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径级结构、高度结构的方法对思茅松种群的林窗更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纯林的林窗更新与灌草层盖度,尤其是草本层盖度密切相关。灌木层盖度的大小影响幼苗的存活,灌木层盖度小,幼苗存活率高。草本层盖度的大小影响种子的萌发,草本层盖度小,种子萌发率高。在针阔混交林林窗中,当常绿阔叶树稀少或土层浅薄时,思茅松更新个体年龄差异大,当常绿阔叶树长势好且密度较大时,思茅松更新个体年龄普遍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
<正>把水果核变成杯子里的小森林,你也可以!亲爱的"创粉",趁着暑假,动手学一学吧!别忘了给你的作品拍一张照哦!火龙果篇火龙果的果肉中有芝麻大小的种子,一个成熟的果实中约有上千颗。1.将火龙果切成两半,用汤匙把适量果肉刮入容器中。2.果肉加水稀释后,用手指轻轻揉搓,尽量使果肉与种子分  相似文献   

3.
酸雨对环境生态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探索酸雨对环境生态的影响效应,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酸雨对甘蓝种子发芽及苗期生长的影响作了研究。一、材料和方法(一)种子发芽选择颗粒大小、饱满度大致相同的甘蓝种子,均匀地撒在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培养箱培养。培养温度70℃。试验处理液的组份,如表1所示。用混合酸(HNO_3:H_2SO_4=1∶6,当量比)调节 pH 至所需要求。以 pH=5.6为对照。在种子达到规定的发芽天数(七天)后,统计发芽率。  相似文献   

4.
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萌发POD与CAT对酸雨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王丽红  黄晓华  周青 《环境科学》2005,26(6):123-125
研究了pH 2.5~5.0模拟酸雨对水稻(O.sativa)、小麦(T.aestivum)和油菜(B.chinensis var.oleifera)种子萌发过程中POD、CAT活性影响.静态与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3类种子萌发时CAT与POD活性的变化幅度是水稻(28.8%,31.7%)<小麦(34.7%,48.3%)<油菜(79.3%,50.0%);CAT与POD与CK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的胁迫强度是水稻(pH3.5)>小麦(pH4.0)>油菜(pH5.0),说明保护酶抗酸雨能力是水稻>小麦>油菜.相同胁迫强度下,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CAT变幅  相似文献   

