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土壤线虫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氮肥的添加是影响农田土壤线虫的重要因素,农田施肥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然而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氮肥添加量对土壤线虫的影响,对于氮添加频次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认识不足。以农田生态系统大豆作物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低频施氮(NL)和高频施氮(NH)3种处理,研究土壤线虫群落对不同频次氮添加的响应,分析不同频次氮添加对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从而为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施氮处理后,土壤线虫物种丰富度和密度无显著变化。在0~10 cm土层,低频施氮使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提升197.33%,植食性线虫相对丰度显著降低64.51%;高频施氮使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升高26.49%,植食性线虫相对丰度显著降低47.13%(P<0.05)。(2)在0~10 cm土层,低频施氮显著提高cp-1类群比例,并显著降低cp-3类群比例;高频施氮使cp-1类群比例显著升高(P<0.05)(cp-1表示cp值为1的线虫类群)。(3)低频施氮使0...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非转基因抗虫棉棉田以及分别种植7和10 a转Bt基因抗虫棉的棉田3个处理,于2007--2008年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采样测定了土壤中5个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以监测长期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类型棉田土壤细菌、真菌、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整个棉花生长期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在棉花蕾期各种微生物数量达到高峰.与种植非转基因抗虫棉相比,不同种植年限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细菌、真菌、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采样时间的不同,3种类型棉田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指数都呈明显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生育期转cry1 Ac+cry2Ab基因棉和常规棉田土壤为对象,采用传统平板培养、Biolog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了该新型转基因材料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可培养细菌数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棉花整个生育期,2种棉田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与常规棉相比,转cry1 Ac+cry2 Ab基因棉田可培养土壤细菌数量在蕾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生育期则无显著差异。Biolog分析结果显示,转cry1 Ac+cry2 Ab基因棉和常规棉田土壤细菌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在苗期和蕾期存在明显差异,其他生育期则无明显不同。PCR-DGGE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转cry1 Ac+cry2 Ab基因棉与常规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随着生育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且两者仅在花铃期出现明显差异。对PCR-DGGE条带的序列分析表明,转cry1 Ac+cry2 Ab基因棉与常规棉田土壤细菌之间的差异具有随机性,可能与采样时期或采样点的差异有关。综上所述,2种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在整个棉花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转cry1Ac+cry2Ab基因棉仅在某些时期对其产生短暂影响,大部分时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EM堆肥,即有效微生物制剂 堆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进行了11 a施用EM堆肥、传统堆肥、化肥和对照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共鉴定出7目、19科、39属土壤线虫,包括15属食细菌性线虫、4属食真菌性线虫、14属植物寄生性线虫和6属杂食 - 捕食性线虫.植物寄生性线虫是优势营养类群,小杆属(Rhabditi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和盘旋属(Rotylenchus)是优势线虫属.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线虫总数和食细菌性线虫数量为EM堆肥>传统堆肥>对照>化肥.土壤线虫可用作施肥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华北潮土线虫群落对玉米秸秆长期还田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华北潮土区玉米秸秆长期还田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2010年开始在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武清试验站进行秸秆长期还田定位试验,设置C0(玉米秸秆不还田)、C1(玉米秸秆25%还田)、C2(玉米秸秆50%还田)、C3(玉米秸秆75%还田)及C4(玉米秸秆100%还田)共5个处理,分别于2015年7月、8月和9月采集土壤样品,采用浅盆法分离土壤线虫,分析土壤线虫群落对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结果表明:5个处理土壤线虫密度范围为223~1 470ind·100g~-1,表现为C3C2C1C4C0,且C3处理的相对密度显著提高了51.44%。所获得的土壤线虫隶属于32个属,其中C0、C1、C2、C3和C4处理分别鉴定得到21个属、30个属、25个属、24个属和22个属。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线虫总数量、食细菌性线虫数量和杂食-捕食性线虫数量,但不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差异不显著;同时秸秆还田提高了线虫的H指数、J指数、NCR指数和WI指数,降低了PPI指数。