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城市河流上的水电工程的库区可以形成人工湖泊,并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形象.水环境对于湖区体现生态景观的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遂宁观音湖为例,就完善水环境管理,对其区域水环境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已经污染的水体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同时做好流域防洪规划,建设防洪设施;对城市水体景观进行统一打造,实现湖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考虑衡水湖湿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湿地生态特征、功能整合性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中筛选出24项指标,同时参考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得出了适合衡水湖湿地的评价体系。通过专家咨询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并与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得出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制约湿地健康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衡水湖湿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9~2011年云龙水库监测数据,对云龙水库库区和入湖汇水区进行了水质现状分析对石板河、老木河、水城河3条入库河流进行了污染因子评价。分析了面源污染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年-2008年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对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及趋势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较好,水质逐年改善,冬半年水质优于夏半年,湖库型水源地未出现水质富营养化现象;不同水体类型水源地中,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最好,河流型水源地次之,湖库型水源地水质较差。本文针对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为领导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涠洲岛珊瑚礁分布特征与环境保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历年来对涠洲岛珊瑚礁所观测的资料,初步研究了该岛珊瑚的种群结构及其分布特征,以及珊瑚礁的形成及发育过程,并提出了涠洲岛珊瑚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湿地的形成、湿地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水环境、保护措施等六方面论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它的成因、发展、变化等过程,提出了扎龙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流域工农业和社会不断发展,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使得水环境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文中针对开都-孔雀河流域现状,采用河流一维模型和湖库非均匀混合模型,分析计算了开都-孔雀河流域各主要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制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并针对流域环境及污染特点,从工程措施、监督和管理措施两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9~2018年太湖湖泛强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辛华荣  朱广伟  王雪松  李骏  陆隽 《环境科学》2020,41(11):4914-4923
基于2009~2018年的每年4~10月对太湖湖泛易发区的逐日巡查成果,以及相关太湖气象、水文、水质和水华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太湖湖泛发生的环境条件及年际差异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太湖湖泛强度年际变化的因素及防控途径.结果表明,2009~2018年10 a中太湖共发生大小湖泛事件75次,平均湖泛面积1.35 km2,最大面积9.20 km2,平均持续时间3 d,最长持续16 d;湖泛发生引起了水体有机质、氮和磷等水质指标明显增高;湖泛的发生均在水温20℃以上,发生首日均处在5~9月;年际湖泛强度变化较大,2017年湖泛强度最大,2018年次之,而2014年湖泛强度最小;年际湖泛强度与蓝藻水华强度及5~9月的湖水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水体营养盐等指标关系不密切,表明年际气候条件的波动对湖泛情势影响很大;湖泛的形成与河口区蓝藻水华的堆积关系密切:除了5次草源性湖泛外,70次藻源性湖泛均发生在入湖河口附近水域,河口区的底泥污染状况及底泥悬浮状况可能对湖泛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根据形成湖泛的腐烂物质、来源、发生地点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将湖泛分为藻源性湖泛和草源性湖泛这2种类型,藻源性湖泛又可分为港源型、迁移型和原发型这3种.结果表明,控制蓝藻水华强度是降低湖泛风险的根本途径,而避免河口区蓝藻水华过度堆积及厌氧分解的措施,如对蓝藻水华的及时打捞、工程措施形成的局部流场改变、蓝藻水华的离岸打捞工程和滨岸水华堆积区的应急曝气工程,以及河口区的污染底泥疏浚等工程措施,是降低湖泛发生风险的工程措施选项.  相似文献   

9.
王晓东  蒋海云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55-259
通过对乐至县红层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富集规律的分析,初步总结了乐至县红层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并提出了一些开采地下水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综合建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蓝藻水华形成是诸多营养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对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包括复苏、萌芽、生长、暴发阶段)这一复杂生态过程进行了综合建模研究.通过在阳光房中模拟湖库蓝藻水华形成过程,采用正交实验分析获得蓝藻生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为蓝藻水华形成机理建模提供相应参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于模拟湖库蓝藻水华形成过程的蓝藻生长机理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机理模型中涉及的参数进行优化率定;同时,考虑蓝藻水华暴发阶段具有突变特性,建立了描述蓝藻水华暴发状态的尖点突变模型,进而构建了城市湖库蓝藻水华形成各阶段的综合机理模型.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综合机理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城市湖库蓝藻从复苏到暴发整个过程的变化规律,且该模型结合了数学机理建模和智能方法的优势,克服了单一蓝藻水华机理模型的缺陷,为湖库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保卫湖泊     
今年四五月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等国内几个湖泊连续暴发蓝藻"水华",甚至严重地影响了周边城市的供水安全.湖泊--这一由陆地洼地积水而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其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洪湖、梁子湖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3月对洪湖、梁子湖进行了水质监测。依据实测数据,结合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梁子湖林业局监测数据和文献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洪湖、梁子湖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并根据各因子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中所占比重和地表水水质标准,对各因子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洪湖、梁子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为57.2、42.5。即洪湖为轻度富营养、梁子湖为中营养;各因子对洪湖、梁子湖富营养化的贡献大致相同,即Chla为首,TP、COD_(Mn)和SD次之、TN最后。  相似文献   

13.
