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粉尘爆炸强度分级方法及分级判据,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等级划分及分级判据。  相似文献   

2.
密闭爆炸容器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研究了三种结构的爆炸容器在爆炸载荷下的响应情况;并通过二维多流体欧拉程序对二维爆炸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这个基础上用NIKE-2D对壳体的动态响应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3.
利用20L圆柱形可燃气体(蒸气)爆炸测试实验装置,用预先配制好浓度的盐酸溶液和亚氯酸钠溶液现场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气体,对二氧化氯气体爆炸特性参数进行测定。采用TST6150动态数据储存仪和压力传感器等实验设备获得了高清晰度的二氧化氯气体爆炸压力变化曲线。通过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得到了二氧化氯气爆炸极限和爆炸压力变化规律。根据该研究结果,对于预防二氧化氯气体爆炸事故的发生提供数据参考,对指导安全生产和使用,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化工装置爆炸事故模式及预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发生的典型化工装置爆炸事故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 ,总结了爆炸危险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案例的剖析 ,提取并建立了装置内爆炸事故模式 ,对各种模式的爆炸机理和发生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 ,并提出事故的预防措施 ,以期指导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在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开采原油的工艺过程中,由于地层条件复杂,存在发生油井爆炸事故的风险.以某油田注氮作业过程的井筒爆炸事故为例,结合现场调研和理论计算分析了事故的爆炸性质和点火源类型.通过对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爆炸能量和爆炸压力进行理论计算,结合本次爆炸事故的总能量及井口装置的破坏压力,确定此次井筒爆炸事故类型为化学爆炸.此外,通过对比分析3种不同类型的点火源,确定此次井筒爆炸事故的点火源为注气速度过快导致油套管相互碰撞产生的碰撞火花.通过全面分析某油田井筒爆炸事故原因和性质,形成了一种系统性的井筒爆炸事故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工业可燃粉尘爆炸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粉尘爆炸领域有史以来的主要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了高度概括,内容涉及引起粉尘爆炸的可燃物质、影响粉尘云可燃性和爆炸性的因素、粉尘云在空气中的燃烧、引发粉尘爆炸的点火源、一次和二次粉尘爆炸、粉尘闪燃、杂混物的爆炸及粉尘云爆轰8个方面.回顾了粉尘爆炸的预防和缓解措施进展,指出了本质安全设计的意义.最后针对纳米颗粒粉尘的爆炸特性进行了探讨,通常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随粉尘粒径减小而减小、爆炸指数随粉尘粒径减小而增大,这种趋势直到粉尘粒径减小到1~10 μm一直存在,但这种趋势可能不会持续到纳米粉体级别,可能的两个原因是纳米粉体的难于分散和凝并作用.  相似文献   

7.
粒径对镁粉爆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简要分析了镁粉爆炸的过程和特性基础上,结合在20 L球型爆炸测试装置中对粒径D50为6,47,104,173 μm镁粉的爆炸特性实验数据,着重分析了粒径对镁粉爆炸特性所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增大,镁粉的爆炸危险性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20L球形爆炸装置,对煤尘及甲烷煤尘混合物的爆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有无甲烷,煤尘的最大爆炸压力随煤尘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均在在煤尘浓度为600g/m3时均达到最大值。同时,甲烷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煤尘最大爆炸压力值,而且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最大爆炸压力增幅先增加后降低,在甲烷5%时增幅最大。煤尘的爆炸持续时间随煤尘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甲烷存在时有同样规律,但是有甲烷时爆炸持续时间明显降低,而且随着甲烷含量的增加,煤尘的爆炸持续时间降低幅度不断增加,在甲烷5%以后趋于稳定。实验结果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点火位置对独头巷道中瓦斯爆炸超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AutoReaGas爆炸仿真模拟器研究了独头巷道中点火位置对瓦斯爆炸后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计算条件下,爆炸静态超压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爆炸动压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点火位置对爆炸后果有重要影响,点火位置离封闭端越近,各个测点上所得到的超压越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工业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控制工业爆炸事故的发生 ,我们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特大、重大工业爆炸事故40多例 ,占近年来特大、重大工业爆炸事故案例总数2/3以上。虽然事故发生的后果是随机的 ,即受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但事故致因则不是随机的 ,而是系统性因素即非偶然性因素的影响结果。因此 ,这40多例事故的致因对于我国近年来全部工业爆炸事故的致因来说 ,具有合理的代表性。一、瓦斯爆炸事故1 直接原因(1)瓦斯浓度超限的原因a 停电造成停风b 停风———局扇被违章关停(包括对临时停工的地点停风) ;———局扇故障或损坏而无备用局扇。c …  相似文献   

