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空间资源,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却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开发。本文分析了这一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调动开发者的积极性,抓紧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更重要的是提高社会的认同度,探索地下空间的监管,建立推动城市地下空间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环境的含义丰富,也具有时代特点。传统的城市空间管理主要依靠城市政府实施规划准入管理,其本质上体现着对城市建设资金、地域空间资源的计划性配置理念。21世纪信息时代的发展特征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城市空间环境的内容和特点,随着世界经济生产方式的空间性加强,既强调跨越边界、区域差异,又强调控制和协调,创新城市空间环境的管理方式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城市空间环境的概念及城市空间环境发展的特点,在数字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试分析城市空间环境新的治理理念——空间治理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以辽河口潮间带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现场调查、实验分析、地统计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与沉积物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参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陆向海的梯度变化趋势;沉积物TC和TN在空间分布上与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分选特征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发现沉积物粒度参数能够对营养元素进行有效的指示,黏土物质对TC指示作用要强于TN,而分选系数对TN的指示作用要强于TC。本文研究证实了沉积物对环境要素的指示作用,同时也验证了在区域小尺度沉积物对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空间管治是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成为城市规划体系的新目标,“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成为城市规划的新要求。在积极实践的基础上,推动生态空间管治逐步成为城市规划体系的新内容,并将为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新的抓手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RS的崇明东滩空间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崇明岛东滩因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及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速度较快。通过对1988—2002年6幅不同时相TM遥感影像解译,对崇明东滩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得到东滩15年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图;再利用GIS技术,从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对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定量计算,结果显示东滩土地总面积不断增加,土地利用方式逐年变化。东部岸线明显向东扩展。同时结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探讨了崇明东滩空间动态变化的原因。为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东滩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也表明了RS与GIS技术相结合对于研究东滩空间格局演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有限空间内焊割作业的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空间通常指密闭或半密闭,进出的方式受限,具有一定空间,不在此连续工作的场所。通常有:槽、罐、塔、釜、槽车、地下贮池、炉膛、沟道、烟道、管道、排风道、筒仓、地坑、贮藏间等。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焊割等动火作业和其他作业危险性大,主要危险有:1.缺氧。有限...  相似文献   

7.
浅谈密闭空间内作业安全巴陵石油化工公司鹰山石油化工厂彭友德在石化、化工等行业中,进入贮罐、塔、反应器、地下坑、下水井等空间内作业,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隐蔽性,在特定空间内,作业场所受到限制,其内残存易燃可燃物,可测性差,施工难度大,通道窄;二是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庭院——人为化的自然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 《环境与开发》2001,16(3):16-17
从现代城市人们对庭院空间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庭院空间的构成和我国传统建筑的庭院及其围合形式,着重论述了庭院的主要功能作用及其应用到现代城市环境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插值法模拟中国PM2.5在10kmx10km空间网格尺度上的暴露水平,利用BenMap工具估计2017年中国PM2.5污染的健康损失,在城市尺度上对PM2.5污染的健康经济损失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层面上,2017年PM2.5污染共计造成我国321435例早逝、746078例住院、14877551例患病,健康经济损失约为12625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1.53%.从城市尺度来看,健康效应呈现出一定的空间聚集效应,京津冀地区城市较为严重.在空间分布上,主要以“高-高”型和“低-低”型分布为主,即健康经济损失高值城市相互聚集、健康经济损失低值城市也相互聚集,并且存在高值城市之间相互影响并逐渐向四周扩散,进而影响周围低值城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水质数学模型研究的发展阶段与空间层次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水质数学模型的研究按照时间的顺序可以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按照空间层次可以划分为一维、二维、三维模型和水系模型,模型系统,对水质模型研究的发展阶段和空间层次进行了详细叙述,并对国际上常用的水质模型软件按空间层次分类进行了介绍,还介绍了水质模型研究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国际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不同用地规模、等级或区域的城市用地扩张,具有不同的阶段性,它们与连续性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显著的差别。论文以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1995—2010年生态位值的变化情况,将21个城市分为4个等级,结合4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等级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方法应该基于完全市场化的基本假设,而且需要应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诊断。生态位的方法能够恰当地区分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级别,不同生态位的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关联机制。大部分高生态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能用Logistic蒂模型拟合,两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也较显著,高生态位城市以弱脱钩状态为主。高生态位城市占有较大的空间和较多的资源,市场化水平也较高,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大部分低生态位城市不满足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少数城市能用Logistic蒂模型拟合,两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也不显著,低生态位城市以强脱钩状态为主。低生态位城市所占有的空间和资源都比较少,市场化水平也较低,尽管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表现不明显。