荣成天鹅湖     
“天尽地无尽,沧海一望惊。日晴仍汉色,潮怒带秦声。远想来孤鹤,深疑卧巨鲸。欲观真面目,需向海中行。”这首古诗所云之处便是有“中国好望角”和“天尽头”之称的山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的成山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星云湖、杞麓湖水体磷含量变化情况、流域产业结构和磷入湖途径的比较分析,认为近年来星云湖水体磷含量水平的大幅提高,使星云湖水质由Ⅲ类在大约5a的时间里下降为V类、劣V类,与星云湖流域及周边磷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而杞麓湖由于流域内无磷矿资源也没有大的磷化工产业,其磷含量水平得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湖泊生态健康状况评定、环境问题诊断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汉湖群实际情况和生态特点,选取江汉湖群五大湖泊—梁子湖、长湖、洪湖、斧头湖和武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GIS技术的研究方法,从生物、水质、生境特征及生态压力4个方面选择15个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江汉湖群典型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值为5.47~7.46,梁子湖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斧头湖、洪湖、长湖和武湖.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看,五大湖泊中梁子湖和斧头湖处于比较健康状态,而洪湖、长湖和武湖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系统地评价江汉湖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作为江汉湖群健康诊断的评价方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江汉湖群的分类管理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星云湖、杞麓湖磷污染来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星云湖、杞麓湖水体磷含量变化情况、流域产业结构和磷入湖途径的比较分析,认为近年来星云湖水体磷含量水平的大幅提高,使星云湖水质由Ⅲ类在大约5a的时间里下降为Ⅴ类、劣Ⅴ类,与星云湖流域及周边磷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而杞麓湖由于流域内无磷矿资源也没有大的磷化工产业,其磷含量水平得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琵琶湖和太湖污染治理的比较和对太湖治理的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日本琵琶湖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和采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通过对琵琶湖和太湖的水污染状况比较,提出了太湖治理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云贵高原湖区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的分区模型,用于对云贵高原湖区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研究.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众多指标进行了降维综合处理,产生彼此互补相关又能综合反映湖区情况的4个新指标,累计贡献率达到93.69%,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构建了云贵高原湖区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区域新指标值,结合聚类模型初步将湖泊流域分为5类,再利用判别分析完成非湖泊流域的类别判别,最后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按聚类结果进行全局自相关分析,Moran’sI为0.320,且检验值Z值为68.2,远大于临界值(显著水平1%所对应的临界值2.58),表明聚类结果与空间位置具有显著相关性,之后运用局部自相关对区域各因素的主成分综合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量化分析,揭示了零散分类区块在空间地域分布上的关联和差异,根据关联结果完成最终的分区.结果表明,利用此分区模型可以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得到更为客观的分区结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可为探索适合我国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指标体系和分区技术方法,完成全国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和科学地制定我国湖泊营养物基准和富营养化控制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滇池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在滇池外海不同方位选取6个采样点,研究了水质现状,沉积物Eh,pH,总氮,总磷以及间隙水重金属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水体仍属富营养化状态。在氧化表层下,Eh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沉积物深层为还原状态。pH在沉积物剖面变化不大,为7 0~8 5。滇池沉积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总氮和总磷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8 67和3 46g kg。剖面分布表明,沉积物表层总氮和总磷含量远高于底层,在表层0~10cm含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重金属元素在水-土界面的浓度梯度为沉积物向水体的扩散提供了条件。不同采样点相比,位于昆明市附近的S6点沉积物内负荷较大。在外源减少的情况下,沉积物内负荷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成为控制滇池水质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为识别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的演变趋势,揭示呼伦湖水体氟化物浓度畸高的原因,于2015—2020年对呼伦湖入湖河流、湖周地下水、湖泊水体中氟化物(以F-计)浓度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2005—2014年历史数据分析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8—2019年,呼伦湖全湖水体氟化物浓度平均值在2.27~2.42 mg/L之间,年均值为2.36 mg/L,4个季节平均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表现为四周低、中间高的分布趋势,冬季则相反.3条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乌尔逊河和呼伦沟河水体中氟化物浓度显著低于湖体,分别为(1.14±0.36)(0.84±0.14)和(0.33±0.08)mg/L,氟化物入湖通量分别为236.41、396.31和301.29 t/a,地下水和入湖河流输入是呼伦湖水体氟化物的主要来源.呼伦湖水体中氟化物浓度主要在特殊气候地理条件引起的高自然本底环境下,受pH、湖体蓄水量和冰封作用的共同影响.研究显示,入湖河流、地下水等输入的氟化物在强蒸发作用下富集浓缩且缺少氟化物出湖途径是造成呼伦湖水体氟化物浓度畸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