5.
黔中天龙山喀斯特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的量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林分的空间结构可为研究森林现状与生长发育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在林分的动态过程监测和指导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空间结构指数,分析了黔中普定县天龙山喀斯特次生林2hm~2森林固定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天龙山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别为0.737、0.498和0.516,表明林分中林木种间处于高度混交状态,树木胸径的大小分化程度差异较小,并且树木处于轻度聚集分布状态。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喀斯特地区天然次生林的空间结构优化以及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轮叶马先蒿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轮叶马先蒿种子小,数量多,已成为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入侵种。为有效遏制其入侵,论文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轮叶马先蒿土壤种子库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轮叶马先蒿种子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土壤种子数量垂直分布表现为枯落物层>腐殖质层>心土层,各层土壤种子数量差异性显著;②轮叶马先蒿土壤种子库的大小与轮叶马先蒿的密度、盖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地上植被关系不密切;③土壤含水量是轮叶马先蒿生长生殖的限制因素,轮叶马先蒿产生的花苞数以及产生的种子数量在土壤含水量为0.25时达到最大值,当土壤含水量超过轮叶马先蒿的耐受限度,就不会产生种子,5月下旬和6月上旬是轮叶马先蒿种子萌发的最佳时期;④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是轮叶马先蒿生长和繁殖过程中的另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基于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新能源变电站的内涵。分析了基于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新能源变电站的特性,主要包括:客观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层次性。介绍了基于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新能源变电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给出新能源变电站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组成,其由新能源变电站环境要素各承载比重大小决定,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居民心理承载力、经济承载力、新能源变电站环境综合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新能源变电站管理办法改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欧拉-欧拉模型研究生物质在回转干燥窑中颗粒-颗粒,颗粒-载气,颗粒-墙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特性,并运用Taguchi正交实验法分析生物质粒径大小,干燥窑回转速度,初始填充率等不同运行条件下生物质在回转窑中的运动特性和净通量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粒径大小与回转窑旋转速度对生物质净通量及轴向混合影响较大,初始填充率对生物质径向混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颠茄的东征西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认真关注过一种野生植物,那就是颠 茄——一种根系发达、植株挺拔、叶片肥大且叶面上下都长满了刺、形状非常优美的(药用)植物。 几年前,我在郊外见到这种植物时,觉得它的果实又圆又漂亮。兴奋之余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它们的果实非常之多。一株中等大小的植株,竟能结出270多个果实!每一个果实,约有320粒种子。加上那簇颠茄群落的200多株植株,它们的种子是一个何等庞大的数目啊!如果这些种子同时发芽,将会产生怎样一个局面?真是不好想象。 仔细观察颠茄群落,它们似乎在有计划地扩张的同时,将自己调节得疏…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中镉的积累对蚕豆(Vicia faba)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镉在蚕豆种子中的积累而使其品质显著变劣,生活力下降,种子蛋白质、氨基酸和淀粉含量与镉的积累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当镉积累量高于5ppm和5.65ppm后,种子必需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种子脂肪含量与镉积累量之间无线性相关。含镉种子萌发时,蛋白水解酶、淀粉酶活性均随镉积累量的增加而降低;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则随镉积累量的增加而升高,同工酶酶谱区带数也比对照多出2—4条,显示了含镉种子萌发时生理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退化植被--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灌丛的生态恢复潜力,采用种子萌发法对其可萌发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群落类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绣线菊灌丛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为4 013.33 粒/m2,低于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4 646.67 粒/m2),但高于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灌丛(1 713.33 粒/m2)和天然次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746.67 粒/m2);绣线菊灌丛土壤种子库以草本植物为主,没有发现乔木和灌木种子。各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有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以及坡位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绣线菊灌丛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其他3 种群落类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低于其他三种群落之间的相似程度。由此得出结论,绣线菊灌丛具有数量庞大的草本植物种子库,群落草本层恢复潜力巨大,但木本植物,尤其是乔木较少,这是限制绣线菊灌丛向森林群落演替的主要限制因素,需要通过人工的方法引入乔木树种,加速群落的演替,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以杉阔混交林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种子萌发法,研究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种子库由24科30属的30种植物组成,纯林由20科24属的24种植物组成,种子密度分别为656.94±89.59粒/m2和486.11±77.66粒/m2,物种组成均以草本植物为主.两林分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主要集中于0~2cm和2~5cm土层,占69.0%~75.2%.乔木种子主要分布于凋落物层中,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的种子主要分布于0~2cm土壤层中.混交林和纯林土壤种子库与各自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40和0.33,整体相似程度较低.总体而言,杉木纯林和杉阔混交林林内种源充足,可满足林下植被更新的需求,混交林林下草本植被的更新潜力大于纯林.杉木种源不是其更新障碍的主要因素,林内较厚的凋落物以及林下较弱的光照可能是主要障碍因素,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在着重论述了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对象和基本原则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红壤丘陵区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红壤丘陵区4种森林恢复类型下土壤种子库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论为:①草本植物是4种森林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和个体数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比例分别达61.9%-86.67%和49.82%-87.27%。4种植被类型种子库密度大小为:杉木林>湿地松林>油茶林>天然次生林;②天然次生林的灌木和乔木植物种子种类与数量多于人工林;③湿地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人工抚育导致部分种子埋藏在土壤较深层,土壤8-20cm中种子数分别占种子库的33.09%和26.64%;④对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天然次生林显著大于人工林,干扰少的油茶林大于干扰较多的湿地松林和杉木林,天然次生林最有利于该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⑤不同森林恢复类型下种子库中种子来源不一致,湿地松林和杉木林土壤种子库中的物种与地表植物物种较一致,共有物种比例达69.2%和43.8%,而油茶林和天然次生林种子库中的物种与地上植被的种类组成差异较大,共有物种比例仅为26.7%和33.3%。研究结果表明,从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结构复杂性来看,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森林恢复类型以自然恢复最优。对人工林的抚育方式,该区域采用的“全抚”将增加种子库的损失,不利于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工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结构退化、功能降低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合理的森林管理方案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以改善。本文以湖南省会同县磨哨林场为研究区,应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PnET-II和森林景观模型LANDIS-II,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研究未来100年低、中、高强度的采伐措施以及人工更新对森林面积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采伐强度增加,人工针叶林面积持续减少、森林AGB下降幅度加大;(2)人工更新措施能够使人工针叶林面积保持稳定,促进其AGB积累,有利于人工林更新与生长;(3)对人工林采取中等强度采伐且实施伐后人工更新的管理方案有利于我国南方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林地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6.
森林采伐更新效益综合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以用材林为主的森林采伐更新效益综合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论述了采伐更新的特点,提出了综合评价的三个主要方面,四条基本原则以及基本方法与指标体系。最后对采伐更新的生产效益、生态与社会效益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森林植被对积雪分配及其消融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雪和融雪作为对北方流域水文与生态具有贡献意义的两个地表过程,与森林植被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森林植被通过地表遮荫、林冠截留、改变风场格局等方式来改变林区地表积雪分配格局,同时可通过改变林区太阳辐射收支平衡、地表粗糙程度等影响地表融雪速率及其时空分异。在分析积、融雪变量与森林植被相互关系以及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林冠几何、林木空间分布、植被类型、森林经营活动等方面归纳了影响积雪分配及其消融速率的主要因素,概括了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今后林雪关系、雪水文过程研究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由于森林的生态效益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特性,较大部分难以通过传统的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如何通过适当的措施将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部化,部分或全部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提供者进行补偿,吸引全社会参与森林的保护与培育,即如何用经济杠杆解决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和公平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展开研究和探讨。对发达国家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为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分析国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具体实践,得出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中需要完善的方面。最后,提出我国今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工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regional ecological quality and safety studies. It also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focused on assessing the health status of forest, agriculture and urban ecosystems in the southwestern Beijing, China, including the Fangshan and Fengtai Districts. Based on field surveys and data collection, an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containing the vigor, organization and resilience factors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ecosystem health. Each index was scored from 1 to 5, representing five level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whole ecosystem heal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weights of each index and three factors, and thus an overall score for a certain ecosystem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st ecosystem in the Fangshan District had higher health value than the Fengtai District, while the urban ecosystem had a slightly lower value in the Fangshan District than the Fengtai District. Both districts show lower resilience values in forest and urban ecosystems. Maintaining the ecosystem health will definitely benefi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wo districts.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an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regional ecosystem health could be further developed to address spatial and synergy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systems and the three health factors.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将森林资源管理纳入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森林资源核算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将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定位于服务各级政府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借鉴会计理论与方法,结合中国森林资源管理的特点,构建了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系统。核算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要素的界定和确认标准,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负债、森林资源净权益的核算账户设置,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森林资源资产变动表、森林资源权益变动表的表式,以资源调查数据和资源变动数据为基础的动态核算流程,以及复式记账的核算方法。通过核算系统,实现以年度为核算周期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