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京市酸雨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1—2013年南京市降水监测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该市酸雨污染的变化情况,以及阴阳离子组分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南京市酸雨频率有所上升,降水p H值显著下降,酸雨污染有加重趋势;硫氧化物仍是该市降水酸化的主要因素,而其致酸作用逐年减弱,NO-3的致酸作用逐年加强;来源于化工行业的氯化物对降水的污染状况得以改善,来源于碱性颗粒物的钙对酸雨的中和作用逐年减弱。  相似文献   

2.
分析“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酸雨污染变化趋势和特征,简析酸雨污染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降水pH低值区和酸雨频率高值区范围明显扩大。降水中化学组分的变化印证了上海市脱硫措施和扬尘防治措施的成效。但是,全市降水的酸化仍在持续,主要原因在于大气中强碱钙离子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弱碱铵离子的相对变化,导致现有的碱性离子无法完全中和降水中比例最高的硫酸根和贡献日益显著的硝酸根。  相似文献   

3.
乌兰 《干旱环境监测》2011,25(3):163-166
根据博乐市2005—2010年降水数据,对酸雨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博乐市地形适合水汽输入,存在远距离污染物跨境传输和产生连续大降雨的条件,使其境内产生酸雨的可能性加大;酸雨发生在冬季采暖期,且NO3^-浓度比未发生酸雨时略高;另外,博乐市属北方干旱区城市,土壤偏碱性,降水总体为偏弱碱性特点不变。除以上主...  相似文献   

4.
惠州农业土壤、灌溉水和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GC-ECD)对惠州市51个农业土壤样品、12个灌溉水样品和21个农产品样品中的HCHs和DDTs残留量进行了测定.HCHs平均含量分别为土壤1.66μg/kg、灌溉水5.86ng/L、农产品24.74μg/kg;DDTs平均含量分别为土壤4.98μg/kg、灌溉水2.06ng/L、农产品41.72μg/kg,土壤中有机氯农药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到水体及农产品中.从HCHs和DDTs异构体组成可以看出,环境中绝大多数农药残留是由于历史上使用造成的,个别地区可能还有新的污染输入.同其它地区相比,惠州农业土壤和灌溉水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较低,但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中DDTs富集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大气污染带来的降水酸化问题是当代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早在1900年,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已发现酸性降水[PH≤5.6简称酸雨],并对其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1982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组织了全国性的酸雨普查工作,发现我国降水酸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长江以南酸雨已较为普遍,其中以重庆和贵阳测得的酸雨PH值最低。前者为3.35,后者为3.44,与世界上严重的瑞典南部和美国东北部相似。  相似文献   

6.
2005年,青岛市环境监测站在2004年“菜篮子”工程监测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菜篮子”种植基地以及水产养殖场、屠宰加工厂的环境调查监测。对青岛市的7家主要“菜篮子”种植基地深入开展调查,对土壤、灌溉水和环境空气等因素的重点环境要素分别进行监测,并及时将监测情况汇报给青岛市政府,  相似文献   

7.
化工厂场地酸化土壤工程化中和修复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某化工厂酸化地块进行了氧化钙中和修复工程研究。Ⅰ、Ⅱ、Ⅲ号地块剖面混合土样pH值分别为3.56、4.68和4.74,土壤修复目标定在pH值为6~8基本近中性。通过室内试验确定Ⅰ、Ⅱ、Ⅲ号地块土壤生石灰掺混比例为0.5%、0.3%和0.3%;现场中试后Ⅰ、Ⅱ、Ⅲ号地块石灰掺混比例调整为0.7%、0.35%和0.3%;中试结果用于场地机械搅拌工程修复,修复过程中定期随机采样对中和效果进行连续监测。监测结果基本达标后请第三方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最后土壤回填压实。修复结果表明借助于科学的石灰添加量和工程机械混合措施,能快速有效地修复酸化地块土壤。  相似文献   

