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现行射线标准中圆形缺陷定义的讨论,找出圆形缺陷定义的不足,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修正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FSM作为一种新型的管道在线腐蚀监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压力管道腐蚀缺陷中以局部小腐蚀坑最为常见,这也是FSM方法中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FSM方法对压力管道常见的圆形和矩形小腐蚀坑展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SM方法对于小体积型缺陷敏感,实验中监测精度为0.5mm,并可准确反映缺陷增长过程,对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衬砌背后缺陷是隧道工程的常见病害之一,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就衬砌背后缺陷存在时的隧道结构风险评估进行了研究。对衬砌背后缺陷进行辨识和分析,确定缺陷发生的概率,同时对一个二维圆形公路隧道模型设置不同位置且大小不同的各种背后缺陷,数值模拟得出这些缺陷对衬砌结构内力的影响,从而建立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再采用风险矩阵得出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以某公路隧道为例,就存在的衬砌缺陷对该隧道结构进行具体的风险评估。衬砌背后存在缺陷时,衬砌的内力会大幅增长,使得结构面临很大的破坏风险,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得出具体的风险等级,从而正确定位缺陷,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衬砌背后缺陷对隧道结构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液压电梯液压缸体偏差的定义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液压缸的偏差测量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任智刚  汪澍  金龙哲 《安全》2021,42(7):35-39
为理清"事故""隐患"的边界范围,本文对"事故"和"隐患"2个术语在中文、法规、标准中的定义进行检索,并对其定义解构化分析,得出现有定义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甚至会对安全生产决策、监管执法和企业自主管控产生负向影响.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给出"事故""隐患""缺陷"3个术语的定义;根据每个定义的内涵,提出遵循差异化管控原则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检验缺陷的常规性统计分析,将常见性、规模性问题定义为系统性风险。通过统计检验缺陷数据,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初步判断风险为单台隐患或系统性问题,并扩大检验范围验证是否为系统性风险,从而识别系统性风险。最终形成系统性风险防范专题或检验案例专题报告,并提出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措施及工作建议,消除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其潜在的隐患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国内典型压力容器用材245R为例,采用GB/T19624~断裂力学评价方法对于《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表5、表6中的超标非圆形缺陷可接受准则的安全裕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其中可接受准则的部分规定不够保守,就此作者给出相关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裂纹和腐蚀是锅炉受压部件常见的危险性损伤。当腐蚀、裂纹并不很严重时,可以用堆焊、补焊工艺进行修复。但是,如果这些缺陷在苛性脆化区、焊缝热影响区、管孔带、或是封闭状裂纹、经过三次返修仍不合格的焊缝等,就只能采取挖补的方法了。即用相同材质和厚度的钢板,剪成圆形(因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新的事故模型,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针对事故内因、外因确定5对连锁因果关系,引入生产、事故、物质、能量、作业场所、安全管理、企业、政府和社会等安全要素,与故障树分析方法密切结合,建立缺陷塔模型(FTM)。然后,借鉴计算机科学面向对象编程的理念,定义塔体、塔段、塔壁、缺陷缝、管道、阀门共6种对象,规定了对象的主要属性,实现模型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加速度分析过山车圆形立环轨道曲线。首先给出过山车车辆通过立环的必要条件。然后对最简单的圆形立环轨道进行分析,分析乘客通过圆形立环所承受的Z向加速度的变化,从而得到过山车圆形立环轨道的缺点及现代过山车不采用圆形立环的原因。最后得出过山车轨道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直剪条件下含交叉裂隙岩石的裂纹扩展模式和剪切特性,基于PFC2D研究直剪条件下含裂隙岩石的裂纹扩展模式和剪切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直剪过程可分4个阶段:Ⅰ初始平静阶段、Ⅱ裂纹单一扩展阶段、Ⅲ裂纹复杂扩展阶段、Ⅳ破坏阶段;法向应力越大,Ⅱ,Ⅲ阶段的裂纹扩展程度受到抑制;岩石中含单裂隙时,随裂隙角度α的增加,抗剪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遵循先降后增的规律;含交叉裂隙时,当主裂隙角度α=120°,150°时,抗剪强度随次裂隙角度β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抗剪强度最小值均出现在β=30°;加固含裂隙岩体时,预防裂隙或者潜在破坏面两侧的岩体产生位移差,使其加固后成为1个稳固整体,是避免岩体产生裂纹导致破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叶片断裂和裂纹是旋转机械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安全隐患。对其发生规律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笔者针对地铁通风系统的某型号 18#轴流式风机发生断裂和出现裂纹的情况 ,采用Star—CD流体计算软件和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了有、无软连接两种情况下的风机内流场和风机叶片的内应力。结果表明 ,软连接结构虽然对风机的内流场和叶片内应力有影响 ,但不足以对风机安全运行构成威胁。同时 ,分析了导致叶片断裂和出现裂纹的多种因素 ,并提出了避免类似现象发生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original formulation of the notion of safety climate, many people have developed safety climate measures and conducted factor analyses to identify distinct dimensions. Typically, these analyses were based on samples of workers in a limited number of workplaces, but since they did not allow for the non-independence of the data, they are incorrect. An appropriate analysis should use a multi-level method. This flaw in the analyses to date may at least partly explain the different factor structures of safety climat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4.