总体上,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增加了线虫数量,提高了线虫属丰度及各营养类群生态指数(PPI除外)。另外,该研究发现不同秸秆还田量之间线虫数量、组成、群落结构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线虫数量及提高种类多样性,并通过增强线虫食物网的稳定性以降低受干扰程度,但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矿区砷污染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湖南省石门县雄黄矿区不同As污染程度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获得线虫27属,食真菌线虫滑刃属(Aphelenchoides)在3种土壤中均为优势属.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分别为低As和中As土壤的优势营养类群,而植物寄生线虫为高As土壤的优势营养类群.低As和中As土壤的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IM)和瓦斯乐斯卡指数(IW)显著高于高As土壤,但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IPP)和IPP/IM比值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可见,高As土壤的食物网受到As污染的干扰较大,群落环境质量较差.因此,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土壤质量或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生物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干、湿漏斗分离法,在山东省陵县采集了试验田的Bt棉(新棉33B)和常规棉(中棉12)及大田条件下Bt棉的0~15cm土层中的土壤无脊椎动物,并对其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线虫和螨类是3种类型棉田的优势土壤动物类群,其频度分别为60%~85%和9%~27%.试验田的常规棉和Bt棉相比,33B棉田土壤动物的类群较多,线虫、鞘翅目、双翅目数量和土壤动物总数均较高,但各土层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值均较低.试验田和大田的33B相比,其土壤动物的类群数相近,但大田33B的轮虫和线蚓数量较高,线虫、蠋、鞘翅目数量和土壤动物总数均较低,各土层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高.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也表明,试验田33B棉田的土壤动物多样性高于中棉12,大田33B的土壤动物多样性高于33B试验田.6~11月期间,各土层土壤动物的数量动态在不同类型棉田趋势基本相同.7月是中棉12棉田土壤动物数量的高峰期,9月是试验田和大田33B的高峰期.试验田的中棉12和33B棉田,6~8月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9~10月,33B棉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6~11月,大田33B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显著高于试验田33B.可见,棉花品种和实验地点等因素均可显著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Bt棉33B棉田的土壤动物多样性高于常规棉中棉12;大田33B的土壤动物多样性高于33B试验田.图2表4参29  相似文献   

8.
贡嘎山东坡自下而上分布着从亚热带到寒带的连续气候带及从常绿阔叶林到针叶林的连续植被类型,其地下土壤线虫群落的分布格局尚不清楚,为研究其不同气候带间的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及其在垂直气候带间的变化趋势,2014年9月和12月对贡嘎山东坡5个气候带土壤线虫进行了2次调查.研究结果为:共捕获土壤线虫193 921条,隶属于2纲9目68科172属,平均密度2 155条/100 g干土,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不同气候带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差异性各异,并受季节变化影响;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类群是色矛目(Chromadorida)、窄咽目(Araeolaimida)、小杆目(Rhabditida)和单齿目(Mononchida).线虫群落密度及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气候带间均无显著差异,但12月的密度显著高于9月,而多样性指数则显著低于9月.除食细菌线虫外,食真菌、捕食-杂食和植物寄生线虫的密度在不同气候带间(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P0.05),且有显著季节差异(P0.05).从亚热带到寒温带,土壤线虫的基础指数(BI)逐渐下降(P0.05),成熟度指数(MI)逐渐增加(P0.05),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逐渐降低而成熟度逐渐增加;通道指数(CI)呈波动性下降(P0.05),且均小于50,表明碎屑食物网以细菌分解途径为主;植物寄生成熟度指数(PPI)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但9月份显著高于12月份,表明9月份土壤生态系统比12月份更成熟.线虫群落密度、生态指数(BI、MI)、营养类群(PO、Pl)分别与土壤有效氮、全钾和土壤温度呈显著相关(P0.05).综上表明气候带类型变化对土壤线虫群落密度和多样性影响较弱,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生态指数影响较大,土壤有效氮、全钾及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土壤线虫群落对梨园不同害虫防治策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土壤线虫群落对梨园不同害虫防治策略的响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北京地区不同害虫防治策略下梨园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按照不同的害虫防治策略将梨园划分为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试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和试验2区(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共统计土壤线虫9 960条,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5目23科43属。试验1区0~20 cm土层土壤线虫数量显著大于常规区(P0.05),试验2区0~20 cm土层土壤线虫数量显著大于试验1区(P0.05)。