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物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反映环境问题、敏感性强等优点。本文从应对太湖蓝藻危机出发,分析了当前环境监测领域中生物生态监测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发展的新理念,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环境监测领域生物生态监测发展的具体思路,以此来推动生物生态监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查阅和网上搜索国内最新资料,比较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的区别,从理论与实际工作需要上提出生态监测新的定义和监测内容。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生态监测的指标体系和应用到生态监测中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槟榔江朗外河水电站建设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河道断流、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等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施工期环境监察、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确保下泄流量、"三同时"制度的执行,并实行生态补偿押金制度,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机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云南盈江县槟榔江朗外河水电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槟榔江朗外河水电站建设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河道断流、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等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施工期环境监察、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确保下泄流量、“三同时”制度的执行,并实行生态补偿押金制度,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机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湖泊生态修复评价、湖泊健康评价和其他生态系统生态修复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梳理,总结了对湖泊生态修复成功的定义。从理化指标、水生生物指标、湖滨带结构和功能指标以及水量指标4个角度详细介绍了修复指标的选择。此外,还介绍了生态修复评价中参照条件的选取方法。重点介绍了生物监测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及其优缺点。根据现有研究工作,对湖泊生态修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大尺度范围评价、长期监测和建立系统综合评价模型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因其高效、便捷、特异性强等优势在水生态监测中应用良好。生物监测能全面反映水生态系统的物种特征、结构功能、生态毒理等问题,推进了从传统的水环境监测向生态环境监测转变。文章围绕生物监测原理、特征及分类,对水生态监测中常用的生物监测方法加以阐述,并分析了生物技术在水生态监测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几点确保水生态监测长足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本身兼具陆地和水生生态的特点。其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监测指标、水生态监测指标以及湿地和沼泽生态监测指标,可以概括为自然环境类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以及人类社会影响类指标。  相似文献   

8.
生态监测是一种综合技术,用生物的方法进行环境监测即节省资金又能说明问题。通过对包头市土默特右旗黄河灌区盐渍化土壤及其上植物群落、样方的分析,确定每个植物群落的重要值和指示生态植物来进行生态监测,为开展盐渍化地区的生态监测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晓强  申田  连兵 《环保科技》2001,7(1):38-41
生态环境监测(以下简称生态监测)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支持,据此探讨了生态类型的划分;生态监测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方法的选择;生态监测仪器的选型以及监测方法的推广执行;生态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网络的建设;生态监测年报编制等问题,以冀为生态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监测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监测(以下简称生态监测)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支持,据此探讨了生态类型的划分;生态监测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方法的选择;生态监测仪器的选型以及监测方法的推广执行;生态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网络的建设;生态监测年报编制等问题,以冀为生态测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监测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晓强  申田  连兵 《环境保护》2000,(12):18-19
生态监测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主要从生态类型的划分;生态监测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方法的选择;生态监测仪器的选型以及监测方法的推广执行;生态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监测年报编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冀为生监测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生物监测已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环境评价,正日益成为控制废水污染的重要手段。生物监测可用来表明人体对某些污染物的反应和承受剂量,测定对非人体暴露的影响,例如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如图1所示,非人体暴露的生物监测通常可分成两类,即生态调查和毒性试验。生态调查可以根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指数,使用指示物进行评价,也可通过受影响地区和污染控制地区间的对比,来表明水体的污染状况。但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一定的费用和时间。毒性试验是常用的生物监测法。目前,只  相似文献   

13.
生物监测的意义,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监测指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污染状况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生物监测在国内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应着重开展发挥生物监测和污染源排放监测中的先导作用,建立生物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生物监测与理化监测的关系、制定生物监测指标的环境标准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淮安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监测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开展生态监测的目的、意义、相关的监测方法与技术,以及农村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介绍了农村生态子系统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自然生态子系统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及生态监测的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5.
微型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污染仍是中国水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生物监测是常用水质监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生生物在污染环境下所发生的信息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而微型生物群落是水生态系统中一个完整的生态单元,具有对胁迫反应敏感以及胁迫过后自身恢复迅速等特性,在水质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生微型生物主要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真菌、轮虫等.本文阐述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的各自地位、作用和微型生物监测水质成为生物监测的重要手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外来生物入侵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生物入侵对广西本地区域的生态系统、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明显。本文阐述广西外来入侵生物的现状,分析广西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生态类群并列举本区域危害严重的重要外来入侵物种,初步探讨外来生物入侵广西的途径及其发展趋势,重点分析外来生物入侵对广西原有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环境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建立预警系统;加大检验检疫的执法力度;建立监测和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环境生态学》一书是针环境生态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该书共14章,包括绪论、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干扰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污染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价、生态系统管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下生境监测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琨  刘海江  王光  金小伟 《环境科学》2021,42(3):1581-1590
生境被认为是区域内为水环境中生物提供生存和生长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是水生态空间中支持和维持生物及其生态功能的重要空间.生境特征对阐释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生境具有空间和时间尺度的异质性以及空间自相关性,尤其是大时空尺度下其生态功能的维持具有更加复杂的机制和过程.这决定了表征和阐释生境特征是极其困难的,特别是表征大时空尺度下的特征.尽管现有研究提出诸多涉及不同尺度的生境监测方法,但对实现长期跟踪多尺度下流域生境整体变化仍缺少成熟的方法.本文从生境的概念、生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引出生境的特点及生境监测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管控的重要性,归纳了主流生境监测方法的特点及主要差异,综述了生境监测中关键的科学问题(如空间尺度、区域范围、特征参数和数据信息获取方法等),提出我国现阶段生境监测核心内容的建议,以期为流域生态空间管控下生境监测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随着《“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出台,建立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强化“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成为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海洋生态系统,但其生态也非常脆弱。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过渡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影响,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其中,全球变暖、海表温度异常升高导致大量珊瑚白化,已成为全球珊瑚礁最大威胁,因此珊瑚礁的白化监测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监测珊瑚礁白化的主要监测方法,将其总结归纳为三类:现场监测、生态监测和遥感监测方法,介绍和评述了各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并展望了监测珊瑚礁白化方法的发展前景。目前,通过海水温度预测珊瑚礁白化状况的监测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其监测精度还有待于提升。纵观全球,美国和澳大利亚对于珊瑚礁健康状况监测工作起步较早且已实现常规化运行,而我国相对起步较晚,监测手段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