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聚硅酸硫酸铝制备及在染色废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铝制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制备出性能稳定,效果良好的产品。用该产品对染色废水进行处理试验,并同其它常用无机絮凝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聚硅酸硫酸铝对染色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是性能优良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相似文献   

2.
谭江月 《环境科技》2006,19(3):13-16
将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DMC-AM)与5种无机絮凝剂进行复配,对制革水进行絮凝处理,优化出P(DMC-AM)与无机絮凝剂的最佳复配方案。采用最佳复配方案,进行了絮体回用效果实验,为P(DMC-AM)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使用有机和无机复合絮凝剂对冷轧高浓度含油乳化液废水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考察了絮凝剂种类和用量、废水pH值以及有机-无机絮凝剂联合使用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同时使用加压溶气气浮装置进行了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制的聚硅铝硼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PSBA)对靛蓝废水进行絮凝处理 ,确定了絮凝剂最佳投药量和相应的废水 p H值。经絮凝处理后 ,靛蓝废水的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 6 4 % ,脱色率可达 90 % ,絮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研究了P(DMC—AM)与无机絮凝剂效果对比、与无机絮凝剂复配效果、与AlCl3复配最佳絮凝条件和絮体回用效果,并对P(DMC—AM)用于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6.
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因其具有其他絮凝剂不具备的优点,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综述了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分别阐述了不同种絮凝剂的特点、研究与应用概况,并对无机多核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对碱性玫瑰精B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配了一种无机 有机复合絮凝剂 ,并研究了它对碱性玫瑰精B模拟废水及广州某印染厂实际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该复合絮凝剂对碱性玫瑰精B模拟废水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当投加量为 650mg L时 ,脱色率达 98%以上 ,上清液近似无色 ,具有絮凝颗粒密实 ,污泥量小 ,沉淀速度快等优点 ,且在相同条件下比仅使用无机絮凝剂节省用量 57%。对实际污水 ,当投加量为 40 0mg L时 ,脱色率达到 92 % ,絮凝后污水基本无色。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筛选出对炼油污泥处理效果好的复配絮凝剂。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M)分别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复配处理炼油污泥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絮凝剂的处理效果更好,复配絮凝剂具有适应性广、投加量少、浮渣少等优点,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介绍了各种离子型和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原料来源、合成工艺应用情况及其絮凝机理,对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无机和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括地叙述了国内外无机和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现状,简单地介绍了文献所报道的多种新型无机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合成方法、原料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指出了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无机-无机复合型絮凝剂、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和新型复合型絮凝剂三大类复合型絮凝剂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由单一与金属盐复合向着多方面交叉领域的发展,综合利用各种絮凝剂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向综合利用型方向发展,由单纯的组织生产向生产与废物综合利用的有机结合方向发展。同时对无机复合絮凝剂复合机理及复合中化学形态的改变的研究,指导如何在加强一种效应的同时把另一种的不利因素控制到最低,合成高效的、有针对性的絮凝剂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硅酸铝铁与壳聚糖复合,制备低成本、高絮凝性能的新型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结果表明:最佳复合条件为pH值1.4~2.0、原料配比(质量比)1:1、最佳温度70~80℃、反应时间16h。并将该絮凝剂用于造纸废水的处理实验,在投加量每500mL为5mL时,其对废水浊度、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4.5%,61.5%和78.7%。  相似文献   

13.
化学调理是目前生活剩余污泥预处理的主要方法,而调理剂的选用直接影响到污泥脱水的效果.本章利用不同种类调理剂的优势,通过各种调理剂正交复配组合对生活剩余污泥进行强化混凝脱水试验,发现无机-有机复配调理剂(I-O)脱水效果最佳.同时,使用单一无机调理剂(PC和PS)、单一有机调理剂(PM)和无机-有机复配调理剂(I-O)对...  相似文献   

