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 ,山东省青岛、烟台、日照三城市的“水上搜救专用报警电话—12395”已相继开通并投入使用。以上三城市是该省首批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水上搜救专用报警电话号码”的城市。水上遇险专用报警电话的启用 ,将极大地方便水上遇险船舶、设施、人员在海上航行、行业时的遇险报警。从而为水上搜救机关组织搜救赢得宝贵时间 ,为及时有效地展开救助奠定有力基础 ,以达到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的目的。水上搜救专用报警电话“12395”是经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而设立的 ,全国统一号码。水上遇险专用报警电话的设立 ,不但解决了水…  相似文献   

2.
白木  周洁 《安全与健康》2001,(12):40-43
国际海事组织(IMD)大会在1979年的第十一次会议上,考虑了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的议案;并做出决定,为保障海上人命安全,改善海上遇险和安全无线电通信,与搜救协调组织相结合,建立一个采用最新技术的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因此,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the Global Meritime Distress andSafety System,缩写为 GMDSS)是用于遇险、安全和救助行动的综合通信系统。 一、GMDSS的功能和海区划分 GMDSS的基本概念是岸上的搜寻当局以及遇险船舶和遇险人员附近的其它船舶…  相似文献   

3.
2003年2月22日,“辽旅渡7”轮在烟台市龙口港附近遇险,随时可能沉没,当时船上有82人,情况十分紧急。烟台地方政府迅速启动了海上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组织了大批渔船前往出事海域进行搜救,除4人落水后因水温过低、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78人获救。这次救援,预案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受到中央政府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被交通部称为“建国以来海上搜救工作最为成功的一次”。  相似文献   

4.
发生遇险人数10人以上(含10人)等海上险情或事故时,各设区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在30分钟内将基本情况报告省搜救中心办公室。这是我省出台的《福建省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中的一项规定。 《预案》规定,省搜救中心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发生以下险情或重特大事故,各设区  相似文献   

5.
2006年6月22日10时30分,随着红色信号从辽宁大连海上升起,我国规模最大的海上搜救演习拉开帷幕。此次演习的主题为“关爱生命,爱护海洋,打造平安交通,共建和谐社会”,是“全国安全生产月”和“世界航海日”系列活动之一,也是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有关要求,提高海上搜救机构处置海上突发事件能力的一次实战演练。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亲临现场观摩指导,香港特区政府派飞行队参加了演习,社会各方代表参加了观摩。演习分险情处置、人员救助、消防灭火、海上清污4个科目。当地海事、边防、海…  相似文献   

6.
水上搜救是政府协调一切公共和私有资源,履行遇险监测、确定遇险人员位置、展开搜寻工作,并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的行动。水上搜救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保护水上环境的重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水上航运发展迅速,长江上从事各类水上活动的船舶剧增,  相似文献   

7.
9月29日,5艘广东台山籍渔船受台风“蝴蝶”影响,在西沙珊瑚岛海域遇险,其中3艘沉没,船上共有渔民88人。据海南省“9·29”应急救援总指挥部通报,截至10月6日,累计搜救广东渔船遇险渔民40人,其中生还26人、遇难14人,仍有48人失踪。  相似文献   

8.
九州搜索     
渔民出海将拥有自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日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与中国联通携手签下了“广东省海上渔船安全生产救助指挥通信系统”的合作协议。 据悉,整个救助系统预计从今年5月开始安装使用。渔民不需要任何投入,就可以直接享受遇险警报、危险天气预报信息、渔船坐标定位、移动通话等便利服务。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9日,在福建莆田南日岛外海,天津籍货船“大新华营口”号与石狮籍渔船“闽狮渔3785”号发生碰撞,渔船沉没。福建省海上搜救指挥中心紧急调动5艘海巡、海警和搜救船只前往出事海域展开搜救,并动员组织了15艘当地渔船参与搜救,还协调东海救助局厦门基地出动直升飞机参与搜救行动;莆田市和石狮市政府也相继派出多艘专业搜救船只和百来人组成的专业搜救队伍。事故造成1人死亡,另有11人失踪,至今生死未卜。  相似文献   

10.
中钢山东矿业引进了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入井工作的职工实行定位管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综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于一体的新型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是目前国内技术先进、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