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水质监测中,正确的采样方法须借助于采样器实施,即采样器与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密切相关。为减少水样对真实环境状况的误差,确准反映整个水体的时间、空间代表性,使采样规范化,应该使用性能优异的采样器采样。在众多的水质采样器中,我们选用HQMI-2型采水器(青岛仪器仪表研究所)和CJS-02型溶解氧水  相似文献   

2.
研究一般地下水弱碱性水溶液中,高铁酸钾对低浓度石油烃类污染物的氧化去除率.采用0#柴油模拟石油类污染物试验水样,氧化反应在200mL烧杯中模拟完全混合状态完成.实验分析浓度分别为5.02mg/L、2.05mg/L、1.01mg/L和0.52mg/L4个水样石油类污染物氧化去除率.实验研究显示,石油类污染浓度与高铁酸钾浓...  相似文献   

3.
林伦志 《四川环境》1993,12(1):35-38
本文选用两种水质采样器,在升钟水库对比采样监测,对大型水库水质监测采样和溶解氧的测定进行讨论。证明一大型水库水质监测采样适宜采样器类型,以及溶解氧水样现场测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朱晨阳  龙湘 《四川环境》2011,30(6):51-52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型便携式水质采样器(实用新型专利ZL20082004001.9)的研制过程。介绍了采样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技术特点,分析了其适用性。该采样器的主要优点是便携性好,使用方便,采样定位准确,所采水样均匀性好,并有效解决了低水位排污口的采样难题。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促进剂(VB591和BiNutrix-ww)可不断释放营养素,以保证微生物的健康生长,有助于加快微生物矿物化过程,促进有机污染物分解,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在采集的油田废水中分别投加这两种微生物促进剂,与参照对比水样按相同条件进行了曝气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促进剂能使废水中COD和石油类的去除率大大提高,处理时间也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6.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常见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石油类在波数为2930cm-1、2960 cm-1、3030 cm-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物征吸收的原理,采用红外光度测油仪和水样絮凝富集技术测定石油类、动植物油。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实施的《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970-2018),结合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试验,在正己烷透光率、样品采集、萃取、脱水、吸附等方面探讨了(HJ970-2018)中发现的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品牌不同级别的正己烷透光率有显著差异,这对石油类的测定起关键作用;样品采集、萃取、脱水、吸附可进一步改进,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壤气样品的采集是污染场地调查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和场地风险评估的关键,常用的土壤气采集分为主动式、被动式采样。文章主要介绍了被动式采样的基本原理和被动采样器吸附速率计算公式、采样器结构和常用的吸附剂类型,总结了土壤气中VOCs被动采样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进展及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被动采样技术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春季大气NO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重庆市大气中NO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一种被动式采样器在该地区野外采集大气NO2的可行性,并在2004年3~5月期间利用这种采样器对重庆城区2600Km^2范围大气中的NO2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NO2浓度值随城区类型、观测点位置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其分布与交通强度密切相关;前后两次观测有相同(除南岸区外)的区间浓度梯度。  相似文献   

10.
提高测定含油污水中COD准确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身工作实践,介绍了测定水中COD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水样pH的调整、溶解氧含量的调整及确定稀释倍数的方法。特别提出:对于含石油类较高的水样时,应先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Cr ,再确定稀释倍数。  相似文献   

11.
采集长春市伊通河伊通大桥河段的水样,对其TOC和COD值进行了实验测定,并对测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二者的相关性。据此对伊通河水体有机污染的状况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已开发的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对其整体结构、旋分分离部分进行改进,并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填料。将原处理装置的单向旋分器改进为双向旋分器、采用YS填料之后,对石油类浓度低于400mg/L的含油废水,经该装置处理后,石油类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石油类浓度低于80mg/L的含油废水,经该装置处理后,石油类的去除率达95%,石油类的浓度小于10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改进后的装置对高、中、低不同浓度石油类的含油废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邢涛  雍毅  侯江  吴怡  吴迪  刘恒博 《四川环境》2022,(4):131-139
为明确多指标评价体系下泸沽湖水质综合现状,达到分区重点治理的目的。调查共采集泸沽湖28个点位水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对8个水质参数进行分析,并将6种基于类间距的层次聚类结果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亮海大部分区域为Ⅱ类水质,而草海沿线水质逐步恶化至V类。采用欧式距离下最长距离法可获得与实际相符的最优聚类结果,该结果表明各点位水质依据不同污染程度可依次聚为5类。分区治理应重点关注类5和类4所代表的中度和轻度富营养化水域。本实验采用的分析方法可直观反映出各点位污染程度与相互关系,对多指标参与计算情况下的水质综合评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法适用于海上钻井含油废弃物的处理。通过多次对菌株采集、分离、纯化和培养驯化,选育得到了3株对石油烃类有很好降解效果的石油类降解菌;确定了石油类降解菌适宜的生化处理条件:最佳生长及原油降解温度为50℃、最佳生长及原油降解酸碱性环境为pH=6.0、最佳菌株接种量2%、最佳原油初始浓度为500mg/L。处理后的含油废弃钻井液含油量基本稳定在2mg/L以下,降解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港油田某站场建设项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模型概化,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对模型识别与验证,并选取石油类作为预测特征污染因子,应用数值法对石油类污染物在潜水层运移情况进行了预测和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在30d时间内,石油类没有发生明显运移,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后,模型显示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在第1 000d时,污染物浓度降低至0.04mg/L,几乎接近于零,污染物对周边地下水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水体溢油事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快速、准确、完整的水质石油类检测技术成为科学处置突发性水体溢油事故的关键。文章从石油类检测前处理技术和定量检测技术两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水质石油类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并进行分析与展望,为溢油事故中水质石油类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时,样品的采集、测试条件的选择、试剂的选用等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应把握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石油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归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石油类污染物在各种水环境中 ,由于水体的特点不同 ,其归宿也不同。通过对焉耆盆地石油开发区域内博斯腾湖、开都河及相邻湿地的研究 ,对石油类污染物在各水环境中扩散、挥发、溶解、分解、乳化、氧化、生物降解、沉降、吸附与吸收、分配与富集等进行了定量分析 ,为石油类污染的控制和清除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斌  李顺川  范盛第  王耀全  胡颖 《四川环境》2010,29(3):46-48,51
红外分光光度法是测废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满度会发生变化。满度的漂移对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低浓度水样。本文讨论了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石油类物质满度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废水在线监测仪应用局限性以及目前废水自动采样器应用情况,进一步探索将在线监测仪和废水自动采样器进行联机运作,对在线监测仪超标数据进行留样比对的方案,并就水污染源监测自动化的推进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