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团体辅导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方法:通过发放问卷筛选出存在职业决策困难的学生,经访谈确定实验组和控制组成员。实验过程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干预,控制组不进行干预。结果:团体辅导可以促进大学生对自我的了解,提高自信心,明确职业方向,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结论:团体辅导可以作为大学生职业辅导的有效方法。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职业规划团体辅导是一种更明确、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职业辅导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干预实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验班、控制班前后测的实验设计,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评定。干预实验是以讲座方式向被试讲解主观幸福感有关知识,并开展主题为"获得幸福,美好生活"的团体辅导活动和个别心理咨询。结果:实验班总体幸福感量表后测得分与前测存在显著差异,而控制班前后测无显著差异。结论:干预实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改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团体心理咨询对构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为研究视角,通过团体心理咨询和箱庭游戏的有效结合,在被试自愿的前提下,针对8名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主题为积极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小组在咨询师的指导下,通过8次团体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从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四个主题进行深入的分享,有效促进个体自我觉察能力和助人能力的提升,逐步开启个体内心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健美操小组教学法能提高高职大学生的体育成绩,显著地降低了他们的焦虑水平,增强自信心,提高表现力,改善敏感的人际关系,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坚强的毅志品质,进一步提高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升职业学校德育教师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德育工作的满意度;可以完善德育教师的人格,提高其德育工作的效能感;有助于德育教师解决现实的发展性问题,增强其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执行力、提升其德育工作的专业水平。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直接指向教师的具体需求,包括人格完善、人际沟通、问题解决、职业发展等方面,将自我探索、职业规划、师生沟通等主题思想贯穿于大量的趣味性辅导中,通过参与活动、团体讨论、行为演练、集体分享、主持人点评等环节,德育教师获得多方位的体验与感悟,并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专业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相似文献   

6.
运用实验研究、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我们对女大学生体育教学伤害风险的安全教育干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各项评价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后,实验组女大学生的运动安全知识得分与体质水平有显著性提高,运动伤害发生率有显著性降低,而对照组女大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大同大学御东校区的220名大学生为被试,用UCLA孤独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大学四个年级进行测查,运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检验和相关分析。大学生孤独感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孤独感在性别上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而在年级变量上无显著差异;在应对方式上,女生更多的采用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各个年级在自责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有一定差异,在幻想应对方式上,高低年级之间均达到一定差异。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应当注意性别差异以及年级差异对孤独感等心理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可利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培训与引导来降低大学生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8.
心理量表在基础教育的应用中存在选择困难和实施随意化等问题,笔者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和研训工作,提出了中小学量表选择三原则和实施过程三环节,并明确在中小学校进行心理测量时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广大中小学建立学生档案、开展个体和团体咨询与辅导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生也不例外。肥胖除了会给我们的生理健康产生危害之外,还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如产生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及较低的自我评价和自尊水平。但是,现有的关于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主要是从生理方面进行研究,对心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拟从肥胖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调适策略,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对艺术类新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中,发现有54.9%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存在着一定的不满,引起新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多方面。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90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因此有必要针对"90后"艺术类的人际交往状况加以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走出人际困境。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心理社团在宣传和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心理文化活动、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提出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课业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和自我接纳三个方面,研究了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指出了学习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整体上来看,西藏班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教师和同学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良好。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适应不良的问题,如学习积极性不强、注意力差、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不主动等。  相似文献   

13.
