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铝电解废渣堆场的污染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铝厂技改工程电解大修废渣堆场的选取、设计过程为例,简单介绍了铝电解大修废渣堆场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2.
钨钼废渣中含有相对较高的钨、钼、铜、镍,该钨钼废渣属危险废物,不经过回收处理处置,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对环境的危险较大.研究回收技术,从钨钼废渣中提取钨、钼、铜、镍,不但可以提高利用量,还可以防止危险废渣污染环境质量.文章研究了从钨钼废渣中提取钨、钼、铜、镍的工艺方法及萃取剂的使用,并对提取的效果及提取后的废渣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湿法对钨钼废渣处理提取钨、钼、铜、镍,不仅提取效率高,而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率,同时经过提取后钨钼废渣由危险废物降为一般工业废物,便于处置,也降低了处置费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电解铝行业危险废物电解槽大修渣的特点,分析了电解槽大修渣的危害性,确定了电解槽大修渣为危险废物,并按照国家对危险废物填埋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从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入场、建设、监控、封场、污染控制等几个方面,对电解槽大修渣的安全填埋处置的环保要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电解槽大修渣填埋的预处理、填埋作业、渗滤液处置等方面提出措施,并分析了措施的有效性,为电解铝行业电解槽大修渣填埋处置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毒性浸出试验已经成熟地应用于化工废渣的毒性鉴定,并为每一种化工废渣的毒性属性准确地打上标注,而在冶炼和机械加工过程中中产生的含钨钼废渣,其危险特性,事关含钨钼废渣的处置方法与处理费用,掌握和利用其毒性浸出试验的方法与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介绍了某片区关停企业遗留废渣处置与土壤修复工程.通过场调和地勘确定了遗留工业废渣、废弃厂房的性质以及土壤污染的因子和程度,同时还确定了修复目标和总工程量.通过现有技术比选,对废渣和废渣沾污废弃建筑物采用无害化处置技术,对废弃建筑物拆除后就地平整,对污染土壤采用固定/稳定化技术修复,确定修复技术路线.通过小试确定...  相似文献   

6.
含砷废物资源化产品中砷的浸出特性与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我国某地2种含砷废物(污泥和废渣)为研究对象,用EA NEN 7371实验方法分析其不同资源化产品(烧制砖、免烧砖和含砷水泥等)中As的有效量浸出特性,从环境风险的角度探讨了含砷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结果显示:含砷污泥进行烧砖处置后,其产品中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15%左右升至60%~70%;含砷废渣与水泥进行混合粉磨共处置后,含砷水泥产品中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60%~70%降至4%以下;含砷废渣制成免烧砖后,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60%~70%降至10%左右. 表明含砷污泥不宜进行烧砖处置;而含砷废渣可根据含砷量,在控制掺加比例的条件下与水泥熟料共处置生产混合水泥或作为原材料生产免烧砖.   相似文献   

7.
采用25℃、101.3kPa条件下砷的Eh-pH图理论分析砷的存在及电离形式,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砷浸出毒性最小的pH值范围,为含砷废渣的安全处置提供基础,并提出含砷废渣处置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喻旗  龙明礼 《环境工程》2007,25(6):96-97,39
介绍用含钒石煤生产五氧化二钒的原理和低污染生产工艺。论述了五氧化二钒生产中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的产生及其废水、废气、噪声的治理方法与效果。并介绍了废渣的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及五氧化二钒生产可能带来的放射性影响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薛立新 《福建环境》1997,14(1):32-32
工业固体废物一般系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或环境污染控制处理构筑物中排出的固体或泥状废物。工业废物(下称工业废渣)可分为危害较小的一般废渣和危害较大的有害渣两大类。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废渣是监测和管理的重点。据美国环保局的报告,凡是有可燃性、腐蚀性、反应毒性或浸出毒性之一者,均列为有害废物。关于工业废渣的管理,早在60年代初,辽宁省已开始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对废渣的管理起步较晚。1973年我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后颁发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以及后来修订颁发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都增加了废渣处置的章节,对一般废渣和有害废渣提出环境管理的要  相似文献   