8.
美国奥都邦协会创办了市民酸雨监测网,以提高公众对酸雨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意识。奥都邦网依靠“大众科学”,不仅是为了数据采集,也是为了教育美国普通老百性。 许多科学团体认为,酸雨是遍及工业化世界的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已导致了美国东北部水生生物系的普遍酸化。  相似文献   

9.
上海青浦地区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上海青浦地区2003—2014年观测的大气降水监测资料,分析该区域12 a以来大气降水的酸化程度、化学组成特征,探讨降水中化学成分的不同来源及相对贡献。结果表明:降水pH年均值为4.43~6.33,酸雨频率为2.6%~86.8%,降水酸化程度大致经历了明显恶化和波动变化2个阶段。降水电导率年均值为1.77~4.01 m S/m,呈下降趋势。降水中各离子雨量加权平均当量浓度顺序为SO_4~(2-)NH_4~+Ca~(2+)NO_3~-Cl~-Na~+Mg~(2+)F-K~+,SO_4~(2-)、NH+4、Ca~(2+)和NO_3~-是降水中的主要离子,占离子总量的83.0%;降水类型由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混合型转变。降水离子中的二次组分SO_4~(2-)、NO_3~-和NH_4~+绝大部分来源于人为源,Ca~(2+)、Mg~(2+)和K+主要来自于土壤源和人为源的贡献,Cl~-主要来自海洋源,同时人为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贵州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采集5 cm、10 cm、15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检测其中22种OCPs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所有水稻土壤样品中除了环氧七氯-A、反式九氯和狄氏剂未检出外,其余19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OCPs在上述3种深度土壤中总残留量分别为0.526 ng/g、0.497 ng/g、1.605 ng/g。DDTs在3种深度水稻土壤中的总残留量(0.359 ng/g)低于HCHs总残留量(1.135 ng/g)。水稻土壤中γ-HCH、δ-HCH残留量显著高于玉米土壤。水稻土壤中HCHs和硫丹残留主要源自历史上工业制剂的使用,DDTs在水稻土壤中的降解方式主要为厌氧。农作物种植区域土壤中OCPs残留量均符合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相似文献   

