氧污染的浓度时间以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与氮氧化物的浓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氮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氧化物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了氮氧化物的来源以及治理氮氧化物的主要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处理氮氧化物的优点或缺点,并预测未来处理氮氧化物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IASI、OMI与TROPOMI卫星数据识别了2008~2019年四川盆地氨与氮氧化物柱浓度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采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对2019年冬季四川盆地氨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评估了氨与氮氧化物单独减排及氨与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情景下对四川盆地颗粒物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2012年四川盆地氮氧化物排放逐年升高随后在2013~2019年迅速下降,而氨柱浓度在2008~2013年期间较为稳定,自2014年起迅速增长.四川盆地氨排放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人为活动强烈的成都及周边地区和川南城市群以及农业源氨排放主导的川西北地区.铵根离子在川南城市群的PM2.5当中占比高达11.4%,而对川西地区城市的PM2.5贡献较低.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氨与氮氧化物协同减排50%能有效降低大气中硝酸铵与硫酸铵的浓度,从而减少细颗粒物污染,改善四川盆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3.
建华 《环境》2001,(3):23-23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绿地系统不但具有自净的特质,而且能吸收有害有毒气体、阻隔噪音、杀菌除尘,是良好的城市天然清洁工。在伦敦、上海等城市的研究中发现,经过科学布局、设计的绿地系统、能缓解热岛效应,治理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但是,目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钢铁生产企业氮氧化物减排形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大钧  魏有权  杨丽琴 《环境工程》2012,30(5):118-123,126
针对国家"十二五"氮氧化物减排的紧迫形势,介绍了我国钢铁企业排放氮氧化物污染现状,提出烧结工序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是钢铁生产企业氮氧化物减排的重点,在对相关技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钢铁行业氮氧化物减排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其中大气污染物主要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主,这也是导致各城市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并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应进行积极治理。这些有害气体主要排放源来火电厂,火电厂在发电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烟气,主要包含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要想有效的避免污染,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以此来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催化烟气经洗涤塔洗涤后氮氧化物含量仍然偏高。通过分析烟气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及操作参数对氮氧化物的影响,找出在现有的条件下控制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钢铁工业氮氧化物减排的紧迫形势,首先介绍了钢铁工业氮氧化物主要排放源,提出了烧结工序和自备电厂是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污染源,其烟气中氮氧化物控制是钢铁企业氮氧化物减排的重点;其次对钢铁工业氮氧化物生成机理,热力型、燃料型、快速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钢铁工业烧结、自备电厂、焦化、炼铁、轧钢工序氮氧化物污染防治技术途径,为钢铁工业进一步开展氮氧化物减排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氮氧化物污染防治的国外经验与国内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氮氧化物污染呈现的特点应引起高度关注:氮氧化物浓度水平在逐步增高,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越高;氮氧化物对于二次污染物的贡献显著增加,而且越是人口密集的地区二次污染越严重;我国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问题国际关注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采集样品分析得出唐山市西道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现状,了解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水平。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路段中间的监测点的氮氧化物日小时均值浓度大约为0.037mg/m^3,氮氧化物浓度值受风力影响大于车流量的影响,路口监测点由于车流量大,其氮氧化物浓度值也对应升高,大约为0.046mg/m^3,其受车流量的影响大于风力影响,说明当车流量超过一定值时,风力的影响就会战弱。结果表明,唐山市新华西道氮氧化物日均值浓度大于0.05mg/m^3,氮氧化物污染指标的平均值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因此,此道路属于污染区。还提出了减轻氮氧化物污染状况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氮氧化物的危害日益加剧,通过对2010年度四川省氮氧化物排放现状特征和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确定了四川省氮氧化物重点控制行业为--火电行业、水泥制品业、机动车污染源。对中国和四川省的氮氧化物控制要求进行了整理,找出现行氮氧化物监控和管理手段存在的不足,确认对氮氧化物重点控制行业需要综合相应法规、政策、技术规范等,采取行业技术控制和宏观政策控制的综合减排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和控制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