A sample of 532 anhydrous ammonia nurse tanks with manufacture dates ranging from the 1950’s to 2011 were examined during 2012 by side angle ultrasound to measure the locations, sizes, and orientations of flaw indications. The indications were most frequently located on the head side of the head-to-shell welds and orie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weld line in the welds’ heat affected zones. On average newer tanks had more indications than older tanks. Tanks that had been given a post-weld stress relief anneal had markedly fewer ind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轨道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要求具有高平顺性。为使轨道结构的平顺性持久、稳定 ,需要在设计、施工、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国外高速铁路的运营经验表明 ,轨道的安全管理在实现高速行车时 ,起着巨大的技术保障作用。笔者在分析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的平顺性特征基础上 ,讨论了轨道不平顺管理、列车振动加速度管理、钢轨踏面及伤损管理、无缝线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新思路 ,即应建立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局域网内ARP协议攻击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用于关联某个3层(网络层)地址(如IP地址)和某个两层(数据链路层)地址(MAC地址)。由于ARP协议的自身的缺陷,使得ARP协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盗用IP地址和ARP欺骗等严重的安全问题。笔者在对ARP协议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利用ARP协议漏洞进行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攻击的常见方式,并提出相关的ARP攻击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某车辆段货车检修中抛丸除锈、电焊、喷漆、探伤等工艺存在粉尘颗粒物、有机废气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表明,电焊烟尘产生的粉尘颗粒物为主要污染源,急需治理。通过改造设置下送上回式的排烟除尘系统,车间污染情况得以有效改善,经检测室内粉尘满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要求,颗粒物排放满足国家环保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厘清安全科学的本质问题,探究系统科学思维下的安全基本定义和学科体系。以刘潜安全定义和“3要素4因素”系统原理为基础,探讨其科学逻辑。通过文献调研阐述主流安全定义,分析人类安全认识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解释刘潜安全定义及其内涵。基于刘潜安全定义的内涵,推断出其具有的4大外延,同时提出刘潜安全定义的特征。根据科学哲学、系统科学和科学学的基础理论,刘潜建立安全“3要素4因素”系统原理,对系统原理的内涵进行阐述。最后,分析刘潜安全定义的科学价值。结果表明:刘潜安全定义能够为安全科学奠定系统性、科学性和共性的认识基础,在安全基础概念中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把锂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方波电来驱动磁探仪工作,这样得到一种全新的充电式磁粉探伤仪,它不需要外部接电、电磁转换效率高、可以连续工作、输出为交流磁场或交叉磁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它解决了现有磁粉探伤仪需要搭接长长的电缆、存在漏电危险、发热严重、不能连续工作等缺点。本研究将给磁粉探伤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并促进新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Six major ways in which individuals define the activity of working are empirically identified among national samples of employed labor force members in Belgium,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srael, Japan,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S.A. Several types of exchanges being made between working individuals and their working environments are suggested. Primary emphasis is placed upon nation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work definition pattern distributions in the six nations. Secondary emphasis is placed upon the influence of demographic context and organizational role context on work definition patterns. Finally, an argument is made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appropriateness for two specific work definition patterns in work forces of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