11.
在一起立式水管锅炉爆炸事故分析中,由于现场损坏严重,安全附件和记录均已经严重破损,不能够有效提供锅炉爆炸前运行参数。基于安全评价理论中的物理爆炸模型,通过现场飞出碎片的测量,对该锅炉爆炸前的能量和运行压力进行了估算。该估算结果与其他方法进行评估的结果相一致,为事故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管道内瓦斯爆炸压力的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瓦斯气体在管道内的爆炸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将压力传播的变化过程分为前驱冲击波、升压、降压、余波4个阶段,并对各阶段中的压力传播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瓦斯气体在管道传播过程中,出现冲击波反射、波叠加及二次反冲现象,为管道内及煤矿巷道爆炸的预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瓦斯爆炸事故在矿井开采中的危害及防治,从爆炸发展规律和爆炸防治两大方面对国内外瓦斯爆炸研究状况进行了综合评述.国内外学者通过理论法、实验法、数值模拟法对瓦斯爆炸进行研究,瓦斯爆炸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涉及到瓦斯爆炸的机理、瓦斯组分及浓度对爆炸发展规律的影响、爆炸发生的条件及危害、爆炸过程中的燃烧阶段变化及流体流动状态变...  相似文献   

14.
王万玉 《安全》1994,(3):1-3
1、前言 现代工业许多部门,涉及到的粉尘大都具有爆炸性,而且粉尘在加工、输送、储存、收集过程中易积累大量的静电。目前,国内外对粉尘的爆炸特性、爆炸机理、静电起电规律都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荷电粉尘的放电规律、静电放电引燃粉尘的具体条件和因素的研究,还不象静电放电引燃可燃气体那样深入,还有待于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现有的报导和资料  相似文献   

15.
氧气瓶爆炸和其他一般压力容器的爆炸一样,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从爆炸的威力和伤害程度上来看,化学性爆炸要比物理性爆炸大得多。据有关资料记载,化学性爆炸威力和伤害程度要比物理性爆炸大约大40-100倍,即使在其威力最小时,也相当于物理性爆炸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由此可见,防止氧气瓶化学性爆炸是非常必要的。为了防止氧气瓶的化学性爆炸,我们必须做好氧气瓶的判别和鉴定工作。判别的正确方法:一是从气瓶的外表漆包来判别,氧气瓶的外表漆色为天蓝色;二是从瓶阀的连接螺纹来判别,助燃性的气体为正螺纹,氧气瓶就属于…  相似文献   

16.
热爆炸理论在粉尘爆炸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笔者对粉尘爆炸的几种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认为粉尘爆炸是由热爆炸引起的。在对粉尘燃烧过程作了较为合理的假设后 ,将热爆炸理论中均温系统的热爆炸判据 ,应用于粉尘爆炸中 ,得出了爆炸下限与粉尘粒径呈线性关系的结论 ,且与实验符合 ,并推导出粉尘的热爆炸判据。结果表明 :用热爆炸理论来解释粉尘爆炸机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我国油页岩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其利用过程潜在的粉尘爆炸危险性并未引起关注。对国内外有关油页岩粉尘着火、爆炸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约旦学者对油页岩粉尘爆炸下限、着火温度及惰化粉尘对下限的影响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国内学者多涉及油页岩利用工艺的研究,只注重页岩油蒸气的爆炸风险,多采用经验公式的方法进行分析,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根据爆炸风险控制原理,提出了油页岩粉尘防爆安全需要进一步进行的基础研究工作,突出了加强油页岩粉尘和蒸气杂混物爆炸机理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江苏劳动保护》2014,(9):51-51
煤气爆炸、烟花爆炸容易理解,粉尘怎么会爆炸呢?事实上,会爆炸的粉尘不胜枚举,包括煤尘、木尘、塑料粉尘等,就连面粉、糖粉、淀粉也可能爆炸。镁、铝、铁等金属材料成为粉尘之后,很容易就快速燃烧爆炸。特定条件下,粉尘爆炸威力不亚于炸药。  相似文献   

19.
湍流状态下甲烷爆炸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L近球形气体爆炸反应装置,测试甲烷在宏观静止和湍流两种不同状态下的爆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甲烷的爆炸极限受其流动状态的影响不明显;湍流状态下甲烷爆炸压力Pm和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p/dt)m较宏观静止状态明显增大,爆炸压力峰值时间tm明显缩短,其中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受湍流影响较为显著;甲烷浓度不同,其爆炸受湍流影响的程度也不同,较高浓度(11%~16%)时的Pm受湍流的影响程度较大,越靠近最佳浓度(dp/dt)m和tm受湍流的影响程度越大;同一浓度下Pm和(dp/dt)m随着湍流的加强而增大,tm则缩短。该研究表明,避免和减少湍流对矿井瓦斯爆炸过程的抑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爱文 《劳动保护》2001,(10):33-33
某企业在维修一台发酵罐,发酵罐直径3200mm,高度为4000mm,工作介质为淀粉溶液。操作人员在罐内进行焊接和切割。上午 11:30,操作人员下班回家,将罐内的割炬从乙炔和氧气的胶管上卸下来带出罐外,并关闭了氧气和乙炔的瓶阀。下午2:30上班后,当操作人员站在工作平台上,向罐内输送工具和材料,并准备下罐内工作时,发生了爆炸,将发酵罐炸毁,二层楼房炸塌,附近的办公室玻璃震坏,有8人不同程度地受伤,经济损失达数万元。 发生事故原因分析: 1.根据现场调查,乙炔瓶现存余压0.5Mpa,整个乙炔管内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