试验1区、试验2区20~40 cm土层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显著高于常规区(P0.05)。从相对丰度来看,试验1区、试验2区20~40 cm土层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常规区(P0.05),而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则显著高于常规区(P0.05)。常规区具有较高的优势度指数(λ),试验1区、试验2区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以上结果表明,频繁的化学农药防治会影响梨园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降低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而化学农药减施并适当施用植物源农药则有利于减少对土壤线虫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春季不同植被类型中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和2002年春季,对长白山白北坡不同海拔的阔叶红松林、红松云冷杉混交林、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中土壤线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样地中共鉴定到线虫7684条,分别隶属于2纲8目27科60属.其中绕线属Plectus,滑刃属Aphelenchoides,垫刃属Tylenchus,小杆属Rhabditis,盘旋属Rotylenchus和鹿角唇属Cervidellus为优势属,优势属线虫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中.土壤线虫数量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r=0.357;P<0.01),在不同深度和植被群落中丰富度最大的是食细菌类群线虫.土壤线虫总数和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壤深度中差异显著(P<0.05);食真菌类群数量与食细菌类群数量之和与植食类群数量之比(WI)和线虫成熟指数(MI)在不同深度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高原采集不同生境的锦鸡儿植物灌从内的土壤样品,对每份土壤样品中的线虫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15科37属线虫,线虫多度的变化范围为55~270条/100 g(干土),其中以食细菌类线虫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植物寄生类线虫,最后是食真菌类线虫和杂食-捕食类线虫.研究结果表明,锦鸡儿植物对灌丛内的线虫群落具有一定的影响: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中植物寄生类线虫所占的比例降低,而食细菌类线虫所占的比例增加;灌丛内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优势度升高.此外,线虫群落的多个群落指数并不随着环境大尺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锦鸡儿灌丛内的小生境对线虫群落的影响比大尺度生境变化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番茄根区土壤线虫群落变化对生物炭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结线虫属于线虫群落中的植食性线虫,它们寄生于作物根部,能引起植株根结线虫病,使得染病作物减产严重。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及生物活性都有显著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作物效应对生物炭输入的响应可为全面评价生物炭的农业利用潜力提供依据。通过田间微区试验,将生物炭分别以0.0%(CK)、0.1%(BC1)、0.5%(BC5)和2.0%(BC20)的添加量(质量比)与土壤混合,以探讨生物炭输入对番茄根结线虫病与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生物炭输入对番茄生长影响明显,BC1和BC5两种处理番茄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的2749.16 g·plant-1,分别增加14.97%与12.94%。而在BC20处理中番茄生物量则下降了13.75%。(2)生物炭对番茄作物根部根结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番茄植株根结数逐渐降低。(3)土壤线虫群落丰度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加显著上升,CK、BC1、BC5和BC20处理的线虫总数(以干土计)分别为1 490.0、1 657.8、2 100.2和2 300.2 ind.·kg-1。(4)生物炭对线虫群落结构影响明显,与CK相比,BC5与BC20处理的食植性线虫比例分别下降了33.4%与41.4%,且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与此相反,食真菌类线虫比例则显著上升,增幅分别达到70.7%与95.5%。在较高生物炭添加量条件下,土壤线虫群落中食植性线虫比例的下降,应该是番茄根结数降低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结果推测,在适当的添加量下,生物炭对番茄作物感染根结线虫病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线虫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河三角洲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线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线虫总数为白茅群落>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土壤线虫呈明显的表聚性,除光板地外,其他3种群落土壤线虫总数表层与下层差异极显著.土壤线虫总数在0~10 cm和10~20 cm的土层最大值都出现在白茅群落,最小值都出现在光板地,其中白茅群落与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之间差异极显著,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之间差异不显著.植物寄生线虫为优势类群,其数量与土壤线虫总数变化表现出相同的规律.食细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在0~10 cm土层依次为白茅群落>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食细菌线虫数量在10~20 cm土层为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白茅群落>光板地,捕食-杂食线虫个体密度较低.食真菌线虫的个体密度在各类型各土层湿地中都很低.土壤线虫多样性依次为白茅群落>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  相似文献   

14.