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城市规模已接近城市扩张的上限,高生态位城市应利用管理和技术等手段,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生态位城市应逐渐改变城乡土地二元结构,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缺水问题及其缓解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目前有近300个城市缺水,缺水问题己成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城市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影响着全国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进程,所以,解决好城市缺水问题则成为关系到全局的重大课题。今后应进一步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在全面节流的基础上多途径开源。不断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并控制水污染,加速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应制定鼓励节约用水的技术经济政策,支持节水型设备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缺水城市要限制需水多的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虞虎  陆林  朱冬芳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0):1746-1757
城市旅游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部门,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运用信息熵赋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从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公共交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旅游发展6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2003年和2008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聚类法分析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演变,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城市旅游协调水平在研究期间相对稳定,具体可被划分为4个等级,第一、二等级城市数量较少,得分显著高于第三、四等级城市。城市旅游协调水平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北部城市得分高于南部城市,基本格局保持稳定,呈现以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为核心向外围边缘城市的空间衰减。产业发展、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城市旅游重大项目投资、区位条件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协调水平产生空间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制定以城市旅游发展为手段的方式推动城市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沿海城市有它们共同的特性,除了经济发展,它们还有优越的地理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势,沿海城市的固体废物同样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据此,分析沿海城市固体废物特性,固体废物的生产和处置状态,并综合沿海城市的地理和经济特性,及在国家发展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责,提出了通过控制污染源,建立循环性经济体制和固体废物电子管理政务体系,引进和研发高新固废处理技术、加强管理和国内、国际间的合作等措施,促进固体废物更有效地得以妥善处置,实现城市与海洋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霍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65-67,81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低碳发展理念与目标,结合广东省的低碳发展路径,选取与低碳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14个基础指标,构建广东省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广东省低碳城市评价较好的城市主要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等。(2)参与评价的城市得分均较高,整体上具备良好发展势头。(3)排名越靠后的城市,制约指标越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比例是广东省低碳发展最受制约的指标。(4)单位土地面积碳排放量指标各城市间的反差最大,主要是由于各城市的市域面积不一,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不平均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绿化中抗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书祥  裴世保  刘龙  李桂元 《交通环保》2000,21(3):23-25,34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绿化中水是最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合理设计、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时期种植和采用高分子化合物等,从而达到抗旱和防治水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其次,在对已有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述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科学的观点,提出了比较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从建设实践的角度,讨论了低碳城市发展的综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对中国资源型城市区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区位偏远被认为是制约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区位条件是否得到改善?以国务院确定的12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资源型城市所在省的省会城市和与资源型城市联系紧密的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区域中心城市为参照对象,利用时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对高速铁路(D车、G车)对资源型城市区位的影响进行分类型和分地区的评价。研究表明:(1)总体上看,高速铁路恶化了资源型城市的区位。相对于D车,G车的影响更显著;(2)D车和G车对资源型城市区位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D车和G车在空间布局上具有重叠性;(3)分资源类型看,成熟型资源型城市既是区位改善最明显的城市,也是区位恶化最明显的城市;(4)分地区看,中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区位改善最明显,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区位恶化最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南四省广泛分布着大量的富铀花岗岩,是氡的高本底区。人防工程因其建于地下,室内氡浓度受本底值影响更大。为了解该地区地下人防工程内氡的浓度水平及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文章对该区11个城市30个不同类型的人防工程室内氡浓度进行了约24小时连续测定,测定结果为11.1~344.1 Bq·m-3,平均值为70.5Bq·m-3。为探讨工程的地质概况、被覆程度、被覆材料及通风程度对室内氡浓度的影响,根据工程被覆程度及人员使用频繁程度将其分为四类:地下停车场(Ⅰ类);超市,办公室等(Ⅱ类);被覆坑道(Ⅲ类);毛洞(Ⅳ类)。各类工程的氡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9.6、33.7、84.4、137.5 Bq·m-3。  相似文献   

20.
基于AHP和熵值法的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以辽宁省的14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了26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对其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个城市生态安全值位于0.31~0.8,生态安全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来说,沿海地区城市群生态安全较好,中部省会城市群生态安全次之,西部的朝阳、阜新等小城市生态安全较差。最后提出了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