11.
提出选择酸雨项目时,应考虑酸雨成分受地域化学离子影响的因素,阐述了测定酸雨中pH、电导率、阴离子、阳离子及金属成分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指出了我国在酸雨的测定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欧美和日本酸雨测定的质量控制办法,认为根据离子浓度平衡进行的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明市酸、碱降水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明市属福建省内陆山区,在东、西相差仅四公里的两个测点,常常一边下硫酸盐型酸雨,一边下钙盐型碱雨这一特殊降水过程。从离子成分、离子浓度比进行分析,并从局地污染源、气象等因素就其成因作了探索性研究,将影响降水pH值的污染因子进行灰色关联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三明市降水污染相当严重,在重视酸性降水污染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污染更为严重的碱性降水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酸雨现状及十年变化趋势分析,苏州市十年间酸雨污染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全省亦处于前列。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因子。从气象条件、能源消耗、污染源排放、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对酸雨污染变化原因及其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得出,苏州市酸雨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1992—2012年浙江省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地区酸雨污染的演变特征及成因,以杭州地区为代表,结合全省酸雨监测数据,揭示1992—2012年浙江省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92—2012年,浙江地区酸雨的污染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992—1999年为酸雨改善期;2000—2004年酸雨污染再次出现了恶化;2005—2012年为酸雨再次改善期。SO2排放减少是近年来浙江地区酸雨污染出现好转的重要原因,但NOx对酸雨的贡献有增加的趋势,酸雨污染类型逐渐由"硫酸型"为主转变为"硫酸硝酸混合型",机动车排放对浙江地区酸雨污染的贡献已不容忽视。全省强酸雨区主要分布在浙北、浙中和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浙西南地区酸雨污染较轻,酸雨污染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控制本地污染排放对于防治和减轻当地酸雨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扬州地区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酸雨监测数据,对扬州地区酸雨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地区酸雨主要集中在扬州市区与仪征城区,"十一五"期间,扬州市区酸雨呈逐年减少趋势,仪征城区大气污染严重,降水pH年均值均小于5.6,经评价扬州市区属于非酸雨区-较重酸雨区,仪征城区属于轻酸雨区-重酸雨区。高邮、江都、宝应城区从2007年起无酸雨出现。仪征城区酸雨主要是由燃煤型和燃油型混合空气污染造成的,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已成为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2005-2011全国酸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全国酸雨监测网2005-2011年的监测数据对全国酸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全国酸雨城市比例、酸雨发生频率及酸雨覆盖面积总体均呈降低趋势,但酸雨形式依然严峻,酸雨类型仍以硫酸型酸雨为主,硝酸盐对降水酸度的贡献逐年增加。与2005年相比,全国硫沉降通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硝酸根沉降通量略有增加。中国降水pH年均值与美国、日本及其他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成员国相当,但主要致酸离子的酸沉降通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污染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观测数据,研究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pH,酸雨发生频率的时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借助后向轨迹分析法分析输送形势对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的影响。研究表明:最近6年间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pH各月均值均小于4.5,均达到强酸雨的程度;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发生频率表现为夏季低、秋季高;1985—2009年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的年均pH全部达到酸雨程度。根据Daniel趋势检验,临安大气本底站年均降水pH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风速越小,酸雨出现频率就越高;降水pH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与降水前的大气中SO2浓度存在负相关的关系。根据气团的来向与酸雨污染程度的关系分析,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污染受到其北部地区和浙西地区的酸雨气体物输送的影响较大。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污染特征已由原来的硫酸型转为硫酸型与硝酸型并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为有效地治理酸雨污染,根据南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2009—2017年降水监测数据,对南充市城区酸雨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及源解析。结果表明:2009—2017年,南充市降水pH从4.60波动上升至5.6以上,酸雨频率波动下降,酸雨污染情况有所改善;[SO4^2-]/[NO3^-]从4.92下降至0.86,酸雨污染类型从硫酸型转变为硝酸-硫酸型。同时,对比分析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可知,NOx排放源中,工业污染源占比由14%降至11%,生活污染源由2%上升至5%;SO2排放源中,工业污染源占比由62%降至43%,生活污染源由38%上升至57%,表明南充市SO2污染已从以工业污染源为主转变为工业污染源与生活污染源并重。  相似文献   

19.
2003—2018年全国酸雨状况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3—2018年全国291个城市降水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全国降水酸度明显降低,其中,2003—2006年有所升高,2006年之后呈降低趋势;酸雨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共减少约97万km2,酸雨发生频率超过5%的面积减少了20.9个百分点;全国酸雨城市比例为21.3%~40.9%,2009年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降为21.6%,重酸雨城市比例在2005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国平均酸雨频率为11.7%~25.6%,2006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酸雨频率在50%以上的城市比例较2006年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基于174个城市的降水离子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降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为硫酸根,其离子当量浓度占比为19.4%~32.9%,2003年以来年平均降低0.6个百分点;降水中的主要阳离子为钙离子和铵离子;硫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下降0.68 t/km2,硝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降低0.05 t/km2,全国SO2浓度变化趋势与硫酸根沉降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我国降水中的硝酸根与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比值总体呈升高趋势,表明硝酸根离子对降水酸度的影响逐渐增加,酸雨类型正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PM2.5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在模拟酸雨中的释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西安市夏季PM2.5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模拟酸雨淋溶条件下PM2.5中6种元素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近80%的Cr和Fe分布在有机质、氧化物、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中,Cd在大气环境中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很强的毒害性,Pb、As、和Hg 3种元素主要以碳酸盐态、可氧化态与可还原态存在于环境中;PM2.5中6种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释放,Cd释放率高于其他元素,Fe释放率最低,pH降低有利于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