全生育期种植抗虫基因cry1Ab/cry2Aj和耐除草剂基因G10evo-spsps的转基因玉米及其亲本非转基因玉米,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玉米拔节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数量、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种植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玉米未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在门水平上,种植转基因玉米仅显著提高2个生长时期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种植转基因玉米均显著降低2个生长时期根际土壤细菌Candidatus_Nitrososphaera相对丰度;种植转基因玉米未影响真菌门水平相对丰度,但影响根际土壤真菌Fusarium、Staphylotrichum和Lophiostoma属相对丰度。另外,生长时期显著影响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也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但未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该研究旨在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自然生态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磷细菌肥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放线菌群落的影响,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土壤复垦5年后的放线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冗余分析(RDA)研究放线菌群落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磷细菌肥处理可以提高复垦土壤放线菌的数量.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中放线菌的优势菌群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其丰度范围分别为12.28%-15.21%、8.93%-11.49%.配施磷细菌肥处理可以降低链霉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假诺卡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有机肥+磷细菌肥处理能够提高放线菌的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较小.RDA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是造成复垦土壤放线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综上认为,有机肥+磷细菌肥处理对复垦土壤放线菌群落的提高作用明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土壤的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马喜君  陆兆华  程建龙  刘黎华 《生态环境》2011,20(11):1764-1769
2010年7月—8月间对海州露天煤矿区的采场、排土场、排矸场不同年龄梯田层以及矿区农田、村庄周围土壤线虫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露天煤矿区土壤线虫群落中,植物寄生类群线虫数量占主导优势(77.8%),其次是食细菌类群(16.64%)、食真菌类群(5.80%),捕食/杂食类群数量最少(0.39%),排土场(除覆盖表土层)、排矸场土壤线虫数量随着梯田年限增加而增高;捕食/杂食类在远郊山坡最高(每kg干土67条),排土场与排矸场混排岩土中、农田、村庄周围土壤中没有发现敏感的捕食/杂食类线虫;线虫成熟指数在排土场稳定土壤环境中较高,在严重干扰地如农田、年轻梯田中很低。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研究为露天煤矿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土壤生物评价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庄河口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毅  张伟东  王雪峰  王诚楠 《生态环境》2014,(10):1616-1621
分别于2013年5月、8月和11月对庄河口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分布进行调查,收集芦苇群落、狗尾草群落、圆柏群落、针叶松群落、柳树群落以及裸地土壤样本,采用淘洗-过筛-浅盘法提取土壤线虫,并应用线虫多样性指数和功能类群指数研究该区域土壤线虫群落的特征与差异。研究期间鉴定出44个属,共5895条土壤线虫。研究显示,线虫的生态指数与土壤理化指标呈显著相关,其中土壤pH值和盐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整体上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均有所差异,圆柏群落样地pH值最小,且土壤线虫群落最丰富。圆柏、针叶松和柳树为人工种植的植被群落,具有相对稳定pH值,相较于其他3个群落盐度较低,所以线虫群落更加丰富。四大营养类群中捕食/杂食类群的比例高达50.6%,食真菌类群比例只有8.1%。有研究表明酸性土壤有利于食真菌线虫生长,而整个研究区域的 pH 在6.08~7.11之间,并不利于食真菌线虫生长。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线虫在夏季最多春季最少,分别约占总数的44.9%和23.0%。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和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庄河口湿地土壤线虫群落有显著影响,其中不同植被所形成微环境中的pH值和盐度是影响线虫群落分布最主要的因素,为促进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室根箱装置获得玉米生长室土壤(S I)、根际土(SⅡ)、非根际土(SⅢ)3个不同根区土壤,采用传统平板计数培养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转基因玉米Btll及其非转基因亲本在播种后40、50、60 d各根区土壤细菌数量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播种后50、60 d S I根区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亲本,播种后40、50 d SⅡ根区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较亲本玉米显著增加,而在其他时期和根区与亲本玉米之间均无显著差异.DGGE图谱显示,3个采样时期各根区DGGE图谱条带数、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磷是农作物生长和高产必不可少的元素,细菌是揭示土壤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指示剂。运用盆栽实验探讨骨炭、过磷酸钙对稀土矿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含磷材料对稀土矿区停耕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与P含量、pH、稀土元素离子浓度,时间、温度等因素相关。过磷酸钙添加40 d后、骨炭添加80 d后,稀土矿区停耕稻田土壤细菌群落Chao、Ace指数均有升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大;pH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pH显著负相关,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与pH显著正相关;骨炭、过磷酸钙中的P促进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生长,无论是40 d,还是80 d时,骨炭处理与过磷酸钙处理的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比例均大于对照处理;骨炭、过磷酸钙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反应形成磷酸稀土沉淀,减少了溶液中的稀土元素浓度,导致骨炭、过磷酸钙处理的土壤柯氏假丝酵母菌(Candidatus_koribacter)丰度低于对照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受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骨炭、过磷酸钙、对照处理40~80 d时,随着时间、温度的变化,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骨炭、过磷酸钙对稀土矿区停耕稻田均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川西中山地区9年生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CK(0%)、T36(36.9%)、T49(49.0%)共3种处理,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根际微生物群落与功能作用的影响,为柳杉人工林提质增效提供可持续经营的科学指导.结果显示:(1)间伐能提高0-20 cm土壤表层有机碳(SOC)、全氮(TN)、水解氮(HN)含量,而T49(49.0%)处理下有效磷(AP)损失最大.(2)间伐后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T36(36.9%)处理能显著促进0-20 cm表层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提高.(3)间伐改变了根际土壤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0%)处理(P <0.05),细菌丰富度没有明显影响,但真菌丰富度Ace指数、Chao指数显著降低(P<0.05).(4)对根际微生物进行功能预测,T36(36.9%)、T49(49.0%)的膜运输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0%)处理(P <0.05),而CK(0%)的能量代谢细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T36(36.9%)处理(P <0.05).(5)T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