10.
玉溪市部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否存在重金属性污染,对玉溪几个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调查,结果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中T-Cr、Cr6+、As、Hg重金属不同程度超标,其原因是部分工业废渣混入生活垃圾所至,因此,加强工业废渣的管理及处置,是从源头上控制重金属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指标及影响因素,脱硫废渣的处置和利用,以及这种脱硫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电解锰废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解锰废渣是电解金属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过滤酸渣,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随着电解锰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大量电解锰废渣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其的处理处置已成为电解锰行业和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对电解锰废渣特性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处理方法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如有价金属回收、制造建材制品、农业混配肥及铺路材料等)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分析了各种资源化方法的优缺点、应用前提和研究进展.针对资源化利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电解锰废渣资源化利用必须遵循的原则:利用成本低、市场需求大或者产品附加值高等.最后指出用电解锰废渣作筑路材料或建材原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金属冶炼产生的废渣在无法采用资源化处置情况下需要安全填埋。安全填埋的前提是转移到具备优良地质条件并且采取了足够的工程防渗措施的场地,通常会遇到选址困难和二次污染等系列问题。以云南东北部某铅锌冶炼企业历史产生的废渣堆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勘察研究渣堆下部基础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在渣堆下部及周边污染特征组分空间分布特征详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该历史渣堆具有就地处置可行性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以通过系列地下水防污工程措施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处置方案已经提交企业并处于工程实施阶段。该研究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术方案对我国具有类似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固废处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垃圾与白泥混合处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与工业废渣白泥两种固体废弃物不同比例混合处置后开发土地资源的可行性。种植油菜、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试验表明,以6:1混合处置为最佳比例,用于发展种植业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较低。由于没有理想的处置方法,铁路系统的固废,常年堆积,数量可观;有些铁路危险品货站的废渣,堆积如山。如上海桃浦站,存渣约5000t,占地约1300m~2。这些废渣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有机农药,不少堆放处的土壤,已受到严重污染。以上海桃浦站为调查点,对废渣进行了监测分析。同时,通过试验,用含有 As、Pb、Cd、Cr、Hg 等有毒物质的铁路危险品货站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城市生产垃圾与工业废渣白泥两种固体废弃物不同比例混合处置后开发土地资源的可行性。种植油菜、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试验表明,以6:1混合处置为最佳比例,用于发展种植业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CRT含铅玻璃及其冶炼废渣的铅浸出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评估阴极射线管(CRT)含铅玻璃及其冶炼后废渣的环境影响,有助于CRT玻璃回收和处置.本文采用醋酸缓冲液法(HJ/300-2007)研究了CRT的三种含铅玻璃及其铅冶炼后废渣的铅浸出特性,结果表明锥玻璃、颈玻璃和熔接玻璃铅浸出浓度均超出危险废物浸出标准,其中熔接玻璃中的铅极易溶出,在CRT玻璃中毒性最大;而铅冶炼废渣中的铅也极易溶出,废渣中的含铅量应低于1.5%才可视为一般固体废弃物.除了铅在化合物中的含量,铅的赋存结构使铅化合物浸出毒性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8.
我厂在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开始生产氟化氢,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现在产量比十几年前增加了二、三百倍。可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伴随着氟化氢生产的同时,厂里也多了一种叫做硫酸钙的“废渣”。“水涨船高”,废渣也越来越多,一天要有十几吨。怎么处置这些渣子呢?大家起先给渣子  相似文献   

19.
雷士文 《环境科技》2006,19(1):31-33
氨法烟气脱硫脱硝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脱硫效率高,脱硫脱硝一举两得,不耗费热量不产生废渣,脱硫剂利用充分用量小,不损害设备有节能功效。脱硫剂利用率可达90%以上,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脱硝效率可达80%以上;脱硫剂用量是钙法工艺的十到二十分之一;副产物为可以直接利用的化学肥料,而非难于处置的废渣。  相似文献   

20.
一、固体废弃物产生状况(一)全市情况徐州市参加统计的企业582个,1990年共产生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638.9万吨,主要是煤矸石、炉渣、粉煤灰、冶炼废渣、化工废渣、尾矿等。其中产生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是煤矸石。煤矸石来自15个大中型煤矿,平均年产生量200多万吨。“七·五”期间全市煤矸石产生状况及处理处置综合利用状况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