以胜利原油为污染物对褐牙鲆幼鱼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胜利原油对实验褐牙鲆幼鱼鳃丝的Na~+-K~+-ATPase活力的活性有诱导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对其活性影响越大,并随着曝油时间的延长先升高然后降低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当实验油浓度为1.25 mg/L时,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比较不同实验组在相同暴露时间鳃丝Na~+-K~+-ATPase活力,可以说明实验鱼参与能量代谢、物质运输等重要生化过程的能力是一定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第3 d的数值极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镉胁迫对虾夷扇贝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虾夷扇贝在96 h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不同浓度Cd2+(0,0.005,0.025,0.050,0.150和0.300 mg/L)对虾夷扇贝内脏团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以探讨其用于污染暴露的生物标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虾夷扇贝96 h的LC50为1.73 mg/L;其95%的置信区间是1.58~1.90 mg/L;安全浓度为0.0173 mg/L。酶活力:0.025 mg/L及以上的各实验组SOD活力先上升后下降,在第3 d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P<0.05);处理第6 d,各浓度组SOD活力有所下降,到第9 d时受到抑制;CAT活力在处理0.5 d时,0.025mg/L0、.150 mg/L和0.300 mg/L三个浓度组均受到显著诱导(P<0.05),处理第6 d时,各实验组酶活力开始受到抑制。两种酶对实验设计的Cd2+浓度反应敏感,呈现出"诱导-抑制"规律,对海洋Cd2+早期污染具有指示作用。GSH-PX对Cd2+污染没有SOD和CAT那样敏感,GSH-PX的各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因而它作为对海洋Cd2+早期污染指示物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地震前后民众心理的探究及案例分析显示,阐明信息传播在防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并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将防震救灾工作与新闻传播紧密结合,提出了解决当前地震预报工作与信息发布之间的矛盾与困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石油管道储运员工的心理健康现状,建立管道储运员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群体常模。方法:运用整群抽样方法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544名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将SCL-90结果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本次调查心理健康状况好3947人,占71.2%;心理健康状况良好1299人,占23.4%;心理健康状况一般238人,占4.3%;心理健康状况异常60人,占1.1%;石化管道储运员工在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均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均分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恐怖因子均分女性显著高于男性;35岁及以上组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以及阳性项目数的因子均分均高于35岁以下组;大专组和高中及以下组各项因子均分均显著高于本科及以上组。结论:管道储运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年龄相对较大以及学历相对较低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连续灌胃的方式对SD大鼠进行三丁基锡(TBT)染毒,剂量为0、0.1、1.0、和10.0 mg·kg-1,分别在暴露的第4d、8d处死动物,取肝脏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取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结果表明,TBT暴露第4d时,淋巴细胞尾长和尾相显著升高(p<0.001),而各浓度组的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第8d时MDA含量随TBT暴露浓度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高浓度组(10.0 mg·kg-1)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细胞尾长和尾相在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升高,但高浓度组升高的趋势稍下降.研究结果提示TBT染毒对大鼠有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发的《神经行为功能测试评价系统NES-C3》对注聚站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作业工人的神经行为功能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情感中的紧张-焦虑、愤怒-敌意,疲惫-惰性,忧郁-沮丧,心算中的操作总数、操作正确数及视简单反应的测试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聚合物驱油项目工作场所存在的多种危害人体神经系统的因素(如甲醛、丙烯酰胺、氨、苯酚、噪声等)对作业人员的情感状态起到了负面影响,导致作业人员消极情绪增多,视觉、知觉、反应时速度、运动协调能力、记忆力等出现功能障碍,即神经行为功能发生改变,削弱人的活动能力,降低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壤细菌代谢多样性和地上植被多样性具有协同关系的假设,利用BIOLOG技术研究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草丛(T)、灌丛(S)、次生林(SF)和原生林(PF))土壤中细菌代谢多样性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和土壤细菌代谢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别遵循如下变化趋势:SF>PF>S>T,SF/PF>S>T,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植被和植被与季节的交互效应对土壤细菌代谢Shannon's多样性有显著性影响(分别为P<0.001,P<0.05),季节变化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同一植被下,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细菌功能多样性仅在PF土壤中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1),而在其余土壤中季节变化不显著(P>0.05).多元方差和主成分分析表明,4种植物群落的土壤细菌利用碳源的模式具有显著差异(p<0.001);土壤细菌群落利用碳源的模式聚为3类:T、S(夏季)、SF(PF)和S(冬季).因此.植被的严重退化会降低土壤的微生物代谢多样性,而适度的人为干扰森林群落不会导致土壤细菌代谢功能的降低;灌丛土壤环境是植被演替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其孕育的土壤细菌具有森林阶段土壤细菌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UBM(unified bioaccessibility model)模拟胃肠消化的方法测试了来自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大连市的13个不同理化参数污染土壤中As的人体可给性,分析了考虑As人体可给性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供试土壤样品模拟胃提取阶段As的人体可给性因子为3.9%~49.5%,平均值为19.6%;模拟肠提取阶段的人体可给性因子为1.2%~10.8%,平均值为6.0%,前者是后者的1.2~9.1倍. ②影响供试土壤样品胃提取阶段As人体可给性浓度的最显著性因素是w(TAs)(R2=0.94,P<0.01,n=13),其次为w(TP)(R2=0.82,P<0.01,n=13)和w(TMn)(R2=0.79,P<0.01,n=13);影响肠提取阶段As人体可给性浓度的显著因素依次为土壤w(TAs)(R2=0.83,P<0.01,n=13)、w(TP)(R2=0.80,P<0.01,n=13)、胃提取阶段As的人体可给性浓度(R2=0.76,P<0.01,n=13)、pH(R2=0.74,P<0.01,n=13)、w(TMn)(R2=0.65,P<0.02,n=13)以及w(TOM)(TOM为有机质)(R2=0.59,P<0.04,n=13). ③基于土壤w(TAs)和w(黏粒)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As在胃提取阶段的人体可给性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达到0.97,ME(平均误差)、RMSE(均方根误差)、rp2(可决系数)分别为0.02、0.17、0.95;仅基于土壤w(TAs)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As在肠提取阶段的人体可给性浓度,R2达到0.90,ME、RMSE、rp2分别为-0.03、0.26、0.80. ④以供试土壤样品中w(TAs)为暴露浓度计算的健康风险分别是考虑As在胃及肠提取阶段人体可给性因子的2.0~15.0和7.3~81.0倍. 可见,基于土壤w(TAs)所制定的风险管理对策可能过于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