14.
Produced water from polymer flooding is di cult to treat due to its high polymer concentration, high viscosity, and emulsified characteristics. The dithiocarbamate flocculant, DTC (T403), was prepared by the amine-terminated polyoxypropane-ether compound known as Je amine-T403.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DTC agent chelating with Fe2+ produced a network polymer matrix, which captured and removed oil droplets e ciently. Oil removal by the flocculent on simulated produced water with 0, 200, 500, 900 mg/L of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was investigated for aspects of e ectiveness of DTC (T403) dosage and concentrations of HPAM and Fe2+ ions in the wastewater. Results showed that HPAM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oil removal e ciency when DTC (T403) dosage was lower than 20 mg/L. However, residual oil concentrations in tested samples with di 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PAM all decreased below 10 mg/L when DTC (T403) dosage reached 30 mg/L. The concentration of Fe2+ in the initial wastewater had a slight e ect on oil removal at the range of 2–12 mg/L. Results showed that Fe3+ could not be used in place of Fe2+ as Fe3+ could not react with DTC under flocculated conditions. The e ects of mineral salts ion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5.
焚烧飞灰熔融过程重金属迁移特性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东  李彦龙  王雷  王建平  可欣 《环境科学》2007,28(12):2873-2876
通过中试试验研究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过程重金属Cd、Pb、Zn、Cu、Cr和Ni的迁移特性,着重研究重金属在熔渣中的固化效果,考察了温度(1 290℃、1 320℃、1 360 ℃)、助熔剂(10 %的玻璃粉)、冷却方式(水冷、空冷)对重金属固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提高使Pb、Zn、Cu、Cr和Ni的固定率都有一定的提高;加入10%的玻璃粉使各种重金属的固定率都有显著提高,只有Zn例外;对Zn、Cu、Cr和Ni,空气冷却方式下的重金属固定率比水冷方式下的高.  相似文献   

16.
以模拟印染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为实验对象,检验了一种新合成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PST)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PST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在受试条件下,絮凝效果与絮凝剂投加量、染料浓度有较大相关性。废水的pH值应用范围较宽;搅拌时间对COD去除率和脱色率没有显著影响。采用PST处理广东省高明市某印染厂的印染废水后,COD去除率为75.16%,脱色率为76.18%,处理效果良好,处理成本明显低于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聚铝等絮凝剂。  相似文献   

17.
以天然高分子淀粉、铝盐、铁盐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ST。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以模拟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为指标,评价PST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PST的最优制备条件为Al3+/淀粉(质量比)=1:1、Fe3+/淀粉(质量比)=0.1:1,pH=1,60℃恒温磁力搅拌器反应4 h。在以上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高达87.86%,脱色率为95.40%。  相似文献   

18.
常玉广  马放  郭静波  任南琪 《环境科学》2007,28(12):2847-2855
分离到1株具有强絮凝特性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 F2,絮凝率达84%,并构建絮凝基因组文库.以絮凝菌F2为实验材料,提取基因组总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部分酶切后,与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完全酶切的载体PUC19DNA连接,并转化到感受态细胞JM109中.然后将其涂布于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上,过夜培养后,经蓝白斑筛选,构建了絮凝基因组文库,该文库包含3.5×104个重组子,经测定文库滴度为3.5×105 pfu/mL.从文库中筛选而获得1株表达絮凝活性的大肠杆菌阳性克隆子FC2.序列分析得出该克隆序列为新的絮凝基因.絮凝试验测定FC2的絮凝率为90%,稍高于原絮凝菌F2,高于受体菌JM109(6.9%).红外光谱分析证明FC2的絮凝有效成分与F2一致,说明FC2絮凝性状遗传于原絮凝菌F2.采用轻敲模式下的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Zeta(ξ)电位测定对加入絮凝剂FC2与加入絮凝剂F2、不加入絮凝剂的絮凝微观形貌进行了测定.原子力显微成像显示,加入克隆菌FC2发酵液的高岭土悬浮液(5‰的高岭土水溶液)形成的絮凝体出现较大而且紧密的球形颗粒结构,且表面积粗糙,凹凸程度大,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液体悬浮颗粒的能力.向高岭土悬浮液中加入克隆菌FC2发酵液后,絮凝颗粒由不定形且松散的结构转变为密集分布、水平尺寸均匀的球形结构,表明克隆菌FC2发酵液中的凝集素容易以高岭土悬浮颗粒为中心吸附在其表面,而且絮凝试验中絮凝率达90%,从更直观上进一步证实了克隆菌FC2发酵液的除污染效能.Zeta(ξ)电位测定结果表明,离子键作用强度不同,致使絮凝形态存在着差异,为研究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